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该怎样刺探孩子隐私

 长沙7喜 2014-01-15

囿于认知和判断,许多隐私事情单靠孩子自己,确实处理不当,有些事情简直会引发重大恶果。所以,家长必须得了解孩子的隐私,必须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问题是,许多家长简直就是个大笨贼,为刺探孩子隐私,昏招儿迭出:偷看孩子日记;撬开孩子书桌抽屉;偷看孩子手机通讯记录;破解孩子的网络空间密码;跟踪孩子的出行;向孩子的朋友打听。还有家长花钱雇佣私人侦探。

于是,一场隐私保卫战就打响了。孩子买带锁的日记本。或者,日记有两本,一本是假话,让父母敞开了看。一本是真话,自己藏着。白天当着家长面儿不上网,不发短信,晚上钻进被窝里上网发短信。同学之间结盟发誓,决不向家长出卖朋友。

双方清查战斗结果,结论是两败俱伤。孩子的隐私防线更加固若金汤,家长再想刺探孩子隐私自是登天之难。如果家长的目的就是想刺探孩子的隐私,这些江湖招数倒是可以考虑。问题是,刺探隐私不是目的,这只是开头,还得解决问题,得让孩子不再有不良隐私才是归宿。所以,大笨贼的办法实在毫无可取之处。

判断家长是否合格的指标很多,就隐私而言,隐私多的孩子,家长一定不合格。所以,隐私是孩子的,但原因在家长这里。我们谈论如何恰当刺探孩子隐私的时候,也就是在分析家长的哪些问题会促成孩子的隐私。孩子的隐私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无非就是几大类,我侧重分析几个,自然就能应对所有的隐私。

 

第一,把孩子当哥们儿当闺蜜。

前段时间接到一个父亲写给高一儿子的信件,信中写道,他们从孩子的异常行为中察觉到,儿子恋爱了。因为儿子“百无聊赖,神情恍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总是想和大人包括老师对着干”。但是,儿子从未跟他们说起这些事情,更听不进父母的任何一句劝说。他们伤心、困惑。只好写了一封信给儿子,希望能劝说儿子听听父母的话。

信中,父亲说:“你一和爸爸妈妈沟通就烦,好话赖话都不让说……虽然有时说你严厉点,可是你要知道‘恨铁不成钢’,天下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有出息?如果没有你,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们不希望我们奋斗了半辈子,艰难地从农村走出来却没了希望。儿子,你有多长时间没去看爷爷奶奶了,你把所有的亲情都淡忘了,是什么把你变成这样了?我好悲哀!……有时你明明知道大人说的是对的,可是大人说你就偏不听,这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你太幼稚,恰恰证明你的无知,能对你有什么好处?”

嗯,我相信读者已经判断出儿子为什么有了隐私。因为父亲太严厉,期望值太高,早就为孩子的成长发展划定了一个模式。

孩子有事儿会跟同学说,跟朋友说,就是不跟家长说。所以,家长要刺探孩子隐私,让孩子主动说出他的心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跟孩子成为哥们儿,成为闺蜜。跟孩子交朋友不难,人与人之间形成不同的关系模式,可能是主管、领导,习惯当爷爷。可能是下属、职员,习惯当孙子。可能有一帮酒酣耳热胸脯拍得山响来去如风不得不应酬的关系,但一定有几个能交心的真朋友。如何交到真心朋友,如何与哥们儿闺蜜相处,把这套用在孩子这里,不愁孩子不拿你当哥们当闺蜜。这种关系一旦建立起来,孩子有心事就会告诉你这个朋友。

跟孩子做真心朋友,家长的大部分不当言行就会消失,就会真正尊重孩子,如何措辞如何做事,就会考虑周到。就会耐心倾听孩子的话语,饶有兴趣地跟孩子讨论孩子关心的问题。孩子有问题,家长肯定就会耐心解释和回答,不会再敷衍了事。就不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按照自己的理想规划孩子的人生。就不会寄予过高的期望值,难为孩子。当然,更不会以大欺小。

孩子有隐私,大多是因为家长管教严苛,缺乏足够的宽容,不原谅孩子的错失。孩子为避免家长的责骂和处罚,再次出现错失,自然不说,问起来则撒谎。

 

第二,打开魔术师的道具箱。

11月初,福建泉州安溪县一个17岁少年,因为阴茎经常勃起而苦闷、自卑,于是用刀自宫。所幸救治及时,可望恢复正常功能。男孩初二退学,按理说,应该接受过基本的生理和性常识教育。但残酷的事实表明,他并不知道本该知道的常识。这是学校和家长的失职。

血淋淋的自残,说到底是个隐私问题。生理和性知识,孩子很早就会产生疑问,这类问题让许多家长头疼,闪烁其词和回避都是糟糕的处理办法,责怪孩子问些不该问的问题更是自欺欺人。

