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家禽育种学家——杨山教授

 枫叶红178 2014-01-14

著名家禽育种学家——杨山教授  

2007-10-10 09:35:39|  分类: 著名学者 |字号 订阅

杨山教授(1926.12-1998.12.5)

一声啼鸣  报晓神州

——记家禽育种专家杨山教授

  一顶深灰色的解放帽帽沿下,裸露着的那前额上的一行行皱纹,记录着拼搏流逝的岁月;一副带有一道道光圈的近视镜后面,那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常常凝聚在一点;谈吐略带激情,富有哲理,总是充满信心。他,就是家禽育种专家、东北农学院杨山教授。

  1986年,在农牧渔业部组织的全国蛋鸡抽样测定中,名列榜首的是东北农学院教授杨山和他的助手育成的新品种“滨白42”蛋鸡。滨白鸡产蛋率高,测定中年均产蛋257.3个,蛋形指数整齐,蛋质好,而且生活力强,20周成活率为96.9%,是黑龙江蛋鸡的当家品种。在全省饲养的商品蛋鸡中,90%以上是滨白鸡;家庭主妇的鸡蛋筐里,十之八九是滨白鸡产的蛋。现在一群群羽毛洁白、鸡冠红润的滨白鸡已飞向祖国各地,东北、华北、山东、河南、江苏、四川等许多省份,都引进了滨白鸡。在“六五”期间,累计推广5 400万只,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我国的北方养鸡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是一个养鸡大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养鸡的记载,在农村,几乎没有一家不养鸡的,估计养鸡总数已达21亿只以上。然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1年《生产年鉴》报道,世界按人口平均年禽蛋生产量为6.6公斤,先进国家人均都在12公斤以上,美国高达18公斤。我国尽管解放以后养鸡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据1980年估计,禽蛋,主要是鸡蛋产量人均只有3.6公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如果按人均拥有的蛋鸡数量,我国和美国、日本大体相当,人均蛋鸡一只左右,然而人均鸡蛋产量却相差悬殊,关键的问题是没有适合我国饲养条件的优种蛋鸡。滨白鸡的育成,将一改我国蛋鸡生产的落后局面,向世界家禽生产水平大大靠近了一步。1986年,这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采访中,记者曾随杨山教授到过哈尔滨红光养鸡场。那里是滨白鸡的世界。在鸡舍的通道上走动,不时看到两旁又大又光滑的白皮鸡蛋慢慢地滚向蛋槽。场长曲风云对记者说:“饲养滨白鸡,使鸡场一年盈利28万元。”据了解,1987年,全国用于引进国外优良种鸡的外汇总额为500万美元,而黑龙江有了自己的滨白鸡,结束了大量购买国外种鸡的历史。滨白鸡,为蛋鸡生产创造了优势。生产者欢迎它,称滨白鸡是“发财鸡”;基层的科技人员欢迎它,称滨白鸡是“争气鸡”。滨白鸡的育成,坚定了家禽育种工作者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信心。

  人们赞誉滨白鸡,赞誉选育成功滨白鸡的杨山教授。然而,人们可曾想到,这成功的后面,有多少个浸透汗水的寒暑,有多少个历尽艰辛的春秋。

  家禽育种专家杨山教授,1926年出生在辽宁省昌图县,1950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在校时是高才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50年代,他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就立下了“要为中国人争口气,培育我国自己的高产蛋鸡新品种”的志向。每天,他除上辅导课外,就埋头在畜牧实验场工作,挑选种鸡,记录整理实验数据……件件工作他都做得津津有味。当时,他已经初步选育出了一些具有优良特性、产蛋率高,适宜北方饲养的蛋鸡杂交组合,曾发表过《澳洲黑鸡与来航鸡的经济杂交》等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可是,在“大跃进”的冲击下,他被拔了“白旗”,这些研究也被砍下马了。杨山痛心疾首。但他深埋在心中的理想没有破灭。为了迎接那美好一天的到来,他埋头钻研理论,在孵化理论和育种研究的新领域中迅跑。后来,他接连发表了十几篇科研论文,翻译出版《苏联养禽经验》一书,引起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重视。

