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后的和田或成为又一个尼雅

 wyk1014 2014-01-12

  尼雅之谜

  43

  齐东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教学与研究。

  撤出尼雅的路上,我们又经过那片枯死的胡杨林,然而,经过在尼雅的考察和思考,这片枯死的胡杨林更引起我心灵的震颤,此时凝视这些巨大的胡杨,感到竟像是一座座人类和自然抗争失败的纪念碑。

  回北京后我所查到的资料说到,包括民丰在内的和田平原绿洲区,从上世纪50年代的50万人口、189万亩耕地,发展到目前的150万人、270万亩耕地,灌溉面积达380万亩。人类的剧烈活动,已经改变了自然的生态平衡,使这片区域不断遭受黑风暴的袭击。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大规模的开荒,大量的林地和草场被毁坏,掠夺性的资源开发,使环境每况愈下,风沙步步进逼,30万亩以上的绿洲被沙漠吞没。沙漠化的土地和草场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气温以年均0.03度的速度递增,降水量以年均0.42毫米的速度递减,雾日由上世纪40年代的几十天减少到近几年的两三天,1955年以来浮尘日数年均增加4至5天。读到这些触目惊心的资料,真是令人担忧:百年后的和田,会不会成为又一个尼雅?

  到了卡巴阿斯卡村,大家深深地出了口气。虽然在尼雅沙漠中只经历8天时间,我却感觉仿佛穿越了一次时空隧道,又回到人间现实。

  “什么时候我才能再次漫步于正当凯撒统治着罗马而希腊文字刚刚从印度河畔消失时栽植下的胡杨和果木之间?何时才能再来捡拾这些公元250年左右曾经生长过葡萄的枝条?”告别了尼雅,我想起了约一百年前斯坦因考察尼雅后由衷发出的感慨。

  卡巴阿斯卡村三秋的树叶逐渐飘零,却仍然五颜六色,对看厌了沙漠的人简直就像姹紫嫣红的春天。芦苇丛中偶见的一汪清水,显得那样碧透,村民仍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风依然,享受宁静和幸福。

  按事先约定,陈天照师傅驾驶着一辆丰田沙漠越野车前来接应,他如期到达,不知道我们一路上的麻烦,正焦急地等待着。同车还带着一位漂亮女郎,与荒郊野地和浑身尘土的我们极不协调,引起大家的好奇。陈师傅向大家解释:从民丰到卡巴阿斯卡村这段路太长、太难走,万一车出了事,他对维吾尔语一窍不通,所以才请来民丰县委招待所的布哈里其小姐当备用翻译。

  因为一辆车报废,原按计划直奔民丰县城已无法如愿,只好留下一半人住在卡巴阿斯卡村的村民家,其中9人换乘陈师傅这辆车,继续前进。然而没想到这段90公里的路竟花掉了6个小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