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1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学中医书馆 2014-01-14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致机体代谢过程降低的症群。由于发病年龄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一般可分为:(l)呆小病(又称克汀病),发病始于'胎儿及新生儿;(2)幼年型甲减,发病始于青春发育期以前;(3)成年型甲减,发病始于青春发育期以后。三型严重时均可引起粘蛋白和粘多糖在皮肤浸润,表现为粘液性水肿。前二型临床表现则主要为发育迟缓及智能障碍。本节主要阐述成年型甲减,其主要症状为畏寒、乏力、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面色苍白、体重增加、眼睑浮肿、毛发稀疏、皮肤干燥、声音嘶哑、食欲差、便秘、性欲减退等。严重者可引起心包、胸腔积液,甚至发生粘液性水肿昏迷,可危及生命。

现代医学认为常见病因为甲状腺发育异常,多有家族史倾向;甲状腺激素合成异常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甲状腺病变;放射性碘治疗后;长期饮食中缺碘或药物使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等。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血清T3、T4浓度水平测定、甲状腺碘131摄取率等甲状腺功能检查。一般均降低;基础代谢率降低,血胆固醇升高。甲减诊断明确后需做血清TSH测定、TRH测试,以进一步确定原发病变在甲状腺、垂体或下丘脑。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甲状腺激素的替代疗法、对症疗法等。

本病中医属“虚劳”、“水肿”范畴。虚劳是指元气亏损、气血不足、脏腑受损所致的慢性疾病,其中以脾肾二虚为多见,表现为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畏寒乏力、毛发稀疏、皮肤干燥、声音嘶哑。水肿是由于脾气亏虚、水湿停聚、泛滥横逆而成。肾阳不足则开阖不利,不能化气行水,以致水液停聚,泛滥于肌肤也可形成水肿,可见眼睑浮肿,体重增加,甚至心包胸腔积液等一系列脾肾阳虚症状。


1.[处方名称]张氏甲减方


[功能主治](l)方功能温中健脾,扶阳补肾,主治脾肾阳虚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2)方功能健脾利湿,平肝;主治肝旺脾虚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处方组成](1)附子6克、干姜3克、肉桂2.l克、党参15克、茶苓9克、白术9克、炙甘草4.5克,水煎服。(2)柴胡6一10克、白芍15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l)方:腹胀加砂仁4.5克;水肿加车前子9克、赤小豆24克、泽泻9克;便秘加黄芪9克、火麻仁15克。(2)方:水肿剧加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口苦失眠、烦躁加丹皮6~9克、龙胆草9克、绵茵陈9克、栀子10克;腹胀加陈皮5克、砂仁5克;便秘加瓜萎15克、火麻仁15克;口干加玄参15克、生地30克。


[疗程疗效]治疗27例,见效时间一般40一60天,平均6周。基本痊愈(症状基本消失,化验指标恢复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老)5例,好转(症状及化验指标均有好转者)22例。


[处方来源]福建医学院附属医院张阅珍等


[处方备注]本方应用时加用小剂量甲状腺片(每日60一90克)及降血脂、降压药物,待症状消失后,再长期用小剂量甲状腺片(每日15一60毫克)巩固治疗。张氏等采用配合小剂量甲状腺片,不但疗效较好,且不增加病人心脏负担,说明补肾中药对各种内分泌腺功能可起促进和调节作用,对甲减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2.[处方名称]曾氏温阳方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温阳,健脾补肾。主治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处方组成]党参20克、黄芪30克、桂枝5克、制附片1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仙茅15克、仙灵脾15克、补骨脂10克、甘草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良寒、肢冷、浮肿减轻可加麦冬12克、玉竹12克、五味子5克。


[疗程疗效]治疗1例;治疗2月痊愈(症状消失,基础代谢率十5%,复查心电图及胸透正常)。


[处方来源]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曾学文


[处方备注]曾氏认为甲减属脾肾二虚,本“虚则补之”之旨,治之有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3.[处方名称]邓氏甲乙方


[功能主治]功有固冲任,调气血,扶脾温肾。主治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处方组成]甲方:黄芪30克、党参18克、白术24克、当归12克、炙甘草6克、柴胡6克、升麻6克、巴戟9克、杞子9克、陈皮3克,水煎服。乙方:黄芪18克、茯芩30克、白术24克、首乌24克、泽泻9克、桂枝9克、山药9克、淫羊藿9克、菟丝子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1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


