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眼部带状疱疹

 学中医书馆 2014-01-12

眼部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急性皮肤病,该病毒通常潜伏于脊神经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可导致病毒活动,引起皮肤及神经症状。中医称为“缠腰火丹”,“丹毒”,“串腰龙”,俗称“蛇丹”,“蜘蛛疮”。常突然发生,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成群聚集性小水疱,常伴神经痛;以皮肤红斑,灼热刺痛,簇集水疱为主要特征。近年来临床报道应用中成药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 云南白药
  郭华 [1] 用云南白药加食醋治疗带状疱疹30例,疗效显著。方法:先用3%过氧化氢及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带状疱疹区域,再用无菌针头刺破水疱使疱内液体流出,并用棉签将破溃的坏死组织轻轻擦去,直至露出新鲜组织且有少量渗血为止,然后用消毒的压舌板将云南白药与食醋调成均匀的糊状物涂于创面(厚约1mm),直至创面愈合。结果:治疗30例,8~10d内创面均愈合。
   2 甘草甜素
  王日云报道 [2] ,治疗组38例,予甘草甜素80mg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1次/d;对照组30例,肌注维生素B 1 100mg及维生素B 12 250μg,1次/d,口服病毒灵0.3g,3次/d,两组均同时给予对症治疗。结果:两组均100%治愈,但止疱、结痂、治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3 板蓝根注射液
  王岩红等报道 [3] ,用板蓝根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良好疗效。方法:在疱疹局部进行常规消毒,用5ml注射器抽取板蓝根液4~6ml,维生素B 12 500μg,混合注射液。由疱疹周围向内进行皮下注射,边进针边推药,如果病灶较大,可在内部适量增加注射点,使药液均匀地散布于病灶皮下,1次/d,3d为一疗程。结果:20例患者治愈18例,显效1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100%。
   4 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
  王晓丽 [4] 采用口服龙胆泻肝丸9g,2次/d;防风通圣丸6g,2次/d。同时应用综合皮肤治疗仪(上海医大皮肤病研究所与常州武进医疗用品厂联合研制的SG901型皮肤治疗仪)中紫外负氧离子,配合局部外用中药酊剂(黄芩、栀子、川芎、蒲公英、野菊花、大黄、天花粉、甘草),照射治疗0min,1次/d,10次为一疗程。结果:治疗28例,痊愈2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
   5 六神丸
  含中药牛黄、麝香、珍珠、蟾酥、雄黄、冰片、百草霜,具有消炎止痛,清热解毒,敛疮生肌之功。何爱凤等 [5] 对治疗组内服六神丸30粒/d,分3次口服;同时取60粒研末用温水调成糊状涂擦皮损,4~6次/d;肌注聚肌胞2ml,1次/d。对照组内服病毒灵0.2g,3次/d;肌注维生素B 1 100mg,1次/d。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疼痛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无后遗神经痛。
   6 西瓜霜喷剂
  李义 [6] 依据皮损面积大小,取适量西瓜霜喷剂, 如患处疱疹未破溃,可用适量香油将药粉调和成稀糊状,涂敷3次/d;若疱疹已破溃,可将药粉直接喷敷于皮损处,3次/d。1周为一疗程。结果:30例全部治愈,有效率100%,用药20min即可止痛,3~7天痊愈。
   7 清开灵注射液
  陈红等 [7] 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6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疗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年龄≤14岁者用20ml,>14岁者30ml;对照组采用病毒唑,按15mg?kg -1 ?d -1 ,均加入NS250ml静滴,1次/d,共5天。并同时肌注维生素B 1 100mg,维生素B 12 0.25mg,1次/d,共5天。结果:两组结痂、疼痛减轻及痊愈时间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8 独一味
  藏药独一味具有良好的镇痛、消炎、抗菌、止血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龚磊 [8] 用独一味治疗30例带状疱疹病人,3粒/次,3次/d,疗程为2周。治疗期间未用其它药物,结果:痊愈12例,显效14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
   9 双黄连粉针剂
  王广林 [9] 用哈尔滨中药二厂生产的双黄连粉针剂3g加入NS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用双黄连粉针剂1.2g加95%酒精100ml配成酊剂,用于外擦皮损及疼痛区域,4~5次/d,直至痊愈。结果:在止痛时间、皮疹干涸时间、痊愈时间等方面均短于只使用西药的对照组,是一种疗效可靠、预后理想、无毒副作用的治疗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0 季德胜蛇药片
  孙代红 [10] 用季德胜蛇药片糊剂外用治疗眼部带状疱疹23例,并与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21例作对照,方法:无环鸟苷0.5g静脉滴注,青霉素800万U+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维生素B 1 100mg、维生素B 12 500μg肌注。外用季德胜蛇药片粉糊剂涂患处,4~5次/d,次日早晨清洗干净再重复上述方法。结果:在显效时间、痊愈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蛇药具有很好的消炎、消水肿及止痛作用,是治疗带状疱疹的一味很好的中成药。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多因肝气郁结化火,脾经湿热内蕴,外溢肌肤而成;或外感毒邪,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致。如能及时诊治可大大缩短疗程,若病情延误,治疗时间延长,愈后可留下后遗神经痛。上述中成药取其清热泻火、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敛疮生肌等功效,采用外敷、内服、内外兼用,或中西药合用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快、治愈率高,既缩短了病程,又减少疱疹后神经痛,值得临床推广。

