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5慢性胃炎

 学中医书馆 2014-01-14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以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根据胃粘膜的组织学改变,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肥厚性胄炎。按病变的部位又可分为胃体胃炎和胃窦胃炎,胃体胄炎的粘膜萎缩性病变多呈弥漫性,只局限于胄体而不侵犯胃窦部,胃酸分泌功能有严重障碍,血清胄泌素水平增高和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多呈阳性反应,可有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并导致恶性贫血;胃窦胃炎以胃窦部粘膜受累为主,多局限于胄窦部的萎缩性病变或兼有浅表性炎性病变,同时胃体粘膜也可出现较轻并呈灶性分布的萎缩病变,胃酸分泌功能障碍较轻,血清胄泌素水平低下,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呈阴性反应,一般不引起恶性贫血。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一般都不典型,病程缓慢,常反复发作,除胃部不适或疼痛外,各类型的慢性胃炎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浅表性胃炎一般表现为饭后上腹部不适,有饱闷及压迫感,嗳气后自觉舒服,有时还有恶心、呕吐泛酸及一时胄痛,无明显体征,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上腹疼痛以及贫血、消瘦、疲倦和腹泻等全身虚弱症状。肥厚性胃炎则以顽固性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食物和碱性药物能使疼痛缓解,但疼痛无节律性。部分病人可有上腹部及左上腹轻度压痛,亦有表现为反复上消化道出血。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急性胃炎的遗患,亦可能与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食物或药物有关,长期胆汁返流可造成慢性胃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与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有密切关系。

由于本病没有特异性症状和体症,所以胃镜和活组织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浅表性胃炎常以胃窦最为明显,且多为弥慢性,胃粘膜表面呈花斑状(红白相间)改变,常有灰白色或黄白色脓样分泌物附着在粘膜上,并可见局限性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萎缩性胃炎粘膜苍白或灰白色,皱襞变细或平坦,粘膜下血管透见,但粘膜颜色常受到血红蛋白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肥厚性胃炎见到异常粗大的粘膜皱襞,有时呈脑回状或结节状,颜色较暗,常伴糜烂出血。活组织检查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浅表性胃炎腺体正常无改变,萎缩性胃炎有腺体减少,严重者有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

本病目前尚无特别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抗菌、助消化、解痉止痛药物等。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经过治疗,症状可完全消失,而当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治疗效果则不理想。

本病在中医学属“胃脘痛”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饮食与情志所伤,两者又互为影响,而致胃痛。饮食所伤,脾胃受损,再遇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克脾,而致肝胃不和;肝郁气滞,郁而化火,而致肝胃郁热,火郁热蕴,又易耗伤胃阴,胃阴不足,失其润降;初病在气,久痛入络,脉络受损,气血失和而致瘀血作痛;病久不愈,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或脾胃素虚,又过食生冷,克伐中阳,转为脾胃虚寒之症

1.[处方名称]金四藤汤

[功能主治]功能泄热消滞,和胃止痛。主治慢性胃炎。

[处方组成]川楝子9克、玄胡9克、柴胡9克、枳实9克、芍药9克、甘草9克、红藤9克、青木香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中虚明显者去枳实、柴胡,加太子参、黄芪、桂枝、当归、夹血瘀者选加九香虫、丹参、失笑散、三棱、莪术;胃热偏重者加川连、黄芩、石膏、知母、蒲公英;疼痛厉害者选加甘松、乌药、苏罗子;明显胀者选加川朴花、沉香曲、蔻仁、莱菔子、佛手花;暧气频繁者加刀豆壳、代赭石;胸闷者选加紫苑、桔梗、郁金、萎皮;便秘者加火麻仁、金瓜萎、炒枳壳;中寒明显者加淡吴萸、高良姜、干姜;使溏少腹隐痛者加炮姜、肉桂、纯阳正气丸(另吞);吞酸水者加左金丸(另吞)、或加乌贼骨、煅瓦楞;恶心呕吐者加姜竹茹、半夏、代赭石;食欲减退者加川连、炙内金、神曲、山楂、保护胃粘膜药为刺猬皮、凤凰衣;便血停服基本方,另拟益气摄血方,配合溃疡止血粉。

[疗程疗效]治疗55例,显效33例,占60%;有效16例,占29.1%;无效6例,占10.9%。

[处方来源]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王湘等。

[处方备注]本病实多虚少,虚实错杂,偏于热滞。胃为腑,腑心通为顺,治疗多以祛实邪为主,即使以扶正为主,也必佐以少量的行滞之品。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

2.[处方名称]理气养胃汤

[功能主治]功能健脾理气养胃,活血通络。主治慢性胃炎。

[处方组成]白术10克、砂仁6克、赤芍10克、白芍15克、鸡内金10克、枳壳10克、乌梅20克、玄胡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脾虚甚者加党参、云苓;胃阴不足者加沙参、麦冬、石斛;中焦积热者加黄连、银花;痰湿中阻者加陈皮、法半夏:气虚甚者加黄芪;胃粘膜活检有肠上皮化生者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


[疗程疗效]治疗70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4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1例。显效18例(浅表性胃炎11例,萎缩性胃炎7例),有效41例(浅表性胃炎30例,萎缩性胃炎11例),无效11例(浅表性胃炎8例,萎缩性胃炎3例),总有效率为84.3%。


[处方来源]解放军空军总医院马建伟等。


3.[处方名称]黄蒲胃炎汤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健脾,解毒生肌,活血通络,缓急止痛。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处方组成]黄芪30克、蒲公英20克、百合20克、乌药10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丹参20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80例,显效53例,好转2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75%。


[处方来源]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王长洪等。


[处方备注]本方以黄芪、甘草益气健脾,生肌解毒;蒲公英清热解毒而不伤胃气;乌药辛开温通;顺气降逆,配百合则润降而不燥;丹参活血通络;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山楂、神曲,麦芽消导和胃。全方虚实兼顾,寒热并调,气血同治,补而不滞,清而不伐,疗效可靠。


4.[处方名称]胃乐益汤


[功能主治]功能化瘀通络,清热解毒。主治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儿生。


[处方组成]菝葜、白花蛇舌草、僵蚕、壁虎、按6:5:1.5:0.1比例组成,制成合剂。每次服50毫升,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


[辨证加减]脾虚气滞(含虚寒)型,加服党参12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鸡内金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山楂15克、炙甘草3克、广木香8克、砂仁6克(研末分2次冲服);肝胃阴虚(含气阴不足)型,加服沙参15克、生地15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白芍IO克、佛手片1O克、山栀10克、甘草4克、枸杞12克、蒲公英30克;脾胃湿热型,加服藿香20克、亦茯苓20克、厚朴10克、苍术10克、半夏4克、苡仁30克、蔻仁6克(研末分2次冲服)、黄连6克、蒲公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肝胃不和型,加服柴胡8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枳壳10克、山栀六10克、鸡内金10克川楝子12克、郁金12克、甘草4克。




[疗程疗效]治疗35例,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21例作胃镜及胃粘膜活俭复查,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6.7%。


[处方来源]湖北省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泽民等。


[处方备注]本病多为胃络湿热内蕴,气血瘀结而成。故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整体治疗,提高了疗效。


5.[处方名称]愈胃汤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行气健脾。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处方组成]丹参30克、白芍50克、龙葵30克、菝葜30克、炙甘草5克、细辛3克、砂仁(后下)3克、制乳香3克、失笑散18克(包),水煎服。


[辨证加减]胃脘痛甚者加服三七片;腹胀甚者加陈皮、厚朴、大腹皮等;纳食呆滞者加楂曲、蔻仁等;嗳气频作者加沉香粉、制半夏、枸杞子;嘈杂、口干者加煅瓦楞、乌梅等。


[疗程疗效]治疗41例,临床治愈11例,显效21例,进步9例。


[处方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黄秉良。


[处方备注]方用菝葜、龙葵等清热解毒消炎;甘草、白芍、乌梅等含有各种有机酸,能促进胃腺之分泌;失笑散、丹参、制乳香、三七片活血化瘀,增加血液循环,加速胃粘膜新陈代谢,促进粘膜炎症愈合;砂仁以助消化;细辛有局部麻醉作用,止痛效果较佳。


6.[处方名称]疏肝健胃汤


[功能主治]功能疏肝健胃。主治肝郁胃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处方组成]柴胡10克、明党参10克、百合15克、山药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乌药10克、乌梅10克、赤芍10克、甘松5克、甘草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恶食,食后胀甚,嗳腐,加谷芽10克;大便秘结,干结难下;加火麻仁30克;胃脘热痛;喜冷饮者加蒲公英20克;胃脘冷痛,喜热饮者加桂技10克;吞酸、嘈杂者去乌梅。


[疗程疗效]治疗32例,显效8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


[处方来源]湖南中医学院夏度衡。


7.[处方名称]王氏养胃汤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健脾,降逆和胃。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脾气虚弱型)。


[处方组成]太子参、炒白术、茯苓、陈皮、半夏、香橼、砂仁、桃仁,以上诸药加工制成冲剂服用。3个月为1疗程。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52例,显效14例,有效33例,稳定5例,总有效率90.3%。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王淑兰。


[处方备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8.[处方名称]胃炎丸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化瘀。主治慢性胃炎。


[处方组成]党参2克、丹参2克、川谏子2克、黄芪1.5克、红花1.5克、川芎2.5克、没药1.5克、玄胡1.5克、乌药1.5克、砂仁1.5克、吴茱萸1克、黄连1克。按上述比例研末,制成丸剂,每丸重10克。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106例,显效54例,好转4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7%。其中32例作胃镜和活体组织复查。结果胃镜象好转者15例。无效者11例;活体组织复查好转者17例,无效者15例,其中有3例萎缩性胃炎逆转为浅表性胃炎。用干酵母片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好转2例,无效28例,有效率为6.7%。两组比较P<0.01,差异非常显著。同时对照组14例胃镜和活体组织复查,结果仅1例好转,余无效。


[处方来源]中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航等。


[处方备注]据实验研究报道,活血化瘀药对增生性病变有不同程度的软化和促进吸收功能;在调节机体反应性的基础上又直接或间接地达到抗菌目的,亦能改善微循环,加流血流速度,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病变恢复;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促进炎症吸收等。这些作用可以促进慢性胃炎病理改变的逆转。


9.[处方名称]胃炎康方


[功能主治]功能温中补虚,健脾和胃,疏肝解郁,缓急止痛。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处方组成]甘草、白芍、桂技、高良姜、黄连、柴胡,比例为2:2:1:1:0.5:0.3,共研治过筛,装胶囊备用。每次于饭前1小时时期4克,l日3次。3个月为1疗程。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68例,自觉症状(腹痛腹胀,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改善。显效49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1%;胃镜检查;显效37例,有效11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70.6%。胃粘膜活检27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6.7%。


[处方来源]湖南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周祖华等。


10.[处方名称]活血化瘀汤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理气,温中散寒,活血化瘀、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处方组成]黄芪2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良姜10克、枳实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胃痛重者加玄胡15克;腹胀重者加厚朴10克、青皮10克;消化不良者加炒麦芽15克、炒神曲15克、炒山楂15克。


[疗程疗效]治疗50例,治愈21例,好转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处方来源]海军四○三医院苗世举。


[处方备注]现代医学认为萎缩性胃炎是胃粘膜固有腺体减少的一种退行性改变,局部微循环障碍而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缺氧、糜烂。活血化瘀法能改善微循环,以促进萎缩的胃粘膜腺体的营养供应,使萎缩的腺体再生而获效。

11.[处方名称]三味散


[功能主治]功能益脾润胃,降逆平冲,燥湿化瘀。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处方组成]蒸熟山药100克、生鸡内金100克、醋制半夏60克,共研极细末,每日3次,每次3克,饭前温开水送眠。2个月为1疗程。


