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修真大道六大法门
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今译:
承载精神,抱持一体、能够互不相离吗?
抟聚精气,达到柔和,能够好像婴儿吗?
涤除玄妙的心灵之镜,能够没有疵瑕吗?
爱护人民,治理邦国。能够自然无为吗?
天门自动开合,能够雌伏不先吗?
明照四方,无所不知,能够不用心智吗?
产生了功能,蓄积着它、虽然产生,而不占为己有、有了作为,而不自恃己能、
成长发展,而不用心主宰,这是玄奥幽潜的德性。
解说:
本章是《道德经》五千言中的奇文,千古以来识者稀,遂致荆山之璞久隐于世,
而献之者反屡蒙其冤,于是乎老子乃有被褐怀玉之叹!
它是一部完整玄妙的为道大法,深根固柢、长生久视在其中;性命双修、超凡脱
俗在其中;天人合一、激发潜能在其中;道化天下、造福宇宙亦在其中。
前面六个问号,是对为道者而发的。能够身体力行以证道,逐题用自己的身心感
悟与“道化”气象作出答案,其道德修持则随之步步升高,做完了第六道问题,就完成
了道化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因此,六个问号是大道浑然一体中勉强划分的层次,它们之
间是由低而高,从内而外,自己及人,一层一层递次而进的,又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相根相生,相辅为用的,而其根基则在第一句的“抱一”上,“子能得一,万事毕”
,“抱一以为天下式”。
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谁来承载呢?形体也。老子隐而未言,遂成千古疑
案。以形体载营魄,而抱一无离,即“形神抱一法”。抱一就守一,就是抱朴。老子欲
善为道者所抱之“一”者,一为万物之始,一就是太极,含阴阳而未分;一就处于浑然
一体的朴,万物始生的状态,为万物之母;一就是夷、希、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
混而为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神不外驰,形不外劳,形神相守,心身合一
,抱一无离,自然负阴抱阳,冲气为和,形神俱妙,内外齐融,返朴归真,复归自然。
它是入道的根基,为道的核心,进道的阶梯,了道的究竟。它是修心养性的大法
,是练功的基本途径,是性命双修的大法,是激发潜能的大法。
二、抟气致柔,能婴儿乎?
即抟气致柔法。抟气,是练气法,抟聚内外之精气(
真气),使之饱满充实,如婴儿般的柔和,是人身相根相生的阴阳之气,在心君的命令
下,抟而使柔,就是冲气以为和。这种冲和之气,古人叫做“和气致祥”、“和气生人
”。老子贵柔,因为“弱者,道之用”。(四十章)只有柔弱,道的往返,周而复始、
循环无端的运动,才能够不僵不滞,周行不殆;只有柔弱,才能“柔弱胜刚强”,(三
十六章)而“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四十三章)因为“坚强者,死之徒也
;柔弱者,生之徒也”,(七十六章)所以,“守柔曰强”。(五十二章)老子要求我们
——善为道者法婴儿,婴儿是人的新生,身心俱柔,精气神、筋骨肉何处非柔?因为婴
儿“精之至”——精气饱满无亏,充实之至,所以“和之至”——阴阳相抱,柔和之至
。
抟气致柔,要不急不燥,不僵不滞,要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要戒骄戒满,“葆
此道者不欲盈”。(十五章)唯有练气化精,练精化神,精气神三宝,由亏而全,由不足
而有余;阴阳两气,由虚而实,由有偏而不离,阴阳两气柔和,周流遍身,浊气病气自
然祛除,是防病治病的无上妙法,而且精气神充沛,自然“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不独治病于无形,防患于未然,而且“丹田有宝命不危”,自可返老还童,长生久视。
后世为道者种种的采药法、练丹术多从此而化生。
三、涤除玄鉴,能无疵平?
即涤除玄鉴法。涤除者,去私除妄四字尽之。“吾所以
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十三章)吾身何以为患,就是“私”
字作怪,此是“私我”之不可不涤除也;“前人栽树我乘凉”,美其名曰“独善其身”
,不过是“私”字的遮羞布、挡箭牌,此是“小我”之不可不涤除也;沉溺于五色、五
音、五味,发狂于难得之货,驰骋畋猎,狂歌醉舞,吞云吐雾,以妄为常,此是“假我
”之不可不涤除也;“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四十一章)此是“妄我
”之不可不涤除也。凡此种种,皆是远离自然,迷失本真,致使玄鉴暗昧。善为道者要
涤之除之,务使无私无妄,心无染污,一私不留,一妄不存,一尘不染,一相不着,心
灵纯美,心光发现,乃能“玄鉴”无遗,无所遁形。
四、爱民治邦,能无为乎?
