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友兰 三松堂三卷十三章 朱子:理 太极

 zcm1944 2014-01-16

三松堂全集三卷)/中国哲学史(下)
(一)理、太极
朱子之形上学,系以周濂溪之《太极图说》为骨干,而以康节所讲之数,横渠所说之气,及程氏弟兄所说形上、形下及理、气之分融合之。故朱子之学,可谓集其以前道学家之大成也。关于形上之道与形下之器之分,朱子云:
凡有形有象者,即器也;所以为是器之理者,则道也。(《与陆子静书》,《文集》卷三十六,"四部丛刊"本,页十四)
所谓道,即指抽象的原理或概念;所谓器,即指具体的事物。故朱子云:
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语类》卷九十五,"应元书院同治刊"本,页六)
又云:
无极而太极,不是说有个物事,光辉辉地在那里。只是说当初
皆无一物,只有此理而已。.......fl其理有许多,故物有许多。(《语
类》卷九十四,页二十一至二十二)
以现在哲学中之术语言之,则所谓形而上者,超时空而潜存(Subsist)者也;所谓形而下者,在时空而存在(Exist)者也。超时空者,无形象可见。故所谓太极,"不是说有个物事光辉辉地在那里"。此所谓"无极而太极"也。朱子云:"无极而太极,只是说无形而有理。"(《语类》卷九十四,
页一)
"惟其理有许多,故物有许多。"无此理则不能有此物也。朱子云:
做出那事,便是这里有那理。凡天地生出那物,便是那里有那理。(《语类》卷一百一,页二十六)
不仅天然之物各有其理,即人为之物亦各有其理。《语类》云:
问:枯槁之物亦有性是如何?曰:是他合下有此理。故曰:天下无性外之物。因行阶云:阶砖便有砖之理。因坐云:竹椅便有竹椅之理。(《语类》卷四,页六)
又云:
问:理是人物同得于天者,如物之无情者亦有理否?曰:固是有理。如舟只可行之于水,车只可行之于陆。(同上)
天下之物,无论其是天然的或人为的,皆有其所以然之理,其理并在其物之先。朱子云: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巳有物之理。然亦但有其理而已,未尝实有是物也。(《答刘叔文》,《文集》卷四十六,页二十六)
如尚未有舟车之时,舟车之理或舟车之概念已先在。然其时只有概念而无实例,所谓"但有其理而已,未尝实有是物也"。所谓发明舟车,不过发现舟车之理而依之以作出实际的舟车,即舟车之概念之实例而巳。故凡可能有之物,无论其是天然的或人为的,在形而上之理世界中,本
已具有其理。故形而上之理世界,实已极完全之世界也。《语类》云:
徐问:天地未判时,下面许多都已有否?曰:只是都有此理c天地生物千万年,古今只不离许多物。(《语类》卷一,页三)
"天地未判时下面许多",即一切可有之物也。"天地未判时",其物虽未有,其理先已"都有","天地生物千万年,古今只不离许多物"。盖有理者能有,无理者不能有也。
〔注〕《语类》又云:"问:未有一物之时如何?曰:是有天下公共之理,未有一物所具之理。"(《语类》卷九十四,页八)与此说异。
一事物之理,即其事物之最完全的形式,亦即其事物之最高的标准;此所谓极也。《语类》云:
事事物物,皆有个极,是道理极至。蒋元进曰:如君之仁,臣之敬,便是极。先生曰:此是一事一物之极。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太极本无此名,只是个表德。(《语类》卷九十四,页十一)
太极即天地万物之理之总和,而亦即天地万物之最高标准也。朱子云:
太极只是个极好至善的道理。……周子所谓太极,是天地人物万善至好的表德。(《语类》卷九十四,页七)
由此而言,就其为天地万物之最高标准言,则太极即如柏拉图所谓好之概念,亚里士多德所谓上帝也。
太极乃天地万物之理之总和,故太极之中,万理毕具。朱子云:
太极是五行阴阳之理皆有,不是空的物事。若是空时,如释氏说性相似。又曰:释氏只见得个皮壳,里面许多道理,他却不见。他皆以君臣父子为幻妄。(《语类》卷九十四,页二)