[辨证加减]疼痛较重或兼吞酸者加川贝母50克;出血者加三七20克,或白芨50克。


[疗程疗效]治疗64例,痊愈(症状消失,部分胃镜复查胃粘膜萎缩性病变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8例,好转(症状明显减轻)32例,有效(症状减轻,但间或复发)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  。最短  2个疗程,最长13个疗程,一般为  3~5个疗程。


[处方来源]甘肃省武都县卫生学校尹文绪。


[处方备注]尹氏认为,脾胃虚弱,纳运不谐,升降逆乱,温阻,气滞及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而治疗应抓住益脾润胃,阵逆平冲,燥湿化瘀这一基本环节。但益脾不能燥胃,补气不能太湿,润胃不能阻脾,养阴不可太腻,祛湿化瘀不要太峻,以防损中伤正.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12.[处方名称]清心养胃汤


[功能主治]功能降心火,复胃阴。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处方组成]北沙参15克、玉竹15克、石斛15克、生地9克、通草9克、莲子15克、扁豆15克、黑栀子9克、茯苓15克、滑石12克、甘草6克、竹叶6克、灯芯1.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食欲不振加鸡内金;腹胀加枳壳、厚朴;呕恶加竹茹:口渴加寸冬、花粉;不眠加合欢皮、夜交藤;肝郁不舒加白蒺藜。


[疗程疗效]治疗100例,服本方20剂痊愈,随访1年无变化者占80%;l年后有反复,而仍以本方治愈者,占15%。


[处方来源]河南省温县卫生学校宋善安。


13.[处方名称]益气养胃汤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养胃,缓急止痛。主治萎缩性胃炎。


[处方组成]太子参  30克、淮山药  30克、藤梨根30克、石斛20克、茯苓15克、炒白芍15克、百合15克、丹参15克、佛手10克、焦白术10克、川楝子10克、乌梅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42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8例。合并胃粘膜糜烂者7例,治疗后1例消失;肠上皮化生充血者3例,治疗后2例消失,l例转为轻度。萎缩性胃炎中度者17例,治疗后7例消失,2例转为轻度,8例无改变;轻度者10例,6例消失,4例无改变。不典型增生中度者6例,治疗后4例消失,2例无改变;轻度者4例,治疗后3例消失,1例无改变;重度者5例,治疗后2例消失,3例无改变。


[处方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红十字会医院郭桂琴。



14.[处方名称]柴萎和胃汤


[功能主治]功能疏肝理气,和胃散寒止痛。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处方组成]柴胡10克、瓜萎仁15克、川连10克、枳壳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草豆蔻10克、法半夏15克、榔片10克、莱菔子10克、黄芩10克,水煎服。治疗期间忌烟酒、生冷、辛辣食物。l个月为1疗程。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34例,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食欲恢复正常,胃镜检查粘膜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病理检查萎缩性胃炎改变为浅表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消失)11例,好转(临床症状缓解,体征减轻,胃镜检查胃粘膜炎症减轻,病理检查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由重度转为中重或中度转为轻度)21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94%  。


[处方来源]黑龙江中医学院于松等。


15.[处方名称]白紫连英汤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主治慢性胃炎。


[处方组成]银花12克、连翘12克、蒲公英12克,紫花地丁12克、白蔹10克、甘草10克、黄连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胁胀不适、胃脘疼痛甚者加玄胡10克、川楝子10克、木香10克、郁金10克;脘膨胀闷。消化不良者加谷麦芽15克、山楂10克、菜菔子10克;嗳气泛酸、哎吐清涎者加法半夏15克、茯苓15克;腹胀便秘。口舌生疮者加生大黄10克、厚朴1O克。


[疗程疗效]治疗48例,痊愈20例,显效14例,好转9例,无效5例。


[处方来源]江西省余江县人民医院毛晓农。


[处方备注]药理研究证实,清热解毒药有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消炎退肿等作用。方中黄连、连翘等还有利胆、增强肠蠕动的作用,可减少胆汁等碱性肠液返流入胃。本方尤宜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浅表一萎缩性胃炎。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16.[处方名称]胃炎煎


[功能主治]功能健脾温中,活血理气。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处方组成]党参10克、白术15克、茯苓10克、丹参15克、香附10克、高良姜5克、甘草5克、青黛1克。将上药7剂合而水煎成200毫升即成(其中青黛后入)。每日3次,每次10毫升,或每日2次,每次15毫升,饭前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65例,临床症状改善:显效11例,好转41例,无效13例。37例治疗后3至12个月内,胃镜复查临床症状改善:显效11例,好转19例,无效7例。


[处方来源]北京市积水潭医院内科吴文静。


[处方备注]浅表性胃炎患者多为脾气虚弱,水谷运化失常,故见食欲不振、胃脘胀满、大便异常等症状。本方方药相宜,故而有效。


17.[处方名称]参寄胃炎方


[功能主治]功能养阴清热,理气活血,缓急止痛。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处方组成]北沙参、桑寄生、玉竹、白芍、玄参、淮山药、北山楂、青黛、丹参、陈皮、黄芪。上药混和打粗粉;制成糖浆。每次20毫升,1  日2次,开水冲服。3个月为1疗程。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43例,其中18例作胃镜及活体组织检查治疗前后对照,治愈11例,显效3例,有效4例;另25例未作胃镜复查,症状缓解23例,无效2例。


[处方来源]姚奇蔚等。


18.[处方名称]参寄胃炎方


[功能主治]功能养阴清热,理气活血,缓急止痛。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处方组成]北沙参、桑寄生、玉竹、白芍、玄参、淮山药、北山楂、青黛、丹参、陈皮、黄芪。上药混和打粗粉;制成糖浆。每次20毫升,1  日2次,开水冲服。3个月为1疗程。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43例,其中18例作胃镜及活体组织检查治疗前后对照,治愈11例,显效3例,有效4例;另25例未作胃镜复查,症状缓解23例,无效2例。


[处方来源]姚奇蔚等。


[处方备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19.[处方名称]复萎汤


[功能主治]功能健脾养阴和胃。主治萎缩性胃炎。


[处方组成]玉竹、麦冬、山楂、石斛、蒲公英,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


[辨证加减]肝胃不和者加苍术、厚朴、青皮;气滞血瘀者加川楝子、莪术、延胡索;脾胃虚寒者加良姜、木香、砂仁、党参;阴虚胃燥者加生地、沙参,并加重玉竹、麦冬用量;脾虚血亏者加黄芪、当归、龙眼肉、白术;痰湿交阻者加陈皮、半夏、云苓、苍术、厚朴。


[疗程疗效]治疗50例,治愈5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客观检查基本改善,随访2年未复发者)25例,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客观检查有一定的改善,病变范围缩小)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


[处方来源]辽宁省沈阳市中医院卢成林。


[处方备注]本方服用时,以每剂水煎  3次取汁300毫升,每次100毫升,日2一3次口服;同时鼓励多饮糖水,以增加胃内酸度。


20.[处方名称]益胃百合汤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养阴,行气活血,清热消肿。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处方组成]百合30克、乌药9克、白芍15克,甘草5克、山药  20克、黄芪20克、红花15克、陈皮10克、黄连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若大便干燥加大黄或火麻仁;胃酸缺乏加焦楂;伴有胃粘膜糜烂;加用锡类散;伴肠上皮化生,加半枝莲;伴憩室可重用活血化瘀药。


[疗程疗效]治疗56例,显效22例,好转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3%。


[处方来源]江苏省新沂县中医院周通地。


[处方备注]气阴虚是本病的内在因素,本方具有益气养阴之功;故用之效若桴鼓


21.[处方名称]芪草萎胃汤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清火,行气活血。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处方组成]黄芪50克、甘草10克、鸡内金10克、丁香10克、莪术10克、三七10克、丹参30克、百合30克、白芍30克、蒲公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连翘20克、枳壳15克、白芨1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泛酸者加山楂30克、五味子30克;伴肠腺上皮化生或胃息肉者加刺猬皮45克、制马钱子15克。

[疗程疗效]治疗35例,治愈7例,显效16例,好转12例。

[处方来源]陕西省第九棉纱织厂职工医院袁宗文等。

[处方备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胃病

     1、治胃胀:

     A、每天用热姜水(热水中放些姜片)泡脚20分钟左右,同时,再喝些热姜水(最好放些红糖、大枣),可治因胃寒引起的胃胀。

     B、每天饭后弯3次腰(达到90度),再散步10—30分钟,可缓解胃胀现象。

    2、治脾胃虚寒偏方:大粒盐2斤,生姜2两,白酒2两。将生姜切片,加水烧开,把大粒盐炒变色,把白酒均匀喷在大粒盐上。然后,用毛巾将其卷上,用带子把它固定在肚脐上(小心,不要烫着)。挷上后,患者喝姜水,直至喝出汗为止。待大粒盐凉下来,患者就可将袋子摘下。一般患者,按此法用上2—3次,就能见效。

    3、治急性胃肠炎:鬼针草30克,水煎服。

    4、治慢性胃炎:鲜高粱根5个,洗净后水煎服,日一次。

    5、治慢性胃炎:生姜10克,白萝卜100克,共捣烂如泥,取汁加适量食盐,日2次,每次取150毫升药汁开水送服。

    6、治胃寒呃逆:柿蒂9克,丁香3克,生姜30克,水煎服。体虚者,可加党参20克,川芎5克,同煎服,每日2次。

    7、治慢性胃炎:胡椒10粒,大枣3枚,甜杏仁5个研为细面,一次用开水送服,隔日一次。

    8、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偏方:白芷、白蒺藜、枳实各60克,痢特灵20片。将白芷、白蒺藜、枳实研成面,分成20份,每份里加1片痢特灵,每天早晚各服一份,温开水冲服。10天服完,一般能好,若不好,加服一服。

    药理:白芷主治胃病,可以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白蒺藜可平肝解郁,治疗各种疼痛。枳实可解大便不通、痰滞气阻。痢特灵可治疗菌痢和肠炎。在此方中,有消炎、杀菌作用。

    提示:此方喝起来味道不太好。受不了此味道的患者,可以灌成胶囊服用。得了此病,患者一定要忌烟忌酒。

    9、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偏方:每天早饭前取黄豆粒大小的明矾一块,放在嘴里含服。15天左右,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就会治好。

    药理:明矾,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中医认为:明矾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的功效。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就是胃及十二指肠有出血部位。所以,明矾正可以治此病。而且,很多中医药方中,明矾都作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单方。

    提示:在服用此方期间,要少吃油炸、腌制、生冷食品。要忌烟忌酒。同时,要补充一定的维C,这对胃部有保护作用。

    10、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蜂蜜100—150毫升,隔水蒸,在饭前一次服下,一日三次,坚持每天服,连服二至三星期,溃疡壁龛就会逐渐消失。

    11、蛋壳治胃痛:将鸡蛋壳洗净打碎,放入铁锅内用文火炒黄(不能炒焦),研成粉,越细越好,每天服一枚鸡蛋壳的量,分2次或3次在饭前或饭后用水送服,对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痛、胃酸过多的患者,有止痛治酸的效果。

    12、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偏方:60度白酒,1个红皮鸡蛋,29片痢特灵。此方分4天服用。第一天晚饭后,将一个红皮鸡蛋,放在二大碗内,将碗里倒满60度白酒,将白酒点着火,用酒火烧鸡蛋。一般情况下,火灭了,鸡蛋也就熟了。患者将鸡蛋吃掉,然后用温开水服2片痢特灵。后三天的早饭后、午饭后、晚饭后,各服3片痢特灵。一般患者,四天过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就能治愈。献方人称,个别患者可能会有副作用。

