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时张葱玉经常赌博,据说他曾经创下一夜之间输掉一条弄堂房产的“豪举”

 闯王兄弟 2014-01-14

凭借巨大的财力、精深的造诣、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目光,年轻的张葱玉已跻身一流的海派收藏家行列。1938年他24岁,其时庞莱臣已74岁,吴湖帆44岁,张大千39岁,王自千31岁。在海派收藏五大家中,他是年龄最小的。尽管年龄小,但当时他在上海寓所珍藏文物书画的“韫辉斋”,和庞莱臣的“虚斋”、吴湖帆的“梅景书屋”、张大千的“大风堂”形成了海派收藏的“四大名斋”。
  据戏剧家许姬传回忆,张葱玉在建国前一度专收唐宋元名迹,明清作品基本不收。其最高级别的收藏品有唐代周昉的《戏婴图》、张萱的《唐后行从图》、颜真卿的《竹山堂联句》等,宋代易元吉的《山猿野麞图》,元代钱选的《梨花鸠鸟图》、倪瓒的《虞山林壑图》、王蒙的《惠麓小隐图》、李珩的《墨竹图》等,盛极一时。
  1947年,张葱玉的好友郑振铎为他编印了他的藏画图录,名为《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共著录其藏画中的精品70幅。
  藏品大部分散失
  张葱玉的主要藏品主要在1938年-1941年,可惜藏品与他名分下的房地产业差不多,均来去匆匆。
  当时张葱玉经常赌博,据说他曾经创下一夜之间输掉一条弄堂房产的“豪举”,大世界地皮的丧失自然也是打牌的结果。他的一位老朋友曾说:“张葱玉打牌性太急,坐不定立不定的,如何能赢?”最终,他在上海大世界的地皮也被拿去付赌债。加上在经商方面的不理想,张葱玉已经濒临破产。
  书画收藏当然也未能保存,他手中的珍品名迹,大多卖给了广东人谭敬。临近解放时,他手头仅剩下几件东西:颜真卿的《竹山堂联句》、欧阳修的《灼艾帖》、元初钱舜举的《八花图》等几件。怪不得郑振铎感叹:“不幸葱玉之藏适有沧江虹散之叹,尤其楚人之弓,未为楚得。”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福祸相依,张葱玉失掉家产后反而能专心文物鉴赏。解放后,他到北京国家文物局工作更是为新中国文物事业立下汗马功劳,成为第一流的文物专家。结交郑振铎成鉴定大家
  张葱玉的转变要多谢郑振铎。在上海期间,张葱玉认识了郑振铎。郑振铎那时是好几所大学的教授,学识广博,对中国古代艺术也充满了兴趣,有机会就来向张葱玉请教,有时带一些古书和字画请张葱玉过目。
  抗战初期的几年中,为了抢救沦陷区的古籍善本,郑振铎与徐森玉、张铸镛等一起在上海组成“文献保护同志会”,以租界为屏障,与前来搜刮的美国人、日本人展开角逐。张葱玉利用自己在上海滩的名声,帮郑振铎介绍了一些藏家,并且把自己的一批历代古书珍本总共261种、1611册,经郑振铎卖给了中央图书馆,同时还动员他的大伯张芹伯将上千部善本售给了中央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