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五、淋证

 学中医书馆 2014-01-11
三十五、淋证
  1热淋,小便灼热刺痛。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腰痛拒按寒热起伏口苦、呕恶。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濡数
1八正散 ;木通9克、瞿麦9克、扁蓄9克、车前子12克、滑石15克、栀子9克大黄9克、甘草梢6克。加灯芯2克水煎服,或上        药为末,每服6-9克,加灯芯煎服。
1.血淋可加大蓟、小蓟、白茅根、石韦以凉血止血。
 2.石淋涩痛,可加金钱草、海金沙、琥珀、冬葵子以化石通淋。
 3.膏淋小便混浊,可加萆薢、石菖蒲以分清化浊。
 4.热毒炽盛,发热寒战宜加蒲公英、金银花以清热解毒。
 5.腰痛者,可加牛膝补益肝肾兼通淋。
 6.湿热带下,色黄味腥,腰腹胀痛,口苦咽干,可加苍术、白术、黄芩、薏苡仁以消除湿热。
淋证加减:
1. 若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并加枳实以通腑泄热。
2. 若伴见寒热、口苦、呕恶者,可合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
3. 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知母、白茅根以养阴清热。 
淋证加减:
1. 大便秘结,腹胀者,重用生大黄,并加枳实,通腑泄热;
2. 寒热、口苦、呕恶者,合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
3. 小腹坠胀疼痛者,加川楝子、乌药以理气疏导;
4. 热甚者,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
5. 伴尿血者,加生地黄、自茅根凉血止血。
6. 若热毒弥漫三焦用黄连解毒汤合【组成】 黄连(9克) 黄芩(6克) 黄柏(6克) 栀子(9克)
  
若热毒弥漫三焦,入营入血,又当急则治标,
2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黄连4.5克 黄芩3克 黄柏3克 栀子4.5克  金银花10克 野菊花7.5克 蒲公英7.5克
                      紫花地丁7.5克 紫背天葵子7.5克
 1.便秘者,加大黄。
 2.吐血、衄血、发斑者,酌加玄参、生地、丹皮或合犀角地黄汤。
 3.瘀热发黄者,加茵陈、大黄。
 4.若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
 5.湿热下注,尿急尿痛者,加车前子、木通、泽泻。
 
2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证。尿中时挟砂石。小便艰涩,尿时疼痛,尿时突然中断,腰腹绞痛难涩。尿中带血。
腰酸隐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热细带数。面色少华,精神萎顿,少气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弱。
3石苇散;石韦12克 冬葵子9克 瞿麦9克 滑石15克 金钱草30克 海金沙10克 鸡内金10克 车前子12克
1.若出血明显,可加白茅根、大小蓟等以凉血止血;
2.若治石淋,可加金钱草、海金沙以化石通淋。
3.用于石淋,在应用时须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以加强排石消坚的作用。 
淋证加减:
1. 若腰腹绞痛者,可加白芍,配甘草以缓急止痛。
2. 若尿中带血,可加小蓟草、生地、藕节以凉血止血。
3. 如兼有发热,可加蒲公英、黄柏、大黄,以清热泻火。 
变证
 石淋日久,证见虚实夹杂,当标本兼顾,气血亏虚者,宜二神散合八珍汤,阴液耗伤者,宜六味地黄丸合石苇散。
加减:
1. 腰腹绞痛者,加白芍、甘草以缓急止痛;
2. 尿中带血者,加小蓟、生地黄、藕节以凉血止血;
3. 发热者加黄柏、凤尾草、大黄、蒲公英清热泻火;
4. 小便频急,少腹胀满,涩滞疼痛,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膀胱湿热壅盛者,加生大黄、栀子、枳实、沉香清热泻火,行气排石;
5. 若攻伐太过或久病正虚,面色咣白,少气无力,舌淡脉结者,加黄芪、党参;
6. 气血两虚者,加当归、生地黄、白芍;
7. 结石盘结日久不下而无症状者,以利尿排石为主,加乌药、川楝子、白芍;
8. 石淋日久,阴液耗伤者,合六味地黄丸。

证见虚实夹杂,当标本兼顾,气血亏虚者,
4二神散合八珍汤;人参6克(焗服) 白术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酒当归9克 熟地9克 白芍6克 川芎4.5克 海金沙10克
              滑石18克 生姜5片 红枣3枚
 1.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等以养心安神;
 2.胃弱纳差者,加砂仁、神曲以消食和胃。
 
