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为什么重农轻商?

 pgl147258 2014-01-13

【潘大头的回答(11票)】:

  1.  收税成本:税收是统治的基础,因此容易收税的产业会得到政府的重视。商业产出不具有可视性,农业产品具有可视性;因此对农业收税很容易。这一点可参考赵冈的论述。值得一说的是,农业的利润率远低于商业,所以无论哪个政府都觊觎商业,比较典型的是盐、铁专卖制度;这一点可参考吴晓波的论述:《中国人真的“轻商”吗?》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4008
  2. 统治成本:从事农业的是农民,从事商业的是商人;农民的流动性远低于商人。较低的流动性不仅使得统治者容易控制农民,而且更容易从农民那里取得税收之外的各种资源:随时从农村低价抽取劳动力、统治集团对农民维持较强的威慑性。连坐制度就是典型的一例。
  3. 信息成本:从事农业,不需要太多知识,不需要与外界太多联系,所谓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对农业和农民低信息成本特性的一个生动描述。因此,农民的可组织性远低于工人、商人。从这个角度观察,可以知道,为什么1800的时候中国GDP占全世界1/3,但1840年英国可以发动并赢得鸦片战争:虽然当时中国有很多资源,然而资源的可组织性远低于英国。
  4. 综合上面3条,可以发现,不独中国古代,天下每一个统治集团,在每个时代,都热爱农民,厌恶商人。但商人还是会统治世界,其最本质的原因在于:商业的利润率远高于农业。有人说“商人是世间的巨擘”,其实商人不是,商业才是。

【甘纳云的回答(1票)】:

1.重农业,百姓就可以安定下来,不像经商那样东奔西跑,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2.农业是封建统治的基础,所以分士农工商.

【本杰明的回答(1票)】:

重农抑商在是为了加固中央统治。

古代的“商人重利轻别离”,不像现在的大老板坐办公室就行,他们需要四处采购、买卖。而古代的户籍制度又不是非常完备,如果从商的人过多,四处走来走去,朝廷的徭役谁来服?

古代的政府收入主要依靠的是从农民那里收来的赋税,太多人从商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收入和整个经济体制。

商人重利,俗话说无奸不商。一个商人在朝廷的眼中必是取小利而忘大义且奸诈狡猾,不符合儒家思想。

从商者不需“仕农”即可富贵,大的富商更是有富可敌国,这些都会影响到朝廷。古代政府主张大家要安居乐业,有钱的读读书去做官为朝廷效力,做官是你通往富裕的阶梯。结果商人既不用寒窗苦读也不用锄禾日当午就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无疑会让百姓们对朝廷产生质疑。

【凌霄的回答(1票)】:

这是制度决定的。

因为中国古代是等级帝制,强调的是人治,是秩序和等级观念。而商业行为必不可少的是契约精神,法治必不可少,而且商业行为必须有一个平等自由的环境,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与制度所不能容忍的。

【胡术坤的回答(0票)】:

我觉得吧,古人的观念,商不能直接创造出价值,所以有点不务正业的意思。

【牛晓斋的回答(0票)】:

古代粮食产量低,平时没有太多余量,也就不可能有多少人脱离农业从事商业。

如果经商的人多了,粮食不够吃的话,国家就乱了。

所以到了明朝,尤其是明朝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同时从美洲传入的玉米啊,红薯啊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才让更多人的脱离了农业,从事手工业,从而也就有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慕梓酉的回答(0票)】:

吐槽下:民以食为天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