     患者用过此方后,会感觉浑身乏力、没有劲,一般5—6天后自然会好。

    13、云南白药可治胃溃疡:取云南白药0.25—0.5克,用温开水送服,每天4次。由肝胃不和、消化不良所致的胃溃疡,可用云南白药一瓶,红枣、饴糖各500克,将红枣、饴糖蒸熟后,先吃枣肉,再服云南白药。另外,用乌贼骨50克、浙贝母200克,共研细末,混匀,每日服两次,每次4克,连服1—3周。该方主要用于伴有泛酸、呕吐等症的胃溃疡。

    现代研究表明:云南白药可明显提高免疫功能,通过保护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减轻黏膜炎症,改善微循环,加速黏膜修复,促进溃疡愈合。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是三七,三七可以增加黏膜微循环,促进黏膜上皮细胞再生,进而促进溃疡面愈合。云南白药还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同时还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与修复;有效成分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抑制作用,能防治幽门螺旋杆菌产生耐药。因此,云南白药止血效果佳,对伴有出血的胃溃疡效果更好。

    14、治慢性胃炎偏方:蚕蛹50克,焙干后研成细末。每次服3—5克,每天2次。(注:过敏体质者不宜食用蚕蛹)

    15、治食欲不振偏方:鸡内金30克,焙黄后研细末,日服3次,每次2克。

    16、治胃溃疡出血偏方:田三七切片,用鸡油炸干黄,研为细末,每次取6—9克,以适量米酒冲服,日2次,直至治愈。忌食酸、腥、辣、生冷食物和咸萝卜。

     17、治胃出血偏方:将田山七研为细末,炒至深黄色,然后,放置冰箱6小时或密封瓶装放于水中12小时“祛火气”后,即可服用,每次3克冲服。

     18、治浅表性胃炎偏方:痢特灵(呋喃唑酮)24片,维生素B1B2各12片,这是6天的量,正好服一个疗程。

     第一天,痢特灵4片,维生素B1B2各1片,日2次。

     第二天,痢特灵3片,维生素B1B2各1片,日2次。

     第三天,痢特灵2片,维生素B1B2各1片,日2次。

     第四天,痢特灵1片,维生素B1B2各1片,日3次。

     第五天,痢特灵1片,维生素B1B2各1片,日2次。

     第六天,痢特灵1片,维生素B1B2各1片。

     注:胃病是三分治七分养,所以,平时要特别注意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最好给自己制定一个时间表,严格遵守。要戒烟、酒、咖啡、浓茶、碳酸型饮品、酸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食物以温热为好。应多喝水,特别是多喝热水,因为人在大部分情况下,会把缺水误认为是饥饿。面食可以养胃,可作为主食。胃病是

一种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内治好。因此,治胃病的良方就是靠“养”,不能急,只能从好的生活习惯中获得。

    19、治胃痛偏方:柴胡10克,黄芩6克,乌药10克,川楝子10克,郁金10克,百合30克,丹参10克。胃脘灼热,加蒲公英15克;胃脘喜按喜温饮,加高良姜5克;泛酸频频,加生牡蛎20克(先煎);体虚纳差,加红参须15克,黄芪10克。水煎服,日1剂,5天为一个疗程。

    20、治胃下垂偏方:猪胃250克,白胡椒15克。猪胃洗净切片,同白胡椒一起煮熟后,分2—3次服下。此方可治胃下垂及胃寒疼痛。如果弄不到猪胃,牛胃也可替代。

    21、治胃下垂偏方:将砂仁10克,白术20克,党参、升麻、柴胡各30克,蒲黄40克,半夏、枳实、五灵脂各50克,代赭石60克,旋复花100克研成粉末,患者日服3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服。以上为一剂,3剂可治愈。
    22、治胃痉挛偏方:江中健胃消食片、附子理中丸,两种药物按说明书吃。胃痉挛者,一般吃上4—5盒,此病可除。

    23、治急性胃肠炎偏方:鲜马鞭草60克,鲜鱼腥草30克,生姜5克。洗

净捣烂,加凉开水适量拌匀,绞汁,分3—4次服。            
    24、治胃病偏方(胃痛、胃酸、胃胀):将白矾4两,用锅炒化,然后取出晾凉后擀成末,将食用苏打1斤,用锅炒到发黄后,再把白矾面放入锅内,也炒至发黄。然后把火调小,将2斤白糖放进锅内,糖化了后(但一定不能煳),将三种药弄出来晾凉后,用干净的啤酒瓶擀碎。然后,将这些药物放在塑料袋内保存,千万不能受潮。日服3次,饭后服用。每次服一小勺,用温水冲服。病情轻微者一天就见效。

     药理:食用苏打就是食用碱。碱与酸进行化学反应,所以可以治疗胃酸。白矾,有抗菌消炎,收敛功效。古书里,单吃黄豆大小的一粒白矾,就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所以,白矾在此方中,可促进胃溃疡愈合,还能起杀菌作用。

    白糖,在医学上具有益气、缓中、助脾化食、补血破淤等功效,还兼具散寒止痛作用。所以,此物治疗胃胀有效果。

    提示:在炒苏打和白矾时可用大火,但在炒白糖时,一定要用小火。否则,白糖会立马煳了,之前的步骤也就白做了。食用此方期间,患者可停服其他药物。

    25、治胃炎:取适量蒲公英泡水,代茶饮,对治疗胃炎有显著效果。

    26、治妇女胃溃疡:柴胡、郁金、香附、红参须、炒扁豆各15克。水煎服,日一剂,10天为一个疗程。

    27、治顽固性胃病:蜂蜜一斤,香油二两,云南白药三瓶(去掉保险子),上述三样放在一起搅匀,用慢火熬开备用。用时一次一小羹匙,一天服一次,早饭前空腹服下。一般一个月左右就治愈了。

    28、治胃寒偏方:把胡椒0.6—1.5克研末,伴水加红糖吞服,也可用胡椒泡酒抹到胸口处,可治疗因受凉引起的胃痛。

    注:胡椒有温化寒痰、排气的作用,可治疗胸膈胀满及受凉引起的腹痛、食欲不振等。

    胡椒与姜丝、可乐一起煮开服用,对预防感冒效果很好。

    胡椒能升高血压,血压高者不可服用。

    29、治疗胃病偏方:

     A:白糖200克、山楂片10克、黄连50克、米醋适量。将前三样药物放在一个能密封的瓶子里,然后用适量的米醋和水浸泡,高度以没过药物即可。泡7天后,患者饭前饮用。每天1—2两,轻者,一剂就见好,重责需再加一剂。献方人讲,他用此方治好了自己的胃病,他的胃痛时,害怕听到别的声音。

    药理:黄连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在一些中医处方中,黄连可以治疗萎缩性胃炎和溃疡性结肠炎。黄连,对因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等症,也有治疗作用。经常胃胀的胃炎症状,黄连恰可以治疗。因黄连较苦,白糖有中和苦性的作用。而山楂片,则能起到健胃消食的作用。

    提示:胃胀,医学认为是胃炎引起。此方适用于各种胃炎和胃炎引起的胃胀。

     B:3个猪肚子,3斤白糖,3斤老陈醋。将3个猪肚子切成块,与陈醋、白糖放在坛子里烀。胃炎患者,在7天内将3个猪肚子吃完。如不好,可再吃一服。献方人用此方治好了亲戚的胃炎、胃出血和胃痛病。

    药理:中医理论认为,自古以来,猪肚子就是一味补益脾胃的药膳主食。《本草经疏》中说:猪肚子为补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

    提示:胃病患者服用此方,最好连汤都喝了。要买色泽正常、胃壁和胃的底部无血块或无坏死的,不要买发紫、发黑或变质的猪肚。

    30、治疗胃部泛酸水的偏方:取一块不老不嫩的仙人掌,大小适当即可,去刺、洗净,黄断面切成6片,每片不超过半厘米厚。放200毫升水,与切好的仙人掌一起煮,开锅10分钟即可,第一次在早饭前2小时服下100毫升的仙人掌水后,吃一个松花蛋。余下的水,晚饭前2小时服下,并连仙人掌一同吃掉后,吃一个松花蛋。

药理:仙人掌的药理作用涉及到抑菌、抗炎、免疫、降血糖、抗癌等范畴。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部泛酸水等,均是因胃部炎症引起。所以,仙人掌治此病,有科学依据。

     松花蛋,在本方中有营养作用,对仙人掌治疗胃病,有辅助功效。

     提示:仙人掌切片时,尽量切得薄一些。松花蛋不要放醋吃。

     31、治胃溃疡偏方:荤油、蜂蜜、香油,三种药等量,一起放在锅里熬。熬开后,将其放在铝制或铁制的器皿中,每天早晨空腹吃一勺。献方人称,用不了一个月,胃溃疡就会彻底治愈。

    药理:蜂蜜,是非常好的保健食品,被称为“老人的牛奶”。蜂蜜也有杀菌作用,可以消除炎症。香油,对胃贲门和胃黏膜,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荤油,有解毒的作用,可清除胃溃疡产生的毒素。

    提示:方中的药熬好后,不能用玻璃器皿盛放。因为这东西会很烫,容易把玻璃烫炸。放在容器内后,要多搅拌一会,使其充分融合。否则,香油和蜂蜜凉后会分层,达不到治疗效果。另外,这个药吃起来,味道不太好,有一股猪毛味,可用水冲服。使用此方时,不能吃生葱,因为,生葱与蜂蜜结合,会药倒人。

    32、治胃酸过多:每天三餐前,空腹食用10—15粒生花生米,坚持使用2—3个星期左右,胃酸分泌会明显减少。此方对胃炎和轻度胃溃疡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3、治胃炎、胃溃疡偏方:将胡萝卜洗净榨成汁,用热水温一下,日喝3次,每次喝2.5两,饭前喝。连喝15—20天,胃病就能好转。同时,每天晚上睡觉前,捏双手的合谷穴各200次,疏通胃经,只要坚持,胃病就能治好。

    34、治糜烂性胃炎偏方:

    A:将羊油在锅里熬化(可将熬好的羊油放在搪瓷缸子里储存,用时取1寸左右大小即可),加适量红糖,凉到不烫时趁热喝下,2—3分钟即可见效,而且效果很好。

    B:黄芪30—60克,蒲公英15—45克,生姜3片(干姜5—10克),半夏10克,黄连10—15克,黄芩10—20克,党参10—45克,甘草3—10克,大枣3—5枚。加减变化:热偏盛者加大蒲公英、黄芩、黄连用量;气虚偏重者加大黄芪、党参、甘草用量;气虚寒盛者加干姜、大黄芪、党参用量。水煎服,日1剂,10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胃镜检查。

    35、治胃下垂方:取新鲜大蒜3头,连皮一起用干草烧焦,然后放到砂锅中,加入一碗水烧开,再加入适量白糖,一起吃下。每天早饭前、晚睡前各吃一次,连吃7天即可。(干草为晒干的荒草)

    36、治胃病偏方:取7个生核桃仁研碎,与3个红皮鸡蛋混在一起,炒鸡蛋吃。任何佐料都不放,油也不放,每天早晨空腹吃一次。此方通治各种胃病。

    37、治胃溃疡、胃黏膜脱落偏方:大米、黑米、高粱米、小米、玉米面。将五种米面按1︰1的比例,配在一起,然后,全部研成面。患者每天在碗里放1到2勺此面,再放点儿红糖,冲水喝。日1次,早晨空腹喝。喝上一个月就会见效,常喝还能养胃。

     药理:常说“粗粮养胃”,“面食养胃”,这几种米放在一起,还有生成胃黏膜的作用。

提示:红糖的量,患者可依据个人口味,自行掌握。五种米研成面后,不用煮熟,直接生喝。

    38、治疗胃痛:取鲜萝卜汁100毫升,调匀后用温开水送服,日2次。

    39、吃艾蒿煮鸡蛋治胃酸:80克艾蒿(干品)、600克鸡蛋,3大碗水,中火煮。待水剩一半时,把鸡蛋剥掉皮再煮。至水快干时关火,取出鸡蛋。每天早饭前吃一、二个,视病情轻重,一般吃一至三付即治愈。

