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府逐瘀汤

 学中医书馆 2014-01-15
血府逐瘀汤 方剂来源 清.<医林改错》。 组成与用法 当归9克 牛膝9克 红花9克 生地黄9克 桃仁12克 枳壳6克 赤芍药6克 柴胡3克 甘草6克 桔梗5克川芎5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主治瘀血凝滞,经闭不行,或行经腹痛,或头痛胸痛日久不愈,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日哺潮热等症。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哮喘,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栓,脑梗塞,颅脑损伤后遗症,胸壁挫伤,肋软骨炎,神经官能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又用于治疗眩晕,失眠,自汗,盗汗,动眼神经麻痹,结节性动脉炎,帽状腱膜下血肿,粘连性肠梗阻,乳腺炎及乳腺增生,原发性痛经,宫外孕等病症,以及中止早期妊娠。例如: (1)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本方制成注射剂静脉滴注,治疗25例。结果;痊愈6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或恶化4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3年第3期)。 (2)颅脑损伤后遗症 治疗38例。结果s痊愈33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病程越短,疗效越佳({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第 1期)。 (3)帽状腱膜下血肿 治疗9例。患者均有头部外伤史。结果均获愈(<四川中医》1990年第8期)。 (4)颅脑损伤 治疗重危病者,均在15天后苏醒,40天后自行进食,后遗症极少(<铁道医学)1984年笫2期)。 (5)头痛 治疗瘀血头痛55例。结果;痊愈s8例,好转15例,无效2例(<陕西中医》1983年第2期)。治疗儿童头痛100例。其中神经性头痛83例,脑血管痉挛14例,神经官能症2例,癫痫1例。服药4— 20剂。结果;痊愈7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浙江中医杂志》1983 年第9期)。 (6)青年面部黄褐斑症 治疗119例。结果:基本痊愈18例,显效51例,有效37例,无效13例。其中以血瘀内阻型和气滞血瘀型疗效为佳;病程短、年纪轻则疗效更佳(《铁道医学》1984年第工期)。 (7)失眠 本方为主,治疗46例。其中气滞血瘀型(29例)单用本方,痰瘀血结型(13例)合用导痰汤,气虚血瘀型(4例)合用补阳还五汤。结果:痊愈22例,显效13例,好转11例(《湖北中医杂志》1986 年第2期)。 . (8)多寐 本方加郁金、香附治疗。结果:服药5剂,症状消失;后以逍遥丸巩固疗效。随访4年未见复发({四川中医》1989年第l 期)。 (9)窦性心动过速 本方去当归,加桂枝、党参、甘草、柴胡治疗。结果。服蓟9剂后,心率降至70一80次/分(《四川中医》1987年第7 期)。 (10)支气管哮喘 本方加地龙,治疗10例。结果:完全控制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服药最少10剂,最多30剂(r I=海中医药杂志》 1984年第9期)。 (1])带状疤疹后遗神经痛 本方加减,治疗18例。其中发于胸背部13例,头颈部4例,腿部1例。气滞者,加川栋子、郁金、香附;血热者,加丹皮、山栀、黄芩,气虚者,加党参、白术、黄芪;痛甚者,加乌梢蛇,全蝎.结果。全部获愈,平均服药13剂(《山东中医杂志)1988年第2 期)。 (12)胸壁挫伤 本方加减,治疗28例。肿痛甚,加延胡索、三七粉(冲服)、瓜蒌皮等。结果。痊愈11例,显效8例,好转9例。治愈及显效者中服药时间最短5天,最长9天(《广西中医药》1984年第2期). (13)肋软骨炎 本方加片姜黄、香附、郁金,治疗36例。结果:痊愈32例,好转4例。服药最少8剂,最多52剂(《陕西中医》1987年第 1期)。 (14)自发性气胸 治疗12例。