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宾虹的艺术主张

 翰墨逸仙 2014-01-23
【稿件要求】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jiaoyu68@126.com 采编部:029-87759388 崔虹(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1) 提 要: 老庄哲学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对构建中国文化与艺术的 体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中国美术形成的哲学和美学基础。 本文诠释了老庄哲学在黄 宾虹艺术理论、 山水画创作、 艺术风格中的各种体现。 深入地研究黄宾虹艺术及其哲学蕴含, 可以使人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老庄哲学对中国山水画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深刻含义。 关键词: 黄宾虹 山水画 老庄哲学 在二十世纪风起云涌的中国画坛,有两位最为杰出的人物,一位是花鸟画巨匠齐白石,一位 是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尊称画坛的“北齐南黄” 。也被称为是当代中国画创作不可超越的两 座高峰。同为大师,二者的文学、诗词、书法、篆刻修养是全面的,画学品格以及艺术文化 内涵却是大异奇趣的。齐白石的画以情取胜,流露出朴素的民间、民俗之情;黄宾虹的画以 理取胜,蕴含着深厚的画理、哲理。黄宾虹不仅是画家、艺术理论家,也是史论家。他的许 多极为精辟的艺术观点,既是绘画艺术思想的精湛概括,也是哲学思想的深刻阐释。他将中 国古代哲学运用于绘画实践并建构整合为全新的现代中国画艺术理论体系, 在形成自己独特 艺术风格的同时,实现了中国画在理论、技法、意境等多方面的创新,把中国画推上了更高 的艺术高度。 一 道法自然 纵观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之长河,非儒即道,非道即禅。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观就是在这些传统 哲学观念影响下所形成的。这些哲学思想在黄宾虹身上真可谓根深蒂固,他从小熟读经史, 七岁就熟读《说文解字》 ,于先秦文化情有独钟,对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均有精深研究, 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在以后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绘画受儒、道、 禅文化的影响是无可厚非的, 其中山水画受道家学说影响最大。 因为老庄哲学具有朴素的辩 证唯物主义,注重“自然观”的表现,所以绘事就倾向于自然之山水。黄宾虹引用老庄的话 说: “学画者不可不读老庄之书,论画者不可不见古今名画。“老子说‘圣人法地,地法天, ” 天法道,道法自然’ 。圣人是一种聪明的人,也得法乎自然,自然就是法” 。老子的“道法自 然”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他用“道”的观点去认识观察宇宙间万物,把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一 体,去感悟大自然的美妙与神秘。这个观点,以至于寄情于山水的山水画成为黄宾虹创作的 主要方式。黄宾虹认为,圣人“法乎自然”与古人提出的“师法造化”是一致的,是从哲学 的高度去寻求大自然的根本规律。 黄宾虹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些辩证唯物思想, 把它成功地 运用到画理之上,体现在山水画之中。他在《论画书简》说道: “自然之道,先有勉强而后 可得。天生之物,人不能造;人造之器,天亦不生。天道自然,经贤哲用许多方法而得之。 有时天不如人,可以剪裁增减,人巧可夺天工。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天就是指自然,道就 是指规律。黄宾虹的绘画艺术思维处处体现着道论思维。道论思维的特征,就是在任何思维 认识活动中必须始终同时把握阴阳两仪对立的有机统一。 《易大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 阳交互作用发生变化的规律即是道。他认为老子所说的“ ‘道法自然’‘道’是道路,本非 , 高深玄妙,然有路方可入门,再言登堂入室,窥见珍奇玮宝” 。