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田园牧歌生活 2014-01-18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珂勒惠支(外国大师素描赏析)》

当我再一次读起珂勒惠支的作品时,内心不由重新涌起曾经有过的感动。我知道,这种感动不属于我个人,它是看过珂勒惠支作品的人们共有的情感,是让人忘不掉、抹不去的。在美术史上,珂勒惠支是一个深深让人们感动的画家。

外国大师素描赏析----介绍了珂勒惠支的部分素描。其风格是属于表现主义的,富有超出画面的内涵和冲击力,注重整体的造型力度和情感的表达,或运用粗重的线条,或使用强烈的明暗对比,舍弃了所有无助于人物造型和性格表现的琐碎细节,把可利用的因素集中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情绪和气氛。因此,当我们面划对她的作品时,看到的不是纤毫毕现的外在形象或精彩局部,而是感受到整体强烈的视觉与心灵上的冲击。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凯绥·珂勒惠支《死神与女人》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她是鲁迅先生最推崇的版画家,是影响了20世纪中国美术的极为重要的外国艺术家。她,就是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凯绥·珂勒惠支。

版画家陈新建称:“她是德国的鲁迅,一生都在为贫苦人呐喊”。而在1936年出版的《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的序言中,鲁迅曾这样写道:“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珂勒惠支一辈子都在不停地画贫苦的人民、逼近的死亡、无所畏惧的反抗,以及饱受痛苦和摧残的母亲。为此,她的作品在第一次获得艺术金奖时,就被当时的威廉二世国王取消了资格。

 对于珂勒惠支晚年多以母爱及死亡为创作题材,程勉认为可能跟她的儿子在世界大战中去世有关。那时,珂勒惠支作为母亲,充满了对死亡的无力感。珂勒惠支的丈夫是医生,和丈夫常年居住在贫民区,珂勒惠支对贫苦人充满了同情。她自身的命运也非常不幸。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珂勒惠支年仅18岁的儿子应征入伍,几周后便在西线阵亡。1940年,丈夫去世。1945年,其孙子又在二战中阵亡。而她自己,由于住宅1943年被炸毁,她被迫离开柏林到德累斯顿附近一个小镇居住,并在那里逝世。

江苏著名版画家程勉先生激动地表示:珂勒惠支的刀法,全世界无出其右。作为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她的作品充满了对整体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怀,也充满了艺术张力,这些黑白版画作品,以单纯有力的语言,传达出震撼人心的精神世界。现场展出的《犁地》、《爆发》、《父母》、《死神与女人》等,均是影响中国数代艺术家的经典之作。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在女性艺术家之中,震动了艺术界的,现代几乎无出于凯绥·珂勒惠支之上。”对于珂勒惠支,鲁迅可谓推崇备至。作为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凯绥·珂勒惠支被赞誉为民主主义的宣传家、悲观困苦的画手、宗教艺术家,甚至被称为欧洲早期女权主义画家。

我的孩子,春天来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作品

编辑/雨浓 

珂勒惠支不仅是个斗士,她还是个悲伤的母亲。她是斗士也是悲伤的母亲 “‘死’从她本身的阴影中出现,由背后来袭击她,将她缠住,反剪了;剩下弱小的孩子,无法叫回他自己慈爱的母亲。一转眼间,对面就是两界……”看珂勒惠支的作品《死神与女人》,悲伤的情绪总会不由自主地出现。

珂勒惠支作品分为三个主题——自画像,母与子,死亡,“母亲、孩子、战争、死亡,这些不变的主题不断地在她的作品里出现。珂勒惠支以母亲的名义一次又一次发出自己的不屈抗争。”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用悲悯诉说人生的柯勒惠支 - 石墨閣 - 石墨閣

在1936年出版的《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的序言中,鲁迅先生曾这样写道:“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珂勒惠支一辈子都在不停地画贫苦的工人、逼近的死亡、受欺凌的农民、无所畏惧的反抗,还有那些饥饿的儿童以及饱经磨难的母亲。为此,她的作品在第一次获得艺术金奖时,就被当时的威廉二世国王取消了资格。对此,西安美院版画系主任杨锋表示,珂勒惠支早年的主题是反抗,而晚年是母爱以及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她丈夫的职业,二是自己多舛的命运。

珂勒惠支的丈夫是医生,经常接触底层人民。和丈夫常年居住在贫民区,对于贫苦人民,珂勒惠支充满了同情。珂勒惠支一生命运多舛,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珂勒惠支年仅18岁的儿子应征入伍,短短几周后便在西线阵亡。

1940年,其丈夫去世,1945年,其孙子又在二战中的东线阵亡。其间的1943年,她的住宅被炸毁,她被迫离开柏林到德累斯顿附近的一个小镇居住,并在那里逝世。

鲁迅将她介绍到中国。“中国人知道珂勒惠支,是因为鲁迅。珂勒惠支几乎已经成为中国人最熟悉的外国版画家,而珂勒惠支对中国版画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为了纪念被国民党政府杀害的柔石,1931年2月,鲁迅特意从上海德国书店购得珂勒惠支的木刻作品《牺牲》,刊登在正要创刊的左联刊物《北斗》上。这也是珂勒惠支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印刷物上。

对于珂勒惠支,鲁迅推崇备至。鲁迅在倡导“新兴木刻”的时候,经常以珂勒惠支为例进行讲解。“鲁迅曾经给珂勒惠支寄了一卷珍贵的宣纸,让她印版画。没想到,珂勒惠支竟然给鲁迅回赠了一批自己的代表作,这才有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的出版。”杨锋透露,在《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前,鲁迅曾写信,邀请珂勒惠支为该集撰写前言。不过,由于德国当时处于纳粹的高压统治之下,珂勒惠支婉拒了鲁迅的请求。而在该集的扉页上,鲁迅还特意写上了两句话,“有人翻印,功德无量”。

对于珂勒惠支,深受珂勒惠支影响、有“中国最贵画家”之称、本次展览的主要组织者曾梵志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珂勒惠支以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视角。记者发现,版画界的几个标杆人物谭平、李桦、郑野夫等都曾临摹过珂勒惠支的作品。杨锋也表示,在版画课中,珂勒惠支的自画像也是必临摹的作品,而几乎每一本版画的教科书中,珂勒惠支也总是重点介绍的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