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老子》连载第10期:【载营魄抱一】章

 花间一酒壶 2022-09-22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图片

《白话老子》10期:【载营魄抱一】章

黄晓明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氣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解说】

载营魄抱一这个版本,我做了一些校订。具体为什么这么校订?在我发给大家的文稿当中,跟王弼本不一样的地方都做了说明,这里就不再重复。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和营魄,历史上的各种解释比较多,就不一一地去把这些解释给罗列出来,只选择我比较赞同的解读。这个载啊,实际上就是载体的意思。那么这个载体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形体。比较著名的有严灵峰的注解:“谓人身运载魂魄而守道,能毋使其魂魄与形体分离否耶?严灵峰这句话注解得非常的细致。载,指的是身体作为一个载体;那营魄是什么呢?营魄就是魂魄。身体和魂魄紧密地抱成一体而不分离,能不能做到三魂七魄跟形体不会分离呢?他是这个意思。

营魄就是魂魄,就是民间经常说的,或者说道教经常说的三魂七魄,而且,道教把这个三魂七魄还各自都取了名字,那说明古人有可能真正已经返观到我们的肉体里面,有三魂七魄的存在。历史上有很多经典都对魂魄做了一些说明。

《列子·天瑞篇》讲:“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天为阳,地为阴。所以形魄归于地;神气归于天。

那我们注意到,汉字的魂和魄都有鬼,现代人一般认为鬼是一个阴性的东西,是不好的东西,实际在古人看来,鬼就是魂魄的意思,它分的比较细致。那鬼为什么是这个发音呢?列子就说:鬼,归也。鬼是要归去,回到它真正的地方去。那么天是阳,地是阴。我们生命的部分,形体和魄是阴的,所以归于地;神和气,属于阳,所以归于天。

列子说的是古人的普遍认识。比如说在《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孔子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鬼;魂气归天,此谓神。《礼运》曰:“鬼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河上公曰:“营魄,魂魄也。范应元注解:“营魄,魂魄也。《内观经》曰:动以营身之谓魂,静以镇形之谓魄。

所以古人对生命的认识,有他自己的看法。古人认为无形的层面当中,有魂有魄。我们这个身体是有形的,有形的一定属于阴;但无形的魂魄当中的魄呢,也是属于阴。因为这个魄啊,是五藏六腑的一些功能性的东西,它是在地球上产生的。那真正属于天这个层面的,是灵魂,属于天这个层面,属于阳的这个层面,气也属于阳的这个层面。古人讲天地的时候说的是“清阳者薄靡而成天,浊阴者凝滞而为地”。所以,天属阳,地属阴,那魂和气属于阳,所以要归于天;形和魄属于阴,所以要归于地。

俗语说“不要魂不守舍,不要神魂颠倒”,也经常说“形魄强壮”,既有暗示着我们身体的三魂七魄,有可能会离开我们这个形体,同时还暗示着魂和魄是不一样的,魄是跟形体结合的比较紧,属于阴的这一部分。

这里要介绍一个重要的方法。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怎样才能做到让我们的魂魄和我们这个身体结合很紧密,而不会失魂落魄呢?有一个小的诀窍。无论是在修身当中的站桩,还是在静坐,当我们最后收功的时候,都可以去默念自己的名字,或者是默念父母给我们起的小名。多念几遍,就可以把散发在外面的神和气,或者说魂魄给收回来。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专这个字,写的是像专心的专,但是念抟(音tuán),专(tuán)是有一种转动的意思。专(專)的甲骨文字形就像是一个手转动一个纺专,所以这个专呢,就有转动的意思。那么转(轉)字是一个车,加一个专,对吧?团结的团(團)呢?实际上是外面有个很大的口,里面有个專,但是简化字给它简化成一个口加个才。所以有些成功学的大师就说怎样才能团结大家呢?要有口才。也有一定道理,说明简化字在简化的时候,也许已经考虑到了拆字,怎么去团结大家。

那为什么说这團也有專这个字形在里面呢?因为古人在做纺专的时候,也是希望整整齐齐的一團,所以他要专心致志,一心不乱,不能分神。但是不等于说专气致柔这个专是积聚的意思。很多人就把这个专,理解为积聚这个气,但是我们都知道,生命一定是在流动的,一定不会集中在一个地方不流动。过去成语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气呢?它永远是在流转,流转才能、转动才能让这个气变得非常的柔弱,对吧?那我们怎么理解这个专气致柔?我们说它一旦转不动的时候,一定这个地方会产生一种僵硬,对吧?气一定会越来越刚强,越来越不柔和。

