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白塞氏病 12.1新加黄芩黄连汤(颜德馨)
(组成] 黄芩10克黄连10克 生石膏50克 知母10 克金雀根10克徐长卿10克赤芍10克银花10克鲜生地20克苦参50克升麻6克甘草5克赤小豆50克木通10克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主治] 白塞氏病。证属热毒内蕴,上攻于肺系,下注于外阴而发为口腔、咽喉、外阴部溃疡。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分服。重者可1日3次。 [方解] 方中取芩、连、银花、升麻、甘草清热解毒,配以石膏(重量)、知母加强清热之力,赤芍、生地凉血,赤小豆渗湿清热,解毒排脓,再加利湿之木通,化湿止痒之苦参,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渗湿之功。金雀根清肺,活血通脉,徐长卿利水消肿,活血解毒。 (按语] 白塞氏病又称口、眼、生殖器皮肤综合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皮肤粘膜综合病象。相当于《金匮要略》中所描述的狐惑一症。本方用于热毒内蕴证。如属肝肾阴虚则不相宜。 [典型病例] 王某某,女,37岁。 病经多年,咽喉红肿,心烦面赤,二便不利,下部溃烂,痛痒交作,坐卧不宁,脉滑数,舌苔黄,湿热蕴毒侵蚀而致。先拟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新加芩连汤内服。外用:苦参、蛇床子煎汤熏洗下部,珠黄散、锡类散吹口。经治后诸症已减,二目仍红肿,胸前红斑累累,湿毒已有外泄之机,再宗旧制加清营泄毒之品。二调后,病情渐趋稳定,局部溃疡痒痛减轻。除邪务尽,改汤剂为丸方,常服以求巩固。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5、皮肤科医案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