即无为自然法。邦犹身也,民犹气也。人之生也,气聚
则生,气散则死。修身以气为本,治国以民为本。贵爱其气,不可滥耗,正是“鱼不可
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三十六章)要“治人事天、莫若音”,(五十九章)
要“俭”以用之,更要能够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之本性,而生生不已,便能“我无为,
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
民之所以自化、自正、自富、自朴,乃根于我之无为、好静、无事、无欲;而此四者乃
自然无为的不同侧面。
因任自然,所以无为,不助长,不追求,不自生,毫无强勉造作于其间,自由自
在,活泼天真,以清静无为为根本,以无修无炼为功夫,“上德不德”,(三十八章)以
无所得为得;以“四绝”:“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
”(十九章)为大纲。唯有“四绝”,方能进入“四无”,于是无知无欲,无忧无喜,无
戒无定,无悟无慧,一切皆无,无中显妙有。
无为自然法,是不守之守,不炼之炼,无为之为。我自返于先天之自然,不必作
为,而自合天地造化的妙谛。我无心如此,而自然如此;我无意如彼,而自然如彼;一
切归于自然,一切纯任自然。我能一切皆无之,“四绝”无痕迹,便返于先天,而进入
无为自然了。后天之我,都是假我,因为此我为私欲所蒙蔽,为习俗所染污,自心本性
亦被潜移默化,而不见本来面目,故“逆”之使反,返于先天见真我。上根上智者,大
彻大悟,不污不染,本性清净,自可直修此无上大法。
它是“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四十三章)而以“将欲取天下
也,恒以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四十八章)为大戒。
五、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即天门开阖法。天门者,位于头顶正中,为人神出入之
门户,其下泥九宫是元神所在处。为道到此地步,天门自然开合,元神从此自动出入,
从而善于捕捉宇宙中的种种信息,功能无量,神化无方,妙用无比。
看来异常神秘而不可思议,它正是当代人体科学所亟待探索的奥秘,却为历代中
外善为道者所亲身验证了的。现代科学家迄今对人体,尤其是大脑,知之甚少,且多妄
知谬见,这片领域可说是“未开垦的处女地”。据说大脑神经细胞有300亿个,即使科
学家终其一生,所动用者,亦仅百分之十几。
但是,天门自动开阖了,要掌握“为雌”的原则,即静待而不主动,后应而不先
行,雌伏如抱卵,不引不发,唯其自然而已。
六、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即明白四达法。经过以上五个阶段的修炼,层层递进,
由后天而返还先天,一切之私我、小我、假我、妄我,俱都潜消无影,种种人为万物之
灵的本能(人体潜在的功能,或称之为“特异功能”,实非特异,不过相对于凡人而言
罢),次第自然激发、显露,到此究竟地步,即大道之最高层次、最高境界,是“明白
四达”,智慧大开,可以捕捉到宇宙中古今中外的种种信息。纤细必现,幽隐皆烛,无
远不届,无所不知,而且功用无比,“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见天道”,
可以“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四十七章)而无需于圣智、仁义、巧利、学
识,要绝之弃之,不受后天知识、意念的干扰,而仍然“若愚”,好似“无知”。
以上是老子深根固抵、长生久视之道(即老子修真大道)的六大法门,既层层递升
,复浑然一体,严整完善,自成体系。
但是,大道无始无终,永无止境,以“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
无功;自矜者,不长。”(二十四章)为终身之大戒,应以“玄德”为宗旨、为准则,“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切实把握此“不有”、“不诗”、“不
宰”的原则。任其道生之,德育之,自生,自为,自长,成其自然,不但为道没有倾覆
之危,不会出偏,不会走火入魔,而且“修之于身,其德乃真”,道化天下。德被大众
,天下为公.人生之真话由是而显现,人生之价值由是而完成,复归于自然。于是能够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复至于大顺”。(六十五章)大顺者,大顺于道也,如
宇宙之自然,无所阻滞于其中,“往而不害,安平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