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太极图方法论

 立体哲学 2014-01-17

              老子的太极图方法论

               shalitao456的博客    

首先它由两个鱼形组成一个园,这个园的图形,与他同时期的(公元前500年左右)远在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产生了共同的美学概念,即完整的要求。毕达哥拉斯认为园形球形是最完美的图形,因而也是最完整的。太极图是一个园形的,与毕达哥拉斯的要求正相吻合,它为什么不是一个方形的呢?因为人最先认为天园地方,人最了解和接触最多的是地,与地的感情比天可是深厚多了,方形也应该是一个很重要图形,但老子还是选择了园形,这说明不仅毕达哥拉斯知道园形的美和完整性,而我们的老子也同样知道这样的问题,而且还比毕拉哥拉斯前进了一大步。在那个时期就运用园的美和完整形,加上两个鱼的几何形态,组成了一个完美无缺的太极图,用以解决哲学中最难的问题,这是西方哲人们都没能做到的。

       接下来是把一个园形分割成两半的一根曲线,这根曲线是很巧妙的,妙就妙在巧用了园形的弧,使两半变成了一个抽象的鱼形。他为什么不用一根直线呢?在那个时期,西方的自然科学还没有曲线的概念。而老子却在太极图中使用了曲线,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因为在春秋未期,人们普遍的概念应该是运用直线多,那时的修房造屋,车辆农具,都是直线的运用,只在兵器的刃口上有少许曲线的表现,但这种太极图的曲线,却是任何兵器所没有的,只到汉以后三国时的张飞所用的丈八蛇矛,才在兵器具备了真正的曲线。不过汉之前的秦,战国晚期,在玉器上有一种玉猪龙的s形曲线也是很美的体现,这说明老子不仅懂得了园的美感和完整性,而且懂得了曲线美和曲线的动态感。并且也知道了怎样运用的问题。太极图的动态感就是与他的哲学理念---动,相呼应相统一的。如果要求稳定性,三角形是最好的,八卦学就是恒定不变的,三百八十四爻就是稳定的,所以它就是一个八面形,由八个三角形组成。而不是园形,也不用曲线,这个图形的使用,与其学问的理念是相适应的,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图形,从八卦学和太极学的图形差异上,我们体会到古人的良苦用心和高深莫测的学问。 

       还有两个鱼眼的分布,它似乎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它为什么不在园的中心位置呢?这个问题怎么解释呢?其实很好理解,因为事物是动态的,并不是围绕一个中心运动的,这与西方的地球中心论恰好相悖,其实我们的地球所围绕的太阳也不是中心,只是一个暂时的中心,我们随着太阳又围绕一个银河系在运动,它的中心又在那里呢?这正是太极图的两个鱼眼对我们的启示。现在世界正向多极多元化发展,这似乎也是太极图的一个预测,两个鱼眼分明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唯中心论,有暂时的中心而无绝对的长久的中心,反者道之动,中心是要移动的,所以太极图有两个鱼眼,且都不在中心。这在老子那个时期能认识到这种问题,确实让人难以置信,难道他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园的,有自己的中心,还围绕着太阳在转动。要不是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些问题可能还弄得明白。还有一个颜色的问题,一黑一白两个半体,黑的鱼眼是白的,白的鱼眼是黑的,这里面所蕴含的哲理可谓丰富多彩,就是一整个黑格尔的辩证法也说不完。

        统括起来说,太极图包括了全部人类所有关乎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在内,它完成了黑格尔试图解决的精神与物质相统一的难题,完成了马克思难以解决的人与物质,人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完成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怎样的一个运动过程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关键是太极图抓住了这些问题的本质,这些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

        就是人。

          二十,人在太极图认识论的位置和三大规律

        在西方的认识论中,我们始终没有找到人的确切位置,而在太极学中,老子首先确定的是人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一旦确立,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那么人在什么位置呢?老子的天人合一论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认识到人在宇宙万物中的特殊性,所以特别强调人的作用。所谓人法地,乃至于法于道法于自然,这是一个两面性的问题,人产生于这之中,又立于这之中,这个法字,目前的通行解释为遵守的意思,其实内中还有一层含义我们往往忽略了,那就是效法的意思,易(系辞)上说;祟效天,卑法地。这就是一个最正宗的解释。荀子在礼论中说;然而不法礼,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易书中解释的是效法的意思,而礼论中解释的是遵守的意思。在这里我们是弄得明明白白,法字最早的解释就是效法的意思。祟效天,就是效法天,人既然效法于天,岂不就天人合一了吗?人其实在中国古人很早的心目中已然确立它的位置,在周武王伐纣时的太誓中就说;惟人万物之灵。这个说法老子肯定是知道的,所以他把人确立在一个特殊的位置,得道之人亦是道,亦是天,亦是地,亦是太极,也是一这个自然常数。在太极图中的表示,人就是一个园,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天地阴阳,精神物质,理论实践,感性理性,正反左右,上下前后,祸福相依,有无相生,全在太极图中运转自如。全在人的统一中相互矛盾转化运动。

      在这里强调一点的是天人合一的天,这个天并非后来解释的专指皇帝的那个意思,而是指的自然中的天,后人也有解释为人与皇帝合一的,这个人代表人民,合一就是皇帝与人民相亲近的意思,这与老子的天人合一就差之悬远了。