  在那“史无前例”的日子里,黑白颠倒,天地逆转,他苦心钻研的成果竟成了罪孽。在无情的批斗中,他的心在颤抖。后来,他和学院一起被赶到千里之外的汤原县香兰农场去接受“再教育”。

  茅屋可以关住他的身躯,却锁不住他的理想,锁不住他的拳拳报国心,锁不住他要追赶家禽育种世界先进水平的凌云壮志。白天,他去田里劳动;夜里,他重操旧业,研究他那梦寐以求的课题——培育新品种鸡。爱人刘凤仪虽说很理解他的心情,但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劝阻,怕那繁重的体力劳动,再加上这深更半夜的苦熬,他的身体吃不消。杨山却耐心地对爱人说:“中国家禽育种工作还处于极端落后的状态,我们搞家禽育种科学研究的有责任啊!”爱人只好点头默许,有时甚至卷入到他的事业中来,帮助整理抄写资料。

  197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杨山被抽到北京中国农林科学院,参加《国外畜牧业概况》一书的编译工作。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国外资料,了解到当时中国蛋鸡生产至少要比国外差20年,就是说,我国1972年蛋鸡的平均产蛋量,只相当于欧美一些国家50年代初期的水平。我国没有自己的优良种鸡,每年要花上千万美元进口优良种鸡。进口后一二年就退化,再重新进,投资大,效益低。这种情况撞击着杨山的心,使他痛苦万分,他默默下定决心:必须改变这种情况,十亿人口的中国不能依靠进口种鸡过日子!

  杨山从内心深处发出呼喊:“我要为中国人争口气。”

  1974年,杨山重新奋起。

  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他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说:“我国不能老是这样,我相信中国共产党总是要搞科学的,搞生产的。因此,我们力争先起步两三年,尽快缩短与国外的差距。现在看来这个愿望实现了。”

  当时,东北农学院在乡下,没有校舍,更没有鸡场,教学科研全处于停滞状态。杨山实在按捺不住自己了,他开始行动了。

  他跑遍了全省十几个国营鸡场,考察那里的生产能力、技术力量。经过权衡,最后选择双城国营养鸡场。开始时,他常常住在鸡场,帮助养鸡,作技术指导。渐渐和场领导、工人都混熟了。他们觉得杨山的指点在行,有学问,还不摆架子。“按杨山说的办,准没错。”工人常常这样说。就这样,试验的环境条件基本上准备就绪了。

  1976年春天,杨山教授听说省外贸局由日本引进一批盐谷白鸡父母代。他经过多方努力,得到了700只进口的盐谷白鸡。他把这些鸡寄养在双城鸡场。可在这里工作毕竟还有许多不方便,特别是一些精细的记录、统计都没人搞,一些试验也不能开展。

  “要有自己的实验鸡场。”杨山着急了。他多次向系里提出办实验鸡场以利教学和科研的建议,得到了系副主任王庆镐的赞赏和支持。这时,东北农学院已从偏僻的香兰农场迁到阿城县城东。城东这个地方,以前曾有个小畜牧场,就在这小畜牧场的废墟上,杨山教授和畜牧系的一些老师自己动手办起实验鸡场。

  杨山教授摊开了鸡场的设计图纸:鸡舍内通道、鸡笼位置、蛋箱、舍间编号等等均跃然纸上。许多畜牧系的老师看了,高兴地来助战。年过花甲的王庆镐教授也卷起袖子拧起拉哈辫来了,拉土、脱坯、砌墙、苫房样样都是大家自己动手干。杨山样样活都会干,在修建工地上能够支乎得开。这一年多,杨山教授和他的助手们最辛苦,无冬无夏,饿了啃口冷馒头;困了,挤在更夫的炕上打个盹。终于建成了东北农学院实验鸡场并初具规模。杨山接回了300多只寄养在双城鸡场的盐谷白鸡,又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十多个不同血统的优良鸡群,共有3 000多只,加快了科研步伐。这年元旦,杨山和他的助手,把实验鸡场产的鸡蛋送给农学院老师每人0.5公斤。数量虽微不足道。可这时正值“十年浩劫”之后,不能算不珍贵了。特别鼓舞人心的,这是科研重振神威的信号。

