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常见社会招聘骗术

 语嫣博忘ABC 2014-01-18
揭秘常见社会招聘骗术
   招聘陷阱(1):实质为人员储备
  有些求职者在职业介绍市场中找到满意的招聘信息,开好面试单后精心准备。但到了面试单位,有的问上几句话,有些只是让你填上一张表,末了说上一句“等通知”,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最终杳无音讯。其实这些单位要招聘的岗位并不缺人,只是怕那些在岗位上的员工跳槽,故准备储备一些人员,作为替补。在这类招聘信息中,要求应聘者邮寄个人简历较为突出。 
  招聘陷阱(2):实质为招聘传销
  传销在我国是明令禁止的,有些民营私企变个法儿玩。在职业介绍市场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条招聘信息:企业欲招20名电话接线员,年龄不限,无性别要求,学历初中以上,月薪800元。求职者面试后大呼上当:其单位要求应聘者购买一定数量的货物,然后通过电话销售给其他客户。用该单位的话来说是,通过电话和对方接上关系,把产品销售出去,即电话接线员。 
  招聘陷阱(3):实质为聚财办公司
  有些企业在职业介绍市场上与其说是招聘员工,不如说是寻找合作伙伴。有家非正规就业组织招聘洗车工,求职人员去面试后,却被告知,洗车设备尚未购置,要想求职,先得上交6000元/人或8000元/人。
  招聘陷阱(4):实质为“广告作用”
  由于在公益性职业介绍市场发布招聘信息,企业无需支付任何费用,所以,有些企业利用这个网络平台作免费广告。企业为了长期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以产生广告效应,把岗位有计划地、分批分步进行流动,夸大招用数量,说是招10人,其实可能只招1人,而且延长招聘时间。
  招聘陷阱(5):实质为施压在职人员
  一些劳动强度大、时常加班加点而薪资较低的企业,他们招聘员工非常怪异:数量大,一般招几十人,而且招聘时间和地点往往是上班时间在工厂大门口或者是中午的食堂里。他们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向上班族施压:不要以为这儿上班时间长、工资低,外面有的是人想进来。
  招聘陷阱(6):实质为企业免遭破产
  如果说有家企业连员工工资也付不起,被员工告上法庭后已败诉,但其依然在职业介绍市场上招聘员工,你能相信吗?这不是笑话,是事实。原来,企业不断上网招聘员工,是把拖欠员工工资分散化,一般拖欠每个员工2至3个月的工资,在试用期内辞退,企业承认欠员工的工资,并向员工保证一旦企业正常运转,就偿还所欠工资,这是为了分散矛盾,使企业暂时免遭破产。
  招聘陷阱(7):“巧”办务工证
  在职业介绍市场网上有些单位为办理外地劳动力务工证而发布招聘信息,其实这类招聘信息大多不实,别说是上海人不招,有时外地人也不要。因为这些单位人已招好,甚至已经上班,到职业介绍市场发布招聘信息,是为了获取招聘本市劳动力不足的证明,用来办理外地劳动力务工证。
  招聘陷阱(9):岗位骗招(帮助企业推销滞销品或保险骗钱)
  有些单位说是招聘内勤、办事员、销售员等。求职者进入企业后发现,没有底薪,没有福利,就是让你去拉业务,搞销售 ,满街地象陌生人兜售保险或推销商品(类似要饭的),。有的单位为了吸引更多的求职者来应聘,包装岗位名字,如把保险业务说成是社区联络员、客户管理员等。 
   招聘陷阱(10):试用陷阱(实为招临时廉价短工)
  一些单位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鱿鱼”。因为这些企业在招聘时设置了试用期工资、福利待遇和正式录用后的工资、福利待遇,中间差异较大,如试用期工资800元/月,正式录用为1500元/月。还有一种情况,企业在试用期内,向求职者收取一定的培训费,如果以企业支付的报酬和收取的培训费相抵,结果很明显,招用求职者的代价是很小的,企业是不会让这部分员工成为正式合同制员工的。
  招聘陷阱(11):招聘先交钱(典型的企业诈骗行为)
  国家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应聘人员收取费用,切记!遇到收取费用的公司,就趁早走人吧。
  还有,小的中介机构都不可信的,任其说的天花乱坠。
  招聘陷阱(12):警惕街头招聘假广告
  假招聘单位在街头发布广告、宣传单张时一般不会写明单位名称,而只有模糊的出现“本部门”等字样,多数位于工厂区或较偏僻的地方,以掩人耳目。而虚假广告所招聘的多为文员、跟单员等较简单的工种,以扩大“受骗面”。面试时,更是极力让求职者相信他非常适合这份工作。这样,经过一番游说,不少求职者在心理上就觉得不该为了区区几十块钱而丢了一份“好工作”,于是让骗子一次次得逞。 
