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最罕见一幕,大力歌颂败军之将,5千人力战50万人

 xcaq 2014-01-19

中国历史从来都是胜者王侯败者寇,胜利者书写历史,就把胜利等同于正义,把阴谋说成是妙计,把屠杀说成是杀贼。然而也有例外,有这样一位将军,被李自成打得连连后退,最后宁武关城破被俘,农民军把他万箭穿心而死。中国民间戏曲却大力歌颂这位败军之将,不仅有昆曲、京剧还有京韵大鼓,这就是宁武关戏曲的主人公,周遇吉。

清朝初年,著名学者、反清志士屈大均先生从广东游历来到太原,国破山河在,远望明代晋王府花园,悲思之情由然而生,一腔愁绪尽付笔端,“襟带河汾玉殿长,一朝弓剑委秋霜。将军死战哀宁武,帝子生泽恨晋阳。马首关山空落日,城中歌吹罢清高。悲风处处吹松柏,谁到并州不断肠。”诗中的“将军死战哀宁武”,说的即是殉难于宁武关之战的明代山西总兵周遇吉将军。

周遇吉(?-1644),明末锦州卫人。又按周氏家谱称其原籍为今江苏睢宁县风虎山,原名时纯。为人勇武善射,加入行伍之后,在与后金的作战中极为勇敢,逐渐从普通士卒提拔为明朝军队的京营游击。为扭转卫所兵士战斗力下降而由兵部侍郎于谦改革兵制招募的一支军队,因为全部驻扎于北京,亦称京营。

周遇吉是明朝抗清名将,于1642年11月在杨柳青曾经与清军大战三天三夜。当时,清兵七万余众从山东劫掠大量物资和青壮年人口经杨柳青北返关外,整个山东、河北两省各地明军或望风而逃,或撤兵让路。当时已接圣旨由杨柳青调往山西任总兵的周遇吉本已带兵开拔,但他听说清兵要过境杨柳青,遂率骑兵返回杨柳青,利用地形痛击清军,清军死伤数千,创造了在明清交战史上罕见的明军以少胜多的战例。后周遇吉在山西也屡立战功,古典昆曲大戏《宁武关》和京剧《宁武关》表现的就是周遇吉的戎马一生,其中戏词中曾多次提到周遇吉在杨柳青大败清军的辉煌战绩。

崇祯十五年(1642)冬季,周遇吉接替刚刚被明廷处死的许定国出任山西总兵官,赴任之后,淘汰老弱残兵,修缮兵器,加强练兵,积级备战。此后,明军在与农民军的几次关键战役中屡遭惨败,主力丧失殆尽,失去了对农民军作战的主动权。第二年冬季,李自成攻占陕西,准备取道山西进攻北京,周遇吉与山西巡抚蔡懋德分别布置河防,并向京师求援,但当时北京已无兵可调,仅是象征性地派遣副将熊通率领二千士卒助战,周遇吉留下熊通防守黄河之后,赶赴代州为北京建立阻击防线。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平阳守将陈尚智投降李自成,劝降熊通,并让他游说周遇吉归降。周遇吉见到熊通后,怒斥道:“我受国家的厚恩,怎么可能跟着你叛逆?!你统兵两千,不  宁武关城楼

去杀贼,为什么反而要做说客?!”周遇吉怒斩熊通,将首级送往北京,以显示自己效忠明朝的决心。

二月七日,太原沦陷,原任山西巡抚蔡懋德自尽身亡。李自成在太原休整八天之后,又攻取了忻州,进而急攻代州。周遇吉在代州坚守数天之后,粮尽援绝,率军突围后退保宁武关。

宁武关位于山西中部,传说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宁武是由太原北上大同的交通要道,明朝景泰年间建筑关城,与偏关、雁门关一起成为防御鞑靼骑兵的山西三关之一,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无论周遇吉如何备战,以山西孤旅是无法与李自成数十万大军相抗衡的,代州的失守只是时间问题。宁武关地势险要,而农民军又志在必得,此次战役进行得相当惨烈。农民军因为在明军火炮猛烈的轰击伤亡较重,曾以“五日不降者屠其城”的宣传攻势希望迫使周遇吉投降,明军火药即将耗尽的时候,一些将领也曾劝说周遇吉改变策略不要一味硬拼,但被“一军皆忠义”的周遇吉断然拒绝。

周遇吉悉力拒守,炮伤万余人,火药尽,开门奋击,杀农民军千余人,又趁夜率壮士二百,缒城入农民军营,又大胜,农民军退二十里,周遇吉坚守半月,援军不至,开城门伪降,诱农民军万余人进城,关下门闸,杀死农民军四骁将,将进城农民军,全部杀死。