这里所谓的道路,指的是通 往艺术殿堂之路, 这个道路就是从心灵上进入与传统人文哲学统一的绘画观念, 再以写意的 方式去表现自然万物的本质,而后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深入 山川自然,师法造化。他早期的作品注重传统笔墨的临摹,学习前人的艺术语言,画面带有 宋元的影子。到了中期,他开始亲近自然,他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四上岱岳,遍历国内名 山大川,每到一地,均做大量写生画稿,将这些大自然的东西,经过“剪裁增减”“巧夺天 、 工” ,使之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师造化”与“得心源”二者合一,创造出自我的又是自然 的山水风貌。正如他所说的: “山川自然之物,画图人工之物。山川入画,应无人工造作之 气,此画图艺术之要求。故画中山川要比真实山川为妙。画中山川,经画家创造,为天所不 能胜者。 ”他又说: “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古人言江山如画,正是江山不 ” 如画,画有人工之剪裁,可以尽善尽美。 ”从黄宾虹这些艺术观点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他将 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心与物,天与人,十分融洽地合为一炉,臻于至美纯真之境,把 中国画艺术纳入天工自然美与人工心源美的一种综合产物之中,成为“物我,天人,笔墨, 形意,神韵”贯通迹化合一,达到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与自然物象一体的至高境界,表现了 作者对老庄哲学的感悟和实践,从而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超然品格,用特殊的艺术手 段加以表现与升华。 二 计白当黑 “太极图”以黑白阴阳两鱼组成,指事物的两极。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道家将自然辩证法引 伸为“阴阳” ,于阴阳化生黑白、虚实、刚柔、动静等一系列对立统一规律。老子谓: “知其 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庄子曰: “虚室生白”“唯道集虚” , 。宇宙本身就是光明与黑暗的 统一体,黑白两极代表着中华民族朴素的审美观。以绘画而言,白从黑出,黑自白现,只有 知白才能处理好黑。黄宾虹对此之妙感触颇深,他曾说: “古人作画,用心于无笔墨处,尤 难学步,计白当黑,得其玄妙,未易言语形容。 ”中国人用黑白两色去实现艺术的最高境界, 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在中国人心目中,黑是实,白是虚,黑是一切,白则是空灵。黑 与白的遭遇如同有无相互浸润、渗化,从而造就一个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有无相生的大千 世界。历代的中国画家皆沿着老庄哲学阴阳、虚实、黑白之说游弋于丹青之中。黄宾虹艺术 的成功,在于他不仅运用了这一理论,而且有了很大的突破。他 70 岁以后形成“黑、密、 厚、重”的画风,正是基于对“计白当黑”规律深刻理解后的独特创造。 言及白,必说虚;言及黑,必说实。在黄宾虹的山水画中,黑处密处反成了一种虚,画面上 最醒目处是留白处,变“以白代虚”为“以黑代虚” 。黑与白两个极色,在白上可以做文章, 在黑上同样也可以做文章。黑也是一种虚,茫茫黑夜,伸手不见五指,这种虚幻莫测的神秘 感甚至超过了以白色为虚的感受。黄宾虹深谙古人“空白非空白,空白即是画”的道理,透 过他山水画表象的“黑、密、厚、重”可以窥见他巧妙引申古人哲理运用于画理画技的高明 之处。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以“黑”为他风格的一个显著特征,人称“黑宾虹” 。这种“黑” 既非纯粹理念,又非自然照搬;既非纯主观,又非纯客观,是一种“天人合一”“心物不二” 、 的境界。他一方面观察了山川在四时四季的变化,总结出“山具浓重之色,次吾人看山时即 可领会,清初四王画山不敢用重墨重色,所作山峦几乎全白。此时专事模仿,未有探究真山 之故。 ”另一方面,他又深入地研究了宋代大家的山水, “北宋人写午时山,山顶皆浓黑,为 马夏所未及。“余观北宋人画迹,如夜行山,昏黑中层层深厚,运实于虚,无虚非实。 ” ”他 既能“师造化”观察山川万物之变化,又能“得心源”以史家眼光审度古代名作,融合于自 己的艺术境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使道家的阴阳黑白之说得到的充分的发挥。 