小孩的气一定是非常柔弱的,因为他身体内部的气脉上没有什么可以堵塞的地方。所以说是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所以我们就能理解,当老子讲婴儿的时候,他是讲婴儿的气非常非常的柔弱,到了至柔的地步;那么当老子讲赤子的时候呢,他就是讲他的气已经完全地跟大道合。所以28章有复归于婴儿,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叫做复归于朴,复归于朴就到了赤子这个境界。

那怎样才能专气致柔而婴儿乎?这个气为什么转不动了?第一,我们说叫做内心有障碍。当内心有障碍的时候,在无形的气的这个层面,它也会产生一个障碍;那么相应的气在身体内部、无形的气路当中,我们现在叫经、脉、络,会有一个堵的地方。

那内心为什么有障碍?内心的障碍,往往来源于跟身边人的这种的矛盾、纠结、怨恨,我们可以细数一下。在静坐的时候,把我们的念头、把我们的思维一点一点地觉察、清理的时候,会发现内心的念头,像走马灯一样地此起彼伏、一来一往。当我们一个个地,都把念头给解决掉的时候,最后会发现,我们的内心原来有一个很深的纠结,往往有一个很深的纠结,始终在围绕一件事,围绕某个人在不断地想。我们的内心是跟某个人,或者说很多人、很多事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可以把身边的家人、同事、朋友,每个人都想一想,我跟他之间是不是有哪些地方有想不开的,是不是觉得我跟他之间有一个矛盾、有个怨恨、有个地方解不开。所以,老子有句话叫做: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最后呢?解其纷。当你运用老子的辨正、对待的哲思,把内心这种纠纷解开之后,你会发现你的生命产生了一个现象,你会觉得身体的某个地方原来有堵,现在呢?很舒服,没有堵住。这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心解脉开”。

为什么要学《道德经》?我们学《道德经》会有一个巨大的系统思维;同时,还会在我们的心性上,还会在我们的哲思上,还会在我们的心神上,去解决问题。人有识神和元神,识神在读经、在思索,元神就会自然地去感应;那么,就会有一种直觉、灵感,来解开你的生活当中的困惑,解开你生命当中的纠纷。我们的修为,我们的生命可以分为性和命两个部分。学《道德经》,是在性上下工夫,在心上下工夫,属于性功。但是,练性可以化命,可以把我们命当中的一些不足、一些问题解开。

为什么气转不动了呢?是因为好像河道一样,河道里面为什么河水流得不畅快?是因为河道里面有淤泥、有礁石,堵住了。那么清淤,去掉障碍,自然水就畅通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什么呢?是河道里面没有水,好像是我们生命当中的生命元气不够了,我们的生命能量不足了,或者说我们的生命能量内带的这种动机、玄机不够了。那怎么办?

学完第5章就知道:“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天地是具有无穷的能量的、无穷的信息的。以后会学到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取法于天地,要得到天的真阳地的真阴,那么自然就会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加入天地的能量,就好像河车一样的。这个河车我们知道它是转动的,当河水打动这个河车的时候呢,河车就一点一点的动起来了。

我们今后会修身,修身有行住坐卧,有动有静。行住坐卧里面有桩功,顶天立地,得天地能量,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嘴里的津液会很多,微微的有点甜,为什么呢?心火得到了天之真阳,心火下降;肾水得到了地的真阴,肾水上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嘴里的津液就会越来越多,因为肾水比较足,而且升上来了。当我们的生命能量越来越足的时候,那么生命当中,无形的气路当中的一些障碍,自然地就冲开了。

慢慢地就通过性功,我们说读经参悟;通过命功,我们说得到天地能量;性命结合,性命双修,都能够达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的效果。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首先说什么叫做玄览?这个览啊,在帛书里面是涤除玄鉴,对吧?很多人会认为这个玄鉴比玄览更好。玄鉴是什么呢?玄鉴就是个镜子,但是这个玄鉴啊,不是一般的镜子,是内心很安静,那么内心就好像是一面镜子一样,能够反映出天地,能够反映出万物。所以庄子有一句话很著名,叫做:“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能够涤除玄览你就到了圣人境界,你的心就好像是一面无形的镜子一样,这个无形的镜子叫做玄览,它是形而上的,它能够照见天地万物。

