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业资本“大失血”

 xcaq 2014-01-15

 

钮文新

首先祝各位博友新年好!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间实业资本流失最严重的一年。这一年,仅是股票市场(公众投资实业的场所)净流出资金就达1.46万亿元,注意,股票市场流失的资本在金融市场上属于较为长线的投资资本。相反,金融市场上围绕着银行市场、货币市场展开的短线、超短线投机资本越来越多。

这意味着什么?在我看,它意味着中国金融资本结构已经发生极其恶劣的变化——以超乎历史任何一个时期的速度远离实业、扑向投机,而投机的期限越来越短,风险则越来越大。为什么说这是“极其恶劣”的变化?大家都知道,资本流向决定了经济结构。当下中国的资本流向将决定怎样的经济结构?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我想,这些问题读者完全有能力自己回答。

我们在不断地开市场,比如中小板不够就创业板,创业板不够就新三板。但问题是:是不是有了市场资本就一定会流向下个市场?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只要有市场,只要这个市场有利可图,资本就一定会流向那里。对吗?如果我们把认识仅仅停留与此,那实在太小儿科了。因为,这样的说法基本不懂得资本权衡风险与收益的根本动力。

 

不管什么“板”,上市公司都是企业(包括金融公司),它们赚钱都需要较长的周期:融资周期、投资建设周期、生产周期、销售周期、汇款周期等等,整个周期相加,最快也要一年,而且“板”越小周期越长,赢利风险越大。长时间投资会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尤其在国际环境稳定性非常差的情况下。这时,关键要看政府是不是可以为本国企业营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宏观环境,如果不是,资本一定会规避投资期限长所带来的投资风险。

现在,中国就发生了这样的经济状况。中国央行紧缩货币,不仅为货币投机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为实业投资营造了更高的风险环境,而且制造了大量不确定因素。一面是赚钱快而风险小的货币投机,另一面是赚钱慢而情况复杂多变的实业投资,那资本会如何选择?

所以,中国经济结构会越调越差。原因是,宏观结构扭曲。我认为,经济结构至少应当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宏观经济结构,比如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内需和外需等;其二是中观经济结构,比如三大产业结构、各行各业的比例关系等;其三是微观经济结构,比如产品结构等。

我们必须注重三个层面结构的关系。一般而言,中观结构决定微观结构,宏观结构决定中观结构。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反作用,即微观结构影响中观结构,中观结构影响宏观结构。现在,我们的货币当局一味而简单地强调“中观和微观的结构调整”,根本就不懂结构的层次问题,而几乎无视宏观经济结构问题。这就是最大的问题。问题就在于,宏观结构扭曲,中观和微观经济结构将无法转变。

比如,紧缩货币政策管不着外需,但会一味压制内需,结果是什么?很明显,结果一定是所有国内企业融资成本上涨,我们需要扶持的企业能够幸免吗?显然不可能。再比如,大量资本逃向超短期的金融投机,那长期投资资本就会匮乏,尤其是专注于更长线的创业资本就会更加稀缺。

所以,我们希望货币当局加强学习。中国经济的粗放首先是管理者的粗放,是政策措施的粗放,是无视宏观经济结构的必然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