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青龙汤

 学中医书馆 2014-01-14
大青龙汤 方剂来源 汉.《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麻黄9克 桂枝6克 甘草6克 杏仁9克 生姜 6克 大枣4枚 石膏30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发散风寒,清热除烦。主治风寒外袭,内有郁热之证;症见恶寒发热,寒热俱重,头痛身疼,无汗而喘,烦躁口干,苔薄白或微黄,脉浮紧带数,并治风水四肢水肿,身重疼痛而兼里热者。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肺炎,流脑,乙脑,也可用于治疗肠伤寒,皮肤瘙痒症等病症。例如. (1)感冒 本方加竹叶、芦根、竹茹治疗。患者感冒发热3天,体温达39.5。O。结果。1剂后寒热即退,但又增咳嗽之症,原方去麻黄加桔梗、桑叶。又服1剂,病即告愈(<中医杂志}1966年第3期)。治疗感冒发热,全身疼痛,难以转侧。1剂分3次服。结果。2服后微汗出,诸症消除(<<广东中医》1963年第2期)。本方治疗。患者感冒发热,体温 38。C,7天不退。结果:服药后第1天,体温降至正常,第3天痊愈(《汉方研究》1966年第1期)。 (2)支气管肺炎 本方治疗。患儿半岁,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体温40。0,经抗生素等治疗10日无效,又用定喘汤加减仍壮热不退。改用本方。结果;服药2剂,周身微汗出,热退喘减,喉间仍有痰鸣,口干引饮,再以定喘汤加味,4剂后喘咳皆平;后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调治 (《江西中医药》1987年第5期)。本方加鲜竹沥,治疗大叶性肺炎。患者 高热无汗、身疼痛、烦躁、脉弦紧。结果:服药当夜大汗淋漓,诸症悉退 (《叶桔泉医师治疗经验》). (3)流脑 本方加附子治疗。每隔2小时服1次。结果;2服后呕吐止,体温降至39.4。a(原40.ra);又服3剂而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66年第3期)。 (4)乙脑 本方加附子,治疗30余例.结果:均药后汗出,热退神清,诸症自除(《江苏中医杂志》1981年第4期)。 (5)肠伤寒 本方治疗。患者持续高热,体温39~40。0已10天,骨节酸楚,乏力,大便秘结,3天未解,血清伤寒凝集试验确诊。结果.服药2剂后,遍体汗出,热退,体温降至36.80C,大便畅行,续以竹叶石膏汤2剂,药后体温保持37。C,血清伤寒凝集试验各项指标均降至正常范围,以后多次复查,未见复发(《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年第8期)。 (6)皮肤瘙痒症 本方治疗。患者先用大柴胡汤、加味逍遥散等治疗均无效,瘙痒加重,夜不能寐。结果;改用本方治疗5天,病见好转,再经2周,基本治愈;又治2周,告痊愈(<汉方临床}1972年第10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表寒外束,里有郁热之证。方用麻黄、桂枝发汗解表,配用石膏以除里热,可使在里之郁热向外透解,外解郁闭之风寒,内泄不宣之烦热,表里双解,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发热恶寒、寒热俱重、无汗、烦躁、口渴、苔白或微黄、脉浮紧带数,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热重而寒较轻者,石膏用量宜增加,麻黄、桂枝用量酌减,寒重而热轻者,麻黄、桂枝用量略重,而石膏用量略少。 服用本方,须注意不可过汗,恐伤阳气,须中病即止,脉微弱、汗出恶风之表里俱虚者,忌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