[处方来源]广东省广州中医学院邓铁涛等


[处方备注]甲方侧重在脾,乙方侧重在肾。二方交替服用。脾肾兼治。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4.[处方名称]邝氏助阳方


[功能主治]功能助阳,温肾,益气。主治心脾肾阳虚型甲状腺机能减退。


[处方组成]党参10一30克、黄芪15~30克、仙茅9克、仙灵脾9一15克、菟丝子9-12克、熟地9~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阳虚甚者加熟次块6一9克,肉桂6-9克、桂枝6一9克;浮肿明显者加茯芩15一30克、泽泻15一30克。


[疗程疗效]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19例,临床症状均改善,胆固醇降至正常范围,T3、T4浓度上升,TSH浓度下降。治疗分2个阶段;(1)单纯中药治疗2~4月;(2)配合应用小剂量甲状腺片30毫克/日1一2月,继而加到60毫克/日1一2月。


[处方来源]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邝安垫等


[处方备注]邝氏研究表明,助阳、温肾、益气中药可能与药物促进全身组织细胞代谢功能有关,还能改善脂代谢和心功能。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5.[处方名称]徐氏治减方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健脾,利水消肿。主治甲状腺切除术后引起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处方组成]煅牡蛎30克、党参12克、炒白术12克、怀牛膝12克、生白芍12克、宣木瓜12克、茯苓皮12克、郁金12克、全当归9克、杜红花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疲乏、下肢疲软、面略肿去怀牛膝,加仙灵脾12克、红参1.5克、黄芪12克、党参改15克、茯苓皮改15克、煅牡蛎改60克。