      在太极图中,给我们最新的启示是什么呢?就是平衡与运动的关系。我在(论人类的文化发展)一文作过简要说明,在这里祥细谈一下。

      太极图中,所显示的认识论的概念都是平衡的,比如精神和物质,一个一半,实践和理论,一个一半,相互平衡,没有谁先谁后,第一性,第二性的区分。因为这个第一性的争论在西方哲学中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双方争论了二千多年,意义何在呢?我认为没有意义。而奇怪的是老子却能非常明白的在二千多年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为什么呢?下篇中西哲学比较我们再谈。两个鱼眼,所带的黑白二色,就表示着白中有黑,黑中有白。这是黑格尔的辨证法在太极图的体显,非常生动和形象,表达了太极图特高的抽象概括性。黑格尔的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否定之否定,都可以从中展示出来。这就是太极图的平衡规律。太极图虽然表示的是一个平衡的关系,但是中间的曲线却又表示了一种动态,它们又都是运动着的,事物的矛盾转化,以无---有---无的形式是独立不改,周行不殆的。这又是包含了人在一个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的运动规律,从精神到物质,从物质到精神,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在人的这个活动中,没有静止过,也没有产生谁第一过,在人类的精神进化完成以后,人的思维功能从条件反射,识别记忆,逻辑推理增加到理论形式,抽象概括,猜想预设这些功能后,这个运动规律就更为复杂了,前三个思维功能为人们所习惯的称为感性认识,也是马克思毛泽东认同的纯实践的行为,在太极图中就说不通了。因为在人类增加的后三个思维功能(人们习惯的称为理性认识,也可叫理论)也可以参加到实践的过程中了。那么这个实践已和前纯实践有了质的飞跃,它应该叫什么呢?我认为应该称之为----理论后实践。

         理论的发现有两种,一种是纯实践的理论发现,这是一种盲目的,带有隅然性的过程,人类在动物阶段和精神进化阶段,这种发现比较多见,比如在炼铜的过程中,隅然将金矿投放其中,冶炼出了金子,于是人们得到了金子的理论。在生火烧烤食物的过程中,将沾土烧结烧硬后,人们得到了陶的理论。这是一个隅然与盲目的行为,其行为过程我称之为有---无的过程。这也是从实践到理论的二段式过程。

        另一个理论的发现方式就与上面的方式大不相同,它是通过理论学习以后提出的理论,这就是人类在精神进化完成以后所发现理论的主要方式。这个理论一经提出,它的正确与否,是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的,那么这个实践就是一个有理论指导的,一个有目的的,最后又要总结为理论的运动过程。比如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它既是一个要我们去检验的理论,又是一个指导我们行动的理论,我们的实践也要按这个理论去进行。最后我们又要总结出一个这个理论是否正确的理论,来肯定或否定这个理论。比如宇宙大爆炸理论,这个理论是人们无论如何进行纯实践也不可能隅然得之的,必需是从理论中得出的理论,这个理论最初被称为大爆炸猜想。这个理论是否正确呢?人们必需要去检验它,这个理论就成为实践的指导思想,既然产生了这么大的爆炸,必定在宇宙留有痕迹,而能留下什么痕迹呢?科学家又推测出另一光谱理论,只要找到大爆炸遗留在宇宙中的光谱,就能证明大爆炸确实发生过。结果证明宇宙飞船真的找到了遗留的光谱,大爆炸确实发生过。这就是后一种理论的发现方法,就是从理论到实践又到理论的运动过程,这个方法与老子的无---有---无的运动规律正相吻合。这是隅然的巧合吗?并不是一个巧合,这是老子的认识论中最精华的地方。在一个农耕文化的年代,得出这样的结论,说明老子的文化功底是多么的深厚,反映到哲学上面已然提炼到至精至美的程度,这就是老子在太极图中留给我们的远古信息。

        在这里,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完整的认识论, 并且找到了认识论的整个运动过程, 对于实践的解释, 我们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下面作一个总结。

        一, 太极学认识论的平衡规律。在这个认识论中, 事物的正反前后左右的关系是平衡的, 人与精神, 人与物质是一个统一的平衡关系, 精神和物质是同时诞生的, 也是互相转化的, 没有谁第一的第二的关系。

二, 太极学认识论的运动规律。在这个认识论中, 事物永远是运动的, 没有停止的第一性, 也没有永恒的中心, 在辩证的关系中运动, 在矛盾的关系中转化。道也是一个运动的规律, 不是停止不动的, 是随人类的发展而前进的, 其实道也是人, 人也即道。

三, 太极学认识论的理论后实践规律。在这个认识论中, 我们找到了一个新的实践方式, 这个实践方式与以前我们从马克思那里学到的有---无的实践有根本性的区别, 那就是这个实践是从理论开始出发, 并且理论至始至终都指导着这个实践, 并且还要总结出一个理论来。这一从无---有---无开始的三段式实践是一个新的人类的认识运动过程, 我叫着理论后实践。当然这一称呼不知恰当否, 请各位网友指正。

上面三点就是太极学认识论中的解释方法, 也是太极学认识论的理论基础, 这三个规律是太极学认识论的牢固支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