又云:
此有李伯闻者,旧尝学佛,自以学有所见,辩论累年,不肯少屈。近尝来访,复理前语。熹因问天命之谓性,此句谓空无一法耶?谓万理毕具耶?若空,则浮屠胜;果实,则儒者是。此亦不待两言而决矣。(《答张敬夫》,《文集》卷三十一,页二)
又云:
太极,形而上之道也;阴阳,形而下之器也。是以自其著者而观之,则动静不同时,阴阳不同位,而太极无不在焉。自其微者而观之,则冲穆无朕,而动静阴阳之理,已悉具于其中矣。(《太极图说》注,《濂溪集》卷一,页七)
自其著者而观之,即在具体事物中观之;自其微者而观之,即就太极之本体观之也。太极无形象,而其中万理毕具;所谓"冲穆无朕,而动静阴阳之理,已悉具于其中矣"。朱子就此点指出道学与佛学之不同,当于下第七节详论之。'
太极永久是有,朱子云:
有此理后,方有此气。既有此气,然后此理有安顿处。大而天地,细而蝼蚁,其生皆是如此。……要之理之一字,不可以有无论,未有天地之时,便已如此了也。(《答杨志仁》,《文集》卷五十八,页
十一)
"大而天地,细而嵝蚁",皆先有其理,而后具体的个体方能生出。'"理不可以有无论",盖理永久是有,所谓"未有天地之时,便巳如此了也"。太极为理之全体,亦是如此。太极亦不在空间,朱子云:
太极无方所,无形体,无地位可顿放。(《语类》卷九十四,页
五)
太极亦无动静,《文集》云:
问:《太极图》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太极理也,理如何动静?有形则有动静;太极无形,恐不可以动静言?南轩云:太极不能无动静,未达其意。曰:理有动静,故气有动静。若理无动静,则气何自而有动静乎?(《答郑子上》,《文集》卷五十
六,页三十六)-
《语类》云:
有这动之理,便能动而生阳;有这静之理,便能静而生阴。既动则理又在动之中,既静则理又在静之中。曰:动静是气也。有此理为气之主,气便能如此否?曰:是也。(《语类》卷九十四,页九)
"动静是气也。"太极中有动静之理,故气得本此理以有动静之实例。其动者便为阳,其静者便为阴。阴阳亦形而下者(朱子云:"既曰气便是有个物事;此谓形而下者。"——《语类》卷九十四,页二六)。至于形而上之动静之理,则无动无静,所谓"不可以动静言"也。
每一事物,不但具有此事物之所以然之理,其中且具太极之全体。
朱子云:
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语类》卷九十四,页七)
又云:
"万一各正,小大有定。"言万个是一个,一个是万个。盖统体是。一太极。然又一物各具一太极。(《语类》卷九十四,页四十
一)
《语类》又云:
问:《理性命》章注云:"自其本而之末,则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故万物各有一太极。"如此,则是太极有分裂乎?曰:本只是一太极,而万物各有窠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尔。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不可谓月已分也。(《语类》卷九十四,页四十一)
由此而言,则一切事物中,除其自己之所以然之理外,且具有太极,即一切理之全体。太极在一切物中,亦"不是割成片去,只如月印万川相似"(《语类》卷九十四,页四十一)。此与华严宗所因陀罗网境界,及天台宗一一事物,是如来藏全体,其中有一切法性之说相似。朱子想亦受其说之影响。不过华严宗所谓因陀罗网境界,乃谓一具体的事物中,含有—切具体的事物;天台宗所谓一一法性,乃一一事物之潜能;朱子则谓
一具体的事物,具有一太极,即一切事物之理。一切事物之理,并非一切事物,亦非一切事物之潜能也。一类事物之理,若何可同时现于其类
之一切个体中。此点朱子未明言,推其意亦可用"月印万川"之喻说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