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轮车

 馱夫 2014-01-08



驮夫
 
 

    独轮车,是一种架子车。车架全身都是用两寸多宽结实的杂木打造,承重的木架子有半长,宽也有半米多,呈前窄后宽的等边梯形。车架向后延伸有两根结实的车把,两根车把的末端绑有一条皮带,长度刚好是适合推车时从前胸挂套在后脖子上,用于提振车身的载重和平衡。单个的轮子就装在车架中间的下方,大小相当于28吋自行车轮子的直径,用的是板车毂和轮胎,轮胎的宽带约是自行车轮胎宽带的两倍。有的车主为了增加承重,还会在外胎与内胎之间再垫上一条内胎。在车把和车架的连接处,有两只下垂的木腿,用于平时与装载时的支撑,当提起车把推车时,车脚悬空,离地面约10厘米。在车把上安装有刹车的把手,轮子的刹车件相似于自行车的刹车件,只是较为粗大。

    厦门市内的独轮车,主要见于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推独轮车的大都是晋江人。当时正值文革,农村也是运动一个接一个,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一天只能赚取微薄的几个工分。晋江惠安一带红土壤居多,较不适宜种植水稻,以种地瓜为多,多是妇女耕作,男壮劳力多外出打工,来厦门开石窟、挖土窟。当时石窟、土窟都在梧村山、金榜山以及文灶308油库后山一带,小路崎岖狭窄,有时连板车都难以靠近,唯有独轮车便于穿梭其间,将石料、红土、水泥运到所需的单位、企业用于基建。

    独轮车装车时,要注意架子两侧重量的平衡,不能前重后轻,但后半部也不能装过重,否则提着车把推行时,会很沉重吃力。通常装完车后,车主会抓住车把轻轻抬起车架子,掂量掂量车子的重心位置和手感。抬起时,车架略前倾,但重心略向后,这才是正确的,便于推动和省力地装车。车子起步时,先将车绳套上脖子,两脚八字分开,略马步下蹲,再挺身起步,颤颤前行。走在崎岖小路,双肩、双手、双腿乃至身躯,都要随车调整,把持平衡,否则一歪就倒。坡太陡则两人前拉后推,下坡就只能靠身体重心向后,一边拉手刹,一边尽力拉住下滑的车子,可谓上坡也艰难,下坡也吃力。

    当年我做临时工时,也曾尝试推过几次独轮车,感觉是平衡很不容易把握,尽管小心翼翼,仍觉得无比吃力,没走几步就来了个侧翻,反而不如拉惯了的板车来得轻便。工友们笑谈,说它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的后裔。

    随着时间的流逝,独轮车已成为一种回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