不妨往根儿处想想。我们知道,至今非洲的很多部族孩子赤身裸体,成年男女袒胸露乳。让人觉得天然而健康。但在一些伊斯兰国家,许多妇女出门裹得严严实实,再戴上大墨镜,一根眉毛都不让陌生男子看见。让人觉得注视她们的背影都是亵渎。这就是文化习俗差异。人类的许多禁忌其实都是历史的产物,是传统习惯使然。现在我们把一些生理器官称为“羞处”,但在原始先民那里,完全是基于实际考虑才遮起来的。生殖器官暴露在外,容易污染,容易生病,遗害于后代繁衍,所以要遮起来保护。女性双乳是哺育后代的,自然也要保护起来。男性双乳没有这种重大功能,也就不必遮盖。因此,“羞处”不是谁为它们定性的,主要是遮盖引起的,它是遮盖产生的结果,而非遮盖的原因。任何事物遮盖起来都容易引发人的好奇心,遮盖越久,越容易引发人们的好奇心。慢慢地,就成了禁忌——好奇心再大也不允许打开看个究竟。舞台上魔术师的道具箱子就是禁忌,它遮盖得严严实实,绝对不允许你打开看看。

生理器官和性心理,本来就是自然而正常的纯粹知识,家长自己态度端正,就能告诉孩子端正而纯粹的知识,孩子就不会瞎想乱猜。支支吾吾,转移话题,或者让孩子自己找书去看,只能让这类问题蒙上更浓重的神秘和禁忌色彩,增强孩子的好奇心理。因为你的态度已经表明,这类知识是不正常不自然的,孩子怎么可能正常地看待?要知道这种禁忌之所以发展到今天,恰恰是因为一代代父母的不恰当处理造成的,每一代人都在这类问题上加了一层神秘,越来越厚,越来越重。

孩子如果从小就正常地看待生理和性知识,就会正常地看待自己,看待异性。对生理和性心理的成长变化,同样会正常认识和对待。这类隐私问题处理得当,孩子就能恰当地跟异性交往,恰当而正常地恋爱,结婚。因此,这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隐私问题。

 

第三,恰当解决“首例”问题。

孩子的许多隐私是因为“首例”问题没有引起家长必要的重视,家长尤其没有恰当的解决而产生的。“颜艳红虐童事件”曝光前,许多孩子都曾经显露出异常行为反应,有些孩子甚至明确告知家长颜艳红对他们做了什么,但家长还不相信,自然也就不可能恰当处理。被拎耳朵的男童耳朵突然出现了红肿后,父母并未在意,细心的外婆询问孩子,孩子说“这是被颜老师打的”。孩子母亲一开始不相信,认为是儿子不喜欢上学故意撒谎,还教育儿子说“颜老师对你严厉是为你好,她怎么会故意打你”。

女童小玉一年前就一本正经地问妈妈“你和爸爸接吻吗”?小玉妈妈当时认为女儿肯定是看电视学来的,还训斥女儿以后少看电视。直到在颜艳红的博客中看到女儿的“接吻照”,才意识到孩子为什么会问那个怪问题。

重视过度,处理不当,孩子遇到类似的事情同样不会再说,就转为了隐私。有些事情本来不算大事儿,比如孩子被同学打了一巴掌,估摸着自己打不过对方,或者有是非原则,认为打人不对,孩子就忍了。回家跟家长一说,家长觉得孩子吃亏了,靠孩子自己打不回来,于是亲自出马,去打还一巴掌。平衡是找回来了,但孩子本来没觉得那么严重,再加上家长处理方法不当,再遇到类似矛盾冲突,孩子就不敢告诉家长了,因为家长的过激反应会降低孩子在同学中的声誉。如果家长责骂孩子窝囊,孩子再挨打受欺负,肯定也不会告诉家长。

老师把孩子骂一顿,脏话连篇,肯定是不对,家长找老师理论是必须的。不过,方式一旦失当,比如用同样的脏话把老师骂一顿,或者干脆打一顿,教训是教训了,但孩子再遇到其他老师的不当责罚,肯定不再跟家长说了,毕竟孩子得天天面对老师,孩子掂量轻重,也知道家长那么处理并不妥当。或者,家长跟老师站在一条阵线上,把老师批评责骂孩子的话再说一遍,或者漠不关心,不体谅孩子的委屈,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再遇到类似的事儿,孩子就不会跟父母说,又不敢反抗老师,于是就成了自己的隐私。这种隐私对自己不好,对老师,对父母,也会有潜在的危险,有学生就为此而寻机报复老师,报复父母。

孩子常常以撒谎掩盖自己的错失,应对父母对隐私的刺探,如果家长足够宽容,体谅孩子,第一次撒谎处理得当,让孩子理解和接受,一般来说,孩子就不会再撒谎。因为撒谎是不必要的。况且,有时候孩子撒谎不一定是坏事,这表明孩子知道自己做得不对,才撒谎。孩子有是非观念,所以,顺便还得表扬孩子一下。