三 守常达变 关于“常”这个观念指的就是事物的规律。老子肯定事物的变化运动都有它的规律,这种规 律就叫“常” 。老子提出要“知常” ,强调认识规律的重要。他说: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 作凶。 ”先秦思想家管子曰: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黄宾虹在 90 高龄时仍在遵循“力 学,深思,守常,达变为指”的准则。 “守常”即老子的“知常” ,就是要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的意思。绘画必先认识和掌握规律 性的东西。 “达变” 是在实践中求变革,求变化。 “变”也是古代哲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观念。 《易经》中早就提出了“唯变所适”的辩证法理论。黄宾虹虽成于变,却从守常始。他集其 一生,传承研习古人之法,自然之理,于经研理法迁想妙悟之中达变。他虽以绘画大师闻名 于世,却以学人之面处人待事,平易近人,勤学精练。 “愚者当求学,智者更当求学” ,90 余岁还在每天按计划读书、写字、作画和写作。他孜孜以求做一个博览古今、贯通六艺、依 仁游艺、志道据德的君子。黄宾虹并不满足于在理法的探索中当一名寂寞的修道者,而大声 疾呼: “余以作家不以变,而文人善变。变者生,不变者淘汰!”黄宾虹在其一生的艺术实践 中,始终牢牢地抓住了这个“变”字不放,在运笔用墨上,他总结出了“五笔七墨”之法, 即运笔“平、圆、留、重、变” ,用墨“浓、淡、破、积、泼、焦、宿”七法,并作了详细 深入的阐述。从“五笔七墨”中所解读的不仅仅是技术法则,而深层更多的还是集中地反映 出中国文化伦理的观念,是黄宾虹穷极一生精力,力学深思, “守常而终达变”的结晶。他 的艺术风格的变化, 37 岁的细腻秀劲到 90 岁的沉静拙厚都离不开他对此孜孜不倦的追求, 从 他的每幅画中充满了内在的神韵,笔墨出神入化,无法中有法,乱中不乱,不齐之齐,不似 之似,虚实黑白对比,真可谓妙不可言啊。 在黄宾虹一生的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经历了道家“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 三个过程,均以他描绘最多的黄山为例,早期的黄山秀丽,中期的黄山苍劲,而晚期的黄山 浑厚。由于黄宾虹晚年患有白内障,看不见对象的形象,也不需要看了,所以他笔下的黄山 更是意境中的黄山,是道家思想里的黄山,是道家思想的最终升华,不需要外在笔墨对客观 事物的描绘,而是道家哲学寄托于笔墨形式创造出“浑厚华滋”内美的艺术境界。 可以说,任何历史的发展与社会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也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范 畴里才能形成一定的意识形态, 一旦形成一定的意识形态, 那么它将把握着社会或一个民族 的发展命脉,它将约定成俗把人和物套在一定的规范中,形成一个有法则的体系。今天我们 再来回顾黄宾虹的艺术成就,他始终处于儒、道、禅的光环之下,他的艺术观与他的人生哲 学观是分不开的, 他的哲学观又与老庄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以说是老庄哲学成就了 黄宾虹的艺术成就, 也是黄宾虹用中国画更好的诠释了老庄哲学的深刻涵义。 黄宾虹的山水 画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创作长期栖居在中国儒、佛、道的文化氛围之中,中国古典文学可 以说他的创作提供了基础,使得他在形神、意境、气韵和笔墨等诸多方面有了自己的内涵, 充实了他创作的内容。 老庄哲学则为黄宾虹的理论赋予了特定的艺术形态和哲学思想, 指明 了发展方向。以至于他从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成为世界艺术的一枝奇葩。傲立于世 界艺术之林。 面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黄宾虹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并终身从中摄取营养: “东 方文化,历史悠远,改革维新,屡进屡退。剥肤存液,以有千古不灭精神,昭垂宇宙。 ” [5] 佚 名 . 道 家 思 想 对 黄 宾 虹 艺 术 观 的 影 响 . http://www./wx1/html/?127952.html 中 国 科 教 期 刊 学 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