其中3例合并肺结核,结合抗痨治疗;2例有渗液加用白芥子,疼痛甚,加延胡索。结果:治疗2—4周均获愈.胸腔气体吸收,被压缩的肺脏复张(《河南中医净1990年第1 期)。 (15)婴幼儿呼吸暂停症 本方加钩藤、蝎尾治疗。结果:服药2 剂后获愈,随访半年末见复发(《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年第5期)。 (16)高血脂 治疗气滞血瘀型20例。结果:显效11例,改善8 例,无效1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第10期)。 (17)胃窦炎 本方合小建中汤治疗。结果:服药工6剂后,X线摄片复查,胃窦炎征象消失(《吉林中医药》1983年第2期)。 (18)粘连性肠梗阻 治疗52例。结果:均获效,服药最少5剂,最多40剂(《中医杂志》1986年第7期)。 (19)痛证 治疗17例。其中腹痛3例,加泽兰、大黄,胸痛6例,加桂枝、丹参、延胡索;胁痛3例,加青皮、三棱;腰痛2例,加川断、丹参、乳香、没药,头痛3例中巅顶痛加吴萸、藁本,前额或眉棱骨痛加白芷、葛根,两侧痛加黄芩。结果;治愈5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2 例(《黑龙江中医药》1987年第2期)。 (20)坐骨神经痛 本方合四妙散治疗。结果;疼痛消失获愈(《黑龙江中医药>1988年第3期)。 (21)动眼神经麻痹 本方加熟地、石决明、竹茹、蝉衣,治疗2例。结果。服药6剂后,症状均大减;守方续服12剂,眼球活动较前灵活;以后去竹茹,加大当归剂量至30克,再加杞子、菊花调治,2月后完全恢复(《中医杂志)1988年第10期)。 (22)眼底出血 本方加青葙子、白蒺藜、菊花、三七粉治疗。结果:服药15剂后,视力恢复(《陕西中医》1986年第10期)。 (23)术后呃逆 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呃逆不止、时有呕吐者。结 果;服药3剂,呃逆止,续服5剂,诸症悉除(<四川中医》1989年第5 期)。 (24)盗汗 本方加丹皮、栀子治疗。结果:服药4剂,盗汗减少; 8剂,盗汗止,再进4剂,以善其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9年第3 期)。 (25)乳腺增生病 以本方去牛膝、桔梗,加三棱、莪术、丹参为基础方,治疗104例。胸闷胀痛,加川楝子、延胡索;多疑善虑,加磁石、代赭石,失眠多梦,加夜交藤、合欢皮。结果:治愈68例,好转27例,无效 9例(《天津中医》1986年第5期)。 (26)乳腺炎 本方加蒲公英、野菊花,治疗12例。结果全部治愈 (《四川中医》1985年第5期)。 (27)中止早期妊娠 本方去桔梗、川芎,加丹皮,当归剂量增至 50克,红花增至30克,牛膝增至50克,中止早期妊娠2例(《吉林中医药》1989年第6期)。 (28)宫外孕 本方合益气、补肝肾药,治疗3例。结果;体征及症状均消失(《河北中医》1984年第3期)。 (29)原发性痛经 治疗70例。气滞者,合失笑散;寒凝者,加附子;血热者,加丹皮,气虚者,加黄芪。结果;痊愈34例,好转3l例,无效5例(《浙江中医杂志>1984年第6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胸胁瘀滞疼痛,经闭痛经。方用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配以四逆散理气;活血与理气相兼而行,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胸胁瘀滞刺痛,或经闭痛经,见有舌质暗红,或舌有瘀点瘀斑,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气虚,加黄芪、党参;虚寒,加附子、肉桂,阴血不足。加阿胶;头痛、痹痛,加全蝎、蜈蚣。 本方活血祛瘀之品较多,非确有瘀血之证,不宜使用;孕妇忌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用本方制成的静脉注射剂在试管内无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和酶凝固时间的作用,但有抑制家兔血小板凝集作用,并具有促进血小板解聚作用和复活肝脏清除能力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