由于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李自成一度准备放弃攻取宁武关,但他手下的将领们一再坚持,农民军因而再次对宁武关发起了猛攻,在火炮的轰击之下,关城不断坍塌,农民军冲锋的前队战死,后队马上跟进顶替,终于攻破宁武关。农民军攻入关城之后,周遇吉继续指挥巷战,从战马上摔下来后又徒步奋战不止,在身中数箭被农民军生擒后也仍然破口大骂不愿屈服,农民军将周遇吉悬吊于高竿之上乱箭射死,然后又将尸体肢解。周遇吉的夫人刘氏素来勇健,带领几十名妇女拒守公廨,登上屋顶向农民军放箭,全部被农民军烧死。

宁武兵备副使王孕懋全家自杀,三月初一日宁武关陷,李自成屠城。城破之后,农民军“遂屠宁武,婴幼不遗”,百姓被杀者甚众。

甲申国变之年,当明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降的时刻,周遇吉特立独行的举动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历史上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李自成因此一度准备撤回陕西,农民军攻入北京之后,士卒们还在说:“如果每一镇的主将都象周总兵那样,我们如何能够到达这里?”福王在南京即位之后,追封周遇吉为太保,谥号忠武,列祀旌忠祠。明末清初的一些历史著作也极力渲染宁武关之战,出现了许多互相矛盾、难觅历史原貌的描述。其实,宁武关之战的相持时间长短、激烈程度、战绩大小都是次要的,这些无谓的争论丝毫不影响周遇吉本人“舍身取义”的价值。周遇吉在宁武长期得到普遍的尊敬,民间戏曲有《宁武关》的剧目,县内建有周遇吉祠和忠武庙。

宁武关血战让李自成付出惨重代价,

战后,李自成检前后死将士七万余人,对前进十分担忧说:“宁武虽破,死伤过多,自此达京师,大同,宣府,居庸关重兵数十万尽如宁武,吾辈岂有孑遗哉,不如还陕图后举。”当夜李自成欲班师回西安,然而当夜大同总兵和宣城总兵投降,李自成大喜。

李自成进攻路线很有战略眼光,如果攻下太原后直接顺路由真定,保定攻北京,势必宣城、大同的劲旅回援京都,而先歼宣、大主力,就切断了勤王之师的主要来路,别处援师就鞭长莫及,果然在攻下宁武后,三月初一日深夜,大同总兵姜瓖降表到,李自成甚喜,厚款之,刚坐定,宣城总兵王承允降表亦到,且以百骑来迎,李自成进大同后欲将姜瓖处死,经闯将张天林劝阻而释放。至此农民军已顺利打通了攻打京城的道路。    一些历史著作记述说,宁武百姓跟从周遇吉抵抗农民军,城破之后,百姓被杀者甚众。而另一些著作则说:屠杀平民的不是农民军,而是明朝降将尤世禄的个人行为。尤世禄曾任山西总兵,被革职后居住于宁武,与当地士绅结怨,被迫返回原籍榆林,农民军攻取榆林后,他投降李自成,奉命前往宁武城下招降周遇吉,险些被乱箭射死,旧恨未了,又添新仇,尤世禄因而在城破之后进行报复,屠杀了数千平民。

封建王朝需要利用周遇吉的忠诚,文人士绅赞扬他的气节,普通百姓敬佩他的勇烈,周遇吉因此在宁武长期得到普遍的尊敬,民间戏曲有《宁武关》的剧目,县内建有周遇吉祠和忠武庙,宁武县里还有三处与周遇吉有关的墓地遗址,一处位于人民大街西口县粮食局院内,这里也就是周遇吉的夫人和家人们的殉难之处。第二处位于城东大河堡村外,原为周遇吉本人墓地,后来因为河水冲刷而被迁走。第三处位于东郊火车站北,从周遇吉原墓址迁来,此处遗迹尚存。

宁武县有关周遇吉的历史遗存在清代是当地的名胜,周遇吉也在当时被神化,周遇吉的原墓地受到恢河洪水冲刷,有平毁的危险,这时却出现了坟前突起两座土山护卫坟墓的传说

周遇吉以5千人力战50万农民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战争很难简单地划分为邪恶和正义,对战争的定义经常被政治人物利用。

中国历史总是轮回循环,政权创立之初,财富不多,贫富分化几乎没有,随着时间的发展,有权人和依附于有权人的小集团对大多数劳动阶层展开压榨,压榨的力度越来越大,贫富分化迅速扩大,社会矛盾大量累积,而富人们总是无视穷人的声音,总是嫌自己赚得不够多,压榨的力度还太小,总有人想改革,让富人们让出一点点利益,缓和社会矛盾,但是富人们代表的利益集团不仅不愿意让出哪怕百万兆亿分之一的利益给穷人,还总想把压榨力度持续增加,直到穷人们反抗。推翻这个王朝,再建立一个王朝,再开始循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