但是这个玄览前面为什么有个涤除呢?什么叫做涤?涤是三点水,对吧?除是去除,打扫干净。但是要注意到,这个水是大道似水。我们去看第4章“道沖、道渊、道湛”,25章“有物混成”,大道就像水一样的沖、渊、湛、混。

具体说这个玄览是什么?这个玄览可以说就是你的大道孕育的最初始的生命,因为你这个生命是在大道当中孕育的,所以必须要用像水一样的大道的能量,去把这个生命当中的一些污垢去掉。只有这么高级别的大道能量,像水一样的大道能量,才能去除你在大道当中孕育的最初始的没有染着的生命因为后世私有制而蒙上的污垢。能无疵乎?能不能洗的很干净,做到一点瑕疵都没有?

玄览和玄鉴有什么区别?览在汉语当中,比如说杜甫的诗《望岳》,最后一句话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的阅读理解是,我感觉到这个览,就好像在山顶上的一个360度无死角的镜子,他转了一圈,他什么都看到了。再看21章:“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他拿什么来阅众甫呢?显然是他拿玄览来阅众甫。现代汉语还有阅览的意思,阅览室对吧?阅览室里面一定书很多,什么都有。那众甫呢?众甫实际上是在大道当中孕育的所有的最初始的生命。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啊?70亿人左右,我们现在人口越来越多。也就是说老子返观大道的时候,他已经把大道孕育的最初始的生命一一地都阅览过了,都看了一遍。有个成语叫做一览无余。由此看,览与鉴相比,范围更广,更深入,更全面。所以这个玄览,还不能很轻易地换成玄鉴,这里做一个说明。

既然涤除玄览意味着要得到大道能量,才能完全的去除元神上的染着,那一步步怎么做呢?怎么涤除玄览呢?第一步是得天地能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你得到法天地的能量而修的时候呢,我们说前面做到了专气致柔。第二步是什么呢?你的精气很足了,你的能量很足了,你修之于家其德乃余;有余之后,你可以去帮助家人之外的人,就开始逐渐地无私奉献,那么自然就开始逐渐地与大道感通。

这个感通的通道,第6章已经有描述,叫做绵。绵这个通道,原来我们生命的这一头是堵住的,因为你有染着,就开始逐渐地通。开始逐渐地通,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自然就能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爱民治国,它一定包含了天地,包含了百姓,包含了万物。那什么叫做无为呀?无为有一个含义,的确是不为,为什么?因为万物有一个自化、自正、自朴的趋势,对吧?所有的生命都有一个内在的驱动力,你不需要去管他。但是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是因为一旦天地出问题,一旦万物有一个偏离正道的趋势,这个时候圣人开始发挥作用,这时候就开始无为。那比如说第5章“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但是天地这个橐籥机制一旦出现问题,一旦天地之间出现一个实的东西的时候,那圣人要用言来干预它。平时是不言,需要的时候是希言,是贵言。

37章还没有学到,我们可以提前讲一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所以说,无为是什么呢?无为还有主动的为,但是它化而欲作,圣人就知道了。那圣人怎么知道呢?刚刚学的“涤滁玄览能无疵乎”,玄览就是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既能照天地啊,还能照万物。这个时候,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它是一种非常精准的,带有靶向的、定向的镇压。

那圣人怎么对百姓呢?43章讲:“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49章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49章整个章节都是讲老子具体怎么无为的,他怎么进入先天的。他一旦进入先天之后呢,他的内心就有一种非常高级的先天能量,他才能够改变百姓,教化百姓。

所以,我们看到了“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建立在前面说的三句话的基础之上。第一句话,“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是最基础的修身;到了第二句话“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他的气质开始变化,到了一个至柔的境界;第三句话“涤除玄览能无疵乎”,他要知道哪里出问题了,这时候他要修出一个一点没有瑕疵的玄览,才能够正确照见天地万物;那么到了第四句话就可以做到无为,“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我们能看到他一二三四,是层层递进的;到了第四句话的时候,他就具备了无为的能力。     