.实证: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少腹满痛。脉沉弦。
5沉香散加味;沉香5克 橘皮5克 当归5克 白芍5克 甘草3克 石苇5克 滑石9克 冬葵子6克 王不留行5克 
淋证加减:
1. 若胸闷胁胀者,可加青皮、乌药、小茴香以疏通肝气。
2. 若日久气滞血瘀者,可加红花、赤芍、川牛膝以活血化瘀。
加减:实证
1. 气滞严重,小腹胀满难忍者,加青皮、乌药、小茴香理气;
2. 气滞日久,夹有血瘀而刺痛者,加红花、赤芍、川牛膝活血化瘀通络。

虚证:少腹坠胀,尿有余沥,面色苍白,舌质淡,脉虚细无力。
6补中益气汤;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
           生姜9片、大枣6枚。
加减:
1、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
3、肺热咳嗽-去人参。
4、嗌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藁本、细辛。
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
10、腹痛-加白芍、甘草。
12、热痛-加黄连。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湿胜-加苍术。
17、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
18、阴虚-去升麻,加熟地、山茱、山药。
19、大便秘-加酒煨大黄。
20、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黄,天寒加干姜。
21、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
变化方:
1、除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名调中益气汤,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2、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治气虚多汗,余治同前。
3、加苍术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术益胃汤,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无味,大便溏黄。
4、去白术,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柏-名升阳顺气汤,治欱食劳倦所伤,满闷短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
5、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阳汤,治妇人经水不调,或脱血后食少水泻。
6、加黄柏、生地-名补中益气加黄柏生地汤,治阴火乘阳发热昼甚,自汗短气,口渴无味。
7、加白芍、细辛、川芎、蔓荆-名顺气和中汤,治清阳不升,头痛恶风,脉弦微细。
8、加羌活、防风、细辛、川芎-名调荣养?汤,治劳力伤寒,体热,恶寒,微渴,汗出,身痛,脉浮无力。
   煎服法:姜三斤,枣二枚,煎。+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
 
血淋证:溺血而涩痛
.实证:小便涩痛有血。尿时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心烦、舌尖红。苔黄脉数。
7小蓟饮子合导赤散;生地黄5克 小蓟根5克 滑石5克 通草5克 炒蒲黄5克 淡竹叶5克 藕节5克 当归5克 
                  山栀子仁5克 生地5克 竹叶5克 木通5克 甘草梢5克
1.方中炙甘草可改为生甘草或甘草梢,取其清热利湿泻火之功;
2.若瘀热盛,小便赤涩热痛甚者,可选加石韦、蒲公英、黄柏之属以清热利湿;
3.若血淋尿道疼痛剧烈者,可加琥珀、海金沙以通淋化瘀止痛;
4.若血淋尿血日久气阴两伤者,可酌减木通、滑石滑渗利之品,加党参、黄芪、阿胶等补气养阴药物,以标本兼顾。
5.淋证加减:若血多痛甚者,可另吞服三七粉、琥珀粉,以化瘀通淋止血。

8小蓟饮子加减;小蓟9克、炒蒲黄9克藕节9克滑石9克通草9克竹叶9克、当归9克、生地黄9克、栀子9克、甘草梢9克 
1.方中炙甘草可改为生甘草或甘草梢,取其清热利湿泻火之功;
 2.若瘀热盛,小便赤涩热痛甚者,可选加石韦、蒲公英、黄柏之属以清热利湿;
 3.若血淋尿道疼痛剧烈者,可加琥珀、海金沙以通淋化瘀止痛;
 4.若血淋尿血日久气阴两伤者,可酌减木通、滑石滑渗利之品,加党参、黄芪、阿胶等补气养阴药物,以标本兼顾。。 
加减:
1. 实证血多,色暗有块者,加三七、琥珀、白茅根化瘀止血;
2. 便秘者,加大黄。
3. 虚证阴虚湿热者,加滑石、猪苓;
4. 若见阴虚较甚,可加黄柏、知母、阿胶等;
5. 虚火灼络者,加龟甲、阿胶滋阴清热;
6. 下元虚冷者,加肉桂、附片。
7.小蓟、白茅根根据病情可重用至30g;瘀血停滞,小腹硬,茎中痛者,用一味牛膝煎膏服。

虚证: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甚显著,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淡红,脉细数。
9知柏地黄丸;山萸肉6克 山药6克 熟地12克 丹皮4.5克 泽泻4.5克 茯苓4.5克 盐知母5克 盐黄柏5克
淋证加减:若尿血不止血而血虚者,可加旱莲草、阿胶、小蓟等以补虚止血。

