分享

博社史略

 胜利在望2014 2014-01-08

博社史略

博社村在陆丰县东南方向,离县城约有五十千米路。东临甲子镇,南靠海滨,西望连绵起伏的海甲山脉,在此山脉中有甲子八景之一的海甲莲花山,北经南塘直通陆丰县城,水陆交通方便。属于滨海平原地区,气候亚热带,主要种植水稻、蕃茨、荔枝、甘蔗、花生、龙眼、芝麻等农作物,尤其是荔枝肉脆汁甜,畅销外地。 -

-

博社村蔡氏始祖登瀛,诰赠乡进士,配陆邑南塘后径乡庆源陈氏,是南宋先祖承直郎蔡道德(墓碑时间嘉定丁丑1217年仲冬立,该墓由明永乐辛卯冬九代孙乡进士蔡琯)次子,是南宋朝议大夫蔡纯轩之孙,生有四子:长子庠生蔡光阳()、次子太学生蔡泰生(字朝翔)、三子太学生蔡惠我(字朝朴)、四子庠生蔡宣义(字朝材),分为「孟、仲、叔、季」四大房,子孙繁衍各地,有十多万人口。 -

-

村名久,有原由。蔡登瀛自福建省莆田县仙游乡迁此,始居东歧堡”;二世迁桥头”;再世转桥头永为世居,以「博社」额其里焉。「博社」为村名历史已久,由东村、桥头村、寮仔村、瓦浪村等村庄组成,村旁古木参天,村后异石奇林,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平房式三合土、泥砖瓦木结构。博社村旧称「桥头旧社」,俗称「北輋」,清乾隆十年版的《陆丰县志》称「白輋」。 -

-

博社村,蔡姓在科举考试中,考取功名及任职的人有:

<1>举人

蔡班(字英敏,号化鲁,宋末举人,任循州府教谕);

蔡奂(明永乐十二年甲午科举人,任广西宣化县儒学教谕,官秩正八品);

蔡颖(明永乐十五年丁酉科举人);

蔡琯(明永乐二十一年癸卯科举人,任浙江新昌县儒学教谕,官秩正八品,);

蔡兰(明嘉靖四十四年辛酉科举人,任广西仙江县知县,授文林郎,官秩正七品);

蔡春迈(明万历十年壬午科举人,任河北饶阳县知县,授文林郎,官秩正七品);

蔡赐爵(清光绪年间第五十九名举人);

……

 

<2>贡生

蔡若凤(字仪廷,号起凤,明万历四十年任子科拔贡生,任广东琼州府琼山县儒学训导);

蔡兆盛(讳极,字萃琏,生于乾隆戊寅二十三年五月廿日戌时,终于嘉庆庚辰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三日午时,清乾隆年间岁进士);蔡鸿猷(字升经,生于乾隆甲辰年八月廿八日亥时,终于道光壬寅年十一月廿六日丑时,清嘉庆年间岁进士,授修职郎,官秩正八品);

蔡琼如(字大奋,清光绪年间贡生);

蔡国斌(字升廉,清嘉庆年间岁进士);

蔡凤翔(讳近,字善元,清光绪年间师范科岁贡生);

蔡煜坤(清光绪年间附贡生)、蔡维清和蔡维云都是清例贡生;

……

<3>太学生

有蔡泰生、蔡惠我、蔡毅质(字绍麟)、蔡萃波、蔡大悦、蔡振随……

<4>处士

明蔡一川、蔡仰宇(字一仕)……

<5>庠生

有蔡光阳、蔡宣义、蔡崇寅、蔡萃云、蔡锦奎、蔡燮尧……

他们是博社村的光辉一页。 -

-

博社村过去是多姓村,据说有三十一个姓。清朝康熙三年,强迫频临海滨的村民迁界到圈定的内陆聚居。在清康熙四年(公元1666),博社开始迁界到内陆,许多村民无奈携儿带女,背井离乡;到了同意复界时,回到博社故里的村民人数已不是原聚民数了,有的客死异乡,有的落户他乡,姓氏也不再像原来那么多了。有碑记唯一可考的是:博社村南的国王庙内嵌在墙上的七块碑记,那是在清乾隆辛巳二十六年四月吉立的。碑记介绍了国王庙的风风雨雨,明万历年间,任职河北饶阳县知事蔡春迈曾组织修复过;到了清乾隆二十五年,国王庙由博社乡会首蔡崇魁率先捐银十两发起、倡议,决定修建残破不堪的国王庙,于是村民及族众纷纷捐款,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于第二年修建好「国王庙」。在碑记中题捐的人:有蔡崇魁题银十两、石君煜题银一圆、张可枝题钱叁佰、黄秀娥题钱五拾、李维举题钱五拾;黄子宝、郑尚浩各题钱贰佰;林香明、林香荣、陈绍玉各题银叁钱;郑秉忠、罗舜丰各题银贰钱;傅兴勇、林毓万、林香桂、罗钦佐各题银壹钱……从捐款碑记来看,当时博社村是多姓村。如今还叫石柱巷的原是石姓人居住,马街巷是马姓人住过;“龚都巷是龚姓住过。后来,他姓也陆续迁走,另往他乡置居。一百多年前,石姓迁居湖东镇长湖村;最后离开博社乡的是林姓人,那时他们居住在当铺巷,而今居住在甲西镇可和村(苦婆寮),被称为博社林”,因该村的另一林姓却是从周仔村迁移来置居的,被称为周仔林。到了解放初期,博社乡已纯姓,成为陆丰县大单姓村之一了。 -