  1979年,杨山随我国畜牧代表团赴加拿大考察鸡的育种和家禽研究工作。杨教授怀着喜悦的心情,向记者描述着这段往事:“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能亲眼看到外国同行们的工作情形,对我是有很大补益的。”加拿大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国家,杨山没有心情去观光,只要有一点时间就留在鸡场实地考察。后来,杨山教授又到过美国、日本考察家禽育种工作。这更加坚定了他和助手们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信心。

  杨山教授在学术上勇于创新,工作起来也很有魄力。他借鉴国外经验,而不生搬硬套。他从国情、省情出发,应用现代育种遗传理论和先进育种方法,培育适宜北方气候特点的高产蛋鸡。他吸收欧美大规模育种和日本小群体选育的经验,却不搬用国外成型的4个亲本品系杂交选育技术,独创出两个亲本品系作父母代种源的育种方法。1976年,杨山在引进的素材中,选择出13个群体,采取单笼饲养,个体记录,人工授精等严格、科学的措施,进行闭锁群家系育种,不断提高品系。经过7个世代的纯系选育和100多组杂交配合力的测定,终于在1984年秋,宣告我国第一个自己培育的蛋鸡杂交品系和最佳蛋鸡新品种——“滨白42”选育成功。

  “滨白鸡是经过考验的。”杨山教授说:“1981年,我们已从Ⅳ系公鸡和Ⅱ系母鸡的杂交后代中发现滨白鸡。又用两年时间做重复实验,结果还是这个杂交品种最优。为了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又将Ⅳ系Ⅱ系,Ⅲ系Ⅰ系两个品种蛋鸡同时送交各鸡场饲养,一年后,所有的鸡场都要Ⅳ系和Ⅱ系蛋鸡,‘滨白42’得到了群众的公认。”

  “杨山老师有大将风度。”他的助手李齐华和刘文超这样称赞他。了解杨教授的人都觉得这个比喻十分贴切。他不仅善于调动课题组和实验鸡场全体人员的力量,只用了8年的时间就育成了滨白鸡;而且善于组织社会力量,几乎在育成滨白鸡的同时,建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二元三级繁育体系。过去许多做学问的人看不上推广工作,认为那不是搞科研的人分内的事,因而许多成果,一经鉴定便锁在档案柜里无人问津,不能变为生产力,没有形成社会经济效益。然而,杨山他不,他认为搞科研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民造福,这是他多年来从事教学、科研、参加生产实践的信条。他决心通过自己的影响和工作,把滨白鸡推广出去,让它飞进鸡场,飞进农户,飞遍祖国各地。

  早在1981年,滨白鸡初步育成时,杨山教授就正式筹划推广工作。他和助手们跋涉于全省各地鸡场,积极宣传,大力推广滨白鸡。在省畜牧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建立起包括中心原种鸡场,一级种鸡场和二级种鸡场的三级育种制推广网,杨山担任这个推广网领导小组的副组长。

  1982年,他与有关同志共同努力,创办了我国北方第一个原种鸡场——哈尔滨原种鸡场,它是经过认定的国家级6个原种鸡场之一。以哈尔滨原种鸡场为中心,向设在全省12个市、县的16个一级种鸡场提供祖代配套鸡种Ⅳ系和Ⅱ系,分别进行扩繁,即所谓“二元”。这等于让专利外流,在国内外实属罕见。可杨山教授却说:“原种是生命线,外国是不肯卖的。他们搞垄断,获取高额利润。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不能那样办。我们搞一级种鸡场,把原种拿给他们扩繁,让利给他们,这样大家都有积极性,事情就好办了。”现在,全省一级种鸡场已发展到31个,拥有50万只鸡,而哈尔滨原种鸡场只有1.5万只鸡。这就等于哈尔滨原种鸡场扩大了30倍,大大加快了滨白鸡的推广速度。一级种鸡场又向全省200个二级种鸡场提供Ⅳ系公鸡和Ⅱ系母鸡幼雏,由二级种鸡场饲养杂交出“滨白42”,作为商品蛋鸡供各鸡场和农户饲养。国外育成一个新的鸡种并把它推广,最快也得12-15年,而“滨白鸡”只用了8-10年,这不能不得力于二元三级繁育体系的建立。

