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写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创新点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要结合自己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考察和论述。不要研究“此”问题,而去考察“彼”现状。二是内容要体现出“综合”与“评述”的特点。最好能讲明关于一项研究在认识上有几种观点,操作上有多少类作法,研究者如何评价现有研究的优点与不足(不要忽视对“不足”的考察),从哪个角度创新突破。表述中忌占有资料不足,只举一两个实例而不加综合,也不要只有实例而没有评述。三是要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准确判断自己的创新之处。四是文字量要适当。既不要泛泛而谈,空洞无物,也还要只讲一、两个实例,“深度”介绍。因为这都会说明研究者没有占有多少资料。五是写创新点时不要把点写得过多,如果说得过多过滥,反而失去了可信性,让自己结题时陷于被动。六是忌不做考察,枉下结论。 B41 将概念的界定理解成对整个课题的全面解释。 B42概念表述拖沓或界定了共识性的概念。[问题实例] 《培养一年级学生写字能力的研究》课题的研究者这样表述概念的界定:基于教师和家长对写字的疏忽,缺乏写字意识的培养,如何使学生认识到他们练习写字的意义,发挥他们的能动性、独立性,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概念的界定是界定研究中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而非对“一年级写字能力”这一课题从整体上的理解。具体到这项课题,人们对“写字能力”有着高度的共识性、一般不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理解,所以就没有必要一定对其概念进行界定。而一些具有一定特色的课题研究则必须进行必要的概念界定,如“历史学科学习氛围的策略研究”中什么是“氛围”?“氛围”在这项课题中的特殊含义是什么等就需要进行界定。一般的讲,新的概念、容易引起不同理解的概念需要进行界定。大家都熟悉并且共识度高的概念可以不进行界定。 B43概念界定过多、过杂,偏离研究主题。 [问题实例]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焦虑、厌学等具体问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界定了如下两个概念: 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这项课题的设计者对“健康”及“心理健康”两个概念的界定基本正确。但从研究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课题主要是针对是心理健康领域中具体现象“焦虑”和“厌学”展开研究,而并不是对心理健康进行整体性的研究。所以,这项课题应对“焦虑”和“厌学”这两个研究的核心问题进行概念界定。 [正确表述实例] 《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设计者对“学习困难学生”这样进行界定:“所谓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而又长期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学生。” 这个界定就排除了先天智力低下的学习困难学生。 《高中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课题设计者对“学习策略”这样进行界定:“关于‘学习策略’,目前人们有四种观点:一是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二是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三是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四是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 概念是人类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本质的理解,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一个概念内容的描述应该能高度概括所有组成该概念的事物的特性和关系,并且文字表述简明。教育科研中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赋予比较明确的内涵与外延,一方面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使研究成为一个有确切涵义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 在教育科学的研究与实践中,许多概念说法不一,可以有多重的理解。如“学困生” 、“青年教师” 、“品德不良学生”等等,都没有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又如:《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作用》这一课题,需要对“合作学习”给以明确定义,对“交往能力”这一概念,是指学生与教师的交往,还是指学生之间的交往,也需要进行具体的界定。 具体进行概念界定时,一是要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二是当需要有个性的表达时,也应与相同概念比较,在进行充分的分析后作出。三是要尽量从每人都能同意的角度去寻找一个概念必须具备的限定性条件。 C研究的依据与原则 C11理论依据表述空泛,缺乏针对性。 [问题实例] 课题《博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研究》在设计中理论依据表述如下: 建构主义理论;反思性教学理论;学习共同体理论;混合学习理论;教学交往理论;教育传播理论。 C12理论依据准确程度不高。 [问题实例] 《改进学生学习方法的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依据是这样表述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学习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搞本本主义不行,搞经验主义也行不通,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才是唯一正确的学习方法。当前,我们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机遇,面临着前无古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必须扎扎实实地下苦功夫,认真调查研究。 这个表述没有切入到“理论与实际相结”这一理论依据的核心内容,没有涉及到这一理论依据对所研究课题的具体启示。虽然用的文字量也不少,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C13理论依据不充分,政策或实践依据过多。 [问题实例] 课题《中学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研究》是这样表述其研究依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明确指出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的主要目标。改革不利于人才培养的“应试教育”模式,全面推进和实施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实验探究教学扎根于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的沃土,融合充满强大生命力的活动课教学之中,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经和方法。 