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书感会

 率我真 2014-01-22

盛事中华,人们安居乐业,两天公休,闲暇时间已多,学书者日多。白发老翁欲圆儿时之梦,顽童稚气尚浓,百万人浸淫于中国书法艺术,探索楮墨中的乐趣,体会前贤创造的艺术美。出版界也大量出版商周至现代篆、隶、草、真、行多种传世精品佳作,人们在灿烂夺目的书法宝库中寻觅着自己的偏爱。商周至现代各种书法艺术一直在变化、发展、更新、进步。今天,中国书法已发展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教学中面对殷墟甲骨、铜器铭文、秦汉碑碣、龙门造像、唐人真书、颠张醉素的狂草,苏黄米蔡的尚意行书,书法爱好者,不知学什么、怎样学、从何入手。往往是使人感觉得到而把握不到,或把握得到而把握不深。大量刻石,少量墨迹,碑刻可得结体,墨迹可得笔法;刻石中生动欹侧,精巧优美的结体形成的疏密,点画伸缩的变化,课堂上结合邓石如《论书》“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墨,奇趣乃出”,以及孙过庭《书谱》“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的论述,在结合范字,讲结体平正、险绝、疏密、虚实的变化。学员平时平正意识强烈,把握结体参差错落不到位,也记不清,我偶尔利用挑夫身上的扁担讲述:挑夫所挑货物的负重,两端若不相同,挑夫和货物之间的空间就会出现多种变化,这就是书法结体中的布白,计白当墨。同学们在反复多次听取如此设喻之后,以为是借扁担功用论书法结体变化的“扁担论”。

我想从四方面谈一点学书体会:1、透过刀锋看笔锋;2、结体与用笔,结体为先;3、结体五要素——平正、匀称、连贯、参差、飞动;4、曲线与直线的变化。当代书坛巨擘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第32首这样题咏:“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数始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我们面对的书法自恋大部分是碑帖刻石,其结体千姿百态,加上残破风化的斑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型体之美,美不胜收。且碑刻艺术是我们领悟到书法艺术的结体造型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一字有一字之形不同;书家或同一书家,其结体造形就千姿百态各有千秋。学习碑帖书法艺术,第一要认识到刀毫之别,软毫不描画,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刀锋来;第二要揣摩结体的微妙变化,如汉《石门》摩崖刻石笔致含蓄凝练,点画、横竖、襒捺粗细近似一致,而结体大小变幻生动趣味性强,内含意趣,十分丰富。其中有“命”、“诵”、“升”三字下垂之笔特长,为汉隶其它刻石所罕见,长枪大戟的长竖,显现出奔放新意。汉《乙瑛》波磔分明、体态动人,主次笔划舒展自如,如“故”、“愚”之捺伸,“鲁”字撇伸,有伸就有缩,“报”字的捺取敛势,其追求破平正、求不平中之平。汉《礼器》瘦劲如铁,一字一奇 ,全碑多数位正而不呆板,合理地巧用点画的伸缩、粗细,创造空间美,其“陽”字取环抱之势,中间疏朗,“粮”字左拉右伸互为依靠,“磬”字上宽下窄即上伸下缩,上开下合。汉《张迁》结体内松外紧,以敛取势,如 “焕”字穿插自然,左缩右伸,趣味生动。