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黄24克、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丹皮9克、小蓟草9克、白茅根9克、甘草梢9克
淋证加减:若尿血不止血而血虚者,可加旱莲草、阿胶、小蓟等以补虚止血。
 加减:
1. 实证血多,色暗有块者,加三七、琥珀、白茅根化瘀止血;
2. 便秘者,加大黄。
3. 虚证阴虚湿热者,加滑石、猪苓;
4. 若见阴虚较甚,可加黄柏、知母、阿胶等;
5. 虚火灼络者,加龟甲、阿胶滋阴清热;
6. 下元虚冷者,加肉桂、附片。
7. 小蓟、白茅根根据病情可重用至30g;瘀血停滞,小腹硬,茎中痛者,用一味牛膝煎膏服。

10膏淋证:淋证而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
实证:小便混浊如米泔水,尿道热涩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程氏萆薢分清饮;川萆薢6克 炒黄柏1.5克 石菖蒲1.5克 茯苓3克 白术3克 莲子心2克 丹参5克 车前子5克
淋证加减:
1.若少腹胀,尿涩不畅者,加乌药、青皮。
2.若小便夹血者,加小蓟、白茅根、藕节。 
加减:
     实证:
1. 少腹胀,尿涩不畅者,加乌药、青皮;
2. 小便夹血者,加小蓟草、白茅根、藕节;
3. 小便黄热而痛者,加山栀子、木通、龙胆草。
     虚证
1. 脾肾两虚,中气下陷,肾失固涩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益气升陷,滋肾固涩。
2. 虚证、实证用药截然不同。实证为湿热,要清利,虚证为肾脏虚寒,下元不固,要补肾固涩,
   还可用地黄丸合金锁固精丸治之。

虚证:淋出如脂,涩痛反见减轻,形瘦,头昏,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腻,脉细无力。
11膏淋汤;生山药30克 生芡实18克 生龙骨18克 生牡蛎18克 大生地18克 潞党参9克 生杭芍9克 
1.见淋出如脂、形疲乏力,腰膝痠软等肾虚证者,加山萸肉、沙菀蒺藜、莲须。
2.腹胀尿涩不畅者,加乌药、益智仁、小茴香等。 
淋证加减:
1. 若见头痛乏力为主者,可加黄芪、白术、升麻以补气升清。
2. 若见烦热、口干、舌红,脉细数者,可加知母、黄柏、龟板,以滋阴清热。
加减:
 实证:
1. 少腹胀,尿涩不畅者,加乌药、青皮;
2. 小便夹血者,加小蓟草、白茅根、藕节;
3. 小便黄热而痛者,加山栀子、木通、龙胆草。
虚证
1. 脾肾两虚,中气下陷,肾失固涩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益气升陷,滋肾固涩。

劳淋证:小便淋沥不已,遇劳即发。小便不甚来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
12无比山药丸;山药6克 肉苁蓉12克 五味子18克 菟丝子9克 杜仲9克 牛膝9克 泽泻3克 干地黄3克 山茱萸3克 
            茯神(一作茯苓)3克 巴戟天3克 赤石脂3克
 1.尿血加阿胶、仙鹤草、小蓟、旱莲草、三七等止血药。
 2.尿血也加仙鹤草、蒲黄、槐花、紫珠草等止血。
 3. 尿血反复不止,可再加牡蛎、金樱子、补骨脂等固涩止血。
 4. 肾阳亏虚较甚,腰脊酸痛,畏寒神祛者,可加鹿角粉、狗脊温补肾与督脉。 
淋证加减:若脾虚气陷,症见少腹坠胀,小便点滴而出者,可合补益中气汤同用,以益气升陷。
淋证加减:
1. 脾虚气陷,少腹坠痛,小便点滴而出者,去牛膝、杜仲、五味子,加黄芪、党参益气升陷;
2. 肾阴亏虚,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者,去巴戟天,加知母、黄柏、丹皮,改熟地黄为生地黄以滋阴降火;肾
3. 阳虚者,加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或鹿角粉;
4. 湿热未净,溲黄热痛者,加车前子、黄柏、凤尾草。
5..益气升陷之黄芪剂量可稍大,一般用30g,肉桂一般用1~3g;
6. 正虚者非一日可复,应缓缓补之,补阳应同时补阴,以阴中求阳;
7. 劳伤心肾者,用清心莲子饮;
8. 若小肠有热可合用导赤散;
9. 心脾两亏而无湿热之征者,用归脾汤

若肾阳虚衰,症见面色少华,畏寒怯冷,四肢欠温,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者
13右归丸;大怀熟地12克 炒山药6克 山茱萸4.5克 枸杞子6克 鹿角胶6克 菟丝子6克 姜杜仲6克 当归4.5克
       肉桂3克(粉冲服) 炮附子3克(先煎)
 1.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3-6克(焗服);
 2.如阳虚滑精,或带浊便溏,加酒补骨脂6克;
 3.如飧泄肾泄不止,加北五味子6克、肉豆蔻5克;
 4.如饮食减少,或不易化,或呕恶吞酸,皆吸虚寒之证,加炮干姜5克;
 5.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3克;
 6.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5克;
 7.如阴虚阳痿,加巴戟天6克、肉苁蓉6克,或狗鞭一条。
 