这项课题对研究依据表述中的问题是对理论依据与政策法规依据表述时,所用的笔墨不均。对理论依据没有适度的展开论述,显示不出课题的理论支撑。 C14理论依据不能有效支撑研究。 [问题实例] 课题《小学低年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其研究依据中做如下表述: 主要是依据心理学、课程改革理论等。 1、依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计算学习的心理过程、帮助学生学习计算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实践中得到培养,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愉悦。使学生爱计算,会计算;计算方法巧,计算速度快,计算正确率高,最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数学的整体修养。 2、新的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比如,计算教学要重视算理理解,要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在计算速度和难度上有所降低;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及估算能力,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这项课题对研究依据表述中的问题,是所表述的依据与研究主题的相关性较差,因而支撑的力度也打了折扣。 C15研究的实践基础与选题意义混淆。 [问题实例] 课题《数学有效讨论式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在其研究依据中做如下表述:课堂教学是当今我国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我们的课堂教学已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普遍存在着效率不高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方法的选用上就很重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项课题对研究依据表述中的问题,是没有搞清楚研究的实践基础应当表述哪些内容。 [说明] 研究的依据 理论依据是指与课题研究紧密相关,对研究目标的达成具有指导与支撑的作用的理论。表述时应与研究的问题形成密切关联;不要只是简单罗列理论的名称,或与研究主题缺乏相关性。政策依据应着重说明研究符合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为教育行政所认可。应从具体的实际出发,突出与课题的现实针对性。实践基础是说明本类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在实践层面上开展的状况,要尽量全面把握,经过整理,简要表述。理论依据的三个部分在表述时在结构上宜先概括出标题,再加以展开,同时注意三部分的文字量要适度均衡。 [正确表述实例] 课题《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协会的创建与实施研究》的研究依据是这样表述的: 理论依据: 1.发展心理学 高中阶段属于青年早期,处于青年早期的学生将开始发现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并且感知他们适合哪一种工作。最近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基本形成,基本的人格类型接近成年,在人格类型刚刚稳定的时候发掘自己的职业潜质,并在这个时候就为自己制定一套长远、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 2.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美国的职业学家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认为高中阶段(15-17岁)属于职业发展的试验期,这个时期是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 政策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高中教育“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东北育才学校2008.3—2011.3改革与发展规划》提出,搭建学生社团与国内外相关主题活动的交流平台,提升学生社团品位、活动层次,打造具有稳定性、高品质、影响力的精品社团。 实践基础: 本人的首期一线教师课题《在高中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研究》已经结题,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高考填报志愿与职业生涯规划》获得沈阳市招生考试研究会二等奖;《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研究》在《商情科学教育家》杂志上发表;东北育才学校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开设了将近3年,本人主编的校本课程《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已经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个表述中的“实践基础”部分,如果能同时对别人的相关研究也做一下考察并加以论述,就更加全面了。 C21研究的原则没有展开论述或缺少提炼。 [问题实例] 课题《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特技的研究》就研究制定了如下原则: (1)可行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实效性原则 (4)持续性原则 这项课题对研究原则表述中的问题,是只简单、笼统地罗列一些研究原则名称,没有将原则的具体内容展开论述。 C22. 研究原则表述成工作原则。 [问题实例] 课题《创造性使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就研究制定了如下原则: 1.认识到认知冲突是课堂教学的必然,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 2.课前预设只能够解决一定的认知冲突。 3.认知冲突的处理离不开师生的对话、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 4.分析判定学生认知冲突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这项课题对研究原则表述中的问题,是误将课题研究工作中注意的一些要点当作课题研究原则。 研究的原则应该是表述课题研究所要遵循的基本规范(或基本要求),通过坚持好相应的原则,表明课题研究将科学、准确的加以实施。研究原则的设计要与本课题研究内容的紧密结合,针对性要强。研究原则的表述应有题目,有内容,文字量不宜过多。 [正确表述实例] 《小学生巧记英语单词的策略的研究》课题中,研究者这样表述研究原则: 1.学生主体的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2.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心理认知系统发展的规律,分门别类地制定切实有效的指导方法,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3. 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有梯度的活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习得知识的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