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膏汤

 学中医书馆 2014-01-14
石膏汤 方剂来源 唐.(外台秘要}。 组成与用法 生石膏30克 黄连3克 黄柏9克 黄芩9克香豉9克 栀子9克 麻黄9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解表除烦,清热解毒。主治伤寒表证未解,里热已炽,壮热无汗,身体拘急,面红目赤,鼻干口渴,烦躁不眠,神昏谵语,鼻衄,脉滑数。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伤寒,肺炎,肺源性心脏病等病症。例如: (1)伤寒 本方加味,治疗斑疹伤寒100例。若舌质红绛,加生地、大青叶;大便溏薄,去生石膏;恶寒甚,加羌活;头痛,加白芷。结果。痊愈 86例,好转11例,无效3例;退热时间最长7天,最短工6小时(<陕西中医》1986年第7期)。 (2)大叶性肺炎 本方加鱼腥草、金银花、丹参、杏仁等,治疗17 例。其中邪郁肺卫4例,痰热壅肺u例,热入心营,正虚欲脱各1例。结果:痊愈12例,好转3例,无效2例;退热时间平均2.6天,胸痛消失时间平均3.5天,血痰消失时间平均3.7天,肺部罗音于7天内消失者占70%V《湖北中医杂志》1984年第3期)。 (3)肺源性心脏病 本方加味,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 505例次。结果:显效271例次,好转167例次,无效工7例次,死亡50 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年第4期)。 (4)腺病毒肺炎 本方加减,治疗tbJL腺病毒肺炎、证属气分热盛型60例。结果:痊愈52例,好转4例,死亡4例,退热时间平均5.01 天,肺部湿性罗音消失时间平均12.7天(《陕西中医》1987年第4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表证未解,里热炽盛,表里俱热之证。方用生石膏清热除烦,配合麻黄、豆豉发汗解表,使在表之邪从外而解,更佐以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泻火解毒,则麻黄、豆豉得石膏、三黄,散表邪而不助里热,三黄、石膏得麻黄、豆豉,则清热而不失治表,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壮热无汗、烦躁不眠、烦渴昏谵、脉滑数,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壮热不退,可加寒水石、知母清热泻火;神昏谵语者,加郁金、牛黄清心开窍;咽喉肿痛者,加牛蒡子、连翘清热利咽,见皮肤发斑,加紫草、丹皮、赤芍凉血清营,咳嗽气促者,加杏仁,苏子止咳平喘。 凡表证发热,里热未盛,不宜应用。 三黄石膏汤 ({伤寒六书}),即本方加生姜、丈枣、细茶组成,功能解表清热泻火;主治伤寒汗吐下误治后,三焦俱热,身目俱痛。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 (1)《备急千金要方} 石膏汤,由石膏、麻黄、杏仁、鸡子、甘草组成,功能清热解表祛风,主治风毒。 (2)《太平圣惠方》石膏汤,由本方加炙甘草、大黄组成;功能清热泻火,主治伤寒病九日,曾经汗吐下未解,三焦生热,其脉滑数,昏聩沉重,欲入百合症状。 (3)《圣济总录》石膏汤,由石膏、前胡、犀角、防风、芍药、龙齿、牛黄、豆豉、葱白组成;功能祛风清热解毒;主治伤寒刚痉,身热仰目,头痛项强。 . (4)《普济方)石膏汤,由麻黄、钩藤、石膏、葛根、半夏曲、柴胡、炙甘草,枳壳、菊花、生姜、大枣组成;功能清热平肝熄风;主治肝厥,状如痫疾,不醒、呕吐,醒后头虚晕、发热。 (5)《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石膏汤,由石膏、知母、白芷组成;功能清热泻火祛风,主治伤寒身热。 (6)《疡医大全》石膏汤,由升麻、知母、石膏、大黄、栀子、薄荷、赤茯苓、连翘、朴硝、甘草组成;功能清热泻火解毒;主治胃经实热牙痛.或上牙肿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