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中国“福”字

 张勰 2014-01-15

揭秘中国“福”字

文/国际周易


  春节将至,相信中国的大多数家庭在买春联的时候,也不忘请一个大大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每逢过春节的时候,许多人家在贴春联的同时,也会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名曰迎福、接福。“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是中国吉祥文化祈吉观念的朴素反映。

  福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汉字讲究象形与形声,从“福”字的结构看,是“示”形“畐”声。“示”字旁,是祈福的意思;而“畐”字则为“一”字、“口”字、“田”字组成,所以,在古人看来,家里有“一口田”就是“福”。“民以食为天”,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拥有一寸自己的田地可以男耕女织就是“福”,可见人们对福的最初观念。

  关于何为“福”,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阐释。《礼记》有曰:福者,百顺之名也。也就是说,“福”有顺利、诸事如意的含义。《韩非子·解老》则认为“全寿富贵之谓福”,即长寿、富贵则是“福”。在对福善观念的追求中,逐渐形成了“五福”观念。那何为“五福”?《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也就是说,“五福”包含多个层面的意义,包括长寿、富裕、安康、有德行、老年无疾而终,认为这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福”。后世又发展了“五福”观,即福、禄、寿、喜、财,成为深入人心的“五福”。

  “五福”是中国吉祥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彼此关联而又各具特色的吉瑞主题,集中反映了中国农耕、手工业时代的吉祥观念,表达了民众对生命的关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追求。总结来看,历史上对福的观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的含义:从物质层面讲,“衣食是福”。这也是“民以食为天”、男耕女织观念的反映;从精神层面讲,“平安是福”。“平安是福”源自《庄子》“平则福”。认为平安是“福”的保障,与人的身体和精神息息相关;从家族传承层面讲,“多子多福”。这是中国传统宗族观念的深刻反映,并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序列中有着强大的生存土壤。

  话又说回来。今天我们谈“福”字,无论如何都绕不过春节的贴“福”字。贴福字的习俗在中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因为中国有“一福压百祸”的说法。据说,中国人贴“福”字主要有两个寓意:一是辞旧迎新,送走当年的太岁,迎接新一年的太岁。二是“一福压百祸”,五福临门,吉祥如意。迎接新一年的福气,福到祸自消。


  随着工艺的发展和设计水平的提高,如今的门福不仅仅是红纸黑字,而在材质的选择以及设计的元素上更趋丰富和多元。五彩缤纷、图案各异的大福字,在增加人们选择机会的同时,也为人们过年增添了不少欢乐喜庆气氛,装点着又一个幸福吉祥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