    40、治消化不良偏方:将鸡盹皮4两炒黄,研成粉。饭前,患者用白糖水冲服,日2次,一次2钱。儿童患者减半。将这4两鸡盹皮吃完后,即可治愈。在服此方期间,患者忌吃田螺。

    41、治阴虚型慢性胃炎偏方:丹参、百合、香附、白芍、蒲公英各15克,乌药、陈皮、佛手、元胡各10克,砂仁(后下)5克,炒麦芽12克,沙参、玉竹、乌梅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1剂,5天为一个疗程。

    42、治胃病偏方:白糖200克,山楂片100克,黄连50克,米醋适量。将前三种材料放在瓶子里,用适量的米醋和水浸泡,高度没过药物即可。泡7天后,患者饭前服用,每天喝1—2两。以上为一服药。轻者一付见效,重者需再服一付。

    43、治胃病偏方(治各种胃部炎症、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将一个猪肚洗净,但不要破坏猪肚内部粘膜,因这层粘膜主管消化,有治病功效。将仙人掌去刺,洗净切碎,塞到猪肚里,将口系紧,上笼屉蒸熟,患者在一至两天内吃完。献方人称,连吃两个猪肚,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全能治愈。

慢性胃窦炎
   蛇参枳澄丸
[药物] 蛇参 100 克,枳实、革澄各 50 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过 80~100 目筛,炼蜜制丸,入瓶置阴凉干 燥处。每天服 3 次,每次 6 克,饭前温开水送服。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之物。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胃窦炎,疗效颇佳。 [病例]张××,女,  38 岁。患胃脘部疼痛 12 年余,近 2 年疼痛加 剧,曾用中西药治疗无效。先后经 3 家医院行钡餐、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 胃窦炎”。刻诊:胃脘疼痛,胀闷纳呆,食后加重,大便秘结,间有暖气泛 酸,舌偏红、苔薄黄,脉弦细。眼蛇参枳澄丸 1 个月后,胃脘部疼痛已瘥, 大便正常,偶有复发。继眼 1 月半,诸症皆除,其病痊愈。3 年后随访,身 体健康。 [来源] 廖洪平.四川中医  注:蛇参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春秋两季可采。将其根洗净晒干。 其昧苦性温,归肝、脾、胃经,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蛇参主要产于 四川、陕西、湖南等地

治慢性胃炎(胃脘痛)秘方

56.1 砂半理中汤

【来源】宋孝志,《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清半夏、制香附、高良姜、炒枳壳(或炒枳实)、砂仁(打碎)各9克。

【用法】每日1剂,用砂锅加水至浸没药材、水面超出药材5分(1厘米=3市分)。砂仁打碎后下,每剂煎2次,分2次温服。

【功用】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中健脾,可作为肺胃痛之主药。该药外用能愈合创口,不留瘢痕,有促进溃疡愈合之效用。砂仁健胃理气止痛,化食积,并可入肾,因此可作为肾胃痛之主药。枳壳或枳实能消心中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塞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内连年之积,故作为脾胃痛之主药。香附舒肝理气,对肝胃不和之肝胃痛有较好的疗效。服本方痛止后,可用5~10剂共研极细末,温开水调服,每服6克,日服1~2次,以巩固疗效。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证属寒凝气滞者。临床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泛酸嗳气,或吐涎沫,脘腹胀满,痛引胁背或胸中,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或弦紧为特点。

【加减】本方为治疗胃痛的基本方剂,临床可根据病情酌加药物。如:

(1)肝胃痛证:见胃痛连胁,攻撑作痛,呕逆嗳气,苔多薄白,脉弦紧。治疗将香附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仍为9克。若口苦吐酸,为胆火较盛,加生栀子6~9克;胁痛较重者,可加川楝子9克。

(2)心胃痛证:见痛引胸中,心悸气短,舌红苔薄白、脉寸尺俱微,动见于关。治疗将高良姜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若大便色黑即与小肠火有关,可加焦栀仁3克。

(3)脾胃痛证:见胃脘疼痛,脘腹胀满,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苔白腻,脉缓或大,治疗将炒枳壳(或炒枳实)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

(4)肺胃痛证:见胃脘疼痛、肩背拘急、痰多咳嗽、动则气少,舌苔白腻、脉寸微关紧尺沉,治疗将清半夏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若见大便干燥或不通,为大肠有热可加大黄2~3克。

(5)肾胃痛证:见脘痛及腰痛、腰酸,少腹胀痛,行则佝偻,舌苔薄白,脉沉迟或伏,治疗将砂仁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仍用9克。若腰酸小腹胀甚,可加沉香末2克(分冲);同时有小便不利者,可加肉桂末2克(分冲)。

(6)若中焦痞满,上下不通,此乃兼有三焦症状,可加黄连2~3克,肉桂末2克(分冲)。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56.2 健运麦谷茅汤

【来源】赵棻,《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麦芽、谷芽各30克,鸡内金、淮山药各15克,党参10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上药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指一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煎熬,沸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水煎两次,日分早、晚各服1次。

【功用】健脾和胃,复元益气。

【方解】方中山药性平味甘,补脾气而益胃阴,合党参又能补气。内金甘平、运脾健胃,有以脏补脏之妙,非他药所能及。甘草引药入脾,再加麦谷二芽,共奏复元益气之妙。考麦谷二芽,多认为属于消积破滞之品,而却用于内伤虚证,于是,二药因此而用亦寡。大好良药,宏效莫展,岂不可惜。实则二芽“开发胃气,宣五谷味”(《本草述》),其功用不在破,而在于开胃健脾,脾开胃健,则能运载药力,以达病所,而使药效发挥,功收倍蓰。至于“化滞破积”,乃脾胃功能得到开运的必然结果,亦二味功能之余绪而已。再考二芽之丰功,古人亦早有谠论,兹略举一二,以资借鉴。如缪仲淳谓:“此药具生化之性,故为脾胃要药”;王海藏谓:“胃所虚人,宜服麦芽、神曲”,是皆不破积而轻视二芽。二芽性味平和,禀天地生发之气,开发脾胃而无升腾伤阴之弊。麦芽补脾谷芽入胃;麦芽主升,谷芽主降,能使脾胃和合,升降有序。而用量特大者,欲使气机更加活泼。现代研究发现,二芽含有益人体的酶与微量元素,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此亦类似元气在体内推动,激发功能的表现。

【主治】慢性胃炎。临床凡见内伤或外感而致脾胃健运不及,脏腑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药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此外大病久病之治、胃气受伤、食纳不香者也可灵活随证应用。

【加减】如伤风感冒加香苏饮合用;伤风咳嗽加三拗汤合用;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加平胃散合用,如此类推,但无论成人、儿童,麦谷芽用量不宜减少。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卓著。

【附记】验之临床,本方不仅对胃炎疗效卓著,而且对其他疾病导致脾胃失运、纳谷不香者也有良效。

 

56.3 加味香苏饮

【来源】董建华,《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苏梗6克,香附10克,陈皮、毕澄茄各6克,枳壳、大腹皮、香橼皮各10克,佛手片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理气、和胃、通降。

【方解】胃病为古今临床之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尤以气滞者为多,表现以胃脘作胀为主,治当理气和胃通降。本方以苏梗、香附、陈皮为主药,苏梗入胃,顺气开郁和胃;香附入肝,解郁理气止痛;陈皮行气、和胃、化湿,为脾胃宣通疏利要药,具有能散、能燥、能泻、能补、能和之功,它与苏梗、香附为伍既能和胃理气,又可舒肝止痛。方中毕澄茄味辛性微温,具有温中散寒、理气通降作用,专治胃脘胀痛,兼以降逆而止嗳气,配枳壳可消胀除满,佐大腹皮下气行水,调和脾胃;香橼皮、佛手二药具有宽胸、除胀、止痛之功。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止痛,和胃通降之功。

【主治】胃胀,胃痛。

【加减】肝郁胁胀加柴胡、青皮、郁金;食滞加鸡内金、焦三仙;兼痛甚者加金铃子、元胡;吞酸者加左金丸、乌贼骨、瓦楞子。

 

56.4 百合荔楝乌药汤

【来源】程铭恩,《百病中医集验高效良方》

【组成】生百合40克,川楝子20克,荔枝核、乌药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3次混合,分2次——早饭前半小时和睡前各服1次。

【功用】滋阴养胃,行气止痛。

【方解】清·叶天士谓:“阳明阳土,得阴自安”,故方用百合润肺养阴,能治“邪气腹胀心痛”(《本经》)俾肺气降则诸气皆降;川楝子疏肝行气,乌药理气止痛,荔枝核除寒散滞、行气止痛。众药合用,既可滋阴养胃,又能行气止痛,用治阴虚气滞所致胃脘痛、腹胀、恶心、吞酸、食少纳呆等症切中病机,故用之疗效颇著。

【主治】胃脘痛(阴虚气滞型)。

【加减】临床使用本方还应注意随症加减变化,如腹胀,加枳实、麦芽、香橼皮;胁胀加郁金、木香,青皮;嗳气加木香、莱菔子;痛甚,加白芍,甘草;刺痛加蒲黄、五灵脂;吐酸加川黄连,吴茱萸;恶心,加藿香,陈皮;口渴饮冷加石膏;口干不欲饮,加麦冬、生地、玉竹、元参;食少加山楂、神曲、麦芽;气短乏力,加党参、桂枝;腹泻,加白术、茯苓;大便秘,加火麻仁。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附记】服药期间:忌腥冷辛辣及油腻食物,避免过劳及情志所伤。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56.5 沙参养胃汤

【来源】李振华,《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辽沙参20克,麦冬、石斛各15克,白芍20克,山楂15克,知母12克,鸡内金10克,天花粉12克,丹皮10克,乌梅肉、陈皮各10克,生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小火煎),日服2次。

【功用】养阴和胃,理气清热。

【方解】脾胃阴虚证,其病机变化侧重在胃,胃主受纳水谷,其性以通降下行为顺,喜润恶燥,燥则胃气热,失于通降,当治以甘凉清补酸甘养阴,理气和胃。李氏集数十年临床经验,自拟沙参养胃汤。方中辽沙参、麦冬、石斛、花粉甘凉濡润,滋胃养阴;白芍、生甘草、乌梅肉酸甘化阴;知母清胃中燥热;山楂、鸡内金、陈皮理气和胃,以防甘凉滋腻碍脾;丹皮清血热并行血中之气。全方甘淡味薄,清虚灵达,滋而不腻,清而不泄,恰针对脾虚病机本质,顺其升降之性,重在健运脾胃,选药精当,配方严谨,故疗效显著。本方养阴而不腻膈,消导而不伤中,故为治疗胃病之良方。

【主治】各种慢性胃炎病。症见胃脘隐痛、脘腹胀满,或牵及两胁、嗳气、纳呆食少、少食即饱,胃中灼热嘈杂、口干咽燥、便干、身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体瘦小,舌质红而缺津,少苔或花剥,脉细弱或细数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阴虚者。

【加减】兼气滞者加枳壳10克,川楝子12克,郁金10克;兼血瘀者,加丹参15克,桃仁、元胡各10克;阴虚内热、胃逆嗳气者,加竹茹10克,柿蒂15克;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加焦栀子10克,夜交藤30克;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15克;兼脾胃气虚者,加党参12克;若大便出血,加白芨10克,黑地榆15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56.6 胃痛散

【来源】程爵棠,《浙江中医学院学报》(4)1987年

【组成】煅牡蛎60克,制香附30克,炒元胡、炒九香虫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每日服3次,每次服1.5~3克,温开水送服。

