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说"水至清则无鱼"?

 pgl147258 2014-01-14

我喜欢对一些人和一些事追根究底,结果被告戒说水至清则无鱼,难道说这是对的吗?在企业管理中也是这样的吗?

【林晴的回答(10票)】

我很想知道,你对哪些人与事追根到底?事有分轻重急缓,人有分亲疏高低,生活或工作,每个人都不是圣人,做不到大局及细节都无一丝错漏。

 

追根到底需要时间和心思,那么可得出的问题是,一、别人会不会愿意耗费时间陪你;二、你心思放在这上面,对别的事情有影响,孰轻孰重;三、凡事需三思且自省,你做到了几分;四、可能你适合在国外做刑侦,却不适合在“人情”或“关系”覆盖下的天朝觅食。

 

至于企业管理,完美型的员工及领导,我没见过。领导二字,重在导,繁体写作導,方寸之道称为导,上下级的权力差距,也许只有几寸,但把员工导入合适的位置才是重点。有人优点与缺点一样明显,有人优点与缺点一样不明显,用其长避其短。苛求或者过求所谓的根底,会让人觉得你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甚至是抓辫子穿小鞋的小人。不多说了,发现写下去就长篇大论了,囧。

 

以下答案来自于百度知道。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生物的生存空间中必然存在食物链,也就是大鱼需要吃小鱼,小鱼需要吃更小的动物,最小的水生物需要吃水藻,而水藻类的微生物存在是不会让水非常清的,它们的光和作用会让水体富氧化,也就是说如果水非常清了,就没有水藻,就没有食物喂养上级食物链的鱼。 我国长白山的天池就是一个好例子。也有人认为水清了后鱼能看到岸上的天敌,水清不利于生存,所以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清水中就没有鱼了。

 

如果从出处看的话,这句话出自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格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说“水清无鱼” 。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精明的人至于苛察,就容易防闲过当以至猜忌成性,由不能容人最后发展到千方百计排陷他人,就必然失去伙伴和朋友,结果是鱼无法生存,自身也陷入孤立无援之境。

 

【周晓农的回答(7票)】

谢邀。

我觉得林晴、文博、阿土、slq几位已经将意思说清楚了。文博的较短,我理解他的意思是:两句话互为注解,就都点了赞成。这样的千古名言,用着用着,会添加进另一些意思,或引申出其他一些意思,看用的场合,不必锱珠必较。比如,现在有些人说到腐败问题,说“水至清则无鱼”,意思是说,对腐败应有点容忍度,如果说一个社会要做到绝对没有腐败,恐怕不可能,但这不等于说,对腐败应予容忍。这在概念上有混淆。

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和而不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必是“同而不和”。不承认差异性,不能求同存异,就无以构成一个社会,一个团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关键的“至”字,“至”,极端之意也,要求所有的人都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事,要求所有的人的行动都绝对一致,永远无法做到,但一旦向极端化努力,必至悲剧发生,有人说到了文革,就是这么一回事。

但承认差异性,也是有边界的,有人总做好事,可以容忍他人不做,但并不等于可以容忍他人杀人放火。

这两句话,结合补充说明中的情况看,拿到现在来说,实质是个权利的界定问题。比如,问题提出者说,对有些人和事喜欢刨根问底。1、对人无边界地刨根问底,肯定不行;2、对属管辖范围内的一件事,为弄清缘由,对有关联部分刨根问底,可以;3、整个意思就是,对一个人在某桩事上,对涉及需要管理部分弄清楚,是履行职责的需要,无可指责。这和什么“水至清则无鱼”无关。

一个人进了一个单位,企业,意味着这个人要放弃自己的一部分自由权,服从单位或企业的规则。这实际上已经在合同或协议关系中界定分明了的。但这种放弃,不是全部放弃。你干的活,达到了要求,单位就必须给你发工资甚至奖金,他不发或发得不够,你有权提出要求。工作达不到要求,单位可以不发或扣发工资,但单位无权规定你如何使用自己的收入。如果老板怎么用钱,大家都得怎么用钱,那所有的人都会逃跑的。

由此展开,那怕在管理最严酷的单位,都得有私人不容侵犯的空间或权利,比如,我怎么上厕所,身上该带多少钱,以便下班买点什么东西,和谁说点什么悄悄话,今天心情如何等等,你管得了吗?