-

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该村经济繁荣,文化活跃,出现了村中四大富户:直隶州同蔡升本、修职郎蔡鸿猷(字升经)、岁进士蔡升廉、蔡升隆。此外,村中当时还有了八大富子、十六富孙,至今人们还在流传着他们的故事。特别在这个时期,博社乡各行各业都有,主要是办在家乡的油园、制糖房、当铺、谷店、染坊……更加使博社乡的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村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买卖非凡,各种农产品畅销外地。经商招牌号头也较多,有本合、经合、觐合、蕃合、乾泰、祥兴、广兴、合顺、成源、云隆、仁利、顺昌、欣记、波利、义兴、美兴、份盛、科合……同时,它给周边各村也带来了方便。 -

-

祠宇多,大部分是明、清期间建的,还有民国时建的。博社村始祖蔡登瀛自1204年置居以来,其子孙后代在梓里所建的蔡氏家祠较多,有众祖祠「源远堂」,有孟季家祠「追远堂」,还有绥禄堂、受禄堂、光裕堂、永锡堂、孝思堂、承启堂、昭德堂、敦本堂、延庆堂、报本堂、孝友堂、继述堂、锡光堂、善述堂、善庆堂、锡福堂、积庆堂、崇德堂、爱友堂、笃庆堂、诚敬堂、爱敬堂、孝敬堂、存养堂、耀德堂、光远堂、光庆堂、成德堂、集福堂、善继堂、树德堂……将近四十座。尤其是在嘉庆年代,由蔡升本所建的「孝友堂」,堂号是清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第十五名进士林飞鹤所题,他未中式进士时,曾在博社乡的墨稼山房教过书;这个「墨稼山房」还是他题名的。孝友堂不但具有清代的建筑艺术造型,还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清嘉庆庚辰年花月建成的敦本堂,它是蔡升经请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建成的。该祠的石雕栩栩如生,石门斗经过工匠细磨精雕,至今光滑照面;木雕活灵活现。 -

-

历史石刻、碑铭、匾额、柱联,文化内涵丰富。明朝万历十年壬午科举人河北省饶阳县知县蔡春迈回乡省亲,在博社乡后山的狮头石上用楷书镌题的「海陬砥柱」及他在北洋溪中倡建的凉亭水阁「阳春有脚」等石刻(亭阁被毁,石沉溪中,但他题的「有脚」石刻却难以找到了);仙人石上还有明朝期间镌刻的「岩廊」两个隶书大字,没有署名。明朝万历四十年壬子科拔贡生广东省琼山县儒学训导蔡若凤,任职期间兴办学府,时人称他蔡学师”;他还不忘家乡的建设,明崇祯十一年撰置的「重修斗门碑记」,就是例证。他继承其父蔡惺之遗志,为家乡的水利建设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村中的楷模;更为可贵的是该碑记中介绍了博社的历史及疆域,碑记现置于博社村后水泥路边,原立在斗门头咸田大坝。 -

-

清末蔡燮尧和蔡锦奎两个庠生撰写的「蔡恭默碑铭」,里面介绍了蔡恭默是蔡登瀛第十三代女孙,故称「十三世祖姑」,蔡起逢之女、蔡绍乐之妹,生于清顺治壬辰九年,讳贞孝,字贞烈。康熙六年,倭寇侵犯边境,甲城被围,吾祖率众为解救此围均被虏,年方十五的她智勇诣船诒敌,经海斗,父兄得救,而她则效观音化身于南海,追仙子脱凡于瑶池投入茫茫的大海而捐躯……这一段历史故事,至今人们还在讲述着。该碑铭现置于博社村东面的深港路边。有清岁进士蔡升廉在博社村的吴爷庙中敬题的门楼石柱联茅峰自昔称君德,博社于今有福神;还有清举人蔡赐爵题贞孝姑祠柱联:气慑黄巾,奇女舍生全孝义;心盟白水,贞魂终古壮波涛”,他回博社村省亲时,路经马跃池、灯芯山中,已是黄昏了,即兴作联:“马跃池中鱼戏水,灯芯山里鸟投林,在大祖公祠源远堂的中厅曾悬挂着他的功名匾「文魁」,可惜被毁了。在这座源远堂中,曾挂着「京辅纯良」「进士」「明经」「岁进士」「文魁」「武魁」等匾额;祠前立着数副旗杆夹,可这些都不能再现了…… -

-

博社乡蔡姓置居已有八百多年的苍桑历史,古建筑大多遭受人为破坏,与家乡同龄的古树被砍,荡存无几,更值得可惜的是大部史料被毁。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家乡与时俱进,迎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家乡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明天会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