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疼痛的首選止疼方法 美國《生命科學》網站給我們列舉了這樣一系列數字:每10個人中就有9個人被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困擾著;大約7500萬美國人忍受著慢性或者復發性疼痛,其中250萬 人患偏頭痛,1/6有關節炎;全球鎮痛藥每年產值是500億美元。 疼痛是電信號從神經末端傳至大腦的一種感覺,既可瞬間出現,也只可長期存在。女人一生中疼痛的次數比男人要多,痛感持續時間也長。女人痛感比想像的要厲害,是因為女人面部每平方厘米有34個植物神經末梢,男人有17個。疼痛最終會“傷腦”,慢性疼痛會讓你無法工作,讓你莫名其妙地發火。有研究指出,慢性背痛患者,其大腦比沒有慢性背痛的人小11%,疼是會讓大腦萎縮的。疼痛也分“輕重緩急”,重度疼痛的人往往會立即奔向醫院,一些經常發生的小疼痛,才真是讓人拿它們沒辦法。 以下是人體從上到下的多種疼痛的首選止疼方法: 1、頭痛、腰痛: 1)按摩膀胱經上的金門穴(位於人體的足外側部,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處在腓骨長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間;有足底外側動、靜脈;布 有足背外側皮神經,深層為足底外側神經。功能作用:補陽益氣,疏導水濕。主治疾病:頭痛,癲癇,小兒驚風,腰痛,下肢痿痺,外踝痛)。 2)按摩陽蹺上的跗陽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外踝後,崑崙穴直上3寸。 3)頭痛的藥物止痛: 用治療頭疼的特效外用藥BECOOL(原產原包裝,英國製造,網上可買到),效果特別好,對偶爾頭疼時一帖就好(當發生頭疼,發燒,中暑或要放鬆緊張的情緒時候 ,往額頭上一貼,效果持續6個小時以上),無副作用 4)偏頭疼: 你需要適當放慢生活節奏,壓力會使頭痛加劇。冰敷後頸部10—15分鐘緩解疼痛的效果不錯。 若是經常性頭痛,還有一種可能,體內缺少鎂和核黃素也會導致頭疼,可以每日攝取600毫克的鎂和400毫克的核黃素。 2、口腔疼痛: “不論是得了口腔潰瘍,嚼硬物時劃傷,還是被剛出鍋的食物燙傷,口腔疼痛最讓人手足無措。”口腔醫學專家邁克爾?史密斯說,在嘴裡含一塊冰可以消腫,如果 還疼,可以用溫熱的鹽水漱口。 3、牙疼:酸性食物會腐蝕牙齒的琺瑯質,使細菌入侵導致疼痛。服用適量抗生素給牙齦消炎,每天用熱鹽水漱口4—6次。常牙疼的人每天應該刷3次牙。牙齒痛還可按摩合谷穴來止痛; 4、落枕或頸部扭傷,可以刺激第二、三掌指關節間靠近第二掌指關節處的頸項穴; ★5、頸椎、腰部、腿部疼痛(按摩後溪穴): (後溪是小腸經上的一個穴,把手握成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見下圖)如果你坐在電腦面前,可以把雙手後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鬆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效果。在滾動當中,它會有一種輕微的酸痛。這個動作不需要有意識地去做,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鐘的時間來,隨手動。堅持下來則對頸椎、腰椎確實有著非常非常好的療效,對保護視力也很好。 6、胸腹疼痛不適可按摩公孫穴 公孫穴位於人的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基底的前下方。一般把公孫穴看作一個區域,在腳拇趾跟有一塊很大的腳掌骨,在腳內側沿著這個骨頭按壓,壓到最有酸脹或酸痛感覺的那一點,那就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公孫穴了。 OK健康網 按摩方法: 按住公孫穴,用力按下去,如果嫌力度不夠,可以用一隻腳的腳跟去踩或者頂這個位置,適可而止,有酸脹感就行。 還可按摩陽交(陽維)穴,位於下肢外踝尖上7寸處。此穴能疏肝利膽、通經活血、定驚安神、治胸肋脹痛、癲狂、膝股痛等。治心悸、心痛,可按心穴(位於掌面,中指第二、三節指骨問橫紋中點) 7、胃痛: 1)可取胃經上的梁丘穴(膝蓋上兩寸最敏感的位置:當伸展膝蓋用力時,筋肉凸出處的凹窪。點按治急性胃痛。主治症狀為:胃痙攣、腹瀉、膝蓋頭痛 、浮腫等。另外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開一橫指)也是一個胃腸的消氣穴。 2)公孫穴配中脘穴、內關穴治胃酸過多、胃痛。 ★3)對於心口痛、胃痛:按摩心包經上的陰郗穴(沿著手少陰心經,在手腕橫紋上0.5寸),它負責手少陰心經與胃的交通,可以疏通心經與胃之間經絡的堵塞。 4)燒心:這是胃酸倒流進入食道引起的不適。除了服用抑酸藥外,還可以在食用高脂食物過後,咀嚼30分鐘無糖口香糖。 8、肚子、腹部的病痛:可通過足三里穴來緩解。足三里可以寫作“足三理”,就是理上、理中、理下。