然后他的修为再次跃升,这个时候啊,真正地出神入化。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什么叫做天门?范应元注解:“天门者,以吾之心神出入而言也。什么叫天门啊?当我们说门的时候,一定是有个东西能出能进。但是这个天门,是我的心神出入的地方叫天门。天门开,这个神出去了;神回来了之后,天门又合上。或者说,天门开的时候,神出去了,然后关上天门;神要回来的时候,天门再打开,神再回来。

《庄子·庚桑楚》对天门有个解读:“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无见其形,指的是他的神出去了。形神,形跟神对。没有形,就一定是神。“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什么意思?天门表示有和无之间的一个边界,万物一定是从有无这个边界出来的。实际上也间接地说明,元神是从有形跃入无形,从有进入到无。

实际上元神的出入,有时候自己的识神并不知道。但是,我们经常有这种生命体验:有时候我们去一个地方,去见某个人,感觉到我虽然没有去过这个地方,没有见过这个人,但是为什么觉得,这个场景好像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曾经出现过。实际上啊,很有可能就是你的元神已经提前去了,已经提前到了这个地方,已经提前见到这个人了,所以,你感觉到似曾相识。

那天门开阖能为雌乎,为雌是什么意思呀?为雌就是低调,道隐无名,不想为人所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修行到这个层次的时候,他已经看破一切人间的虚名,他不需要人间的虚名,他要避免干扰,专注于自己的修身,这是他的境界的升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这个明,在《道德经》当中经常出现,明是我们内心明了,很清楚地知道。白是什么?28章:“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辱。”白有光明的意思。什么叫光明呢?形而下的东西,是你能够看得见的,你能够明白形而下的所有的道理,还能够什么呀?四达。这个四是什么?《道德经》里面有一二三四五,还有什么?还有什、还有百、还有万。好像六七八九没有。

那这个四是什么呢?熟悉《道德经》就会联想到,25章讲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是表示道天地人这四样东西。

那什么叫做达呀?15章讲:“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这个通什么意思呢?通在《说文解字》当中就是“达也”,那“达”,就是:触及、通达、到达。也就是说,道天地人,不是在他内心当中的一种想象,而是明明白白地、确确实实地触及到了天、触及到了地、触及到了人心、触及到了大道。他跟大道完全地感通,跟天地的能量,通过他的中道完全地融和,修行到他的生命当中。他的内心和他人的内心,他是明明白白地感受到了这种无形的联系,他的内心是可以跟别人的内心在无形当中去交流,去沟通。

能无知乎,还能不能够保持一种无知无欲的状态呢?还能不能认为自己一无所知呢?可以说到了这个境界,他的真知是纷至沓来,他的真知是源源不断的,但是他知道还有自己不知的真知,所以可以说他始终认为自己没有知,也就是说,始终地保持一种空杯的心态。

老子的六大修为

那么,第10章讲的是什么?讲的是老子的修为。从第1章有无,第2章对待,第3章修身的方法“虚其心,弱其志,实其腹,强其骨”,到了强其骨的时候,大脑就充分地发达;到了第4章,开始感知大道,具备先天的能力;第5章就可以对天地形成一种辅助干预;第6章返观到了绵绵若存的联系,用之不勤;第7章彻悟到如何和大道沟通,是无私;第8章就是人具体如何做事,最后要成功!七小善对吧?最后要成功。第9章要功成身退。

所以第10章告一段落,对老子的毕生的修为,或者说老子对他的毕生修为作了总结,一共六大修为。   

第一大修为:载营魄抱一,讲了魂魄;

第二大修为:专气致柔,讲了气;

第三大修为:涤除玄览,讲了玄览,也就他的内心,他的元神;

第四大修为:无为功夫,建立在神和气的基础之上,这是他的实际的功夫运用;

第五大修为:出神入化,元神能力继续加强,到了“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第六大修为:大制不割,通达道天地人,形成一个整体。但是,依然保持空杯心态,不断地精进。为什么?大道啊始终是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沖,表示大道永远、永远在不断地演化、不断地涌现,所以他始终要保持空杯的心态,才能够得到最新的真知。

那么我们能看出来,第10章是老子修为的集大成者。10,也有终极的意思;同时,意味着到了11章,立言就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总结】

中心思想

这一章是老子巅峰修为的描述。

知识点

魂、魄、气、玄览(神)、天门。

章序

第9章讲成功之后就应该退,那么在成功的巅峰状态下的修为,这就是第10章的内容。

定位

描述了老子修为的集大成,是老子讲的“清静为天下正”,这个道治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