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思危:最担心“投资依赖症”难医

 四洋一家 2014-01-12

成思危:最担心“投资依赖症”难医

宏观经济腾讯财经[微博] 2014-01-12 08:22
0

1月11日,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阐述当前经济形势时表示,他最大的担心是“投资依赖症”仍不能被改变。2013年起,中国经济进入第四个增长周期,尽管从传统的GDP指标看情况并不算坏,但越来越多的官员与学者告诫:以往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原因包括投资效益降低、备受诟病的污染、雾霾问题等。

成思危是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作出以上表述的。在中国经济界,成思危算是“审慎的乐观主义者”,提倡平稳、较快地发展。他不太认同2009年中国处理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些做法。

他说:“2009年我们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保8%(GDP增长)大量地投资。当年投资了22.5万亿,GDP是33.5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占了2/3;投资增长30.1%,银行信贷增长了9.6万亿。保8%成功了,但是造成了一些负面问题,到现在还没处理完。比如产能过剩、库存挤压、投资效益降低。”

通常,投资效益可用两个指标来衡量:一是用每增加1%的投资,能拉动多少GDP;二是一元钱的投入,能产生多少GDP。成思危指出,2009年的这两项指标,远远低于中国1992年到2001年的数字。

自改革开放算起,中国经济周期大致可分为四阶段,包括:1983年-1991年,摸索中国特色道路;1992年-2001年,中高速发展,推出很多改革措施,但波动也较大;2002-2012年,高速增长,周期内平均增速达到10%;2013年起,中国经济进入第四阶段。

成思危援引了一些数据,说明中国上一个经济周期的增长缺陷。他说:“1992年-2001年的时候,我们的投资增长应该说还是合理的。平均下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速度,没有高于GDP增长速度的1.5倍,这是比较合理的。而在2002-2012年的第三周期,(这一比例)远远超过两倍以上。2009年中国投资增长了30.1%,GDP增长9.2%,这个比例太高了。”

成思危还指出,正常水平1%的投资,应该拉动0.6%-0.7%的GDP增长,但2009年仅拉动了0.3%的增长。

他说:“1992年-2001年的时候,平均一块钱的投资转化为五六毛的收入,现在只有两毛多,投资依赖症看来还没有能够解决。由于有投资的依赖症,货币供应就得增加,银行信贷就得增加。投资建了新项目没建成,还得继续投。GDP中水分形成以后,为了要把第一年的水分弥补回来,第二年的投资也要增加。”

成思危希望在2013年开始的第四经济增长期中,这些弊病能够得到改善。他说:“这个周期的特点,我认为是强调质量平稳地中高速增长。根据中央精神,都是强调不要过分追求经济速度,而要追求增长质量。还有句话——不会引起严重后果的增长,这句话很有意思:我们的增长速度要合理,不然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后果”是显而易见的,除了上述投资效益降低,还有一些民众都能感受到的——雾霾与污染。

成思危说:“环境问题上人人平等,大家呼吸的是同样的北京空气,不管领导和群众。实际上我们对环境是负债的,把环境的债务留给子孙后代。以前大家可能不留意,最近的雾霾都引起警惕了。恩格斯说:人们不能过分陶醉于对大自然的胜利,大自然会报复我们。”成思危援引专业机构数据指出,目前中国的环境成本是高于经济增速的。(腾讯财经李伟 发自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