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2温经散寒汤(蔡小荪)

 学中医书馆 2014-01-09
4.2温经散寒汤(蔡小荪) [组成] 当归10克川芎lo克赤芍12克 自术12克紫石英20克葫芦巴6克五灵脂12克金玲子10克延胡索10克制香附12克小茴香6克艾叶6克 [功效] 温经化瘀、散寒止痛。 [主治] 经前或经时小腹拧痛或抽痛,凉而沉重感,按之痛甚,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黯有血块,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用法] 经行腹痛开始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行瘀;五灵脂、金铃子、延胡索、制香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白术补脾健胃,和中燥湿,以制约上述诸药伤中耗气之弊;紫石英性味甘温,入心肝经以温暖子宫,《神农本草经》指出:“治女子风寒在子宫。”《本草纲目》李时珍说:“紫石英主治肝血不足,及女子血海虚寒不孕者 宜”,葫芦巴性味苦大温,入肾补命门之火,有温肾阳,逐寒湿的功能,故与紫石英同用则直达子宫,而起到散寒镇痛的作用;小茴香、艾叶亦有温经散寒之作用。 [加减] 本方适宜於寒湿搏于冲任所致痛经。如受寒重者,可加吴茱萸、桂枝之品;血瘀重者,加桃仁、红花之类。 [按语] 寒温之邪伤於下焦,客於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故经水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因胞脉系肾,故痛甚则连及腰脊。血得热则行,故得热则舒。寒湿停滞,困阻脾阳,脾阳失运,故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均为寒湿内阻、气血瘀滞之象。本方温经化瘀、散寒利湿与之甚为合拍。 [典型案例] 杨某,女,19岁,1989年9月20日初诊。 暑月经行,不避生冷瓜果,寒湿伤中,凝滞胞脉,故经行腹痛,连及脘腹,泛哕干呕;经期延后,挟有紫黑血块,淋漓七、八日始净;舌质淡、苔白滑、舌尖边有紫黯瘀黑,脉沉弦。综合脉症,乃中州寒湿,影响胞脉所致的经迟痛经,师温经散寒汤之义治宜温中、活血、通经:高良姜、制香附各9克、吴茱萸3克、小茴香6克、当归、川芎各9克、生蒲黄(包煎)9克、五灵脂9克陈皮、白术、法半夏各9克、服三剂后,疼痛大减,经色转红,血块消失,药已中的,守方再服三剂。服后月经净,精神好转,食欲渐馨。嘱服艾附暖宫丸善后。按:暑月贪凉,寒湿伤中,中阳不振,浊阴用事,当血液下注血海,暗随其下,停滞胞脉,经行之时,乘机内发,而成经迟痛经之证,今取高良姜、制香附,吴茱萸、小茴香等温中行气,当归、川芎、失笑散等活血通络,故收立竿见影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