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佛塔之演变(6)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4-01-16

       中国佛塔之演变(6)

 

    天宁寺塔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江南地区唐塔很少见,塔是方形楼阁式砖塔,因属天宁寺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天宁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年)。天宁寺原有双塔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4年),在大殿中轴线左右并列,现仅存双塔之西塔。

    现存与该塔有关的文献资料很少,在塔身砖上有正书“咸通四年(863年)造砖记”的铭文。清《四明谈助》记载“天宁寺咸通塔砖。分左右两塔在天宁寺前”。民国《鄞县通志》记载“咸通四年造此砖记”及“文在左侧无匡线。寺前二塔,左右分列,清光绪季年6月右塔崩,砖散于民间。今左塔尚存。”左塔即现存西塔。

   

             中国佛塔之演变(3)—4
                   浙江宁波天宁寺塔 (清末上海壁恒图书公司(德国)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3)—4
                            浙江宁波天宁寺塔(维修后) (网络照片)

 

 

    镇国寺塔在高邮市西西门湾,又称西塔。始建于唐僖宗(874—888年)年间。清乾隆四十三年年(1778年),塔起火,诸级楼板、梯、栏皆焚,遂成空塔。塔原为9层,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被大风摧毁3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修为7层,即为今之形状。1956年拓宽运河时,为保护文物,在塔的四周直径100米以内填土筑堤保护,形成运河中的一个小岛。

    关于镇国寺塔建造年代有二说:

    1、1986年起,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两访高邮实地考察后认为,这座塔确是唐代的建筑,只是由于后来维修者审美观的变化,才在它的外表上留有明代的特征,因此可以认定,这是一座唐骨明表,别具风韵的方形塔。据1999年建筑专家现场测绘,该塔构建为:内九层外七层,外层逐级渐收,内层直上直下略斜。塔壁内外用砖不同,外壁斗拱装饰及檐饰略显繁复,看来是在唐塔的基础上,着重对外观加以了规模较大的修葺,基本上保留下唐塔的风貌。塔体现存唐砖、宋砖、明砖,并保存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岁次丙午重修、清宣统元年修葺的标志。使同一个塔体上留下不同时代的建筑痕迹。曾经参与镇国寺塔修葺的高邮文联主席姜文定先生,对该塔的定义是“唐风宋骨明包体清上三层”,“文物界称它为‘南方大雁塔’,不仅因为砖砌方形与西安大雁塔酷似,始建年代、明砖包体也是一模一样的。

    2、1986年春,应邀来高邮考察的学者孙宗文,在其论文《高邮镇国寺塔年代初考》中认为:“镇国寺塔不可能为唐建”、“镇国寺塔年代的上限似可暂定为明初甚至明中叶。”其理由是:“唐懿宗(李凗)没有一个儿子出家当和尚,当不存在什么法名举直的僖宗(李儇)之弟了。”“我们从上列斗拱、木骨、砖细、塔刹诸实物的细部观察,笔者认为此塔绝非唐代建筑。”“如果说此为宋、元时代之塔,则尚未观察到它的明显时代特征,而且也缺乏文献可资佐证。”


中国佛塔之演变(3)—4
                           江苏高邮镇国寺塔 1995年邮政局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3)—4
                                 江苏高邮镇国寺塔 (网络照片)

 

 

千佛塔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北 5公里灵岩山灵岩寺左侧。此塔系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印度僧人阿世多尊者重建灵岩寺时修建。为石雕窣堵波实心塔,通高3米,底径约75米,下设须弥式塔基,上置覆钵形塔身,共13层,下大上小,各层雕满结枷跌坐佛像,故称千佛塔。下三层佛像刻有莲坐项光,以上各层依次缩小。像高数厘米,精雕细刻,衣纹清晰,神态慈祥,总共约800余尊。塔顶饰莲花瓣两层,上置莲座,置铁铸释迹牟尼佛座像一尊。此像与石雕像风格不同,疑为后配。


中国佛塔之演变(3)—4
                  四川都江堰灵岩寺千佛塔 (1987年灌县外事办公室编印出版的明信片)


 

    云居寺北塔四隅各置一座唐代小塔, 为唐景云二年(711年)至开元十五年(727年)间所建。塔方形,通高 4米余,七层密檐式,汉白玉质地。尤以东北隅开元十年(722年)塔为其中精品。塔门两旁雕 2尊力士,门内正面为一佛二胁侍。两侧壁雕供养人像,有深目丰髭的胡人形象,反映幽州地区民族团结的史实。檐间线雕奔象、驰鹿等,堪称一代佳作。石经山顶原有五台,每台均建唐石塔1座,现仅存南、东二台石塔。南台上为著名的金仙公主塔,九层密檐,后壁镌《山顶石浮图后记》,记述赐大唐新旧译经充石经本及施舍该寺庙产事,这是房山石经刊刻史上的一件大事。东塔为单层石塔,造型独特。

      
  中国佛塔之演变(3)—4
                北京房山云居寺北塔和四座唐代石塔 2008年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3)—4
               北京房山云居寺北塔四隅唐代小塔(西北角的唐景云2年(711年))  (网络照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3)—4
                              北京房山云居寺梦堂塔(唐)  (网络照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3)—4
                      北京房山石经山唐开元九年(721年)东台石塔  (网络照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3)—4
                   北京房山石经山金仙公主塔(唐开元28年(740年))  (网络照片)

                        (20世纪30年代塔刹完整的九檐方形金仙公主塔)


中国佛塔之演变(3)—4
            北京房山石经山金仙公主塔(唐开元28年(740年)) (195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1958年塔刹无存的八檐方形金仙公主塔)


中国佛塔之演变(3)—4
                     北京房山石经山金仙公主塔(唐开元28(740)  (网络照片)

(现今的塔刹无存的七檐方形金仙公主塔)

 

 

    法兴寺中的舍利塔建于唐咸亨四年(673年),这座塔通体用条石构造,建在寺院的中轴线上,大雄宝殿前端,构成前塔后殿的布局。舍利塔平面为方形,据推测可能为七层,高约30米,为楼阁式塔,法兴寺舍利塔是唐代比较大的塔,采用石材建造,这是非常少见的。这座塔由于年久失修,不知于何时倒塌了,仅仅留下下部一层半,所以后人(不知是何时)将余下的一层半塔,加上一个殿顶,从外观来看就成为一座方形石殿的式样。

   
中国佛塔之演变(3)—4
                      山西长子法兴寺舍利塔 2002年长治邮政局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3)—4
                                 山西长子法兴寺舍利塔 (网络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