  在全国的农业大学中,东北农学院是惟一拥有自己实验鸡场的一所学校。1987年纯盈利50万元,用于改善鸡场条件和充实科研设备。杨山教授颇为自信地说:我们在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及院校与生产主管单位横向联合两方面的路子都走对了!

  杨山毕竟是一位学者、教授,在选育和推广优种蛋鸡的同时,以滨白鸡为主体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理论研究,获得了一批软件成果。他和研究生们对一万个滨白鸡蛋进行分析,测定,比较,写出了《滨白鸡蛋质特性及其遗传的研究》论文;他们通过“免疫遗传和生化遗传的研究”,指出了Ⅳ系鸡和Ⅱ系鸡纯合程度最高,遗传差异最大的根据,写出了《滨白鸡血型及品系间种群关系的分析》和《滨白鸡血型及品系间遗传差异的研究》论文。在数量遗传方面,他们还研究了选种指数和遗传参数,首次为我国家禽遗传研究提出了遗传数据,弥补了长期以来使用外国遗传参数不足的缺陷。他的《快慢羽鸡品系的选育及自别雌雄杂交鸡的研究》、《滨白鸡Ⅱ系主要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等数十篇专门论述和《2000年我国养鸡科学技术预测研究》、《国内外养鸡生产科技现状及我国今后发展养鸡业的措施》、《我国养鸡科学技术的进展》等多篇宏观论述,在国内外家禽育种界有较深的影响。1983年和1988年,他两次应邀参加在日本召开的第5届世界畜牧学术会议和第18届国际家禽学术会议,交流了学术论文。

  1985年,杨山教授成为我国仅有的两位家禽育种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之一。在他的指导下,有7名硕士生和博士生在攻读学位。已有4名硕士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或出国深造。

  最近,杨山教授把他的视线集中到适合中国饲养环境的肉鸡优良品种的选育和东北仔鹅的优化选育。他告诉记者,肉鸡生产在中国还很落后,人均禽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鸡是很有前途的家禽。他的下一个目标是选育出中国的肉鸡优良品种。

  为表彰杨山教授的突出贡献,省人民政府1983年授予他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又授予他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同时,他被选举为全国家禽育种委员会委员、中国家禽研究会副会长、省畜牧学会副理事长、省家禽研究会理事长。

  光荣属于在崎岖小路上勇于攀登世界家禽育种科学高峰的杨山教授。而他却说:光荣,属于人民,属于党,属于和他一起工作的课题组全体同志。

  滨白鸡一声啼叫,标志着我国家禽育种进入新阶段,赶超世界家禽育种先进水平的时刻即将到来。

科研业绩

主编《家禽生产学》等全国教材和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育成了我国著名的滨白鸡系列品种,“滨白42”、“滨白584”、“自别3号”和肉鸡新品种“龙白901”。在以鸡的蛋白质多态性和血桨极低密度脂蛋白做遗传标记,研究品系间的遗传差异和选育低腹脂鸡的研究上均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还取得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家禽学分会理事长、农业部畜牧专家组顾问、黑龙江省家禽研究会理事长。

杨山先生病逝的时候我只是一名本科学生,当时感觉杨山先生的病逝对学校影响很大,杨先生不过72岁,真是可惜!我觉得他留下的最宝贵的是两个,一个是高低脂系白鸡,这是非常优良的实验材料和种质资源,还有就是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生,我熟悉的是东北农业大学的李辉教授和现在工作于上海交大的杨润清教授,他们都是非常出色的学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