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孩子父母的心声

 云中漫步者也 2014-01-12

来自孩子父母的心声  
 
 
 “现在国家虽然推行了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小学、初中),可是,现实中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读补习班所交的费用,要远远超过国家免收的费用,有些补习班孩子不需去读,像奥数、英语这两门课程,孩子必须得读,不读孩子在小升初考试中,如果考试成绩过不了关(达到录取分数线),孩子达不到录取分数线,不要说上不了好中学,就是读一般普通中学也难,达不到各中学录取分数线,贫困家庭的孩子,大多因交不起每年高昂的择校费,只有选择辍学”。家长们有苦难言。

 笔者孩子在郑州某小学读六年级,2014年下半年该读中学了,为了让孩子能读上一所好的中学,从读小学三年级时,分别为孩子报了奥数和英语两个补习,每年一个补习班学费2000多块钱,两个班下来4000多块钱。作为一个从农村进城务工农民工,我和妻子两人一年拼死拼活的干,年终除去全年生活费、房租和杂七杂八等各项开支,也就基本没有多少节余了。

  宁愿多吃一点苦,生活过紧张些,也要让孩子多学习文化知识,这是父母共同的心愿。我和妻子虽然都是农民工,我们的共同愿望是,选择孩子在城里读书,看中的就是城市学校的良好学习空间,希望孩子在这个良好学习空间里,长大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摆脱农村,摆脱农民工身份。

  六年级是孩子小升初最关键时候,怎样才能让孩子考取一所好中学?不但是我和妻子的“心病”,也是小升初孩子父母们共同的“心病”。孩子刚进入六年级学习,一些要好朋友(老师、家长),在一起谈论孩子小升初“关键”词,现在最让老师和家长们搞不明白的,就是考试时,教育部门所出试卷内容,平时在学校读的课本中内容极少,甚至几乎没有,大都是课本外内容,也就是孩子读补习班书本上内容。

 近几年,小升初考试中,出现很多令老师们也不明白的怪现象,教育部门所出的奥数、英语试卷中,很多题目知识范围远远超过孩子们在校读的课本范围,小升初试卷中,出现初二、初三,甚至高中阶段课本知识,而这些课本知识恰好都是孩子们,只有在补习班才能学到知识,这不是明明强迫孩子家长,花高价为孩子读补习班吗?为啥现在奥数、英语补习班这么多和如此“吃香”?教育部门有一定责任。

 以笔者孩子为例,为了让孩子在小升初“冲刺”关键时候考个好成绩,说句不怕丢人话,真的忍着如“剜心”般的疼痛,为孩子报了奥数、英语补习班。现在办补习班老板心真狠和黑,抓住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迫切愿望,一门课竟然收3000多块钱(一年),两门课下来(每星期一门两节课),一年要花6000多块钱。6000多块钱在官员和有钱人眼中不算钱,对我们农民工来说,虽然不是天文数字,也不是个小数目。

 国家上面“喊”为孩子们(学生)减负,而现实中呢?孩子们的负明着看减了,实际在逐渐加重?在学校读的课本和要做的作业少了,各类补习班的作业,像一座“大山”压的孩子们喘不过气来。补习班究竟给孩子们带来的是什么?真的增长孩子们的课外知识了吗?一位在郑州某补习班代课老师在接受笔者暗访时,告诉笔者:

前些年,孩子们为啥不上补习班照样考出好成绩?现在非要上补习班才能考好成绩?一些地方教育体制(指考试)有问题。以小升初为例,如果教育部门在小升初考试试卷中,不太超出孩子们在学校所读课本知识内容,大街小巷还有这些小升初,初(中)升高(中)所谓冲刺补习班吗?这些所谓的补习班,说白了是在提前“透支”孩子们,初中、高中阶段,要学的课本知识,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教育部门关注,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空间,让中国走上良性循环轨道。只有把这些补习班彻底的清理出市场,才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德、智、体上全面发展?怎样让孩子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怎样充分发展各个孩子自身的优势?怎样让孩子身心得到健康成长?怎样提高下一代的整体素质?让中国也出几个“爱迪生”,再多几个“钱三强、钱学森、陈景润……”,难道这些仅仅是家长的心声吗?这是不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