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7解郁行滞汤(李培生)

 学中医书馆 2014-01-09

20.6滋阴和阳汤(李培生)

 [组成] 炙甘草12克人参10克 生地15克麦冬15 克阿胶12克麻仁12克茯神15克炒山楂10克砂仁10 克大枣10克 (功效] 滋阴和阳,益气养血。 [主治]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肌病、冠心病等引起的房性或室性期外收缩、心动过速、心房纤颤等。临床特征为:心悸气短,自汗,少寐多梦,胃纳不畅,疲乏无力,脉细或细数,或结代,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苔剥。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混匀后二次分服。 [方解] 方中炙甘草温阳复脉,人参益气升阳;生地、麦冬滋阴和阳,阿胶、大枣养血益心,麻仁滋阴养血;茯神健脾安神;炒山楂、砂仁运脾化积,导滞消痰。脾气健运则化源不绝,气血充盛,诸药合用,滋阴养血通阳复脉。 [加减] 若触事易惊,心悸不安,宜加龙、牡、珍珠母、柏子仁、炙远志等,以重镇潜纳,宁心安神,定惊止悸;胸闷太甚,自感窒息,呼吸不畅,可加郁金,瓜蒌皮、薤白、橘皮等通阳利气,宽胸散痹;胸部刺痛,舌质紫暗,可加三七、丹参、赤芍、制乳没等,以活血消瘀、通络止痛;心烦不寐,口糜生疮,舌质红绛,是心火太旺,则宜加入丹皮、丹参、竹叶、玄参等育阴养血、清火除烦,甚者加黄连,以苦寒直折火势。 [按语] 心律失常者,每有气阴两虚之脉证,盖心主血脉,血以养心,而血气互用,所谓血载气,气帅血也,外邪入心,心阴阳受损,气血亏虚,心失所养,鼓动无力,则心悸气短,脉结或代。本方以补虚为主,配合加减用药标本兼治,如属痰湿阻络, 气滞血瘀之证,则当以祛实为主,不适用于本方。 [典型病例] 张某,男,40岁。1982年9月10日初诊。 心悸气短、神志不安二年。心电图检查,提示“频发性室性早搏”,对症治疗三月余,症状略为好转,惟停药后病情反复,近期病情加重。诊其脉,五、六息即见一止,心悸不安,-夜间不眠。遇劳或失眠则心悸加剧,饮食、二便尚可,舌边尖甚红,中有白苔。素嗜烟酒。证属劳心太过,阴液虚而不得濡润,阳气虚而不得畅通,遂致心主受累,而见脉结代心动悸之病。治宜益气补虚,滋阴和阳,宁心安神。处方:炙甘草12克,人参10克,生地15 克,阿胶12克,炒麻仁12克,茯神15克,龙骨15克,煅牡蛎 12克,桂枝3克,生姜3克,大枣10克。上药一剂分三服,服时兑入米酒半汤匙合服,并嘱其戒烟酒、辛辣之品,以安神摄养为宜。药进15剂,心悸失眠好转,脉搏仍有间歇,惟面部时有浮肿,腹满不适,爰上方去龙、牡、炙草,生地减量,而加茯苓、山楂炭、橘皮、橘络以理气消胀。连服15剂,心悸各证大减,脉搏歇止偶见,乃于前方中加入丹参、柏子仁养心安神。服药30剂后,复查心电图已见正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