【功用】舒肝和胃,制酸止痛。

【方解】明代张景岳云:“胃脘痛证,多有因寒、因食、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关于气。盖食滞则气滞,寒留则气凝。”气郁者,肝郁也。盖肝郁为百病之源,故临床所见胃脘痛证,因肝气犯胃所致者颇多。肝气久郁,变证峰起,与痰郁、血郁、湿郁和食郁等多有夹杂。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治宜舒肝和胃,制酸止痛。方中重用煅牡蛎制酸止痛,兼消诸因之积聚,且能舒展气机,故以为君;臣以元胡、制香附、九香虫舒肝和胃、顺气止痛。药仅四味,力专效宏,合用则舒肝和胃、制酸止痛之功颇著。

【主治】胃脘痛。症见胃脘痛,时痛时止,嗳气吞酸,或胸腹胀满等。

【加减】食滞加神曲、鸡内金各15克;寒凝加高良姜30克;胃酸过多加乌贼骨、瓦楞子各9克。

【疗效】总结用本方治疗胃脘痛450例资料。其中:用药1~3次后均止痛。长年未复发者261例,1年内复发者189例。总有效率达100%。

【附记】据临床观察,本方用于治疗胃脘痛,尤其是肝气犯胃型胃痛(俗名胃气痛),疗效满意。三十五年来,本人治验颇多,对于肝气犯胃所致之胃脘痛,若痛时服之,每有“立刻止痛”之效。药后痛止,至有3个月的近期疗效。若复发,用本方治之,同样取效。而且复发3次、3次痛止者,多获痊愈或延长复发时间。用于其他类型胃脘痛,亦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及辛辣之物,应保持心情舒畅。

 

56.7 加味良附散

【来源】程爵棠,《四川中医》(6)1983年

【组成】制香附、高良姜、乌贼骨各30克,姜半夏9克,元胡15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每日服3次,每次空腹服3~5克,用温开水送服。

【功用】疏肝解郁,温中散寒,制酸止痛。

【方解】胃脘痛(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凡证属脾胃虚寒或肝气犯胃型者,治宜疏肝理气、温中散寒、制酸止痛。本方系根据民间治胃痛秘方——良附散加元胡、乌贼骨、姜半夏而成。方中是以制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臣以高良姜温中散寒止痛;佐以元胡助君药增强理气止痛之效;姜半夏化痰降逆,合高良姜则温中止痛之功尤著,使以乌贼骨制酸止痛。诸药配伍为用,共奏疏肝解郁、温中散寒、制酸止痛之功。

【主治】胃脘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症见胃脘疼痛,或隐痛、胀痛、嗳气吞酸、喜按、喜温,或遇饥饿、情绪变化,或寒冷,或食生冷之物则痛加剧,舌苔薄白,脉沉迟或迟弦。

【疗效】总结用本方治疗胃脘痛175例资料,其中:胃脘痛(慢性胃炎)78例中,痊愈65例,显效13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97例中,痊愈70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达100%。

【附记】据临床观察,本方用于治疗虚寒性或肝气犯胃型之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均有较好的止痛、制酸效果,而且反跳现象少。通过临床反复实践比较,本方疗效较原方为优。

 

56.8 安中汤

【来源】张镜人,《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柴胡6克,炒黄芩、炒白术、香扁豆、炒白芍各9克,水炙甘草3克,苏梗6克,制香附,炙延胡索各9克,八月扎15克,炒六曲6克,香谷芽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用】调肝和胃,健脾安中。

【方解】胃居中焦,与脾以膜相连。胃属腑而主表,脾属脏而主里。脾气宜升,胃气宜降,脾性喜燥,胃性喜润。二者相反相成,犹如称物之“衡”。平则不病,病则不平。其不平的病机,主要是升降的失调,燥润的不适。然需指出,脾胃升降的生理活动,全赖肝胆的疏泄功能。肝胆的疏泄功能减退,则脾胃升降的秩序乘常。于是木郁化热、土壅酿湿。中焦湿热干扰,则脾胃的润燥违和。故表现为脘部胀满、疼痛,甚或嗳气泛酸,纳谷不馨。其证在胃,其因在肝。但从病机分析,显示肝失条达,少阳津气不展,郁热犯胃侵脾,气机阻滞所致。治疗当遵吴鞠通“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法论,疏肝胆以调升降,适燥润以和脾胃,纠其偏而达其平。尝自订安中应用于临床,颇获成功。方中柴胡疏泄肝胆,升清解郁;黄芩苦寒沉降,泄热除湿;白术、扁豆健脾助运;白芍、甘草缓急安中;苏梗、制香附理气快膈,温而不燥;元胡、八月扎调营止痛,散而能润;炒六曲消胀化滞,香谷芽和胃进食。诸药合用,共奏调肝和胃,健脾安中之功,故用之效佳。

【主治】脘部胀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脉弦、细弦或濡细,舌苔薄黄腻或薄白腻,舌质偏红。

【加减】疼痛较甚,加九香虫6克;胀满不已,加炒枳壳9克;胃脘灼热,加连翘9克或炒知母9克;嗳气,加旋覆花9克(包)、代赭石15克;泛酸,加煅瓦楞、海螵蛸各15克;嘈杂,加炒山药9克;苔腻较厚,加陈佩兰梗9克;舌红苔剥,去苏梗,加川石斛9克;便溏,加焦楂炭9克;伴腹痛,再加炮姜炭5克,煨木香9克;便结,加全瓜蒌15克,望江南9克;腹胀,加大腹皮9克;X线显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加凤凰衣6克,芙蓉叶9克;胃黏膜活检病理示肠腺化生,加白花蛇舌草30克;腺体萎缩,加丹参。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56.9 养阴建中汤

【来源】姚奇蔚,《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北沙参30克,桑寄生、玉竹各20克,青黛10克,怀山药30克,白芍10克,石斛、焦山楂各30克,浙贝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养阴建中。

【方解】本方虽脱胎于叶天士的益胃汤,但去麦冬之腻,冰糖之甘,更增白芍、桑寄生柔肝平肝;怀山药、焦山楂一补一消、益阴健脾;浙贝母、青黛舒肺达肝、解郁清热。全方甘淡味薄、清虚灵达、滋而不腻、清而不泄,清滋之中寓流动活跃之性。用其养胃,又能清肺;用其益气,又能达肝。喻氏治燥伤肺,善清胃热以肃治节,余治“萎胃”,用益胃以舒肝肺,用药不同,治法无异。

【主治】胃痛、胃胀、嘈杂、灼热、口干苦,舌质淡红,无苔或少苔,脉细软,表现为肺虚肝热、胃阴受伤、胃阴不足型之患者。

【疗效】屡用效佳。

【附记】笔者用本方,或随证略作加减,治疗萎缩性胃炎30例,平均服药35剂,均获痊愈或显效。

 

56.10 益气建中汤

【来源】姚奇蔚,《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桂枝、白芍各10克,甘草3克,大枣3枚、黄芪50克,太子参30克,怀山药30克,黄精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益气建中。

【方解】本方源于《金匮要略》黄芪建中汤,但去饴糖大甘,更加太子参、怀山药、黄精益气养液,重用黄芪补肺制肝,舒达肝气,于温建中寓展运之用。方中黄芪甘温味淡,轻虚不壅,于补气之中含上升外达之性,对气虚不足、肝气升达无力者,确为首选良药。陈修园主张重用黄芪助少阳生发之气,逆转其不利之枢机。余用黄芪助肝气升达之力,舒展其不达之郁滞,义正相同。此方虽经加减,但达到了温不燥液、补不壅气,寓舒肺达肝于建中益气之中,以建中益气之剂,收达肝和胃之用。

【主治】胃痛、胃胀、喜暖喜按、遇寒加重、口淡不干、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白,脉迟或缓,表现为中阳不振、肝升无力、胃阳不足型之患者。

【加减】当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四肢无力等,可选加党参、白术。

【疗效】屡用效佳。

【附记】本方适用于虚寒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56.11 疏肝和胃汤

【来源】裘吉生,《新编经验方》

【组成】甘松5克,制香附9克,煅瓦楞12克,九香虫3克,刺猬皮(焙)、沉香曲(包煎)各9克,降香片5克,延胡索9克,左金丸3克(吞)、甘蔗汁1杯、生姜汁半茶匙。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调气止痛。

【方解】本方以甘松、香附、沉香理气、止痛;元胡,九香虫理气止痛,化滞,合之止痛之力尤著;瓦楞子消癥制酸;刺猬皮凉血止痛,止呕;生姜汁温胃,甘蔗汁和胃;左金丸(黄连、吴茱萸)泻肝止呕。诸药合用,其理气止痛,和胃止呕之功颇著。本方是浙江绍兴裘吉生治肝胃不和、当心而痛的临床验方,确有显效。

【主治】肝气犯胃之胃脘痛。

【疗效】屡用效佳。

 

56.12 三合汤

【来源】焦树德,《中医杂志》(5)1989年

【组成】高良姜、制香附各6~10克,百合30克,乌药9~12克,丹参30克,檀香6克(后下)、砂仁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用】温胃散寒、活血通经、理气止痛。

【方解】本方是以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三个药方组合而成,故名“三合汤”。其中良附丸(高良姜、香附)温胃散寒、理气行滞、利三焦、解六郁、善治寒凝气滞之胃痛;百合汤(百合、乌药)清泄肺胃郁气、疏散滞气,主治诸气郁之胃脘痛;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和胃醒脾,主治日久难愈、气滞血瘀、正气渐虚之胃脘痛,其中良附丸善治寒凝气滞胃痛。寒凝重者,重用高良姜;因气滞而重者,重用香附。百合汤既能清泄肺胃郁气,又能防止百合平凉之性,有碍中运。丹参饮,3药合用,以丹参入血分,又配以檀香、砂仁,既能活瘀滞,又能理胃气,不但能活血定痛,又能养血,益肾,醒脾,调胃。三方组合,既主气,又主血;既主寒,又主滞,治疗心腹诸痛,既能治病,又能益人,功效比较全面,适应证广。焦氏临床使用40余年,常常收到令人难以思议的良好效果。

【主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症见舌苔白或薄白,脉弦或沉细弦,或细滑略弦,胃脘喜暖、痛处喜按,但又不耐重按,大便或干或溏、虚实寒热症状夹杂并见者。可用于各种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黏膜脱垂、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所致的胃痛。

【加减】若遇寒病重,得暖则舒,苔白脉缓或沉弦,证属胃寒盛者,可减丹参为20克,加砂仁为6克,高良姜用10克,再加吴茱萸5克,干姜3克;兼有胸脘发闷、泛恶吐水,喜干食,不欲饮水,可加陈皮10克,半夏9~12克,茯苓10~15克,木香6~9克,煅瓦楞子10克;兼有右胁或两胁胀痛或隐痛、情绪不佳则胃痛加重,喜长吁、嗳气,大便时干时软,脉沉弦或弦细,证属肝郁犯胃者,可轻用高良姜,重用香附,再加柴胡9克,厚朴、炒川楝子各10克,绿萼梅5克,白芍10克,把檀香改为9克;兼有口苦,舌苔微黄,虽思冷饮食,但食凉物病又加重,胃中似有灼热感、脉略有数象,证属标热本寒者,减高良姜为5克,加炒黄连6克,炒黄芩9克,千年健12克,去砂仁;兼舌红无苔、口干不欲饮水、饭后迟消,大便少而涩,或干燥,证属中焦气化不利,津不上输者,可加知母9克,焦三仙各9克,香稻芽10克,葛根9克;大便色黑,潜血阳性者,加白芨9克,生藕节15~20克,茜草炭12克,减良姜为5克;舌红无苔,口干、喜稀食、夜间口渴、胃中有灼热感,食欲不振,大便干涩不爽,脉象沉细数,或弦细略数,证属胃阴不足者,可减高良姜为3克,去砂仁,加沙参9克,麦冬6克,知母9克,白梅花3克。

