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治感冒的方子,一个治轻,一个治重

 音圆 2022-06-20 发布于北京

感冒的表现好多种,发烧是感冒中需要注意的一种情况,对于这一点,很多人的常识是37.3度算发烧,这其实是说的口腔温度,口腔温度比腋温多0.5℃,所以腋温36.8度就算发烧了。有经验的医生都知道腋温要加0.5℃。 

腋温36.8度算低烧,低烧被忽视、不处理会导致疾病不能缓解、甚至加重,尤其是当低热变为高热,更难应对,所以有经验的医生往往选择在低热时便开始辨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免贻误病情。

如果辨证为外感初起,恶寒发烧,无汗,头痛鼻塞,中医有一个简便方,这就是晋代《肘后方》卷二里的葱豉汤,将葱白3枚,淡豆豉6克加水煎服。如果服药后未出汗,加葛根6克,升麻9克,如仍不出汗,再加麻黄6克就可。

为什么治感冒需要发汗?

这是由于感冒发烧是皮肤毛孔被风寒暑湿之气蔽塞,邪气被关在体内,清阳之气又无法升清导致。用药物发汗,是让毛孔舒张,让清气升,邪气排出体外,病症自然消除。也就是说,古人早就认识到了皮肤毛孔是排毒的一个通道。

就用药来说,淡豆豉是有名的解表药,辛散苦泄性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之功强。葱白是通络高手,经络一通百病消,其性辛温,可发散寒气。两者配搭,内可清热解毒,外可发汗解表,对于将感冒发热消灭在萌芽状态极为有利。

而如果发热严重,达到内里高热,而表邪未解的程度,可采用《伤寒六书》里的三黄石膏汤。

由黄连9g,黄芩9g,黄柏9g,栀子9g,淡豆豉9g,麻黄8g,石膏40~50g(先煎),生姜3片,大枣3枚,细茶10g煎服。

本汤面对的形势很严峻,身体里面原本是舒舒爽爽的春三月,气温却渐升高,快速升高,就像有一锅水蒸腾着要开,产生了很多的水汽,想从体表散发出去,但此刻却屋漏偏遇连阴雨,体表正受着邪气的困扰,门户紧闭。

蒸腾的水汽找不到出路,于是像个小恶魔在身体里乱窜。受此影响,当事者便表现为高热却无汗,身体沉重,四肢拘挛,难以曲伸,鼻部和口中少津,鼻干口渴,烦躁睡不着,神志易受到影响而昏乱,胡言乱语。尤其大热伤血,里实表虚,水汽最后实在憋不住,硬性闯关,引起的后果,轻度表现为发疹子,严重者就是皮肤上一片烂漫的花纹,很恼火。

点击视频,直接观看!

此时此刻,当务之急是泼一瓢凉水,把体内高热之象压下来,哪些药物能担此重任呢?

黄芩、黄连和黄柏,都有味苦、性寒之清热、降火、燥湿本事。黄芩偏于清上焦火,黄连偏于清中焦火,而黄柏则偏于清下焦火。可谓上中下无死角狙击高热之症。

葱豉汤里出现的淡豆豉,由于其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邪热、除烦,故在本方也肩挑一责,淡豆豉遇上清热泻火除烦的栀子,正是《伤寒论》所载桅子豉汤,既可治外感热病,又可治邪热内郁胸中,心中懊恼,烦热不眠。

同时,发汗解表高手麻黄也撸起袖子上场,与同样可发汗解表的淡豆豉一道,使在表之邪从外而解。

里外之邪都点兵点将应对之后,主帅呢?

一个队伍如果没有主帅,谁来带兵啊?

所以,辛甘大寒,清热生津除烦的石膏披挂停当,急坐中军帐,并且带来了粮草与后援,保证队伍的作战能力,这就是生姜大枣与细茶。

本方沿袭了汉代大医张仲景的思路,对于外感邪气、营卫不和者,张仲景必用生姜配合大枣以调和营卫

生姜性味辛散,能散在表在上之邪。与补中益气的大枣相合,能扶脾和胃,脾胃乃扶正祛邪气之本,胃气充则卫气足,卫气流动固护周身,有利祛邪外出。同时,大枣之甘温,还可抑制生姜的辛通走散之性,有散邪而不伤正之优点,正合《内经》“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的宗旨。

并且,大枣和生姜,以其辛温之性,可稍微反佐三黄等之寒凉,能调和药性。

细茶是茶叶的一种,苦甘微寒,泻热清神,其寒与黄芩、黄连和黄柏是一个队伍的,其清神之功又和桅子与淡豆豉是一条战线,还有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之功效。由此,细茶成为一个为前方将士加油助威助攻的有力后援。

方有这些良将,何愁内不能清热解毒,外不能发汗解表呢?

由此,三黄石膏汤为伤寒表证未解,里热炽盛而设,为治疗表里俱热、三焦火盛之良剂。临床常用于治疗重型感冒、流行性感冒、斑疹伤寒等属里热炽盛、表证未解证者。以壮热无汗、鼻干口渴、烦躁、脉跳动频繁为辨证要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