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周易》 —— 基本规律之循环律 ( 十三) “一阴一阳”即有阴阳循环往复之意.“始终复始”的循环说,古人称圜道即循环之道.认为宇宙和万物永恒的循环周而复始的环周运动,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人事的发生、发展、消亡、都在环周运动中进行.圜道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根本观念之一.故有从思维形式看,把中国传统思维最大特征用一个圆圈表示,即圜道观.这个思想的提出始于周易.据考证,《周易》之周在先秦及两汉时就有“环”、“绕”、“复”等义,有循环意.“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也.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也.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也.”表明万物生生不已正是在日月、寒暑、屈伸,即阴阳往复循环中才得以实现,如此看出循环律是周易论述的重要规律之一. 循环论有其消极错误的一面,似乎事物发展总是一盛一衰,只管循环下去.而事物变化不是简单往复循环的,而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实质.循环说认为变化是周而复始否认事物前进、上升、发展.直线说又否认事物变化的曲折性、复杂性.其实周易的变化观不是上述两者. 而是“生生之谓易”。主张创造变化,发展变化.同时,太极图就表示了螺旋前进的奥妙.它是一个旋涡,有旋点、旋线、旋面而构成的立体螺旋场,就是太极场.揭示了螺旋的特征.一切事物都以螺旋状存在:生物的基本物质DNA呈螺旋旋状,巨大的宇宙云呈螺旋状.歌德说过,“生命的本质是螺旋”,斯特格也说,“螺旋是解开宇宙之谜的一把钥匙”.一切事物发展变化都是螺旋上升,说明循环不是周而复始而是螺旋增殖的. 循环律对中国的认识史和文化史起到过积极作用,对当代科学有着内在的联系.第一,使中国古代科学家对于世界上许多周期性变化,做了细微的探索,了解了事物循环转化、相生相克的规律.现今还有人提出,历史将不断重复的波动理论,苏联经济学家康德腊季耶夫,著有《长期波动论》中强调周期性经济的长期循环,他说世界经济大约50年一次的周期反复着. 第二,圜道观对形成和加强整体思想,以及偏重综合全面的认识,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三,圜道观为中国古代学者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信息反馈和整体调节的朴素理论,提供了前提. 第四,圜道是一种特殊结构,广义讲,稳定的关系就形成结构,而第一循环圈,必定保持一定的稳定结构.因此循环运动表现为一定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是一个动态结构.这就形成了结构运转和形式变化的无穷.六十四卦的循环运动就形成了变化无穷.说明了一切事物都是在某种循环结构的变动中产生. 第五,循环律是动态平衡和自我调节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六,圜道观总是把事物看成是能自我调节,保持自身稳定的,有独立性的系统.由此,就引来了系统观,或是系统论. 《易·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道德仁义为性).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亦!”这一句极生动的说明“一阴一阳”之规律的重要,用之则可成就万事万物,其中道理微妙无穷,知者见智,仁者见仁,我们日常在用之,但自觉的深明此道者鲜亦!所以,我们的管理者,在管理中要自觉探索,自觉运用.在金融危机的世界经济中,把握好自己的命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