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茵陈五苓散

 学中医书馆 2014-01-15
茵陈五苓散 方剂来源 汉。<金匮要略}。 组成与用法 茵陈160克 泽泻30克 猪苓9克 茯苓9克白术9克 桂心6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9克,水调服。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热利水退黄。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身目俱黄,小便不利,头重身困,胸脘痞满,口淡不渴,或便溏腹胀,舌苔厚腻或淡黄,脉濡、稍数或缓。.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还可治疗心源性黄疸,小儿胆汁淤积综合征等病症。例如; (1)传染性肝炎 治疗3例。结果:服药10一50余剂后,消化道症状逐步消失,肝脏肿大缩小,精神恢复,肝功能转为正常,黄疸指数下降(《上海中医药杂志>1959年第2期). (2)心源性黄疽 本方加减,治疗46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工7 例,冠心病土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肺心病6例,心房粘液瘤1例,心肌病工例;I度心衰工8例,Ⅱ度心衰23例,Ⅲ度心衰5例;总胆红质 18.8--34.2微摩/升者14例,34.2-~51。3微摩/升者26例,51.3微摩/升以上者6例。肝区痛甚,加元胡索、川栋子,上肢肿甚,加五加皮、防己;咳喘重者,加苏子、大贝母;发热,加黄芩、板蓝根,纳呆,加焦山楂\炒麦芽;唇面紫绀,加当归、红花,心衰重者,加人参。结果:心衰完全控制,总胆红质正常者28例,心衰基本控制,总胆红质基本正常12例;无效3例;死亡3例({湖北中医杂志}1988年第6期)。 (3)小儿胆汁淤积综合征 本方为主,治疗20例。黄疸色黄鲜明、大便秘结者,加黄柏、栀子;黄疸色黄晦暗、大便溏薄者,加党参,黄疸日久不退者,加金钱草。结果:服药6剂后,多数患儿黄疸即有不同程度减退;续服6剂,黄疸基本消退。疗程6—24天,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中医杂志》1989年第7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蕴结肝胆,湿重于热,身目俱黄,小便不利。方用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合以五苓散利水渗湿,则祛除水湿之力增强,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黄疸,兼有小便不利、胸脘痞满、口淡不渴、舌苔厚腻,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往来寒热、头痛口苦者,加柴胡、黄芩,胁痛、脘腹胀满者,加郁金、枳实、川栋子;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加竹茹、半夏、神曲,疲乏无力较明显,加党参、生苡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