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车和尚

 护法使者 2014-01-18
     三车和尚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他是唐朝太宗时代的一个修行者,是唐玄奘法师的高足,中国佛教唯识法相宗的二祖,法号上窥下基谈到窥基大师,他可是顶顶有名,大概是中国佛教使上第一位代表皇帝出家的和尚.
在一万年以前,有一位老修行,在修道、打坐。最初打坐时,腿很痛,忍不了,他就和腿痛来斗争,他说:‘你不愿意痛,我可愿意痛。’他就和腿谈判,腿说:‘我受不了了!’他说:‘你受不了是你的事,我不管。’最初忍半个钟头要换腿,后来就一个钟头、二个钟头陆续坐,到以后坐几天都可以,一坐就坐几天,或几个月,甚至几年,都可以。他把腿痛战败了。他坐久了以后,总不愿意起身,一坐就坐几十年,换换腿,又打坐,然后他要等释迦牟尼佛出世,来帮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但因为他欢喜入定,总也不醒,所谓‘睡大觉’,一睡几千年,睡得他的衣服都烂了,面上生尘土,头上也有小鸟蓄巢,虽然他是个人,但犹如泥像。
唐朝时,玄奘法师发下宏愿,要光大佛的教法,但是因为当时印度东传至中国的佛经只是少部分而已,因此法师立下大愿,要为佛法尽一份心力. 他认为:既然佛法是从印度传来,如果亲自到印度去学习,一定可以了解真正的佛法是什么,也可以将还未传入中土的佛经拿回来,介绍给中土的佛教徒,所以他就立誓前往印度取经.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他的道友时,很多人劝他不要去,因为路途太远,也太危险了.玄奘法师不为所动,当他要首途出发时,同寺道友问他何时回来,玄奘法师的回答是:寺前杨柳枝朝东时,我即归矣!
(这是有如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味道.因为他们寺前的杨柳枝天生朝西.)
于是玄奘法师一行人就出发了.沿途餐风露宿,好不辛苦,中途同伴病的病,死的死,走不到半途,就剩下没几个人了,还有一些半途而废的,只有少数几个和玄奘法师一起坚持到底.
当玄奘法师越过葱岭(中印边界),那是现在的喀什米尔高原,群山高耸入天际,个个皆白头.他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座小山,山顶是黑色的,这很奇怪吧?
玄奘法师就好奇的走过去,想探一探究竟.当他走到小山脚下时,发现黝黑黑的像绳子一样的东西.他一看,更好奇了,因为那好像是人发,人的头发有那么粗的吗?他继续向上走,到达山顶时,他发现黑色的部分还有微温.于是,法师知道了:这是一个入定的修道者,但是,身躯怎么这么高大???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法师就开始挖掘,他小心翼翼的把这个"大个儿"头部周围的冰雪尘土清理干净,最后整理到肩部时,玄奘法师站在大个儿的肩膀上,身高刚好到大个儿的耳朵的一半.接着,他按照规矩,拿起引磬敲着:叮~~~叮~~~叮.
过了一会儿,大个儿终于出定了.当他张开眼睛,摇动身体时,身上的尘垢冰雪掉落的声音,如同山崩一般,轰隆轰隆的,好不吓人喔!
大个儿左右张望,说:谁叫我ㄚ?
玄奘答:是我啦!
他说:‘你做什么?’,
玄奘反问:‘那你做什么?’
大个儿说:我是前一个佛(迦叶佛)的末法时代的人,因为已经没有佛法了,我自己修道证得阿罗汉果,但是没有佛的印可,所以我在这里入定,要等释迦牟尼佛来帮我印证.
玄奘说:哎啊!释迦牟尼佛来过了,又涅盘走了啊!
大个儿一听非常失望的说:那我再入定等弥勒佛好了.说完眼睛一闭,就要入定去也!
玄奘说:且慢,你在这里入定,如果弥勒佛来了你又错过,那怎么办?我看这样好了,现在释迦牟尼佛刚走一千多年,是像法时期,佛经佛法还在,我就是要去留学取经的.干脆你到中国去投胎,等我留学取经回来的时候,我来教你.你来帮我弘扬佛法好了,你觉得怎么样啊?
大个儿想了想,说:好啊!但是我不知道中国在哪里啊?
玄奘说:你要换一下你的身体,如搬房子,搬一搬家,你就向东边太阳升起的方向一直走过去,就会看到长安城,你看到房瓦是黄琉璃瓦,你就到那里去投胎.等我回去时,我再找你。’他说:‘好!我相信你,我愿帮你弘扬佛法。’
 
    话说那个阿罗汉听从玄奘法师的建议,真的就直奔东土而去投胎转世了,至于投胎到哪里,且待慢慢说来.
本来玄奘法师要他到黄琉璃瓦投生,是要他投胎成为唐太宗的儿子,等他学成归国,再度他出家,想要效法印度悉达多太子的因缘,塑造一个再世佛陀.但他记错了,记了绿琉璃瓦,一跑就跑到尉迟恭家去,给尉迟恭的哥哥做儿子。
玄奘法师继续前行,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进入印度国境.当时印度佛法自世尊灭度后,基本上分为性相二宗.其中法相宗初为弥勒菩萨所造之论(瑜伽师地论)立宗,后有无著世亲二菩萨广传此宗,再次为护法菩萨,后有戒贤论师.此五者合称天竺五大论师.
