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女子国学学养体系发掘承传倡导者 温信子敬撰 近百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致使中国大众对自己的国学不那么情有独钟,不那么倾注较大精力去了解、去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也由于多种原因,中华坤道之学,即女学和妇学几近失传。 最近几年,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并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民间和宗教团体开始了女德班、女学班的组织助学活动。 然而,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中华女子,怎样去学习国学?怎样去面对女学和妇学?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尖锐地突显出来。 有不少女同胞向中华女子国学发掘、整理、研究、承传带头人温信子询问这样的问题,均有比较清楚的解答。为此,温信子于2012年和2013年撰写了《谈女子国学教育问题》、《中华女子国学教育与修养指导纲要》、《中华女子国学领域学科分类与设置大纲》、《女孩儿、少女、成年女子怎样学国学》、《中华女子国学通识教育与修养“彼岸登陆工程”运作方案》、《做一个有所承传的文化人》、《中华女子在学习和修养上的误区》、《女子国学堂、馆、书院主课应当怎样设置》、《中华女子学国学需过五关排六障》、《学习中华女子国学的目的》、《女子学国学宜以坤学为主》、《女子学用国学,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中华女子修养上的两大学问》等文章。 2014年元旦过后,又有不少女同胞接连提出怎样学国学,怎样选择书目的问题。温信子说: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在《中华女子国学通识教育与修养“彼岸登陆工程”运作方案》中的“中华女子国学学养认证书”的分类、学习课程与考核中,说得很明白了。至于“中华女子最低限度之国学应读书目”,也可以参照这个方案选择出自己的必读书目。 “中华女子最低限度之国学应读书目”可作如下选择: (一)幼女学养应读书 适用于3岁至12岁的女孩子: 主修课程书目:《幼女经》、《女三字经》、《闺门小儿语》、《女小学》、《女弟子规》。 选修课程书目:《声律启蒙》、《神童诗》、《千家诗》、《幼儿国学书》、《童蒙国学书》、《小学》、《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小学琼林》、《少学琼林》、《初小国学书》、《高小国学书》。 (二)少女学养应读书 适用于12岁至18岁的女生。 主修课程书目:《少女经》、《女二十四孝》、《女二十四礼》、《女二十四悌》、《女二十四义》、《女二十四信》、《女二十四廉》、《女二十四耻》、《女礼经》、《女止学》、《女学千字文》、《女子修养全书》、《心灵养生学》。 选修课程书目:《女儿经》、《论语》、《孟子》、《荀子》、《墨子》、《吕氏春秋》、《淮南子》、《中庸》、《容斋随笔》、《传世言》(《格言联璧》)、《礼记》、《中国人的修养》(蔡元培著本)、《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宜忌禅》。 (三)青年女子学养应读书 适用于18岁至28岁的未婚女子。 主修课程书目:《闺训千字文》、《女大学》、《女诫》、《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闺范》相关章节、《女孝经》、《列女传》、《女道德经》、《而立禅》、《中国爱经》。 选修课程书目:《女智囊》、《女谋囊》、《道德经》、《大学》、《易经》、《黄帝内经》、《本草纲目》、《镜花缘》、《再生缘》、《女聊斋》、《新女论语》、《减龄禅》、《身心健康学》。 (四)为妻学养应读书 适用于准备结婚和已婚女子。 主修课程书目:《女小儿语》、《女子国学书》、《妇学》、《女智囊》、《女中庸》、《女予学》、《闺范》相关章节、《女子养生经》。 选修课程书目:《易经》中的相关卦、《开心禅》、《快乐禅》、《健康禅》。 (五)为母学养应读书 适用于准备做母亲和已是母亲的女子。 主修课程书目:《胎育国学书》、《幼儿国学书》、《童蒙国学书》、《女四书》、《闺范》、《女谋囊》、《女素书》。 选修课程书目:《易经》中的相关卦、《素书》、《诗经》、《增广女论语》《庄子》、《遵生八笺》。 (六)中老年女子应读书 适用于40岁以上的女子。 主修课程书目:《遵生八笺》、《心灵修养全书》、《女心经》、《女易经》、《女逍遥游》、《菜根禅》、《老年生活宝典》、《中国长寿经》。 选修课程书目:《饮膳本草经》、《汤饮本草经》、《饮茶本草经》、《粥膳本草经》、《花卉本草经》、《果品本草经》、《易经》、《医说四时健康月令》、《观赏花语养生全书》、《三国志》、《三国演义》、《管子》。 注:主修课程应当是必读的“中华女子国学丛书”。该类书是中华女子实现本色化、表率化、社会化、贤明化学养的主要书目。选修课程书目不仅有“中华女子国学丛书”,还有男子历代通识书目。这一类通识书目,不少是男女都应当知晓的经典,但严格地说不是女子必须要读的书目。然而当今中华女子大多数人还以这些男子历代通识书目,作为自己的国学必读书,这样做不能说不对。要只是读这一类的书,而不读以女学、妇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华坤学经典书,即中华女子国学书,就是一种严重缺失和本末倒置,只重君子之学,而不重贤淑之学了。需要指出的是:所列书目中的“禅”类书,属于中国禅文化书中的一种,已然是超脱出佛教之外的一种思想修养类的普通读物,使用的是大众化的语言,而非佛教特定语言了。 本书目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