若兼胃脘刺痛、痛处固定,唇舌色暗,或有瘀斑,或夜间痛重,脉沉而带涩,证属中焦瘀血阻滞者,本方加失笑散(蒲黄6~9克,五灵脂9~12克)、名四合汤,其增活血化瘀止痛之功。对中焦有瘀血阻络而发生的心腹疼痛有较好的疗效。如兼有呕血、便血者,须改用蒲黄炭、五灵脂炭,再加白芨10克,生藕节20克,或藕节炭30克,三七粉2克(分冲)、伏龙肝60~100克(煎汤代水),香附也要炒黑,可去砂仁。如无呕血、便血,但大便色黑、潜血阳性者,也可用蒲黄炭、灵脂炭,或再加白芨、乌贼骨等。

【疗效】临床使用40余年,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附记】“三合汤”与“四合汤”为焦氏祖传秘方。三合汤善治虚实夹杂,气滞血瘀,寒凝所致之顽固性胃脘痛,每多效验。用四合汤以治血瘀胃脘痛,更为贴切,效果颇佳。

 

56.13 平肝镇逆和胃通阳方

【来源】王香岩,《新编经验方》

【组成】代赭石20克,旋覆花、清半夏各9克,橘红6克,白茯苓12克,炒竹茹6克,栝蒌、薤白各9克,生姜3片、左金丸3克,金铃子、金石斛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平肝镇逆、和胃止呕。

【方解】方用旋覆花,代赭石镇肝下气;左金丸挟金铃子抑肝泻火;二陈丸合竹茹、生姜调中止呕;石斛清虚热、平胃气;栝蒌、薤白除胸胁疼痛。全方以平肝镇逆为主、和胃止呕为辅,药性偏于苦降辛通,善治胃脘痛吐酸之症,有复杯而已之效。

【主治】肝气犯胃,胃脘痛吐酸之症。

【疗效】临床屡用,其效卓著。

 

56.14 沉桂止痛散

【来源】叶橘泉,《新编经验方》

【组成】沉香、肉桂各9克,白蔻仁、黄连各6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备用。每次服3克,1日服4次,温水送服。

【功用】补气止痛。

【方解】方用肉桂温通血脉;沉香温中补气;蔻仁除寒燥湿、化食消胀;黄连燥湿泻火。肉桂配沉香期能急速止痛;蔻仁配黄连意在止呕泻痞、寒热并用,收效甚捷。

【主治】心腹疼痛。

【疗效】临床屡用、效捷效佳。

 

56.15 益中活血汤

【来源】孙咸茂,《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黄芪30克,肉桂8克,吴茱萸10克,丹参15克,乳香、没药各8克,生蒲黄15克,三棱、莪术各10克,川芎12克,乌药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益中散寒、理气活血、消肿生肌。

【方解】方中黄芪补气和中;肉桂、吴茱萸温胃祛寒;丹参、川芎养血活血;三棱、莪术破瘀行气、消积止痛;乳香、没药散血消肿、生肌定痛;生蒲黄活血祛瘀;乌药顺气止痛、散寒温中。诸药合用攻补兼施,理气与活血并用、温散寒邪而不伤正、活血化瘀而痛自宁,用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甚佳。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疼痛),因中气虚、中焦寒、血瘀引起者均宜。

【加减】气虚者,重用黄芪,加党参;胃阳虚者,加寸冬、石斛;纳呆者,加山楂;肠液返流者,加川朴、姜半夏、柿蒂、柴胡、白芍;血瘀明显者,加水蛭、干漆粉(冲)。

【疗效】临床治疗观察300余例,治愈率在75%,总有效率95%左右。本方对轻度者疗效好、治疗后病理检查:腺体增多、黏膜增厚、黏膜肌层变薄、血管增多、扩张肠上皮化生消失、镜检黏膜上颗粒结节消失、色泽变红或部分呈充血状。

 

56.16 健脾和胃汤

【来源】王祖雄,《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太子参10克,苍术、白术各9克,茯苓15克,炙甘草3克,法半夏、陈皮各9克,木香、砂仁、蔻仁、厚朴各6克,佛手片、香橼皮各9克,川芎6克,丹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和胃、兼理气除湿化瘀。

【方解】现代医学所称的浅表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本方系从香砂六君子汤、平胃散化裁而成。方中香砂六君子汤健运脾土;平胃散加蔻仁和胃降逆除湿;佛手片,香橼皮理气宽胸;川芎、丹参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理气除湿化瘀之功。

【主治】浅表性胃炎,症见食纳减少、食后胸脘胀闷或疼痛、或呃逆。脉缓弱、舌淡苔白腻等。

【加减】如舌红、口干、便结者,去苍术,加玉竹、石斛、生白芍、火麻仁;若苔厚腻、口黏、便溏者,加藿香、佩兰、苡仁、煅诃子;兼食滞嗳气、腹胀者,加神曲、山楂、麦芽、大腹皮。

【疗效】屡用皆效。

 

56.17 柴桂汤

【来源】陈庚吉,《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柴胡8~12克,桂枝6~9克,半夏9~12克,白芍15~60克,甘草3克,生姜3片为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用】舒肝、和胃、镇痛。

【方解】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胃的各类炎症和溃疡病。每因饮食失节、情志刺激、感受寒凉之邪而诱发,在治疗时多以调气健胃之品、所谓“治肝可以安胃、凡醒胃必先制肝”。故方用柴胡疏肝通辛、配半夏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和胃降逆;桂枝辛散温通、健胃止痛;白芍酸敛柔肝兼通脾络、为治疗诸痛良药,合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和胃、升清降浊、通络止痛之功。因此,应本着疏理不可太过、太过则伤气;补脾不可太壅,太壅则腹胀增重;祛湿不可太燥,太燥则易伤阴;清热不可太凉,寒凉则凝滞、疼痛不解;祛瘀不可太破,太破正气愈虚,病体不易恢复;养阴不可太腻,腻则滞邪、气机不利、缠绵难解。必须照顾到邪正双方,时刻注意保护和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治疗本病的原则是疏理气机、健脾和胃。

【主治】胃脘痛。

【加减】(1)胃脘隐痛、喜热喜按、呕吐清水、大便稀薄等脾胃虚寒症状明显者,加良姜、香附、熟附子、云茯苓、煨姜以温中散寒;如兼呕吐剧烈不能进食者,加吴茱萸、生姜汁、灶心土泡水煎药、少量频饮;痛连少腹;喜温喜按者,加小茴香、沉香、连须葱白3寸为引。

(2)全身乏力、胃脘隐痛、精神倦怠、少气懒言、脉缓弱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云苓、陈皮、砂仁、大枣;伴有胃下垂者,重用黄芪、党参、白术、泽兰叶、枳壳。

(3)肝郁气滞、胃脘胀痛牵引两胁、嗳气则舒、脉弦者,加佛手、青皮、槟榔等;胸痛者加全瓜蒌、薤白;胃脘刺痛、固定不移,或见呕血便黑、舌质紫暗者,加香附、灵脂、黄连、蒲黄炭;便血重者,合黄土汤加汉三七。

(4)胃脘痛甚不止,重用白芍至60克,加白芷、木香;兼有嘈杂泛酸,口苦苔黄者、另加左金丸、乌贼骨;食滞嗳腐、胃脘胀满者,加莱菔子、炒麦芽、枳壳。

(5)温热郁滞、脘腹胀满、胃中灼痛、口干不欲饮、舌苔黄腻者,加苍术、川朴、藿香、龙胆草;苔白如积粉者,此为湿浊内蕴,加草果、蔻仁、川朴、佩兰等药物,取行气化湿的作用。

(6)胃脘疼痛、口干唇燥、舌红苔少、纳食不香,采用标本兼顾之法,本方去桂枝、加沙参、石斛、玉竹、鸡内金、大豆黄卷等,俟痛止后再以治本为主。

【疗效】临床屡用,均收到良好效果。

【附记】①药引要随证选用,如生姜可温化痰饮、降逆止呕;连须葱白可引气通中;伏龙肝泡水煎药可补土安胃止呕;大枣甘补脾胃、引导诸药直达病所。②本方还可用于其他部位的疼痛,如慢性腹泻的腹痛、妇女痛经、肝胆疾病、疝痛及不明原因的腹痛等,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治疗,亦收良效。

 

56.18 通降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莱菔子、焦曲各10克,枳实6克,大黄、厚朴、元胡各10克,川楝子6克,旋覆花、代赭石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宣导中焦、和胃降逆。

【方解】胃宜降则和、以通为补、故方名通降。方用莱菔子、枳实、厚朴、焦曲消食破结而去胀满;大黄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元胡、川楝子、旋覆花、赭石消痞止痛,合之治胃脘痛之属实者。

【主治】胃脘痛,症见胃痛拒按、按之痞硬、嗳气倒饱、恶食吞酸,大便燥结、舌苔厚糙、脉弦滑、证属食滞中焦、胃失和降。

【疗效】临床屡用、奏效颇捷。

 

56.19 肝胃百合汤

【来源】夏度衡,《新中医》(12)1990年

【组成】百合15克,柴胡、萸苓、郁金、乌药、丹参、川楝子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和胃、疏肝理气、通络止痛。

【方解】脾与胃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润一燥、一运一纳、共同完成消化、转输和化生气血的功能。因此治疗胃脘痛,不能一边倒而顾此失彼。其原则是不燥胃、不湿脾、标本兼顾、调畅气机、平衡阴阳。故方用百合,甘平,《神农本草经》云:“主邪气腹胀心痛。”与甘草相伍、润胃而不湿脾、健脾而不燥胃、调中利气、扶土抑木;柴胡微辛苦而平,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本草便读》谓能“疏土畅肝散结气”。郁金辛苦微凉,属血中气药,能降胃气、解肝郁;乌药辛温不燥,《本草述钩元》谓:“疏胸腹邪逆之气,一切病之属气者皆可治。”黄芩、川楝子苦寒,与辛温之乌药相伍,能避寒凉之性,而取苦降之用。气既久阻、血亦应病、故用丹参活血通络、活血调气。全方不润不燥、阴阳平调,从调畅肝胃气机着手,复脾胃升降之气,以达到治肝安胃之目的。

【主治】胃脘痛(肝胃气滞型)。

【加减】临床运用,若表现其他证型,可随不同兼证加减,如肝胃郁热者,加蒲公英15克以清肝胃之热;寒热相兼者,加蒲公英15克,高良姜3克,寒温并用;脾胃虚寒者,去黄芩,加黄芪、明党参各10克以益气健脾,升麻10克以升举清阳。若见其他兼证,又当随不同兼证加减用药,如吞酸嘈杂、得碱痛减者,加生牡蛎或瓦楞子和胃抑酸;兼阴伤胃燥者,加沙参滋胃润燥;刺痛不移与黑便者,加生蒲黄化瘀止血;胸背胀痛,加少量九香虫,辛温理气止痛;胃脘挛急而痛,加白芍与甘草为伍,以缓急止痛;脘腹胀痛,呕吐频繁,加枳实、白术以行气消痞、健脾利水;大便秘结,加火麻仁润肠通便。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十分满意。

治出血性胃炎秘方

63.1 复方槐花煎

【来源】周学文,《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苦参、地榆、槐花各10克,蒲公英20克,小蓟、白蔻、浙贝母、海螵蛸、甘草、荷叶各10克,汉三七面3克(冲服)。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凉血止血、散瘀理气。

【主治】出血性胃炎(呕血、黑便),痔疮出血疼痛。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1~3剂即效,多服可愈。