  招工骗子花样虽多,但绝非无迹可寻,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马脚”。求职者应多点关注劳动法规、相关媒体报道,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碰到要先交钱的最好赶紧走人,这样受骗机会便会大大减少。
  招聘陷阱(13):警惕“高薪诚聘”
  “高薪诚聘,年薪x x万”,“包吃包住,立即上岗”,“工作轻松,待遇一流”……翻开报纸,许多企业在招聘广告上做的承诺都会让求职者怦然心动,心驰神往。在此,想提醒广大求职者,千万别头脑发热,由于空口无凭,很多承诺都藏有猫腻,盲目轻信只会让自己吃苦头。 
  薪金猫腻 通常在求职者的询问下,老板会给你一个含糊的月薪数字,然而在月底兑付时多半会给你“一刀“,或称你工作量不饱和,或工作失误,或要扣除你伙食费,总之想扣你钱何患无辞,你不服却苦于拿不出正式合同,只好自认倒霉。 
  押金猫腻 一些私企在招聘时往往要求职者交付数额不等的押金或风险金(实际上这属典型的违法行为),并许诺事后退还押金,这又大多是镜中月、水中花,想退还几乎不可能,一来要达到其条件比登天还难,二来解释权归老板,砧板上的肉怎抵得过老板那把利刃。 
  试用猫腻 多私企都规定员工有3-6个月的试用期,转正后待遇可大幅上升,可最后“试用”多变为“实用”,将你沦为“义务工”,一旦试用结束便炒你鱿鱼。 
  岗位猫腻 “说是招经理,让你发小报”,“岗位是财务,工作在车间”,这是许多老板玩岗位猫腻给你,待你咬上了发觉上当,再想吐掉就没那么容易了,从而陷入两难境地,要么任其宰割,要么褪层皮,横遭磨难。 
  福利猫腻 一些老板口头上给求职者提供的福利承诺格外让人眼红,如包吃包住、免费培训、每天工作8小时、提供劳保福利、年终发红包等,而实际上要兑现这些福利又有许多限定,要想实现,比登天还难。
        招聘陷阱(14):警惕“假招聘,真招妓”
         当然,是一般针对年轻漂亮的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女士,一般以招聘演艺工作者,模特,售房小姐,秘书,会计,办公室主任等等为借口,当强制进行肉体侵害后,由不得你了(不由你不下水)。到时,就是警察介入,都没法说清“是不是自愿的”。
        招聘陷阱(15):警惕“假招聘,免费维修电器的伎俩”
        有的黑心小老板,为了想方设法节约钱,因为他的公司没有招聘专门的电器维修技术人员,就想了“利用假招聘的方法,利用所谓的试用期,一两天时间,叫试用的求职者,修理好贵重的电器后,就找理由马上叫走人!甚至一分钱都不给!”(这叫试用不合格)当然类似的方法,也包括“免费设计”“免费中介”等等。
          当然,偶尔也有地方职能部门为了配合新闻或上级部门的检查而搞的“邀请不需要招聘人的单位的作秀戏招聘会”!
            以上种种陷阱,仅仅是社会招聘陷阱的一部分,可能还有许多花样翻新的,总之,一切都离不了“骗钱,骗色,赤裸裸剥削(不给工资)
                                  在当今社会的特殊时期,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求职的“屌丝们”自己保护好自己!!


                                                                                                                                                               作者  :一有正义感的受害者
                                                                                                                                                                              
                                                                                                                                                                                 二零一四年 元月十八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