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即墨三大夫的命运看识人、用人、察人的重要性

 太阳下的森林 2014-01-15
先秦时期,平度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507年,齐将晏弱破莱之棠邑(今平度境内),莱国并于齐,始建即墨城(今平度大朱毛村一带),即墨进而发展成为胶东半岛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就“齐有临淄、即墨之饶”之说。即墨大夫即为当时即墨城的地方守臣。而能够见于《史记》记载的即墨地方官有三位,皆逸其名,仅以即墨大夫称之,分别为齐威王时人、齐湣王时人、齐王建时人。齐威王时之即墨大夫
  欲说此大夫,首先要说齐威王。齐威王,齐桓公之子,以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但他即位伊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于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在大臣淳于髡的劝谏下,下定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针对当时“百官荒乱”的局面,齐威王决定先从整顿吏治入手。于是分别召见即墨大夫和阿大夫,并与他们进行了一段精彩的对话。齐威王对即墨大夫说:“自子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遂封之万家。又召阿(山东阳谷)大夫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人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并烹之。此后,“群臣耸惧,莫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资治通鉴》)。在这里,齐威王明察秋毫,对确有政绩、清正廉洁的即墨大夫“封之万家”,以资奖励;对阿大夫以及那些因受了贿赂而隐瞒实情的大臣“皆并烹之。”“一封一烹”,体现了齐威王奖罚分明的治吏风格。对“誉言”和“毁言”的正确把握,又体现了齐威王重事实、重调查、不偏听偏信的察吏作风。我们常说,事业兴衰,关键在人,而“在人”的前提和关键在于用人。即重用什么人,任用什么样的人来作为一方领导,负责一方工作。齐威王的做法,给人以这样的启示:首先,领导对于身边人对基层官吏的评价不能轻信,要察身边人的言,观基层官吏的行;其次,对基层的了解,要有多种渠道,听人汇报是一种,亲自调研是一种,派人暗访也是一种,应多管齐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再次,对于务实肯干者和“饰非”者,要赏罚分明,处罚尤其要严厉,以此形成明确的为官价值观和用人导向。齐湣王时之即墨大夫
  关于此大夫,史书上对其记载较少,仅见于《史记·田单列传》中一句话:“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成为齐湣王败国的殉葬者。察齐湣王败国原因主要有三:(一)中计于苏秦“为燕谋齐”的阴谋。他轻信苏秦,废除帝号,让苏秦为齐国使者联合韩、赵、魏、楚、燕攻秦,结果结怨于秦,并且“无功而返”。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引发各国不满,于是以秦为首的六国合纵攻齐,大败齐军。燕昭王见报仇时机已到,命乐毅统兵伐齐。齐湣王虽然最后识破了苏秦的“反间计”,车裂苏秦,但经过六国的打击,齐国从此一蹶不振。(二)不懂用人。时齐有田单,为齐国宗亲,通晓兵事,有军事才能,但不被湣王见用,仅为“临淄市掾”。安平之战,田单“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尽得脱,东保即墨。”(三)引狼入室,招致杀身之祸。乐毅破齐后,齐湣王出奔莒城(山东莒县),以割淮北之地为条件借得楚国大将淖齿为救兵。“湣王德淖齿,立为相国,大权皆归于淖齿。”(《东周列国志》)。但是淖齿阴谋篡权,欲与燕中分齐国,自立为齐王,于是生擢湣王筋,悬于屋梁之上,致使湣王气绝身亡。由此看出,齐湣王昏庸使齐国几乎遭受灭国之灾,使燕国大兵长驱直入,“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观燕兵久攻即墨不下,盖与即墨大夫率众据城抵抗有关。他的死,是为保卫即墨城和即墨百姓而战死的,可谓死得其所。值得欣慰的是,即墨大夫死后,田单被拥戴为将,利用反间计、火牛阵,大败燕军,尽复齐国失地。齐王建时之即墨大夫
  这里的齐王建是指齐湣王的孙子田建。他在位时,直接导致齐国被秦国兼并,沦为天下一统后的齐郡(琅琊郡)。析齐王建亡国原因主要有二:(一)不听谏言,无战略眼光。当时秦攻赵国,大臣周子为齐王建分析形势:“赵之于齐、楚,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之赵,明日患及齐楚。”看,多精辟、多深刻的忠告,但齐王建不听,不救赵,结果韩、赵、魏、楚、燕五国被秦各个击破。时秦将王翦大兵压境,齐王建想去朝秦。即墨大夫谏曰:“齐地方数千里,带甲数十万,三晋大夫皆不便秦,而在阿鄄之间者百数。王而与之十万,使收三晋之故地,而临晋之关可以入矣。鄢郢大夫不欲为秦,而在城南下者百数。王收而与之十万之师,使收楚故地,即武关可以入矣。如此,则齐威可立,秦国可亡。”应当说,即墨大夫如同周子一样,是极具战略眼光的,他分析道:齐国现有国土数千里,兵员数十万,实力十分雄厚,只要调度得当,打败秦国进攻是完全可能的。另外,五国虽灭,但“三晋大夫”、“鄢郢大夫”等有志之士皆对秦国有切齿之恨,如各自给他们十万精兵,让他们去收复失地,则“三晋故地”、“楚故地”又可重新回到我们手中,那我们“临晋之关可以入矣”、“武关可以入矣”,就会对秦国形成高压之势,不利战局就可彻底扭转。但齐王建根本不听即墨大夫之谏,仍听从秦国使臣陈弛之言,一如既往地去朝秦。(二)重用奸臣。后胜为齐王建的相国,此人奸佞,“多受秦间金,多使宾客入秦,秦又多重金,客皆为反间,劝王去从朝秦,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得灭五国。”五国既灭,齐亦不保。于是齐王建降秦,被迁置共城,饿死。可怜即墨大夫,空有满腹经纶,在既不被齐王建重用,又遭奸人排挤的情况下,也只落得个亡国之臣的命运。
   观平度历史上的即墨三大夫,皆贤人。因所侍君王不同而命运各异。齐威王举贤任能,虚心纳谏,致使齐国大治,一跃而为“战国七雄”之首,即墨大夫事功得以彰显;齐湣王、齐王建偏听偏信,重用奸人,致使齐国败、亡,即墨大夫即有报国之心,也难改变自身带有悲剧色彩的命运。
   读史明志,以史为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孔之见,笔者姑妄言之,诸位姑妄听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