当玄奘到达印度之前,戒贤论师在90几岁时本来要入灭,但文殊菩萨现身阻止,要他留形住世等中土的有缘人到来,传法后才准他离开.玄奘法师去见戒贤论师时,戒贤已经将近一百二十岁了.他高兴得流下眼泪,说:我等你好久,你终于来了!
于是玄奘法师就从戒贤论师学唯识法相,并且深得意趣,后来回归中土,广传此宗,是为中土唯识法相宗初祖.
玄奘法师在印度前后约停留了十八九年,当他回归中土那一年,其道友发现寺前杨柳枝朝东,因此大家盛传玄奘法师即将回来了.于是大家都翘首期盼着.当他接近长安城那真是轰动,连唐太宗都知道了,并且以帝王之尊,亲自郊迎,由此可见唐太宗礼贤下士之心,他之所以能成就那么大的功业是其来有自啊.
当玄奘法师取经回国,看见唐太宗时非常高兴的向太宗贺喜,太宗觉得莫名其妙问:‘到底有什么喜可贺呢?’玄奘法师说:‘我走的那一年,您必定生了个太子。’太宗说:‘根本没有。’玄奘法师说:‘奇怪,我明明叫一个人来作你的儿子。让我于今晚观察吧!’太宗亦不知玄奘法师的葫芦中装什么药。
晚间时,玄奘法师便打坐观察,才知道这位老修行投生去尉迟恭的家里,已经十四岁,长得高高大大,但很不守规矩,又吃肉、又喝酒、又玩女人,无所不为。因为尉迟恭是有权有势,又有钱,故他所行所作,无人敢管。
玄奘法师看他走错路,第二天便对唐太宗说:‘昨天我向您贺喜,原来此人走错路了,我本来叫他来皇宫作太子,但他却跑到尉迟恭的家里。所以现在您必须下圣旨叫他出家。以前我和他有约定,他是要帮我弘扬佛法。’于是唐太宗就下诏给尉迟恭,大意是他对学佛修行非常有心,但是因为贵为皇上,必须以天下苍生为重,因为听说尉迟恭的侄子英敏绝伦,故要求其代表皇帝出家云云.
尉迟恭一接到圣旨,便叫侄子出家。他一听却说:‘岂有此理!皇帝怎可叫我出家?我还没有玩够哪!’因为他投胎为人,虽然前世修得阿罗汉果,经入胎,处胎,出胎三个阶段也已经迷失,忘了前生的志业.(所以民间流传投胎前要喝孟婆汤,让你忘记前生之事.)尉迟恭说:‘这不可以,违反皇帝的命令,是要杀头的。’侄子说:‘我去和皇帝讲道理。’
第二天尉迟恭告诉皇帝说:‘我侄子想见皇帝。’玄奘法师早知他不想出家,便对皇帝说:‘明日尉迟恭的侄子会向你提出条件,无论任何条件,你都要答应。’太宗说:‘可以。’
第二天尉迟恭带著侄子来见皇帝,皇帝说:‘我现在相信佛法,知道佛法是最好的,我希望你出家能弘扬佛法。’侄子回答:‘要我出家可以,但我有三件事放不下,如果你答应我,我就出家。’皇帝问:‘什么条件?’侄子说:‘我最欢喜喝酒,虽然出家人不准喝酒,但我是奉旨出家,我是例外。无论我到什么地方,后面必须有一车的酒跟著。’皇帝说:‘我答应你,第二个条件是什么?’侄子说:‘我必须要吃肉,无论到什么地方,后面必须有一车子的肉跟著。’皇帝说:‘这不成问题,还有什么条件?’侄子说:‘出家人应该没有太太,但我是奉旨出家,是例外之属,我离不开女人,我无论到什么地方,必须有一车的女人跟著,你要是答应我此三个条件,我勉强可以出家。如果其中有一条不答应,我就不出家。’太宗一想:‘这孩子太坏了,但玄奘法师已付嘱我。’于是便说:‘好!我完全答应你,你现在可以出家吧!’侄子一想:‘此三车所要求的,皆得到许可,那就出家了。’皇帝虽满他的愿,但他亦不太高兴出家。

 
奉旨出家是很荣耀、很热闹的。皇帝下令他到大兴善寺出家(大兴善寺是唐玄奘的译经场,从山门到方丈室有十里路,里面可住十几万人),于是庙里敲钟击鼓来接迎他(若有法会时,一击钟鼓,善神便来拥护,故不能随便敲钟击鼓,而是在法会时才敲)。当侄子走到山门时,一听到钟鼓声,豁然开悟:‘喔!原来我是那个老修行人。’于是向后对三车说:‘我不要此三车了,我已经够了!’于是他到大兴善寺剃发出家,法名叫窥基法师,又叫三车祖师。窥基法师极聪明,无论什么经典,一听便记得,能过目不忘,这是他修道的因缘。以后窥基法师在唐朝弘扬佛法是最大力。
三车祖师在以前不知已修行多少年了,可是今生却迷了,出家时就要一车酒、一车肉、一车美女。等到一听到钟鼓声,才觉悟他自己是个修道人,于是帮助玄奘法师弘扬佛法。他研究唯识。
在当时的社会,只有第一流的人才,才出家学佛,要出家还要有官方的度牒.当时由于印刷尚不发达,经书都是手抄本,数量很少,能够接触到经书的除了王公贵族,就是高级知识分子,而这些人在唐太宗的科举制度下,也大部分是朝廷的官员.不像目前,好像学佛的都是逃避挫折,或者经商失败,或者情场失意,不一而足.当然这种现象近年已大有改善了.这是题外话,暂且放到一边.
