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埃及人后裔今犹在(附一张现代古埃及人图)

 旭升 2014-01-10
  到过埃及的游客,无不对雄伟壮观的金字塔叹为观止,为古埃及人能够在5000多年前就创造了如此辉煌的人类文明而折服。然而今天埃及的主体民族是阿拉伯人,他们并不是古埃及人的后裔。面对古埃及人创造的伟大文明,人们不禁要问,古埃及人的后裔到底在哪儿?  

  从古罗马帝国时期开始,古埃及先后遭到多次异族入侵,在异族的统治下,古埃及人的宗教、语言和风俗习惯等逐渐变得面目全非。然而,古埃及人并没有从这座沙漠中的国度消失。据学者考证,埃及的科普特人,就是古埃及人的后裔,而我曾和这个特殊的族裔有过一次不经意的接触。  

  那是斋月里的一天,我正驾车在尼罗河畔行驶,一对亲昵的情侣扑入了我的视野,两人手里各拿着一包小吃,不住地往对方的嘴里送。按照伊斯兰教规,在斋月期间,从太阳升起到落山之前的整个白天,是绝对禁止吃东西的,他们却敢这样无视宗教法规,如此大吃特吃,顿时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停下车,走上前去和他们攀谈起来。  

  互相自我介绍后,我得知这对情侣男的叫克里斯丁,女的叫玛丽,这两个名字与我平时接触到的阿拉伯人名字迥然不同,我在疑惑中忘了顾及礼节,下意识地问道:“怎么你们的名字这样独特?”“因为我们是科普特人。”他们的回答让我一阵激动,我竟然碰到了古埃及人的后裔。  

  当我问他们为什么可以在斋月期间随便吃东西时,那位身材苗条的女孩睁大眼睛反问我:“为什么不能,我们不是穆斯林,不过斋月。”  

  在随后的驻站生活中,我逐渐对这个民族有了更多了解。原来科普特这个词在古希腊语中意思是“埃及人”。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传到埃及,多数古埃及居民成为基督徒。后来阿拉伯人占领埃及,埃及被伊斯兰化,但仍有一些古埃及人坚持原来的基督教信仰,今天的科普特人就是他们的后裔。目前,在埃及全国,科普特人占总人口的15%左右,他们也讲阿拉伯语,科普特语仅仅是“宗教语言”,在宗教场合使用。  

  大部分科普特人信仰的是基督教东正教派的一个分支,称为科普特教,它的教义和宗教仪式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科普特教神职人员的着装也自成风格,他们均穿黑大袍,戴黑大帽,留长胡子。科普特东正教会不承认罗马教皇,不接受其领导,完全独立自主。它的首领也称教皇,除埃及外,科普特教皇的“辖区”还包括埃塞俄比亚等邻国。  

  记者驻地附近,就有一个科普特教堂,在开罗,类似的教堂还有不少,如最古老的“空中教堂”、圣乔治教堂等。位于开罗新城的巴托里亚利克教堂,更是开罗最宏伟的教堂,那里还是科普特教皇的居住地。  

  仅仅从相貌上看,科普特人与阿拉伯人的区别不太大,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更接近埃及南部人的长相,特点是浓眉毛、深眼窝和高颧骨。埃及的科普特人多居住在大城市中,大多从事商业和技术性工作,其中也不乏杰出人士,最著名的恐怕要算是联合国前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了。 
信念:基督的开罗   
  在平日你无法辨认出他们。他们一样说着阿拉伯语,妇女也一样裹着头巾。只有在礼拜日(周五)的上午,你有可能听到那从历史深处复活的语言和诗歌。   
  他们见证了基督的童年时代,他们把古朴的信念坚守了2000年。他们是科普特人(Coptic),占埃及总人口的10%,这一比例在阿拉伯人统治的1000年间未曾改变。与突兀在外的金字塔相反,这里是最隐秘的开罗。   
  无论是古埃及最早的首都孟菲斯(Memphis),还是“太阳之城”赫利奥波利斯,都是后来才被纳入“大开罗城”的范畴。而这个被称作“Old Cairo”(旧开罗)的狭小地块,位于今日开罗中心城区的最南端,是开罗城真正的起点。2000年前,这里叫做“埃及的巴比伦”。   
  在低于地平面的中世纪石板小径上缓行,不时看见牵着小孩的家庭匆匆赶路。小径入口处一块木牌上的两行英文刻着:“圣家庭曾在此避难。”   


  小径的左边是简朴的低矮住宅,没有伊斯兰色彩;右边是高耸的堡垒式教堂,逆光仰望上去,灰白穹顶上的十字架让人恍惚。那教堂的形制比欧洲的更为古老。在这不到1平方公里的区域,曾有20座以上的教堂,而今还剩下5座。   
  从一片墓地绕出来,街上已经空荡荡。一种奇妙的吟唱声在空中浮动。自称是法老后裔的科普特人开始了向上帝的祈祷。他们只有在这时候才使用科普特语,据说是古埃及语的嫡传。   
  “科普特”是古希腊人对“埃及”这一词汇的误读。在著名的克里奥帕特拉女王死后,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公元前后,新兴的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都把远离帝国权力中心的埃及作为逃避迫害的避难所。   
  “上帝的天使在约瑟夫梦中对他说,‘起来,带着孩子和他的母亲,逃往埃及,停留在那,直到我再给你捎去信息,因为希律王将寻找这个孩子并要杀害他。’”(《圣经.新约.马太福音》)巴比伦人收留了圣母和襁褓中的耶稣。在他们避难的洞穴上方,后来建起了圣乔治教堂(StSergius Church)。公元40年,圣马可到达亚历山大城开始传教。在罗马帝国承认基督教为国教之前100年,几乎所有埃及人都已经成为基督徒。   
  现在,很多人把科普特教会当作希腊正教的一支。其实,不仅相对于阿拉伯统治者,即便相对于现在的主流基督教派来说,科普特人都是“异类”。他们所信奉的教义仍然是基督教诞生初期的“单性论”。自从他们的领袖,亚历山大的主教Didaskalex在公元451年被拜占庭教廷宣布为“异端”,科普特人就开始艰难地维系自己的信仰,不断抵抗来自东罗马帝国的镇压。随后到来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没能让他们放弃自己的信念。亚历山大衰落后,科普特人自己的教皇迁到开罗,传承至今。而邻国埃塞俄比亚的天主教也属科普特系统。   
  在开罗定都的历代阿拉伯政权都没有对科普特人采取赶尽杀绝的政策,尽管每逢动荡的时候他们也会遭受一些排挤。在今天的开罗,科普特人与阿拉伯人和平共处。采访过的一位旅行社经理说,虽然他是穆斯林,但他最亲密的一位朋友就是科普特教徒。科普特人并不因为属于“少数派”就处于社会边缘,相反,他们大多从事商业和技术性工作,还出了不少高官,最著名的便是联合国前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做科普特人还有一个“好处”:在伊斯兰区的市场上,也有不少科普特人开的首饰店,每天,当阿拉伯同行做晚祷时,他们仍然可以做生意。   
  在旧开罗的一扇木门上,看到一位小女孩画的粉笔画:近景是圣乔治教堂,四周有许多穿白袍的小人正准备做礼拜;远景是清真寺的尖塔;中间是一群飞翔的鸽子。   
  在千里之外基督的诞生地,何日才能出现这样的场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