魏《龙门造像》结字大小悬殊,全篇章法生动。其“靈”字,字大撑格,“崇”字只占方格中的右上角。魏《张玄》幕志画短意长,宽绰雍容,疏朗静密中富于变化,如“春”、“太”等字撇捺舒展自如,“嚴”字变上下结构为左右结构,打破平正,使其欹侧变化趣味性强。魏《张猛龙》结体随字赋形,欹侧多边以险取胜。如 “恩”字,上窄下宽,极度伸缩,显现出其强烈的艺术个性。《 爨宝子》造险破险,十分抢眼,结字自然稚趣,如“馨”之上下结构变为欹侧的左右结构, “嶽”之点画松而不散等,奇正相让,潇洒纵横,活泼多姿,错落布局生动大胆。从以上例举,使我们在读、临、写中,要认识书法结体的空间美、变幻美。法无常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看似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实则一定有法。根据书作章法幅式,在结体上推陈出新、出奇制胜,创出新的字形结体。从以上碑刻分析中是我们认识到结字要看碑刻,体会其随字赋形的艺术趣味奥妙,认识结字的重要性与结字与用笔的辩证关系。启功先生在论书札记中讲“赵松雪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窃谓其不然。试从法帖中剪某子,如八字、人字、二字、三字等,复分剪其点画,信手掷于案上,观之宁复成字。又取薄纸覆于帖上,以铅笔画出某字每笔中心一线,仍能不失字势,其理讵不昭昭然哉。”启老已经讲清楚结字为先之理,就像我们游历名山大川,我们会体会到黄山秀、泰山雄、华山险的特点,都是名山,但各呈其势的特点。再比如我们的亲人(父母、姐妹、妻子、儿女)在大街人群中,没听其言只见其形,一眼就能识别。因为,我们对其形体十分熟悉,所以不会错。

我们读碑刻的结构变化,主要环节是疏密的空间变化,点画的向背变化,伸缩变化,创造出结体的新意,呈现出出奇制胜的新意,平中见奇。学习中我们要努力把握所爱碑刻的结体美,下面我们举一例,说明结体的平正、匀称、连贯、参差、飞动五要素:我们在浏览祖国名山大川时,见到过黄山、泰山、华山挑夫,他们所挑 的货物品类不同,体积有大小、有轻有重,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沉稳而灵动,我不曾见过跌跤的。他们的扁担两端,重量体积一样,得平正匀称,由挑夫至两端,其长度一样,挑夫就会向重的一端偏移,重心一变,挑夫位移,他距扁担两端距离出现长短即伸缩的变化,挑夫距货物的空间出现大小、疏密、松紧,两端因重量不同出现高低有别。好像左右结体的汉字出现得参差不齐、高低、大小、长短、伸缩、松紧、疏密的变化,使其结体不齐中见齐。倘字字整齐,就如操作数。这种挑夫根据货物的轻重缘于自己作为支点位置的变动:重心在变化,结体根据点画粗细、长短、横、竖、撇、捺的多少而来的变化,是逐物以移的,与上文的“有法而无常法”的道理是一样的。挑夫在实践中,还会出现所挑货物体积大而重,挑夫把货物放在扁担上端托着走,放在下面他就无法迈步了。扁担的长度能承受的重量有一定限量,不能超过,书法艺术的结体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挑夫所挑货物不时地在变化,他们合理地掌握着各种情况变化之“度”,合理地分配着力量,其行走的节奏的快慢、角度、选择得使动作连贯而协调,如同作字结体中的点画粗细、曲直、连断、长短、俯仰,引出结体的连贯。

所谓汉字结体的内紧外松,与两者兼而有之的变化,我们仍以“扁担”设譬:未负重前呈凹式,负重使用后呈凸式,以其隶书,即横画取上拱势,我们把自然弯曲的扁担竖起来,就会出现向背变化,相向时呈“()”势,结体形成内松外紧,其点画势险,节短取敛,得雄强之势。如《颜勤礼碑》,隶书如《张迁》,“扁担” 呈 向背势“)(” 时,结体是内紧外松,点画伸展自如,结体呈纵势。如欧体《九成宫》,在字体上面的竖一律向上伸得其纵势。我们以“扁担”谈结体,点画也应注意其曲线美,曲线有内蕴弹性,点画就有生命。这根扁担的一伸一缩,相向向背,以凹一凸的曲线变化,给我们提示结体的平正、匀称、连贯、参差、飞动的五要素,克服我们学书中的横平竖直的书写习惯,可以合理正确地理解邓石如的“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论述真谛,使我们认识汉字结体的空间大小、宽窄、避就等辩证关系,认识欧体的“楷书结构36法”、李淳的“大字结构84法”、黄自元的“间架结构摘要92法”的指归,把“计白当黑”作为我们学书的重中之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