.若肾阴亏虚,症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者, 
14知柏地黄丸;山药6克 肉苁蓉12克 五味子18克 菟丝子9克 杜仲9克牛膝9克 巴戟天3克 赤石脂3克 山萸肉6克
             生地12克 丹皮4.5克 泽泻4.5克 茯苓4.5克 盐知母5克 盐黄柏5克
 1.尿血加阿胶、仙鹤草、小蓟、旱莲草、三七等止血药。
 2.尿血也加仙鹤草、蒲黄、槐花、紫珠草等止血。
 3. 尿血反复不止,可再加牡蛎、金樱子、补骨脂等固涩止血。
 4. 肾阳亏虚较甚,腰脊酸痛,畏寒神祛者,可加鹿角粉、狗脊温补肾与督脉。
    淋证加减:若脾虚气陷,症见少腹坠胀,小便点滴而出者,可合补益中气汤同用,以益气升陷。

心劳淋,症见小便滞涩,小腹微胀,心悸短气,失眠多楚,口干,咽燥,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乃由思虑过度,心营暗耗,虚火上炎,不能下交于肾,治宜益气阴,清心火,
15清心莲子饮;黄芩10克 麦冬10克 地骨皮10克车前子10克炙甘草10克石莲肉15克白茯苓15克 炙黄芪15克 人参15克
 1.遗精为主,加煅龙骨、煅牡蛎。
 2.膏淋白浊者为主,加萆解、石菖蒲。
 3.血崩带下者,加椿根皮、炒荆芥穗炭。
 
若伴尿痛
16合导赤散;生地5克 竹叶5克 木通5克 甘草梢5克 
 1.若心火较盛,可加黄连。
 2.心热移于小肠,小便不通,可加车前子、赤茯苓。

其它治法
   1.地锦草、鸭跖草,蒲公英,红藤、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车前草,篇蓄等,任选1-2种,每种用30-60克,水煎        服,每日一剂。适用于热淋。
   2.金钱草60克,水煎服,每曰一剂。、适用于石淋。
   3.乌蔹莓、血见愁、仙鹤草、白茅根等,任选1--2种,每种用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血淋。
   4.飞廉、荠菜花、糯稻根、芹菜根、水蜈蚣、向日葵茎(取中心梗子)、玉米须,任选1—2种,每种用30--60克,水        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膏淋。
   5.菟丝子l0克,水煎服,每日三次,适用于劳淋。
   6.赤芍、槟榔各10克,水煎服,每曰三次。适用于气淋。
单验方
   (1)热淋者,服马齿苋汁,或白茅根煎水服。
   (2)诸淋痛者,用海金沙15g、滑石30g,研末,每服1g。或用灯芯草、木通、麦门冬、甘草煎水,入蜜调服。
   (3)石淋痛如割者,用滑石、石膏各3g,石韦、瞿麦、木通、蜀葵子各1.5g,研末,每服1.5g,以葱白两茎、
                     灯芯草1尾煎汤,空腹服用。
   (4)气淋者,赤芍、槟榔各lOg,或鸡肠草、石韦各lOg,或淡豆豉15g,任选一组,水煎服,日3次;或冬葵子为末,                每次5g,日3次;或醋浸白芷,焙干研末,每次3g,日3次,木通、甘草适量煎水送下。
   (5)血淋者,黄芩30g,紫草30g,棕榈皮30g,葵花根15g,川牛膝30g,大豆叶一把,苎麻根10枝,任用1种,或芭蕉                根、旱莲草各30g,或栀子、滑石各15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或海金沙、茄叶、赤小豆,或白薇、                赤芍各等量,或血余炭、蚕种烧灰,分别加入工麝香适量,任用1组,均为细末,每次3~5g,日3次;或                生地黄汁加鲜车前草汁各适量,日3次。
   (6)劳淋者,用菟丝子lOg,水煎服,日3次。
   (7)膏淋者,飞廉、荠菜花、糯稻根、芹菜根、水蜈蚣、向日葵茎(取中心梗子)、玉米须,任选1~2种,每日用30~                 60g,水煎服,日3次;或鲜葎草一握捣汁,加醋适量,日3次服;或海金沙、六一散各30g,共研末,
                 每次5g,麦冬煎汤送下,日3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