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吃货用过的青铜器

 songsgt 2014-01-12

西周吃货用过的青铜器

2014-01-10 08:53:55 作者:宝鸡网 来源:宝鸡日报 
    在石鼓山西周墓地四号墓葬( M4)的发掘现场,一件从五号壁龛( K 5)中出土的青铜方鼎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这个方鼎的底部,有很明显的烟炱痕迹,专家推断,这个鼎在被深埋之前曾经使用过。几千年前,商周时期的先
在石鼓山西周墓地四号墓葬( M4)的发掘现场,一件从五号壁龛( K 5)中出土的青铜方鼎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这个方鼎的底部,有很明显的烟炱痕迹,专家推断,这个鼎在被深埋之前曾经使用过。几千年前,商周时期的先民是不是已经熟练地使用蒸、煮、烤、焖等方法烹制美味佳肴?他们又有哪些美食流传至今呢?
火锅姓“宝”不姓“川”
    吃什么,在物资丰富的今天,美味佳肴可以随便品尝,但是在三千多年前,生活在西部地区的宝鸡人,是不是也能吃到新鲜热乎的食物呢?“周人在饮食上讲究的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甚至很多食材比今天还要丰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院长陈亮告诉记者,“从考古发现的青铜器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饭菜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
    《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负责王室的各类职官共 63种 3983人,其中主管饮食者达 21种 1683人,占全部职官的三分之一,定员占到总人数的 58%,足见贵为“八政”之首的“饮食”在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周朝是饮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传统的饮食文化也在此时初步定型。
    陈亮说,在宝鸡出土的一种特殊青铜器——温鼎,就是古人对常规鼎的形制和构造进行改良,开发出了鼎的新功能。温鼎分上下两层,自带火盘或火膛,有的温鼎下层为小屋形火膛,并铸有门窗,用以放置炭火和排烟,底部还有方孔可以漏炭灰。他帮我们还原了一下西周人吃饭的场景:一尊大鼎摆在正中,鼎中正煮着鲜肉,用匕割成小块,分放在各位食客面前的“小火锅”——温鼎中,一个个叫作豆的青铜碗里盛着各种口味的酱料,甜、咸、酸一应俱全,挑一个喜欢的口味,蘸着酱料细品肉的滑嫩鲜美,这就是西周贵族的饮食生活。
    这个熟悉的场景,我们现在可以在遍布大街小巷的火锅店内看到。西周早期都在使用的“温鼎”,今天叫作“一人一锅”,那时候使用的“豆”,今天叫作油碗。
    西周时候的人们,不仅能吃到很多美食,而且很多器具用法分明,成为周朝“明尊卑、别上下”的标尺,在列鼎制度中,就以殉葬鼎簋的数量对级别进行严格划分。
    由此我们也可以断定,虽然如今满街的火锅都主打川味,但其实火锅真正的起源,应该是在我们宝鸡。
大鼎煮肉不煮菜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吃,一直被老百姓视作头等大事。如果你觉得三千多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周人不懂吃,不会吃,你就真的 OUT 了。
    现代人所说的“烹饪”,最早见于《易经·鼎》,文中记载:“以木巽火,烹饪也。”其意是说,鼎下放柴,通风起火,加热制熟的食物。可见,古人早就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不但会烹煮食物,而且食器也颇为讲究。
    前不久, M4中就出土了大量鼎、簋、鬲、甑等青铜食器。它们不但造型精美,而且有着明显的使用痕迹。
    当 K 5中的一件方鼎被考古人员提取出来时,其四足上的黑色物质很是显眼。“这是烟炱。”一名考古人员笃定地说。烟炱的出现,说明该器物作为炊具使用过。
    那鼎是做什么的?“它就是煮肉或盛肉的器具。”渭滨区博物馆馆长郝明科解释道。他说,鼎是常见的青铜器之一,既可以作为食器,也可作为礼器,其功能接近今天的锅。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带有烟炱的方鼎内壁有珍贵铭文:“乍(作)韦亚乙 阝尊(尊)”,大意为这个尊是给韦亚乙这个人做的。“其实这里的尊,是当时对青铜器的泛称。”郝明科说,铭文中的“韦亚乙”,有可能是器主的信息,也有可能是墓主的,相信随着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入,很快会得出答案。但可以肯定一点,这件鼎在三千年前被人使用过。
    他表示,鼎原是上古时较为普遍的食器,随着时代的推移,其实用意义逐渐减弱,成为权势的象征。如夏铸九鼎的传说、问鼎中原的事件,都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周人好食不好饮
    在 M4和此前发掘出的石鼓山西周墓地三号墓葬( M 3)中,大量酒器的出现成为一大特点,特别是考古人员在 M 3中,发现了列卣。让人惊奇的是,其中一个卣之中还保存有液体。据考古人员推测,作为酒器的卣,其中装的可能就是三千年前的酒。
    在随后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这些酒器大多为商器,食器大多为周器。“酒池肉林”是大多数人对商纣王奢靡生活的认识,在西周墓葬中发现众多酒器,是不是说明喝酒的风气从商朝延续到了西周呢?
    陈亮告诉记者,根据以往的考古经验,商人重酒器,周人重食器,在 M 3中出土的青铜器中,出现了很多酒器,这证明了周人对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恰恰反映了周文化渐渐脱离商的影响自成体系之前的一个文化现象。
    据陈亮介绍,饮酒在商代十分盛行,贵族的生活离不开酒,而周人认为商朝君主因“酒色亡国”,所以自立国起就对饮酒有严格限制,遇到重大的仪式和节日才可以喝一些,但绝对不能喝醉,酗酒是被严令禁止的。
    看过实体青铜器的人或许会有一个疑问,用来装酒的青铜器有很多种类,而且个头特别大,难道商周时人们每逢喝酒,都是豪饮吗?“这和酒量其实关系不大,关键是酿酒的东西不一样。古人多用食物发酵酿酒,相当于今天的醪糟米酒,还有用水果加工酿造的果酒,酒味甘甜不易醉。”陈亮说,“西周贵族在祭祀场合喝的'玄酒’,更是不经加工的井泉雨水,没有任何'度数’。”
甑甗蒸饭不煮饭
    清蒸羊肉、八宝甜饭、蒸糟肉……蒸,是陕菜中一大特色。据《中国菜谱陕西分册》统计,蒸制菜品占陕菜的三分之一。蒸,能保持食物的原始状态和营养,杀菌彻底,也容易为人体吸收。这种技法被三千年前的周人熟练运用,并由此衍生出了甑、甗等青铜器。
    青铜甗造型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称为甑,甑底是一有穿孔的箅,以利于蒸汽通过;下部是鬲,用以烧水,高足间可烧火加热。使用时,鬲腔内的蒸汽进入甑内,甑内可放置食物,类似于现在的蒸锅。
    在 M 4中出土青铜甗共计 4件,其中有一件是分体甗,极为罕见。这件青铜分体甗中的甑,和以往的甑、鬲组合的青铜甗形制有别。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陈列研究室主任、考古学博士任雪莉表示,这件商代分体甗非常罕见,目前只有河南安阳的殷墟妇好墓曾出土过一件。
    甗为食器和礼器。青铜甗是由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的陶甗演变而来,在商代早期已有铸造,但数量很少。到了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数量已较多,特别是西周末春秋初,除作为实用器之外,甗还是礼器,和鼎、簋、豆、盘、匜 (或盉 )组成一套随葬礼器,是绝大多数殉葬青铜礼器墓葬中的必有之器。
    无论是鼎、簋、甗,还是尊、卣、壶,形形色色的青铜器,都足以反映出我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和当时丰富的饮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