如果是胃不好,乃至有頭頸心肺系統的症狀,由於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可以往上方使勁按按;就要“理上”;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如果有小腹部不適,乃至有便秘或泌尿生殖系統的症狀(如痛經),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9、膽囊疼痛:可按揉外丘穴。 (膽經上的外丘穴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主治:頸項強痛、胸脅脹滿、下肢痿痺、癲狂,按摩時要採取指壓帶 揉動的方式,每個點按壓的時間可長可短,短則5~6分鐘,長則20分鐘不等,視病情的緩解情況而定。 14、發生急性扭傷時,扶他林乳膠劑上述乳膠劑塗抹(若五、六天仍不見好轉,就應到醫院求醫)。 OK健康網 ★10、腰疼: 1)按摩太衝穴: 有60%的成人在不同時期內都有過急性腰痛的歷史,多數是由於勞累過度、不正常的姿勢、精神緊張以及不合適的寢具等因素引起。如果突然出現腰痛,你不妨按按太衝穴來緩解症狀。太衝穴位於大腳趾和第二個腳趾之間,向腳腕方向三指寬處。用拇指指尖對穴位慢慢地進行垂直按壓。一次持續5秒鐘左右,進行到疼痛緩解為止。對於久坐辦公室的人來說,工作時要使背部緊靠椅背,以便使腰部肌肉得到支撐,還要注意寫寫停停,時而向後伸伸腰,經常鍛煉,避免肥胖給脊椎帶來過大的負荷而引發腰痛。 2)按摩、針灸或敲打右少海穴,可以治療很多人的頑固腰痛。少海穴是手少陰心經上的穴位,在右手臂的肘彎處,治療腰痛就在此下針(或重手法按摩)。而且只此一穴,根本不用其它輔助穴位。 3)按摩委中、腎俞、陽陵泉、環跳穴; 4)練太極養生功 先把右手手心按在肚臍眼(即神闕穴)上,左手手背按在命門穴(在后腰與神闕相對的地方)上,接著,上身右轉,帶動兩手甩動,右手往後甩,去拍命門;同時左手往前甩,去拍神闕。手掌拍下,馬上隨著身子的左轉而彈起,右手往前甩拍神闕,左手往後甩拍命門。如此來回重複。 我們的神闕和命門兩個穴,就像太極陰陽圖的黑白點,而當我們把手自然甩起來時的優美曲線,正好形成一對陰陽魚。 11、急性痛經: 按摩女福穴(給女人帶來福氣的大穴:位於外踝前側約一寸的地方,肌肉微凸,極易辨認),可用壓痛法取準,也就是哪裡最敏感、最痛就壓哪裡,每次按8分鐘,酸脹感越強烈越有效。女福穴止痛效果好,對於婦科疾病的一切疼痛,如痛經、產後子宮收縮疼痛,以及女子許許多多莫名其妙的疼痛等,都有顯著療效。 還可按脾經上的地機穴(郗穴),位於內踝尖與陰陵泉連線上,陰陵泉穴下3寸。 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婦科病證;腹痛腹瀉等脾胃病證;小便不利,水腫等等脾不運化水濕病證)。 12、痔瘡: 每天早晨和晚上排便過後,將患處浸浴在熱水中15—20分鐘,一天3—4次,能緩解腫脹疼痛。每天吃夠25克纖維可預防痔瘡復發。 OK健康網 ★13、皮膚疼痛: 國際上通行的治療方法是首選外用止痛藥,比如扶他林乳膠劑等,它可以直接作用在局部,在保證較好療效的情況下,可以減少吃口服止痛藥帶來的腸胃不舒服。中國非處方藥協會專家孫忠實教授表示,在美國、英國、韓國、日本,人們的外用止痛藥使用率都在一半以上,在韓國七成人都會首選外用止痛藥,而在中國這一人群甚至都不到10%。可以在家庭小藥箱中常備扶他林乳膠劑類止痛藥,就可輕鬆止痛。 14、曬傷:過量紫外線照射引起皮膚細胞發炎並刺激皮下神經導致疼痛。將900毫克維生素A和15微克維生素E混合到乳液中塗抹,可以防止曬傷。 如果已經曬傷需要塗抹藥膏,就把它先“冰鎮”10分鐘吧。 15、腕管綜合徵:常用鼠標的白領、常抱孩子的新媽媽幾乎都有過這種疼痛。最好的辦法就是休息時手握拳,用中等力度捶打沙發或靠墊,可有效止疼。如需長時間打字、開車,最好戴上護腕。 讓鍵盤處於合適的高度,過高或過低的手腕都會壓迫神經。 16、腱鞘炎:連接肌肉與骨骼的韌帶老化或發炎,會造成組織的疼痛,通常發生在肩部、肘部、跟腱或膝蓋。最好的辦法是停止運動,對疼痛區域進行冰敷,每次15—20分鐘,每天2—3次,直至疼痛緩解。手腕部腱鞘炎可通過長期堅持做“香功”(活動腕部)解除。 17、關節疼痛: 美國維骨力膠囊(Vinteail-S caps)對骨關節的功能衰退等極為有效,如急、慢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等,具有消除關節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功能、抑制及消退關節退化之形成的作用。維骨力膠囊的主要成份為胺基葡萄糖,是軟骨組織的重要營養素之一,為人體的必要元素,專門用來治療風濕性疾病。此外,對膝關節的疼痛,堅持每天做“跪膝法”(即在床上跪行),效果明顯。 18、腳底疼痛: 腳底是人類和地平面間的“連接點”,穿鞋不當、走姿不當或運動損傷,會使足弓的韌帶得上慢性炎症,導致疼痛,讓你“如履針鋒”。每天在踝關節和足弓處冰敷15—20分鐘,同時練習用腳滾動網球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疼痛。此外,不要爬山或上陡坡,這會加重足底筋膜的負擔。 OK健康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