治胆汁返流性胃炎(胃脘痛)秘方

64.1 健脾降逆汤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吴茱萸1~3克,川黄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云茯苓各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疗效】多年应用,效果颇佳。

【附记】方名为笔者拟加。验之临床,每获良效。


胃是人体消化道的扩大部分,是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中医称其为六腑之—,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
水谷。胃止口以贲门接食管,下口以幽门通十二指肠,因幽门附近发达的环状扩约肌控制食物由胃人肠。胃壁有
粘膜,并分泌胃液消化食物,胃肌扩缩运动以磨碎食物,推物人肠。胃内有血管、神经等与人体各部相连。功能
和结构如此复杂,任何一处受伤或中毒感染,都可致病。 胃炎是胃粘膜炎性疾病,分急性、慢性两大类。急性
胃炎主要是指因食物中毒、化学品或药物刺激、腐蚀、严重感染等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病变。主要诱因有烈酒、浓
茶、咖啡、辛辣食物、药物、物理因素(粗糙食物)、细菌等。在夏秋季,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
吐、腹泻、腹痛、脱水休克、脐周压痛等,有时与溃疡相似,应及时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湿热下注,脾胃
失调所致,治疗时应清热利湿,解痉止痛,调理脾胃。
中医将下腹受风寒而致的急性胃炎又分两种。—种是食积泄泻,腹痛与泄泻交并阵发,粪便如糊状,有酸腐味,
舌苔白,食欲不振;另一种是湿热泄泻,腹痛与泄泻交并,粪便,像水,小便短少,色如浓茶,有口渴症状。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症范畴。中医认为由气滞、脾虚、血瘀,诸邪阻滞于胃或胃络失养所致。该病以
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表现,病因可能除急性病外,还与胃粘膜受理化因素、细菌或毒素反复刺
激和直接损害有关,其中尤以青壮年 男性为多。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慢性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 心、呕
吐、泛酸、饱胀、嗳气、纳差、大便不调,胃镜检查胃粘膜充血、 水肿、糜烂、变薄。本病从病理表现可分为
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 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四种,第一种为多见。本病预后 良好,但严重者可有
癌变的可能。胃痛及炎症与肝脾密切相关,肝 脾气失和常易导致胃病。治疗本病以理气和胃为主。若属虚者,
应温中补虚,养阴益胃;若属实者,应疏肝、泄热、散瘀为主。
1.蒲公英汤治胃肠病
[配 方] 蒲公英叶和根以2:1的比例混合。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强化胃肠。用治因饮食不慎而导致的消化不良。
2.黄蒿汤治胃脾虚寒消化不良
[配 方] 黄蒿6—12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用治胃脾虚寒、消化不良。
3.三棱莱菔子汤治胃炎消化不良
[配 方] 三棱、莱菔子各9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用治胃炎、消化不良。
4.紫苏子汁治胃炎
[配 方] 紫苏子适量。
[制用法] 捣汁煎饮。每次口服4.5-9克。
[功 效] 用治胃炎、反胃、呕吐。
5.山楂汤治消化不良
[配 方] 山楂120克。
[制用达] 煎水服。
[功 效] 用治食肉不化。
6.炒麦芽汤治面食伤食
[配 方] 炒麦芽20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用治面食伤食。
7.姜醋粉治食积
[配 方] 生姜30克,醋适量。
[制用法] 加水1碗半、醋共煮沸。代茶饮,2周至1个月见效。
[功 效] 用治食积、完谷不化。
8.粟米粉丸治脾胃虚弱食而不化
[配 方] 粟米粉(即小米粉)适量。
[制用法] 水和为丸,如梧子大。煮令熟,盐少许,和汤汁空腹吞下。
[功 效] 用治脾胃虚弱、食而不化、汤饮不下、呕逆反胃。
9.五灵二丑香丸治食积肿痛
[配 方] 五灵脂、香附各250克,黑丑、白丑各30克。
[制用法] 将香附去毛,水浸1日,与五灵脂研末;二丑共研为末,一半微火炒黄,—半生用,和匀,以醋糊为
丸,如萝卜子大。晚卧时先服1次,次晨再服1次。每服2-3克,姜汤送下。
[功 效] 此方药料寻常,功效甚大,消食、消积、消痞、消肿、消痛、消气、消血、消嗝、消胀、消虫、消痢。
用治食积肿痛。兼治痰迷心窍,有病则除,神效无比。药到病除,无不即愈。
10.猪血粉治胃滞胀满
[配 方] 猪血(不着盐)适量。
[制用法] 去水晒干,研为细末。每服6-9克,酒服,取泄。
[功 效] 用治中满腹胀。旦食不能暮食。
11.黄兰果粉治胃痛消化不良
[配 方] 黄兰果适量。
[制用法] 将黄兰果晒干,研粉。内服,每次0.3-0.6克,白开水送服。
[功 效] 用治胃寒、消化不良、胃痛。

12.生差治嗳气
[配 方] 生姜连皮1大块。
[制用法] 黄泥包火煨,闻香气后取出,去泥切片,开水泡当茶饮。
[功 效] 主治嗳气。
13.旋复花治嗳气
[配 方] 旋复花(包)、苏梗各9克,清炙枇杷叶(去毛)12克。
[制用法] 水煎温服。
[功 效] 主治嗳气。
14.陈皮治胸胃胀痛
[配 方] 陈皮30克。
[制用法1将陈皮土炒至皮黄色、起珠,取出研细末,每服9 克,冲白糖空腹服。
[功 效] 治胸胃胀痛。
15.吴萸治恶心吐酸
[配 方] 吴萸(开水泡去苦水)9克。
[制用法] 水煎服,或可加生姜3克,共煎服。
[功 效] 主治恶心、吐酸。
16.霍香治恶心吐酸
[配 方] 诃子、藿香、白豆蔻各6克。
[制用法] 共研末,每服3克,姜汤送下。
[功 效] 主治恶心、吐酸。
17.人参白术治脾胃虚弱
[配 方] 人参、臼术、白茯苓、干I山药、白扁豆(去壳、姜汁浸、 炒)各45克,甘草(炙)、桔梗(去芦)薏苡仁、
莲肉各20克。
[制用法] 共为细末。每服6克,枣汤调服,噤口痢用粳米汤, 休息痢用砂糖汤调服。
[功 效] 主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或呕吐泻利。 注:噤口痢加石莲肉、石菖蒲各30克,有气滞加木香15克。
18.生姜山羊肉治胃冷痛
[配 方] 生姜200克、山羊肉500克。
[制用法] 文火清炖,去汤吃肉。
[功效] 本方适用于长期消化不良,胃冷痛饱满、口涎多的病人。
19.寒水石治胃炎
[配 方] 寒水石100克,诃子80克,藏木香60克。
[制用法] 以上3味药共研为细末、过筛,混匀、备用,每日2 次。每次5克。
[功 效] 此方可治胃炎、疼痛、易饥或呕吐酸水等症。
20.马兰治慢性胃炎
[配 方] 马兰20克。
[制用法] 以鲜全草人药,水煎服,每日3 次,每日1剂。
[功 效] 本方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彝医广泛用于慢性胃炎、胃痛、胃溃疡,疗效确切。
21.华叶跌打皮治慢性胃炎
[配 方] 华叶跌打(皮)30克,七叶—枝花30克。
[制用法] 华叶跌打刮去粗糙皮层,七叶一枝花洗净泥土,混合晒干研粉,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5克。

[功 效] 本方止血、消炎、健胃、镇痛。治疗寒热胃炎、胃痛、胃出血均有很好的疗效。
22.青核桃治慢性胃炎
[配 方] 青绿嫩核桃10个,白酒500毫升。
[制用法] 将核桃捣烂泡于酒中,10天后内服,每服20克,每日3次。
[功 效] 本方为彝族祖传秘方。有消炎、行气、镇痛的功效。冶疗慢性胃炎之吞酸,吐清口水,胃剧烈疼痛均有
较好的疗效。
23.蜂蜜韭菜籽治胃痛
[配 方] 韭菜籽、蜂蜜各30克。
[制用法] 先将韭菜籽研成细末,再同蜂蜜和为丸。早、晚各服 10克。
[功 效] 用治胃痛。
24.黄瓜蔸藤治胃痛
[配 方] 黄瓜蔸藤一大把。
[制用法] 用水煎成浓汁1大碗,于胃痛剧烈时口服。
[功 效] 用治胃痛。
25.茴香良姜汤治胃气痛
[配 方] 茴香子、良姜、乌药根各6克,附香附9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用治胃气痛、腹痛。
26.海螵蛸阿胶粉治胃气痛
[配 方] 海螵蛸30克,阿胶9克。 t3,j用法] 共炒研末。日服3次,每服3克。
[功 效] 止酸、止痛。用治胃酸、气痛。
27.海螵蛸贝母粉治胃气痛
[配 方] 海螵蛸15克,贝母6克,甘草6克。
[制用法] 共研细末。每服6克。日3次。
[功 效] 止酸、止痛。用治胃酸、气痛。
28.枸杞治疗慢性蒌缩性胃炎
[配 方] 宁夏枸杞若干克。
[制用法] 将上好的宁夏枸杞洗净、烘干打碎。每日20克,分 2次空腹嚼服,2个月为1疗程。
[功 效] 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29.猪肚汁绿豆丸治胃肠炎、腹泻
[配 方] 新鲜猪胆汁100毫升,绿豆粉500克。
[制用法] 上药混合拌匀,制成丸如梧于大。成人每服6-9克,儿童1克,日服3-4次。
[功 效] 用治急性胃肠炎、腹泻。
30.山楂治少食、脘腹胀痛
[配 方] 山楂肉90克。
[制用法] 炒焦研成细末。每日2次,每次15克,用温水送服。
[功 效] 用治少食、脘腹胀痛。
31.醋泡生姜治胃寒
[配 方] 上好陈醋500克,老生姜100克。

[制用法] 将醋倒人有盖的容器里,将生姜洗净切片,放人醋中,泡2天后即成。每天吃醋泡姜2-3次,每次2~3
片。
[功 效] 用治胃寒者。
32.鸡蛋壳粉治胃病
[配 方] 鸡蛋壳20个。
[制用法] 洗净蛋壳,在锅内焙干研末,加白糖100克。每日饭前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每次5克,一般1剂可
用治愈。
[功 效] 用治胃酸胃痛。
33.海蛤香附散治浅表性胃炎
[配 方] 海蛤壳、香附各90克。
[制用法] 先煅海蛤壳,再与香附——并粉碎研末。每日服3次,每次9克,温开水冲服。
[功 效] 行气止痛,清热利湿。治疗浅表性胃炎。
34.凤凰衣壳粉治胃炎
[配 方] 凤凰衣壳60克,红糖120克。
[制用法] 将凤凰衣壳研粉,与红糖拌匀。日服3次,每次9 克。连服7天为1个疗程。
[功 效] 用治胃炎、胃气痛。
35.龙骨汤治急性胃炎
[配 方] 龙齿30克,龙骨18克,肉豆蔻9克,附子阿胶珠、黄 连、补骨脂、乌梅各1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 效] 治急性胃炎。
36.半夏红枣汤治急性胃炎
[配 方] 半夏、茯苓、干姜、肉桂、黄连、沉香人参、瓜蒌壳各 10克,大红枣10枚。
[制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 效l治急性胃炎。
37.石膏汤治急性胃炎
[配 方] 生石膏60克,西洋参、半夏、竹叶、麦门冬各10克, 甘草5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 效] 治急性胃炎,发热,肢厥。
38.红人参汤治急性胃炎
[配 方] 红参切成薄片20克,黄芪、附子各15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 效l治急性胃炎。
39.党参汤治急性胃炎
[配 方] 党参15克,附子、干姜、乌梅、诃子、白术、神曲、山楂各9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 效l治急性胃炎。
40.红药子治急性胃炎
[配 方l红药子20克,鱼腥草20克,土茯苓20克,土大黄20克,马鞭草2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完。
[功 效] 治急性胃炎。

