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隶的写法与特征

 骑着乌龟找马 2012-06-26

    汉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汉隶之后的隶书几不足言说。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但失之肥弱。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直至清朝。汉隶才得以复苏。初有郑板桥 。继有金农。邓石如。后有何绍基等。均不落伍 。别有建树。

    写法

       A汉隶   秦代而起的西汉王朝,在许多方面承袭秦制,书体依然是小篆、隶书并行。篆书多用于重要的官方文献、符玺、幡信及碑额的装饰,隶书的使用则更普遍。从『战国纵横家书』、『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简帛书中,可看出西汉初期的隶书和秦隶是一脉相承的,并没明显的差别,只是汉隶比秦隶波磔明显些,篆意少一点而已。西汉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发达,文化艺术也随之昌盛。在这种有利的历史背景下,加快了隶书迈向成熟的步伐。至西汉宣帝年间(公元前七三~前四九年),隶书已基本完成从秦隶到汉隶的转变。这个结论可从河北定县四十号汉墓出土的文物--西汉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五六年)的简书上,得到验证。如今我们可以从近代出土的很多西汉竹木简和缯帛书中,对西汉隶书获得较全面的了解。除前面已提到的简帛书外,汉代的墨迹隶书主要还有『居延汉简』和『武威汉简』等。这些汉简用笔自由奔放,结体富于变化,不事雕琢,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广阔的生命力。

        B八分书   时至东汉,只在册命三公时还用小篆,一般均用隶书。这时的隶书已不再限于原来的「隶、佐、史」之义,它受到了朝野上下的广泛重视。在实用的基础上,人们进而讲究点画和字形的美观,对隶书加以藻饰,使之俯仰遒丽、波磔俊美、分张外拓、整齐端庄,成为既正规又富艺术性的字体。因其笔画分背、结体扁方,形若「八」字,因此被称作「八分书」。「八分」之名起于东汉,前人已做过不少解释,比较可信的有唐张怀瓘『书断』说的:「渐若八字分散,故曰八分。」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说的:「言其势左右分布相背然也。」近人胡小石『书艺略论』说的:「隶书既成,渐加波磔,以增华饰,则为八分。」『唐六典』卷十说的:「四曰八分,谓石经碑碣所用。」综合这些说法可以断定,「八分」乃是成熟、规范化了的隶书别名,它以东汉著名的碑刻为代表。东汉章帝曾下诏公卿用隶书上书,因而确立隶书的正统地位,使其完全取代篆书。至桓、灵之世(公元一四七~一八九年),隶书已高度成熟,在艺术上也达到了颠峰。传世的汉隶名碑多出于这个时期,约有一百七十余种。

        C汉碑   汉代发展了秦代刻石记功的风气,立碑之风大兴,或用以表彰功德,或替当时的儒教做思想上的倡导,尤其桓、灵之世,盛行厚葬,「碑碣云起」给书法家们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用武之地,从而产生了众多被视为隶书典范的著名碑刻。在东汉时,擅长隶书的书法家以蔡邕和锺繇的名气最大,所以有些东汉名碑,都被人附会成他俩的手笔。而汉碑上一般无书碑者的姓名,这也许与当时的习惯及书碑者地位低下有关。只有少数汉碑留下了书碑者的姓名,如『华山碑』的郭香察、『西狭颂』的仇靖、『郙阁颂』的仇拂、『衡方碑』的朱登等人。他们的姓名虽不见于记载,但他们精美的书艺却赖碑刻流传后世。

    汉隶的特征

       (一)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汉隶大多是写在竹简上的,为节约竹料,减轻「书」的重量,方便阅读和携带,需要在狭长的简面上容纳更多的字,于是笔划上下紧缩。又为了要使字迹清楚,所以点画左右分展,以尽量利用简面的宽度(简书多为一简一行),这样就形成了隶书内紧外松,左右分展,形体扁方的特征。

       (二) 变圆为方,变连为断   篆体的字框呈「○」形;隶体以方折为主,提按分明,或有圆转,也含有方意,字框呈「□」形。篆书圆转的拐弯,在隶书中变为直线的方折,这是汉字书写速度加快的必然结果。因为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近,再者直线较弧线易于书写。篆书中不少连贯的笔画,在隶书中每断为短画。

       (三) 欹侧之势,变化之妙    篆书「取力弇气长」笔势缓慢且多对称之体,呈现出端庄静穆之美;隶书「取势险节短」奋笔短速,流露出欹侧变化之妙。即使是全包围结构的字,如「固、国、圆」之类,隶书也要采取独骏一角的手段,来打破篆书的圆润均衡。

       (四)独奋一笔,摇曳生姿    最具隶书特色的笔画是集「蚕头」、「雁尾」于一身的波画,其次是具有波画某些特征的掠(撇)和磔(捺)。掠尾之形近似「蚕头」,磔尾即雁尾,磔的形状酷似斜置的波画。波、掠、磔因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抒情味,而成为独奋一笔的对象。所谓独奋一笔,是指在一个字中,特意突出某一笔道,将它写得格外雄建超拔。只要其它笔画安置得当,独奋一笔非但不会破坏字的整体均衡,反而能形成点画的鲜明对比。而体势得摇曳多姿,又可获得于不平衡处取平衡,险绝中见平正的艺术效果。

       (五)笔法复杂,点画众多    隶书作为由篆及楷的过渡字体,它的笔法和点画,比篆书多而比楷书少。篆书只有点、直、弧三种笔画,且粗细相同,缺少变化,被称为「一笔书」。隶书的行笔加大了提按的幅度,丰富了快慢节奏,由此形成许多不同型态的笔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