我想作为管理者,应该明白一个的道理。你拥有的权利,只能限定在履行职责范围内。稍有超越,则是向“至清”的方向迈了一步,可能导致谬误。每一个具体的个人,都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不容他人冒犯的权利,不给他人以这样的空间和权利,他人会窒息无法生存而逃遁。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懂得自己的权利底线,还是很重要的。

【Peter的回答(4票)】

其实他们用错了这句话,这句话的后半段是人至察则无徒

【slq的回答(2票)】

很受启发。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对于没有大毛病的人可以容忍,而一些原则性的问明则必须面对。

【阿土的回答(2票)】

唉,我咋这么喜欢和大众认识唱反调咧~  你又不是鱼,怎么会对咧?奇怪。

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徒”是啥意思? 師古曰:「徒,衆也。」。

2. 东方朔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

客難東方朔曰:「蘇秦、張儀一當萬乗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澤及後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數,著於竹帛,脣腐齒落,服膺而不釋,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智能海內無雙,則可謂博聞辯智矣。然悉力盡忠以事聖帝,曠日持乆,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意者尚有遺行邪?同胞之徒無所容居,其故何也?」这是有人问东方朔,“你说你这么能,咋才做了这么小的官,连兄弟都粘不上光咧?”

东方朔的回答分三段:

  • 甲,“時異事異”。具体的你去看原文吧。
  • 乙,虽然当不了官,但是为人还得自己“修身”。原文从“詩云:『鼓鍾于宮,聲聞于外。』”开始,到“明有所不見,聦有所不聞,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於一人之義也。”为止,都是引证,修辞。结论是:“蓋聖人敎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則敏且廣矣。”

    这个结论要我翻译,就是:

    “你这算啥问题,哥学这本事是从圣人来的,为自己安身立命,不像你那小样为了五斗米。”

    另外,他这堆废话也是堵人家的嘴——“尚有遗行邪?”

  • 丙,“今以下愚而非處士,雖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適足以明其不知權變而終或於大道也。”

    这是说,“世上人有能耐的多了去了~ 政府的事你不懂~”

3. 在我个人的概念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般代表什么意思?

  • 利益均沾:

    你说你搞点灰色收入,你就也得允许你底下人搞点灰色收入。

    自己屁股不干净,咋能说人沾着屎?

  • 不要因为个人喜好,道德感而滥用自己的“权力”。

    滥用的意思是:1)惩罚。2)不接纳。

    滥用的结果是:无“徒”。

    无“徒”的后果是:不能成“大事”。

  • 不要随意议论批评人/事,注意“群众关系”。

    在我们伟大共和国的历史上,发生了一件简称“文革”的事情,后来被认为是“错误”的。

    但到底错在哪儿呢?我不大清楚。

    不过好像有个经验,说是“奇怪的,特立独行的,群众关系不好的人,容易遭灾”。

    所以为了要搞好群众关系,要做“好好先生”,就要明白“水至清则无鱼”~

4. 我的结论。
  • 根据古文本意,“追根究底”和这个“水啥,人啥”八杆子打不着。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 根据我的个人浅见,“水啥,人啥”也只是说你要慎用“权力”,管住“嘴巴”。

    那如果你的“追根究底”的意思是“思维的”,“思想的”,那就没关系吧。

    如果你的“追根究底”是“行为的”,那就有点关系吧。

  • 那如果有关系是啥关系呢?就是别随着自己的心意来,要“依法办事”,“法”要公开透明。

【thinkind的回答(0票)】

中国人嘛。。。

【interjc的回答(0票)】

中国自相矛盾的成语太多了

【江南刀客的回答(0票)】

制度化、规范化搞太透明了就没法浑水摸鱼了

【星尘的回答(0票)】

这句话是对极端情况的一种推测。水能达到至清吗?至清的水没有鱼吗?谁能证明!好比是数学中的极限值,只是理论上存在。用现有的条件推断出极限条件的结果,也只是证明自己的观点,观点不一定和论据有必然的联系。我觉得,这是为这“群人”狡辩,让你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

怎么样接受他的观点,自己做决定。

【盛煜的回答(0票)】

。。。。。。。简单来说就是你不给人家好处,人家不会给你干事。就这么简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