41,凤尾草治急性胃炎
[配 方] 凤尾草、老鹳草、铁苋菜、马齿苋各30克,大枣5枚。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完。
[功 效] 治急性胃炎。
42.藿香治急性胃炎
[配 方] 藿香10克,佩兰10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黄连 6克,厚朴10克,木香3克,白扁豆6克。
[制用法]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完。
[功 效] 治急性胃炎。
43.山楂炭治急性胃炎
[配 方] 山楂炭15克,白芍20克,大腹皮15克,麦芽40克,连翘20克,忍冬20克,枳壳10克,绵茵陈20克。
[制用法] 以上各药,熬成汤汁饮用。
[功 效] 治急性胃炎。
44.柴胡治急性胃炎
[配 方] 柴胡、黄芩、陈皮、厚朴各6克。党参、半夏、苍术各 10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4枚。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燥湿除痰,理气止痛,疏肝健脾,治急性胃炎。
45.龙眼核治急性胃肠炎
[配 方] 龙眼核(即桂圆核)适量。
[制用法] 将龙眼核焙干研成细粉。每次25克,每日2次,白开水送服。
[功 效] 补牌和胃。治急性胃肠炎。
46.山稔子汤治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
[配 方] 山稔子9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3次。
[功 效] 用治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
47.大蒜治急性胃肠炎、腹泻、腹痛
[配方] 去皮大蒜6克,盐适量。
[制用法] 共捣烂。温开水冲服,日服2-3次。另用大蒜适量 捣烂,外敷脐孔和足心。
[功 效] 用治急性胃肠炎、腹泻、腹痛。
48.马齿苋野荠菜治急性胃肠炎
[配 方] 马齿苋、野荠菜各50克,白萝卜干20克,生姜3片。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2次。
[功 效] 本方清热利湿,适用于温热型急性胃肠炎。
49.马齿苋绿豆治急性胃肠炎
[配 方] 新鲜马齿苋120克(干者30克),绿豆30-60克。
[制用法] 煎汤服食,每日1次,连服3-4次。
[功 效] 本方清热,解毒,适用于急性胃肠炎者。
50.木棉花治急性胃肠炎
[,B己 方] 木棉花30-50克,白砂糖适量。
[制用法] 用清水2碗半煎至1碗,去渣饮用。
[功 效] 本方利湿清热,适用于急性胃肠炎。

51.火炭母治急性胃肠炎
[配 方] 鲜火炭母60克(小儿减半),猪血150-200克。
[制用法] 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肉,但要 注意肠炎腹泻者只饮汤,不吃猪血。
[功 效] 本方清热解毒,消胀满,利大肠,适用于急性胃肠炎。
52.韭菜治急性胃肠炎
[配 方] 连根韭菜适量。
[制用法] 洗净捣烂取汁约100毫升,温开水冲服,每日2-3 次,连服3~5天。
[功 效] 本方温节日祛寒,适用于虚寒所致的急性胃肠炎。
53.瓦楞子治慢性胃炎
[配 方] 瓦楞子9克,高良姜3克,香附、甘草各6克。
[制用法] 将瓦楞子煅透,再与其他药共粉碎为末。每次6克, 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功 效] 温中健胃,行气止痛。治疗慢性胃炎。
54.黄连吴茱萸丸治慢性胃炎
[配 方] 黄连180克,吴茱萸(盐水泡)30克。
[制用法] 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日服2-3次,每服3-6克,白开水送服。
[功 效] 用治慢性胃炎,症见胁痛,吐酸,呕吐。
55.瓜蒌汤治慢性胃炎
[配 方] 瓜蒌15克,厚朴、姜半夏、薤白各9克,枳实4.5克。
[制用法] 上药共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2-3天。
[功 效] 用治慢性胃炎。
56.生大黄粉治慢性胃炎
[配 方] 生大黄适量。
[制用法] 将大黄磨研成粉,过80目筛。每服3克,日服3—4 次,温开水冲服。有效率达95%以上,1天半时间
可止血。
[功 效] 用治慢性胃炎,消化道出血。
57.蒲公英砂仁粉治慢性胃炎
[配 方] 蒲公英30克,砂仁9克,陈皮18克。
[制用法] 共混合捣研为未-o日服3次,每服0.6-1克,饭后白开水送服。
[功 效] 用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胀痛。
58.大米姜汤治慢性胃炎
[配 方] 大米100克,姜汁适量。
[制用法] 将大米用水浸泡后,用麻纸五六层包好,烧成灰,研细末。分早、晚2次,饭前用姜水冲服。轻者1
剂,重者连服3剂。服药后1周内以流食为主,勿食生冷油腻食物。
[功 效] 补中益气,调养脾胃。用治慢性胃炎及腹泻。
59.牛奶鹌鹑蛋治慢性胃炎
[配 方] 牛奶200毫升,鹌鹑蛋1个。
[制用法] 牛奶煮沸,打人鹌鹑蛋再沸即成。每日早晨空腹服1 次,连续饮用。
[功 效] 补胃,益胃。治慢性胃炎。
60.小茴香浸酒治慢性胃炎

[配 方] 小茴香(炒)、石菖蒲根、枳壳各100克,烧酒1000 克。
[制用法] 以烧酒浸泡前3味,约10天后可饮。每日2次,饭 后适量饮服。
[功 效] 健胃理气。治慢性胃炎,胃弛缓、下垂或痞闷饱胀。
61.姜韭牛奶羹治胃炎
[配 方] 生姜25克,韭菜250克,牛奶250克。
[制用法] 姜与韭菜洗净,捣汁,将汁放人锅中见沸,再加入牛 奶煮沸。趁热饮用,每日早晨饮1次,连日饮
用。
[功 效] 补虚调胃,驱寒散滞。用治慢性胃炎。
62.枣树皮红糖汤治肠胃炎
[配 方] 枣树皮20克,红糖15克。
[制用法] 水煎去渣,加红糖调服,每日1次。
[功 效] 消炎,止泻,固肠。用治肠胃炎、下痢腹痛、胃痛。
63.柴胡治慢性胃炎
[配 方] 柴胡6克,炒黄芩、炒白术、香扁豆、炒白芍各9克, 炙甘草3克,苏梗6克,制香附、炙延胡各9克,八
月札15克,炒 六曲、香谷芽各6克。
[制用法] 水煎,分2次,饭后1小时温服。
[功 效] 本方为上海名老中医张镜人方,功能调肝和胃,健 脾安中,适用于慢性胃炎。
64.莲子糯米治慢性胃炎
[配 方] 莲子、糯米各50克,红糖1匙。
[制用法] 将莲子开水泡胀,剥皮去心,人锅内加水煮30分钟 后加粳米煮沸,慢火炖至米烂莲子酥,早餐服食。
[功 效] 本方温胃祛寒,适用于虚寒所致的慢性胃炎。
65.沙参治慢性胃炎
[配 方] 沙参10克,麦冬15克,玉竹] 2克,石斛、百合各10 克,山药、扁豆各12克,白芍9克,川楝子12
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1剂,2次服。
[功 效] 本方益胃养阴,适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慢性胃炎。
66.党参治慢性胃炎
[配 方] 党参、木香、陈皮、黄芩、制半夏、六曲各9克,甘草炙、黄连各3克,蒲公英9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服1剂,分2次服。
[功 效] 健脾和胃,清热利湿。治慢性胃炎。
67.当归治慢性胃炎
[配 方] 当归、乌药、川芎各9克,百合15克,香附、元胡各 9克,白芍20克,白术6克,茯苓、灵脂、灵仙各
12克,三七粉2 克,冲服。
[制用法] 水煎服,日服1剂,分2次服。
[功 效] 行气活血,消炎止痛。治慢性胃炎。
68.平地白术汤治慢性胃炎 阳己 方] 平地木、代赭石、八月札各15克,白芍、香附、白术、旋复花各9克,苏
梗、黄芩各5克。甘草炙3克。
[制用法] 煎服。
[3 1剂。
[功 效] 治慢性胃炎,胃脘疼痛,脘腹胀满,口苦咽干,嗳气。

69.白术汤治慢性胃炎
[配 方] 白术12克,白芍、当归、茯苓、元胡各9克,吴茱萸、砂仁、炮姜各5克,丁香3克,大红枣3枚。
[制用法] 煎服。日1剂。
[功 效] 治慢性胃炎。
70.地榆汤治慢性胃炎
[配 方] 生地榆、决明子各20克。
[制用法] 煎服。日1剂。
[功 效] 治慢性胃炎。
71.茯苓汤治慢性胃炎
[配 方] 茯苓、山药、甘草各15克,青皮、陈皮、香橼、佛手、白芍各12克,白术、党参、川楝子各10克。柴
胡8克。
[制用法] 煎服。日1剂。
[功 效] 治慢性胃炎。
72.党参白术治慢性胃炎
[配 方] 党参、茯苓、白术、白芍、麦冬、五味子、元胡、川楝子、蒲黄、香附、五灵脂、甘草各等份,梅片适
量。
[制用法] 共为细末过筛,水冲服,每服10—20克,日服3次, 30天为1疗程。
[功 效] 健脾益气,活血消炎。治慢性胃炎。
73.甘平养胃散治慢性胃炎
[配 方] 太子参15克,百合炙30克,台乌药10克,鸡内金 6克,香橼皮10克。
[制用法] 上药研末,制成冲剂,每袋10克。
[功 效] 治慢性蒌缩性胃炎之气阴两虚者。 注:此方亦可煎月良。
74.酸甘益胃散治慢性胃炎
[配 方] 沙参、丹参、生地各15克,麦冬、石斛、佛手、白芍各 10克。乌梅、生甘草各6克。
[制用法] 研未制成散剂冲服,每袋10克,日服2次。
[功 效] 治虚火灼胃型慢性胃炎。 注:此方亦可煎月良。
75.菖蒲砂仁散治慢性胃炎
[配 方] 菖蒲、香附各100克,益智仁、草蔻仁良姜各50克,砂仁20克。
[制用法] 共为细末。每次冲服1.克,日3次。
[功 效] 治慢性胃炎。
76.胡椒半夏散治慢性胃炎
[配 方] 白胡椒、半夏各30克。
[制用法] 研末,为丸,绿豆大。每次服10丸,日3次。
[功 效] 治慢性胃炎。
77.党参白术散治慢性胃炎 -
[配 方]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麦门冬、五味子、元胡、川楝子、香附、蒲黄、五灵脂各等
份。
[制用法] 共为细末。每次冲服20克,日3次。
[功 效] 治慢性胃炎。
78.红糖蒸大葱治慢性胃炎

[配 方] 大葱4棵,红糖120克。
[制用法] 共捣烂,放锅内隔水蒸熟。日服3次,每次9克:
[功 效] 用治慢性胃炎,症见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
79.蒲公英地榆粉治慢性胃炎
[配 方] 蒲公英、地榆各等份。
[制用法] 共捣研为末。日服3次,每服6克,生姜茶送服。
[功 效] 用治慢性胃炎、胃溃疡。
80.甘温健胃散治慢性胃炎
[配 方] 党参、白术、广木香、当归各10克。黄芪炙30克,茯苓15克,三七粉3克。
[制用法] 制成散剂冲服,每袋10克。
[功 效] 治慢性蒌缩性胃炎之脾胃虚弱者。 注:此方亦可煎服。
81.乌药仙鹤草汤治慢性胃炎
[配 方] 乌药、三叶草(又名夜关门)各9克,仙鹤草30克。
[制用法]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 效] 用治慢性胃炎、胃溃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