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胃石症 进食大量皮柿子或未成熟柿子,在胃内积聚而形成固体性的团块,称为柿胃石。本病多于进食大量柿子后几小时至几天内表现类似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如柿胃石不能排出,则呈慢性间歇性反复发作,常见症状为餐后上腹部不适,两餐间完全缓解,体积较大的柿胃石上腹部可有重压感、一定程度的胃梗阻,患者可至周期性恶心、呕吐,上腹部痉挛性疼痛。柿胃石尚可引起粘膜损伤性溃疡、出血,严重者可致胃穿孔和腹膜炎。体格检查除上腹部有压痛外,约半数病例上腹部可扪及光滑可移动的硬块。
柿胃石症多见于盛产柿子地区。由于未成熟的柿浆和成熟的柿皮中含有富有收敛特性的红鞣质,它和稀盐酸接触后能起凝结作用。因此大量进食带皮柿或未成熟柿子,特别是胃酸缓乏或吃柿子后大量饮水者可能产生柿胃石。
本病诊断依据病史中有明确的进食大量柿子,临床表现间歇发作的胃梗阻症状,上腹部异物重压感,并可扪及光滑可移动的坚硬团块。X线检查在胃充气下立位腹部平片可显示不透光胃石,若系透光的胄石则需作胃钡剂造影,表现为游离可动的团块使胄呈现充盈缺损,圆形、卵圆形或略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影可随蠕动或触诊而复位,以此可与胃内肿瘤鉴别。一般柿胄石体积较大,但有时也可分成数块,各自形态不一,纤维胃镜可直接观察胃石的形态。
现代医学对柿胃石主要采用洗胃、口服胃蛋白酶、稀盐酸等方法治疗。体积较小的柿胃石可在纤维胃镜下行活检钳加以捣碎,再经洗胄祛除,如伴有胃溃疡,则于祛除异物后,按溃疡病治疗。大的柿胃石常需手术治疗,有并发大出血或穿孔时,需急诊手术治疗。
本病多属中医“积聚”范畴,乃因过食柿子,损伤脾胃,脾运失司,积湿成痰,痰滞交阻,瘀阻中焦,日久渐成积块,治宜祛痰消食,理气化瘀,软坚散结。
1.[处方名称]棱莪化积汤
[功能主治]功能消导化积,攻坚散结。主治柿胃石症。
[处方组成]三棱9克、莪术9克、枳实9克、青皮9克、陈皮9克、山楂9克、神曲9克、麦芽9克,砂仁9克、鸡内金9克、瓦楞子9克、木香9克、槟榔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胃寒者加干姜、高良姜;腹胀着加厚朴、莱菔子;便秘者加大黄、元明粉;气血虚加党参、当归。
[疗程疗效]治疗10例,最少服药2剂,多则9剂后,大便即开始排出黄褐色或深棕色坚硬粪块,形态不一,大小不等,最大为3×4厘米,少则10数枚,多则近百枚,全部病剑胃部包块及症状均消失。其中8例再行钡餐造影,胃内异物均已消失。
[处方来源]解放军第一医院张书明等。
[处方备注]本方药物多为攻伐之品,待柿石粪块排净后,当即改服健脾养胃之剂以调理之。本方治疗其他因食、气所致的食积,亦有良效。
2.[处方名称]消石散
[功能主治]功能行气化痰,通利散结。主治柿胃石症。
[处方组成]郁金粉0.6克、白矾末0.48克、火硝粉1.05克、滑石末1.8克、甘草粉0.3克,上药末和匀,为1次量。每天3—4次,饭后1小时温开水送服。2个月为1疗程。妇女月经期、妊娠及其他合并症者忌用。年老体弱及小儿用量酌减。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5例,服后l—2周内临床症状渐次减轻,食欲渐增,精神好转.症状消失后,有4例经钡餐X线透视或摄片证实结石已经消失;另1例合并胃小弯溃疡,亦愈。5例实际服药无数分别为35、47、49、50、61天。
[处方来源]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李棣如等。
治胃柿石秘方
67.1 胃柿石方
【来源】余永敏,《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苍术、厚朴、陈皮、大黄、芒硝、枳实、三棱、莪术、鸡内金、焦三楂、炒麦芽、焦神曲各9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和胃,化瘀消积。
【主治】胃柿石。
【疗效】屡用效佳。
67.2 治胃柿石方
【来源】龚琼模,《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苍术、附片各10克,蔻仁6克,厚朴10克,吴茱萸、高良姜各3克,肉桂6克(后下),山楂、槟榔各10克,枳实、法半夏、陈皮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后将药汁混合,分2次服,每次服100~200毫升,服至胃柿石消失为度。
【功用】温散寒湿,消导痰阻。
【主治】胃柿石。
【疗效】多年应用,疗效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