一、眼部带状疱疹:

多见于中老年人, 为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表现为患侧前额、颞部,眼睑处的红斑、肿胀与集簇水疱,伴有剧烈疼痛。易发生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瘢翼,造成患眼畏光流泪、视物模糊不清,严重时可发生全眼球炎、虹膜睫状体炎,甚至脑炎;也可累及对侧眼睛,延误治疗时可致失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孟昭影

二、耳部带状疱疹:

为病毒侵犯Ⅶ、Ⅷ颅神经(面神经、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鼓膜及耳廓皮肤疱疹,还有内耳功能障碍(耳鸣、耳聋、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乳突及枕部压痛明显;舌前1/3味觉消失, 流泪等症状;若累及膝状神经节,则同时损伤了单侧面神经的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可发生面瘫(患侧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发音含糊)、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又称为Ramsey-Hunt综合征。

三、骶部带状疱疹:

多见于中老年人,为病毒侵犯S3神经,疱疹累及泌尿系统,可以出现神经性膀胱炎、尿痛、尿储留甚至排尿困难等,应及早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

四、其他类型:

有的仅有红斑、丘疹而无典型的水疱,称为“不完全性带状疱疹”,有的仅有神经痛而无皮损,则称为“无疹性(顿挫型)带状疱疹”;若患者为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或者患有恶性肿瘤时,发生的皮损往往不是典型的“红斑上的集簇水疱”,而是形成血疱、大疱、溃疡、坏疽等,则临床上分别称谓“血疱型”、“大疱型”、“溃疡型”、“坏疽型”带状疱疹。

在少数年老体弱者或患淋巴瘤病人,局部发疹后数日内,躯干四肢稀疏泛发类似水痘样的疹子,可以有出血或坏死,病情十分严重,甚至并发肺、脑损害,机理是病毒经血行播散至全身的结果,称为“泛发性(播散型)带状疱疹”。

    一般来讲,带状疱疹发生于单侧的周围神经,而少数患者的带状疱疹同时发生于两个不相邻的神经节段,则称为“多发性带状疱疹”;此类患者多伴有潜在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等。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此种病毒为嗜神经性,侵入皮肤后,潜伏在神经中,当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患感冒、发热以及恶性肿瘤时,病毒被激发,致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同时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着周围神经纤维再移动到皮肤发生疱疹。
  据媒体报道,广州一位老先生,就诊前四天开始发烧、右侧头疼,以为是感冒,后来头疼得更厉害,而且眼睛也疼得睁不开,还怕光流泪,赶紧到眼科看。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才发现,老人右眼睑连前额可见粉红色串珠状水泡,拨开头发,也可以看见右侧头皮里面有亮晶晶水泡,右眼结膜充血水肿、角膜雾状混浊,原来他患的是带状疱疹合并青光眼,必须住院治疗。

  上述病例中的老人,属于带状疱疹中的眼部带状疱疹。眼部带状疱疹由于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或某一分支),受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眼角膜、结膜、虹膜睫状体、巩膜等发炎,以致失明。上行感染还可引起脑膜炎,而致死亡。发病后终身免疫,很少复发。

  眼部带状疱疹发病初期 伴有怕光、流泪、皮肤红肿等症状

  眼部带状疱疹常发生于三叉神经之第一支(眼支),分布在有发的头皮、前额与上睑的皮肤;有时也侵犯第二支,病变分布在下眼睑,颊部及上唇。其特点是止于眼前额的中线形成和显的分界。

  发病初期,三叉神经的分布区有剧烈神经痛、怕光、流泪等。发病数日后,出现皮肤潮红、肿胀,水疱初为无色透明,继则混浊化脓,数周内结痂脱落。因侵犯真皮,遗留永久性瘢痕。严重者,可伴有发热、畏寒、不适等全身症状,或局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治疗眼部带状疱疹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卧床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

  2、局部涂1%龙胆紫,也可撒滑石粉。

  3、疼痛剧烈时可给予镇静剂和镇痛剂。

  4、若并发角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局部应点0.1~0.2%疱疹净、散瞳及热敷等。

  带状疱疹没有传染性,病程多为4~6周,也有超过8周者。就医治疗后,不要摩擦患处,避免水疱破裂,预防继发细菌感染。有后遗神经痛者,定期复查治疗,最好1年甚至以上。


  丝瓜络糊剂 [药物] 丝瓜络、白酒、麻油各适量。 [用法]取丝瓜络缎存性,研成细末,加白酒、麻油调 成糊状,涂敷患部。糊剂干燥后重新涂上糊剂,用至痊愈为止。 [ 疗效]     此方治疗眼部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效果尚佳。 [ 病例]     ××,女,  39 岁。患眼部带状疱疹。检查见眼睑眉弓部 及额部有 10 多颗散在性带状疮疹,其周围皮肤充血、水肿,头痛剧烈,夜间 尤甚。涂丝瓜络糊剂后疼痛即减轻,1 周后告愈。 [来源]     谷雄霖. 浙江中医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