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的力量

 杂货店伙计 2014-01-23

 

  我从十五六岁就开始喜欢文学,迄今已经三十年。在我四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文学是我无法戒掉的瘾,借用一句网上流行的话——“戒烟容易,戒你很难。”索性,我也不戒了。对我来说,文学就是我的神,我的宗教。每每在我苦闷的时候,文学总会给我以温暖,给我以希望。

 

  我最初喜欢文学,完全是对故事的迷恋。我从小就迷恋于故事,三四岁开始听狼外婆,稍大点,听父亲讲《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里的故事,也钻过牛屋听本村的“故事大王”讲稀奇古怪的事,甚至是黄段子。这些“口头文学”,使我的童年变得有趣而厚重。

 

  小学三年级以后,在父亲的引导下,我开始读书,从《安徒生童话》读起,再到《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到了初中开始读《茶花女》《堂吉诃德》《红与黑》等,如醉如痴,乃至废寝忘食。读书无形中也影响到了功课,但最终我考上了高中。

 

  高一那年的初冬,我因为有肺结核后遗症,受凉后总是咳嗽。临近退休的班主任老师,大概是抱着对全体学生负责的心态,在教室里用夸张的语气对我说,你老咳嗽,我看很像肺结核,你要是肺结核,一传染一窝,我可负不起这个责,你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老师的话,立时就像水池里砸下一块砖,全班同学都以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很多男同学马上就不敢跟我接触了。当天午饭时,原来一个饭组的七八个同学,只剩下了两个继续跟我一起吃饭。后来尽管我找到班主任给他说了自己的情况,但他依然坚持让我去作检查。我去了镇医院,结果是我没事,但我把检查结果拿给他,他又说镇医院的设备不好,让我再去县人民医院。我又搭车去县人民医院,结果依然是正常。我如释重负地把结果拿给班主任,他却漫不经心地只说了一句:我知道了。我想着他会为我“平反”,但没有,这件事就那么不了了之了。

 

  对于十五岁的我,这件事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我彻底变了,开始放弃功课,人在课堂上,却无法安心听课和学习。到了晚自习,我一个人孤独地去看电影,或者在野外漫无目的地游走。后来我找到了一个缓解苦闷与痛苦的途径:写信,给以前的同学写信,甚至给一个女同学(她现在是我的妻子)写了一封情书。

 

  写信的过程中,突然有一天我写下了我的第一个“小说”,内容就是我“被”肺结核的事情。由此,一发而不可收。在高中的大部分时光,我都是在读小说、写小说。虽然最后我高考落榜,但,是文学让我从情绪的低谷中走出来,并且有了当作家的理想与追求。

 

  高中毕业后,我外出打工,白天五点多起床开始干活,晚上七八点才收工,吃过晚饭已经是八九点,但我依然会趴在用脚手架的竹板铺成的“床”上写东西,记日记,写小说,写诗,写散文,当然也读书。在建筑工地上,我和八九个工友住的是一个车库,一个25瓦的白炽灯挂在高高的房顶上,有些昏黄。在其他工友打牌聊天的嘈杂声中,十八九岁的我趴在那里旁若无人地读书、写作。现在想来,打工生活那么苦,那么累,我却并不沮丧,而是很乐观。我清楚,那是文学信念在支撑着我。

 

  三十年过去了,我发现我对文学依然是那么地痴迷。曾经,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因生计所迫没有写过东西,我以为我与文学决裂了,我可以离开文学了。但,非也。几年前,当我厌倦了职场上的拼打之后,我再次与文学相遇,并很快再次堕入情网。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对文学的痴迷一点也没有减少。文学之于我,是与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她灿烂着我的生活,灿烂着我的灵魂。

 

    读书、写作的时候,心思不仅都在作品上,还会思考一些生活哲理,会对生活有一些感悟。这更是净化心灵的好方法。比如,当你浮躁的时候,你会跟一些看不惯的人、看不惯的事计较,徒生一些肝火。而你在思考生活的时候,会想,人人都不容易,人人都有难处——一些小人的做法是因为他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他也很难。这样的宽容会让你心平气和。

 

    读书、写作还可以抵制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比如,一些不必要的社交活动,一些纯害无益的聊天(主要在网上),等等。因为读书、写作要占用很多时间,再加上工作,根本没心思去干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

 

  当然,读书、写作更是享受精神大餐,这只有爱好文学的人才能体会到。能够于繁忙中沉浸于文学,远离尘嚣,使紧张的生活慢下来,反刍过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我,即是涅。

 

  如今,文学就是我的一个温馨红颜知己,温暖我,安慰我,激励我,让我的灵魂安然、沉静。也许,文学对人的意义正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