由于窥基法师名气太大,又是代表皇帝出家,当然人人尊敬.但是却有一个法师看不起他,这个法师是谁?就是道宣律师.
道宣是法号,律师并不是现代的律师.此律师非彼律师也.唐朝时候佛教盛行,修行的法门也很多,有禅宗,净土,律宗等等.净土法门主张念佛,死后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禅宗主张明心见性,开悟成佛.而律宗主张以戒律为师,严格遵守佛陀的教诫,依次第而修.
道宣律师,他专修戒律,行住坐卧四大威仪皆不马虎,行路有一定的路法,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所谓‘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他皆修行得非常好。口不随便讲话,目不视不善之物,即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言’。因为他持戒精严,自己搭茅棚在终南山上苦修.故感应到天人为他送供。他亦是日中一食,每日为他送供的天人,名叫陆玄刹。
由于道宣法师严格遵守戒律,在唐代也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大法师,也非常受人尊崇.他打骨子里就瞧不起窥基法师,总想找个机会羞辱羞辱他.
窥基法师已将人间所有的饮食皆吃过了,未出家以前,什么肉类皆尝过了。出家以后,什么最好的斋菜亦尝遍了。此时他又生出一种贪心,说:‘我未吃过天人的饮食,道宣律师有天人送供,我就到他那儿去赶斋。’
因为他是奉旨出家,亦是国师,想作什么便作什么,于是就到道宣律师处去赶斋,对道宣律师说:‘世上所有食物,我皆吃过了,但天上的食物我未曾吃过,你不要太贪心,今天天人送的食物,亦分给我一份。’道宣律师说:‘好。’于是他们等候天人送供,可是过了午,还不见天人送供。不但天人饮食吃不到,连人间的饮食亦无著落,因为道宣律师厉遵佛制,日中一餐,过午不食,什么也没有。这时窥基法师有点不高兴了,说:‘大概你是骗人,根本没有天人来送供,我白来一趟。’道宣律师说:‘你说我骗人就骗人,我也不和你辩。’因为他持戒,不愿意多说话。那时已天黑,从终南山走到山下,亦有七十里路,晚间难于行路,窥基法师就留下住一宿。
窥基法师很早便上床睡了,鼻息如雷,道宣律师心里就打了妄想(本来持戒的人是不打妄想):‘国师一点修行都没有,睡觉睡得这样,真是糟糕。’正打妄想时,身上就有虱子。道宣律师便将虱子拿起来,就丢到地上。等一会儿,又有虱子咬,他又把虱子摔到地上。窥基法师睡了一宿,鼻息如雷,而道宣律师打坐亦不能入定,故打了一宿的妄想。
第二天早上,道宣律师忍不住说:‘你睡觉睡得那么不守规矩,鼻息如雷,吵得我整个晚上亦不能入定。’窥基法师说:‘哦!你说我不会修行?你才不会修行。’道宣律师说:‘你怎知我不会修行?’窥基法师说:‘你是持戒的老修行,昨晚你有没有抓了两只虱子?你居然狠心的把一只摔到地上,摔死了。第二只虱子,你虽然轻轻放,但亦把虱子的腿摔断。故死虱子和活虱子都到阎罗王处,说你这持戒的老修行杀生。我到那儿去为你谈和,说你是无心,叫它们勿报仇。阎罗王就叫那二虱子投生去。’道宣律师想:‘我抓起那两只虱子是慢慢的,他怎会知道?真奇怪。’窥基法师说:‘我走了,你这儿根本没有天人送供,你欺骗人。’
过了一会儿,天人陆玄刹才出现送供来。道宣律师问:‘昨天你为何不送供?昨日有贵客来此赶斋呢!’陆玄刹说:‘法师慈悲!原谅我。我拿供物来供养法师时,看见在四十里路的周围皆有金光,我想要进入,却睁不开眼睛,只见金光。于是我问当地的土神,他说:‘这地方有肉身菩萨,故四十里路内皆有金光。’所以我不能进来,请原谅我。’道宣律师听了很是惭愧:‘原来窥基法师是肉身菩萨,我还说他没有修行,鼻息如雷,原来他的境界比我更高一层。’于是道宣律师又努力修行,而窥基法师也不想再吃天人的食物,二人皆成当代的高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