 

第四.小孩的心思能猜不能说。

流行歌曲唱道“女孩的心思你别猜”,意思是少女情怀深幽而虚幻,猜是猜不到的。不过孩子的心思很容易猜到,因为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心机也没那么重。能猜到孩子心思,但不一定要说出来,这会让孩子不舒服。能猜不能说的心思,一般来说属于孩子的好隐私,或者无关紧要,不会造成大的恶果。比如孩子的裤子突然出现了一个洞,家长一看就知道那是爬树扯烂的,还是摔倒蹭破的。如果孩子愿意说,当然可以听。孩子不想说,那就别问,反正已经猜到,干嘛非让孩子亲自说一遍呢?

小孩子有些心思表达出来特别委婉,家长能理解,就不要说出孩子的心思,比如几个大人坐在一起聊天,暂时顾不上陪孩子,孩子就会闹出一些动静,甚至是出格的举动。家长一般都知道,孩子是想提醒大人,别光顾着聊天忽视了我。心思猜到了,做法更重要,如果说:“你不就是想让我们陪你玩儿吗?别闹了,陪你就是了。”哪个孩子听了这话能舒服?恰当的做法是,赶紧陪陪孩子。如果能说句“对不起”,孩子就更满意了。如果能夸赞孩子几句,说孩子自己玩儿得真棒,孩子简直就会把被忽视当作荣耀了。类似的,我们带孩子到户外游玩,孩子关心的只是有没有好吃的,有没有好玩儿的,能不能买到新玩具,并不看重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游玩尤其得走很多路,孩子更容易感觉乏味枯燥。这时候,孩子总爱说自己累了,或者饿了。家长知道孩子的真正心思,但不要说出来,会伤孩子自尊。如果能顺应孩子的想法,找个地方玩儿玩儿,或者吃点零食,孩子自然会开心起来,接着再走路爬山,就会情愿一些。

“我就知道你做不好”、“我就知道是你干的”、“我就知道你最爱吃什么”,诸如此类,猜到了孩子的真正心思,直接说出来,孩子感觉很伤自尊,会降低跟家长交流的意愿。既然交流不畅通,孩子的隐私当然更不愿意说。另外,孩子会觉得家长无所不能,反正你什么都能猜到,我就没必要告诉你了嘛。

 

第五.“指桑说槐”暗示法。

孩子的隐私都差不多,跟孩子聊天,耐心听,让孩子多说,幼儿园的事情,学校的事情,好的坏的,想说就听着,其中就有高价值信息。比如孩子谈到哪两个孩子很要好,同学们拿他们开玩笑,说他们是“早恋”。今天哪些孩子被老师批评了,他们犯了什么错儿,老师说什么话,是否动手了。对这些重要信息,家长一定要客观公正地评说一下,比如说“早恋”,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喜欢异性很正常,跟异性交朋友很正常。同学们拿异性朋友开玩笑是不对的,说“早恋”更是错误。这会传达给孩子一个明确的信号:跟异性交往非常正常,我可以跟异性交朋友,而且,爸爸妈妈非常支持我。哪天孩子交了异性朋友,可能会瞒着同学们,因为怕笑话。但不会瞒着家长,因为孩子需要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假如家长对这些重要信息听过就过,或者告诉孩子异性交往就是早恋,早恋当然不对,等等。孩子照样会为异性吸引,会喜欢某个异性,但是,不会跟家长说。

直接批评孩子,孩子肯定能认识到自己的错失,也可能会改变。但是谁都不敢保证类似的错失再次出现时,孩子会有多大的勇气让家长知道。有经验的幼儿园教师批评孩子,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比如咬铅笔、橡皮时,往往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寓言,让孩子知道咬不卫生的东西有什么害处。等孩子出现类似事情时,孩子会想到这个故事或者寓言。如果直接批评、制止和纠正,类似错失再次出现时,孩子第一时间会想起家长的批评,和家长生气的样子。为了不引发你的批评和生气,那么,不告诉你是最好的办法。

察觉到孩子有哪些隐私,而孩子又不像会告诉家长时,家长可以通过谈论类似事件,让孩子知道,这种事情的出现是可以理解的,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单靠孩子自己不可能处理得当。类似事件可能是新闻报导,也可能是邻居、同事的孩子。稍微大些的孩子能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会感恩家长的委婉。或者,孩子自以为隐藏很好,并未意识到家长是在暗示自己,但这并不影响孩子会悄悄对比,斟酌一下自己的隐私。如果家长谈论类似事件让孩子断定父母一定不会责骂自己,隐私很容易就泄露了。

(家庭教育学者,童书作家,著有《我的第一套世界遗产故事汇》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