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济消毒饮

 学中医书馆 2014-01-14
普济消毒饮 方剂来源 金.《东垣试效方}。又名普济消毒饮子。 组成与用法 黄芩15克 黄连9克 连翘9克 玄参9克 板蓝根15克 马勃3克 牛蒡子9克 僵蚕9克 升麻6克 柴胡 4。5克 陈皮4。5克 桔梗4。5克 甘草4.5克 薄荷3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掀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I-I渴,舌质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呼吸道感染,丹毒,淋巴结炎.亦有用于治疗皮炎,荨麻疹,流行性出 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猩红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结膜炎,耳疖,急性胰腺炎,硬皮病,扁平疣等病症。例如: (1)流行性腮腺炎 本方加减,治疗300例。其中工一3岁56 例,4—5岁95例,6—11岁150例。伴高热,加生石膏、大青叶;腮腺漫肿,加昆布、海藻;并发睾丸肿痛,加龙胆草、荔枝核;部分病人配以外敷紫金锭。结果:120例服药3剂,65例服药4—5剂,症状均明显减轻;除1例并发睾丸炎配合西医治疗,余u4例皆经中药治愈({湖北中医杂志》1989年第工期)。治疗57例。结果:服药3—9剂,均获痊愈(<浙江中医杂志》1985年第3期)。本方加减,治疗90例。高热,加葛根,薄荷加倍;呕吐,加半夏、竹茹,颈淋巴结炎,加炮山甲。结果。服药3剂,痊愈72例,服药6剂,痊愈17例;服药9剂,痊愈1例(《陕西中医函授》1987年第4期)。 (2)急性扁桃体炎 本方加连翘、牛蒡子、板蓝根等,治疗2例。结果:服药4—5剂而愈(《浙江中医杂志》 ]982年第6期)。本方去陈皮、柴胡,加银花治疗。结果s服药6剂而愈(《河北中医》1985年第2 期)。 (3)急性咽喉炎 本方去陈皮、柴胡,加全瓜萎、川贝粉、麦冬、花粉治疗。患者咽喉干燥疼痛,吞咽不利,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结果:服药7剂而愈(《河北中医》1985年第2期)。 (4)小儿呼吸道感染 本方为主,治疗45例。患儿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均以高热(体温大于39。a)为主症。每日早晚各1剂煎服。结果:24小时内热退者9例,平均热退时间51.4小时; 48小时内痊愈9例,49—72小时内痊愈15例,73—96小时内痊愈 6例,无效6例(《广西中医药》1989年第1期)。 (5)丹毒 本方加减,治疗52例。其中,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 78岁,发于头面部者7例,发于胁下及腰背臀部者12例,发于下肢者 33例。内服本方,外敷金黄散或黄柏、马齿苋等。结果:痊愈41例,好转8例,无效3例(<湖北中医杂志》1989年第5期)。 (6)传釆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本方加减,治疗2例。症见颈部肿 胀疼痛。结果:体温降至正常,颈部肿胀明显消退,2周后痊愈(《福建中医药>198,t年第6期)。 (7)流行性出血热 治疗435例届发热期的流行性出血热。结果;中药治疗组服药后,平均热退时间为2.5天,尿毒症、脑水肿、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均少于西药对照组(<陕西中医》1984年第3期)。 (8)猩红热 本方治疗。患者全身密布鲜红色丘疹,融合成片,咽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结果;服药2剂热退,再进5剂疹退脱皮(《吉林中医药}1988年第3期。 (9)日光性皮炎 本方治疗。患者因食灰菜后下田劳动,出现面及手足肿胀微痒,次日烘肿,目不能开。结果:服药3剂而愈(《吉林中医药》1988年第3期)。 (10)血管神经性水肿 本方治疗。患者半年来周身复起风团,眼睑口唇肿胀瘙痒,伴胸闷心烦。结果:服药2剂肿消(‘吉林中医药》 1988年第3期)。 (u)扁平疣 本方加减,治疗185例。发生于颜面部,加桑11㈠发生于下肢,加牛膝,皮疹呈深褐色、且发展快,加青黛、夏枯草、皂角刺,痒甚,加蝉蜕、荆芥。结果;治愈181例,好转4例(《四川中医》1988 年第1期)。 (12)硬皮病 本方加减治疗。患者全身皮肤硬厚,行走困难,心悸,月经未行,四肢发凉等。结果:服药20余剂,手足温,全身皮肤变软;配合养血益肺肾法续治,诸症悉愈;随访4年未复发(《辽宁中医杂志》1984年第4期)。 (13)结膜炎 本方治疗。患者两眼痒涩交作,红肿刺痛,多泪多眵等。结果;服药2剂,红肿痛明显减轻,续服2剂,基本痊愈(《新中医》1988年第6期)。 (.14)耳疖 本方治疗。患者外耳道毛囊及皮脂腺化脓性感染,耳部肿痛6天,碍于咀嚼。听力减退。结果。服药6剂而愈((新中医)1988 年第6期)。 (16)急性胰腺炎 本方加减,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数l0例。结果全部治愈(《新医药杂志>1975年第10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头面或咽喉肿痛。方用黄芩、黄连、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佐以柴胡、升麻、薄荷、桔梗药性升浮,引药上行;且所用牛蒡子、僵蚕、玄参、马勃功能清热利咽,无论大头瘟毒、咽喉肿痛可以两者兼顾;更用陈皮健脾,减弱诸寒凉药之不良反应,有反佐之义,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头面揿肿或咽喉肿痛、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便秘,加生大黄泻火泄热;高热、头痛表证明显。加荆芥、防风解表透邪;小儿惊跳,加钩藤、蝉衣等平肝熄风。 . 方中药物多苦寒辛散,阴虚者慎用。 加减普济消毒饮 (《温病条辨》),即本方去升麻、柴胡、黄芩、黄连、陈皮,加银花、荆芥组成;功能清热解毒,疏风利咽,主治温毒壅滞上焦之咽喉肿痛,耳前后肿,颊肿等症。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卫生宝鉴净普济消毒饮,即本方加人参,去薄荷(并注有。或加防风、薄荷,川芎、当归身”句)组成;功效、主治均与本方相同。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煎剂对甲、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曲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特别对耐蓟仕细菌仍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