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的小推车》田新法

 太行文学l苑 2020-07-28

我的家乡在河南林州,此地有一种只有一个轮子,以人力为动力,靠推动来运载货物或人员的小型交通运输工具,人们管它叫小推车,也叫小车。曾几何时,林州的各家各户必备小推车,林州的地面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小推车。往地里送农资、从地里收庄稼、到集市做买卖、给国家交公粮,以及进城下乡、探亲访友、照顾老人、接送病号等等,都离不开小推车。许多年里,老乡们推着小推车行走于林州的大街小巷、马路小道、田间地头、河沟山岗,成为一道让人唏嘘感怀的靓丽风景线。

其实,小推车并非林州独有,在安阳、在河南、在整个北方,都很常见。可能有人还记得,安阳等地曾一度流行过安上风帆的小推车,还被洋人拍了照片外传。即使是习惯手提肩扛干农活的云贵川、两湖两广等地,也时常能见到小推车;不过,由于地区条件和生活习惯等差异,这些地方的小推车就与北方的小推车大不一样了。可见,在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小推车这种最为轻便、经济、实用的运载工具,是最受普通老百姓欢迎的。

小推车虽小,却有着非常悠久历史。史载,中国人在5000年以前就发明了带轮子的战车,但有没有独轮车却未见实物。《三国志》中有“木牛流马、皆出其意”的说法,据考,木牛流马就是独轮车;在后来的《三国演义》一书中,这种车几乎被神化了,而它的发明人,据说就是大名鼎鼎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实际上,对中国独轮车的最早描述,是在公元2世纪汉朝墓地壁画及砖墓浮雕中。四川成都和山东武梁祠等地,都在这一时期的墓葬壁画中,发现了绘有推着独轮车的人。可见小推车并非诸葛亮发明,它诞生的年代要远远早于三国。

古代的独轮车,车轮为木制的,轮子有大有小。轮子上原本没有轮辐,后来人们不断改进设计,才将实心的轮子换成了带轮辐的轮子。为延长寿命,还在轮子上钉了铁箍。木制轮子带铁箍、用枣木做轴承的小推车,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还在林州的地面上“吱吱扭扭”跑。后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小推车上才换上了钢轴钢圈钢辐条和橡胶轮胎,这无疑是它的一次脱胎换骨的革命。自此,林州小推车也基本定型:钢轴钢圈钢辐条和橡胶轮胎,上面是木头做的车架;车架分成左右两边,可载物,也可坐人,但两边必须保持平衡。车架后有两个车把,车把之间挂有车襻,驾车人把襻搭在肩膀上,两手持把,以助其力,推着车子前行。

小推车虽小,却不乏科学技术知识。据研究,独轮车符合工效学原则和规律。它利用杠杆原理把小推车负载的抗力点,移近支点(车轮),因而使本身运作更有效率,并把载荷分担在了独轮车及操纵者之上。它的车轮只有一条轨迹,而这条轨迹仅有几厘米宽,所以不仅能走宽路、平路,还能走窄路和高低不平的羊肠小路;可以说,只要人能走过去的地方,小推车都能推过去。它充分地运用了力学原理、重心法则和物体运动规律,通过调整车轮大小和位置,调整车把的长短、平斜和支杆的高低等,因人而异、随地而异地变化着,三点确定一个平面,使小巧玲珑的车体能够轻快地前行。而且,小推车的运输性价比要远远高于其他车辆;一辆不起眼、值不了多少钱的小推车,一次就能运输货物好几百斤。

