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 本病是一种以皮肤发疹如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分批出现斑、丘疹及结痂之皮疹,色泽明净如水泡。潜伏期10~24天。前驱期在发疹前1~2天,可有发热、头痛、咽痛、四肢庭痛等症。发疹期,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开始为粉红色针头大之斑疹,数小时内变为血疹,再很快变为水泡,随之即结痂。发展迅速为水痘之特征。水泡大小不一,小如绿豆,大如豌豆,由小扩大,内含水液晶莹如珠,边缘不齐,周围红晕。一般皮疹不多,全身症状亦轻,重症则出疹密布,并可累及内脏,全身症状重,热度高而不易退。干疼经1一2周脱落,无继发感染者不留瘢痕。一般预后良好,个别可出现肝、胰、肾上腺、肺、脑、食道、输尿管等坏死或炎症性改变。不典型水痘还有出血性、进行性和播散性水痘,有胎儿受染而成先天性水痘综合征,有疱疹融合为大泡型水痘等。 水痘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立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染,疤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疤疹的疱浆、血液和口腔分泌物中。任何年龄均可受染,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病毒先在呼吸道繁殖,然后侵入血液,病毒血症导致皮肤细胞内水肿呈退行性变,囊状细胞或多核细胞裂解及组织液渗入而形成疱疹。一次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疹,极少有再次发病者。 本病临床表现多较典型,容易诊断。非典型者可取疱浆于电子显微镜下检查。也可于早期取疱浆进行病毒分离。2一6周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较高有助于本病诊断,或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其抗体以明确诊断。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和预防皮肤继发感染,无特殊治疗方法。 水症之名首见于南宋张李明《医说》,中医学中亦有称“水花”“水疮”、“水疤”者。对本病成因论说不一,有认为系天行时气和胎毒所致;有认为由热毒熏蒸而发;也有认为风热郁于肌肤或湿热蕴结而成。对本病的辨证论治一般分为卫气轻证和气营重证两类。 卫气轻证表现为发热轻微或无热,鼻塞流涕,偶有喷嚏及咳嗽,1一2日出疹,疹色红润,疤浆清亮,根盘微红,或粗稀疏,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气营重症表现为口渴欲饮、面赤气粗。唇红,水痘密布,根盘色红,痘色紫暗,疤浆晦浊,小溲短赤,舌黄而干,脉洪数,治宜清气凉营解毒。 1.[处方名称]清热解毒汤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祛湿。主治时邪疫毒,内蕴湿热,小儿水痘布发。 [处方组成]金银花6一9克、连翘6一9克、黄连3一4.5克、紫草4.5一6克、木通4.5~6克,生甘草3一4.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轻型微热或不发热,有流涕、咳嗽、咽红等证,痘疹红润、稀疏,疱浆清亮,音质激红苦薄腻,脉浮数者,可去黄连、紫草而加竹叶6一9克、牛蒡子3~6克、薄荷3一4.5克;重型壮热、烦渴、唇红目赤、便秘、溲赤,疱色紫黯,炮浆晦浊,舌红苔黄糙厚腻,脉洪数者,可加赤芍6一9克、茯苓6-9克、鲜生地15~30克、生薏仁15-30克。 [疗程疗效]治疗60例,均痊愈。退热时间最短半天,最长2天,平均1天;水痘结痴时间,大部分2一3天,少数4天。平均3夭。全部病倒无开发症及继发疾病。 [处方来源]浙江中医院谢翠珠。 [处方备注]本方具有较强清热解毒之功,并有一定祛湿之力,对于感受时那、内蕴湿热之水痘颇为适用。其中金银花、连翘、黄连、紫草、甘草等均有提高免疫机能、抑制病毒、消炎解毒、修复组织等作用,故具有较好疗效。对于轻型~般可以自愈,本方有清热过重之嫌,且轻型有流涕、咳嗽等证,故宜减清热解毒之品而增疏解风热之味;而重型常见热毒深入血分而有气阴之伤,故加赤芍凉血活血,茯苓、生薏仁健脾利湿,生地养阴,皆切合病机 2.[处方名称]板蓝根汤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凉血解毒。主治各期水痘。 [处方组成]单味板蓝根30一50克水煎,分次代茶饮服。 [辨证加减]瘙痒者加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外用。 [疗程疗效]用本方治疗184例(男95例,女89例);1一5岁104例,5岁以上80例。以斑疹消退,水疱退陷、干燥、结痂,瘙痒缓解为治愈。所有病例均治愈,其中2天内治愈者122例,3一5天治愈者62例。为比较分析,特设对照组,对照组42例(男29例,女13例),2一5岁31例,5岁以上11例。对照组用口服吗啡呱、溶菌酶治疗,结果2天内治愈8例,3一5天内治愈30例,5天以上治愈者4例。可见用板蓝根治疗,治愈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处方来源]河南省西华县医院皮肤科石清良等。 [处方备注]水痘按辨证施治原则,若病邪在表者治宜清热解毒,邪入营血者则当清营解毒治之。而板蓝根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既可用于早期,也可用于邪入营血。现代研究表明权蓝根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且对人体无副作用。可知板蓝根是治疗水症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药。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