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苏散 方剂来源 清。<温病条辨》。 组成与用法 苏叶 杏仁 生姜 苦桔梗 茯苓 半夏 甘草前胡 橘皮 枳壳 大枣 水煎服。各药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温散风寒,宣肺化痰。主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苔白,脉弦。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风寒咳嗽,伤风感冒,支气管炎;也用于治疗肺炎,肺气肿等病症。例如。 (1)风寒咳嗽 本方加减,治疗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 例;年龄最小6个月,儿童20例,60岁以上者5例。恶寒发热甚者,加葛根、柴胡;兼喘者,加苏子;胸闷者,加苏梗;表邪已去、久咳不止者,加百合。结果;痊愈40例,好转7例,无效3例(<湖北中医杂志)1984年第5期)。 (2)支气管炎 本方加减,治疗因外感风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如见无汗、脉弦甚或脉紧者,可加羌活,汗后咳不止者,去苏叶,加苏梗。 (3)肺气肿 本方加减,治疗外感凉燥引起的肺气肿咳嗽不止。久病体虚者,可加生黄芪、太子参;咳喘气促者,加麻黄、桂枝。 (4)感冒 本方治疗。患者于风中行走数公里,恶寒头痛,恶心呕吐,两胁下及少腹疼痛不可忍,脉弦苔白。结果:服药3剂后,诸症悉除(《历代名方精编》)。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风寒燥邪袭肺之证。方用苏叶辛温解表宣肺,杏仁温润宣肺化痰,配以前胡、半夏等降气止咳化痰,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咳嗽痰色稀白、无汗、苔白,为其 辨证要点。 , 临床如见无汗、脉弦甚或紧者,加羌活,使汗微透为度,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热甚者,加黄芩。 本方药性偏温,发热多汗、恶热烦渴、痰黄稠、脉浮数者,不宜应用。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55.支气管炎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