[疗程疗效]治疗1例,痊愈(症状消失,能胜任繁重工作,随访年余,一切正常)。


[处方来源]上海中医学院徐辉光


[处方备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甲状腺机能减退大体可划分为以下五型:
    1.肾阳虚衰 形寒怯冷,精神萎靡,头昏嗜睡,动作缓慢,表情淡漠,神情呆板,思维迟纯,面色苍白,毛发稀疏,性欲减退,月经不调,体温偏低。舌淡体胖,脉来沉缓细迟。本型是甲减症的主要临床表现,系中医分型中之主型。  
    2.肾阴阳两虚 头昏目花,皮肤粗糙,干燥,少汗,动作迟缓、呆板,面色苍白,头发干枯、稀疏、脆弱,声音低嗄,大便秘结。舌淡苔少,脉来迟细。
    3.脾肾阳虚 面浮苍黄或咣白无华,形如满月,神疲乏力,肢软无力,手足麻木,少气懒言,头昏目眩,四肢不温,纳差腹胀,口淡无味,畏寒便溏,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或见崩漏。舌质淡胖,舌苔白滑或薄腻,脉弱或沉迟无力。
    4.心肾阳虚 形寒肢冷,心悸怔忡,面恍虚浮,动作懒散,头昏目眩,耳鸣失聪,肢软无力,嗜睡息短,或有胸闷胸痛。脉沉迟微弱,或见结代,舌淡色暗,苔薄白。
    5.肝旺脾虚 神疲乏力,浮肿恶寒,纳食腹胀,遗精多梦,健忘失眠,口苦心烦。舌红苔薄,脉来弦缓。本型较为少见,可能是甲亢向甲减演变过程中之残存的过渡性表现,不是本病的主要证型。
    基本恢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化验指标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
    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尤其是虚寒型症状明显改善,化验指标好转(T3、T4、FT4、FT9有所增高,TSH有所下降)但尚未达到正常水平。  
    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1)肾阳虚衰
    治法:温肾助阳,益气祛寒。
    处方:党参20克,黄芪30克,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菟丝子10克,熟地10克,桂枝10克。  
    加减:阳虚甚者加附片、肉桂;性功能减退明显加巴戟天、淫羊藿;浮胂明显加茯苓、泽泻;大便秘结加苁蓉、黄精;颈部瘿瘤加鳖甲、龙骨、牡蛎、浙贝。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常用成方:附桂八味丸、有归丸、斑龙丸。
    (2)肾阴阳两虚
    治法:补肾益气,滋阴润燥。  
    处方:生地10克,山萸肉6克,黄精10克,菟丝子10克,苁蓉10克,首乌10克,当归10克,枸杞10克,党参10克,菱冬10克,五味子6克,黄芪10克。  
    加减:皮肤干燥加白芍、生芪;大便秘结加火麻仁、蜂蜜;阳虚明显加附子、肉桂;浮肿明显加泽泻、赤小豆。
    用法:每日剂,水煎服。
    常用成方: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3)脾肾阳虚
    治法:温肾益气,健脾助运。
    处方: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升麻6克,巴戟天10克,桂枝10克,陈皮10克,干姜4片,红枣4枚。
    加减:纳少加木香、砂仁;腹胀加大腹皮;下肢浮肿加茯苓、车前子;头昏目眩加川芎、黄精;形寒肢冷加附子、淮山药。
    常用成方:斑龙丸合香砂六君丸、真武汤、保和丸、五苓散。
    (4)心肾阳虚  
    治法:温补心肾,强心复脉。
    处方:附子10克,肉桂6克,党参10克,黄芪30克,生地2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2克,麦冬10克,五味子8克,炙甘草15克。  
    加减:脉沉迟弱加麻黄、细辛;脉微结代加人参、枳实;头昏肢软加升麻、柴胡、桂枝。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常用成方:桂附八味丸、独参汤、生脉散、炙甘草汤。
    (5)肝旺脾虚  
    治法:健脾平肝,软坚利湿。  
    处方:柴胡6~10克,白芍15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甘草3克。
    加减:口苦失眠烦燥加丹皮、龙胆草、茵陈、栀子;腹胀加陈皮、砂仁;浮肿加车前子、泽泻;便秘加瓜蒌、火麻仁;口干加生地。
    疗效:按上述分型加减治疗共51例,基本恢复14例,好转3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
    (1)助阳温肾益气汤
    组成:党参10~30克,炙黄芪15~30克,仙茅9克,仙灵脾9~15克,菟丝子9~12克,熟地9~12克。
    加减:阳虚甚加熟附块6~9克,肉桂6~9克,桂枝6~9克;浮肿明显加茯苓15~30克,泽泻15~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2~4个月。  
    疗效:以上方为主,结合部分西药治疗,共观察19例,结果多在不同程度上显示疗效。
    (2)甘草人参汤  
    组成:生甘草10克,人参8克。
    用法:每日1剂,煎至150毫升,早晚2次分服。30天后改为隔日1剂,人参减为6克,3个月为一疗程。同时服甲状腺素片15mg/次,早晨1次顿服,以后每周增加剂量1次,15mg/次,连用3个月。
    疗效:治疗6例,显效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
    潘文奎医案    
    胡××,女,44岁。1989年9月20日初诊,5年前起感神疲力乏,肢软无力,并在无意中发现颈前甲状腺肿大,曾作甲状腺机能测定:T3、T4明显下降,确诊为桥本氏甲状腺炎继发甲减。曾服甲状腺素片,但未见明显改善。近测F4为15pmol/L(正常值45~130)。刻下仍感神疲肢软,上楼时下肢沉重酸软,常睑垂作盹,平素形寒怯冷,厚衣裹身,纳臧便溏,经少而闭。视之面庞虚浮,鬓稀苍黄,颈前瘿瘤状似鹅蛋,随吞咽上下,肌肤千燥。苔少,舌偏红,脉来濡软细迟,心率65次/分。证属脾肾两虚,兼有阴虚之兆。治以补益脾肾,兼顾滋养肾阴。  
    处方:生地10克,山萸肉6克,菟丝子10克,苁蓉10克,黄精10克,附子10克,肉桂6克,鹿衔草10克,炙黄芪20克,太子参15克,扁豆10克,苡仁10克,鳖甲20克,煅龙牡各20克,浙贝母10克。  
    10月25日二诊:药后精神转振,已能坚持工作,无打盹之情,食欲旺盛,大便渐趋正常。唯近日温课迎考,上楼又感两腿沉重,此乃药后脾隅见振,原法进治。原方去太子参、扁豆,加仙灵脾10克,巴戟天10克。  
    12月11日三诊:天已转寒,但无畏寒怯冷之感,身披两件毛衣即适,精神尚振,经事已行,经量正常,唯劳累久后微感头昏,瘿瘤缩小,已不明显。舌苔薄少,脉来濡软,脉率76次/分。化验:TSH68MU/ml,T398mg/dl,T43.9mg/dl,FT3.1pmol/L,FT421.5pmol/L,病情已有明显好转,重用滋养肾阴之剂,复肾元以善后。
    处方:熟地10克,山萸肉6克,黄精15克,菟丝子10克,苁蓉10克,附片6克,肉桂6克,仙灵脾10克,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茯苓20克,鳖甲20克,白芍10克,枸杞10克,桑寄生10克,牛膝10克。
    按:患者系中年妇女,病经5年之久,缓慢渐起,兼有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退,桥本氏甲状腺炎继发甲减之诊断可以成立。从中医而论,初诊除一派肾阳虚见证外,尚有纳减便溏,显系脾肾两虚,且其有肤干,苔少,舌偏红之象,是为肾阴不足,故用六味合四君化裁,纳菟丝子、苁蓉、黄精滋养肾阴。伍附子、肉桂助阳益气,佐鳖甲、龙牡、浙贝以消其瘿。二诊时,脾阳虚证已不复见,药已奏效。然“劳则气耗”,故处方中删去健脾之剂而增温肾助阳之品。三诊之际,甲减之形寒力怯等阳虚症状已不明显,精神已振,能正常工作,化验T4、FT4、TSH已趋正常,治已显效,故重用滋养肾阴之品,以祈复其甲状腺萎缩之腺体