推车人只要熟练地掌握了驾驭技巧,就能通过小推车来实现人和货物的准确、快速位移。说到这里,就想起了林州人常挂嘴边的一句俗语:“推小车、不用学,只要你的屁股活。”此言真可谓形象、逼真、准确、生动,抓住了推小车的要害。想象中,小推车上边载重很多,下面只有一个支点,推起来该是极易倾覆的。但奇怪的是,人们用它载重几百斤、载人好几个,或短途奔驰、或长途跋涉,非但很少翻车,而且看着是如此地平稳、轻巧、省力。特别是一些常年在农业战线效力的年轻人,能很熟练地把小推车的重心调整到最佳位置,很灵活地扭动自己的屁股,很轻易地用两只手把小推车操控好;有的人甚至仅用四个手指,轻轻地点在两根车把上,边推车、边交谈、边大声哼着河南梆子。看这些年轻人推小车,宛若是在看一场艺术表演,心中会感到满满的愉悦和享受。

小推车虽小,却承载着林州人的光荣传统。林州是山区,没有一望无际的平地,没有四通八达的水路,只有山连着沟、沟靠着山,道路崎岖、行走艰难。在交通运输方式落后的年代,林州人别无他法,只能靠两条腿、两只手,靠一辆小推车来改善先天不足的自然条件,一年到头辛苦奔波,追求生活的基本温饱。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林州人发奋图强、战天斗地,也正是靠的两条腿、两只手和一辆小推车,来改变贫穷面貌,实现自己梦想的。陈毅元帅曾经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人造天河红旗渠,何尝不是林县人民用无数辆小推车推出来的?想当年,十万大军下太行,劈开千层山、填平万条沟,引来漳河水、浇灌万顷田,多少建设物资、多少石料土方,不都是依靠小推车来运输的吗?如果没有这辆小推车,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糠菜半年粮的面貌怎会改变?重新安排河山、走向小康之路的伟大理想怎么能够实现?!

有一首《推车歌》非常好听,是专门为林州人写的。歌中唱道:太行山高路又长,林县人推起小车不停地唱。山里的人生性犟,后边来的要往前边闯。只要有一碗糊涂面条,也比吃肉喝酒的气势还要壮。推着小推车,从春天推到秋天;推着小推车,从山下推到山上。推出来盘山一条红旗渠,渠里边哗啦啦啦流的都是希望。推出来大军十万出太行,瓦刀上叮叮当当响的都是希望。推出来蓝图一张奔小康,马达上轰隆隆隆转的都是希望。推呀推,只因为山外还有山,道路越走越宽广。

是的,小推车是林州的特色、标志。小推车推走了林州的前世,推来了林州的今生;推走了千年的贫穷,推来了新时代的辉煌。小推车推出了林州人的精神、面貌和传统、美德,推出了林州人的幸福、美满和追求、向往。

如今,在林州的地面上已经很少见到小推车,小推车就要变成文物,进到博物馆了。这,是历史前进、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必然。我们不必为小推车这种劳动工具的淘汰而唏嘘,也不必为推小车这种劳动方式的改变而遗憾。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林州人祖祖辈辈用小推车艰苦创业的历史,不能丢却林州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永不言败的优良传统。让我们用“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崇高精神,来面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拥抱全面小康的幸福明天!
(写于:2020-06-16)

作者简介】:田新法,男,1950年5月生。大学文化。籍贯河南林州。1968年2月入伍,从戎23年。1990年12月转业,铁路工作近20年。出版文学作品集《春天过后不是秋》《文乐极境》等。
作者其他文章链接:
1、《漫话泡桐》田新法
2、【随笔】听书(田新法)
3、《照片会说话》田新法
4、《漫话吃虫》田新法
5、《养狗面面观》田新法
6、《“蛮子”、“侉子”及其他》田新法
7、《五岳吟》田新法
8、《战“疫”众生相》田新法
9、《爱恨得失话“搓麻”》田新法
10、《拾  粪》田新法
11、《记忆中的“麦秸泥”》田新法
12、《郭亮村感怀》田新法
13、《漫话钓鱼》田新法
14、《峨眉金顶看“佛光”》田新法
15、《进京去见毛主席(1)》
16、《进京去见毛主席(2)》
17、《进京去见毛主席(3)》
18、进京去见毛主席(4)杭州、杭州》
19、进京去见毛主席(5)在路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