治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秘方

101.1 开瘀消胀汤

【来源】吕承全,《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郁金、三棱、莪术各10克,丹参30克,川军(即大黄)、肉苁蓉、仙灵脾、巴戟天各10克。一方减仙灵脾。

【用法】上方每周服6剂,水煎服。一般服用1个月可明显见效,治疗3个月左右瘀胀即可消退。

【功用】开郁行气,活血化瘀,消肿除胀。

【方解】瘀胀症临床表现为外形丰腴,形体瘀胖,早晨面部肿胀,手瘀肿而无力,中午胸胁满闷,心慌气短,下午腰脚酸困,瘀肿加重。其特点:虽似水肿,但肿胀较坚实,指压略带弹性,与水肿不同,其症尚可有胸闷气短,心中懊恼,善怒善悲,善太息,五心烦热,面部烘热、烦躁出汗,头晕耳鸣,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其脉多沉多细涩,亦可有弦、滑之脉象。其舌质多淡胖、苔白薄、或腻,或微黄,其发病与气、血、痰、火、湿、食等六郁之邪及脾肾两虚密切相关。正气不足,六郁不解,导致气滞血瘀,形成瘀胀。同时,气血脏腑受诸邪所伤,功能失调,临床多属虚实夹杂之证,根据病邪所犯脏腑不同,各有所侧重。

瘀胀症临床表现虽较复杂,但总以全身瘀肿、胀满为主要见症。治疗时,不要因六郁而攻利过猛,劫伐正气;也不宜因脾肾虚损而纯用补剂,否则瘀肿胀满日甚。治宜攻补兼施,使之补而不致壅滞,破而不致伤及正气,补破结合,开通内外,调补阴阳,以达到开郁散结、消肿除胀之目的。

方中首用郁金,既破有形之血瘀,又散无形之气郁;伍以三棱、莪术之意,在于理气和血,化瘀消积;佐以丹参,功同四物,既可助三棱、莪术活血祛瘀,又可养血安神;佐以川军既可配合消积导滞,又可化瘀散结;为防攻伐太过、损伤正气,方中配伍肉苁蓉、仙灵脾、巴戟天,意在补益命门之火,以壮元阳温煦五脏。诸药合用,寓破于补,使之破而不伤正气,补而不滞经脉,补破结合,针对瘀胀为主要表现之病症,可收到调补阴阳、开郁散结、消肿除胀之功效。

【主治】瘀胀症(类似现代医学的特发性水肿、更年期综合征、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冠心病、消化不良等)。

【加减】胁肋胀痛、烦躁易怒、腹胀嗳气者,加柴胡、白芍、青皮、枳壳、半夏之类;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去川军,或改用川军炭;瘀肿较重者,加山药、薏苡仁、茯苓;心悸怔忡者,加炒枣仁、炒麦芽,鸡内金;头晕目眩者,加夏枯草、珍珠母、黄柏;舌有瘀斑、行经腹痛,经下瘀血者,加泽兰叶、川牛膝、桃仁、红花、香附;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加海浮石、桃仁、红花之类。

【疗效】经临床应用20余年,收效颇佳。

【附记】在治疗的同时,要调情移志,使之心情舒畅。并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宜食清淡食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