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对各纵队、师的评价

 老阿更 2014-01-23
图片
 李天佑
 
       第一纵队

       1946年8月以原山东解放区1、2师和滨海支队等部编成,司令员万毅、副政委周赤萍。1947年2月李天佑调任一纵司令员,万毅任政委,梁必业为副政委。万毅调五纵后,由梁必业接任政委。一纵部队从参加秀水河子歼灭战起,在东北解放战争重大战役中都担任主力。是东北各纵中人数最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下辖l、2、3师。
       1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一方面军三军团4师的老基础,抗战时编入八路军115师,参加平型关之战。后转战山东,发展为山东军区解放1师。进入东北时全师为7000人,长枪4000支,直属总部指挥。后发展为12000余人,两次四平作战,l师均为主力。师长原为梁兴初、政委梁必业。他们调任后师长为江拥辉、政委吴岱。l师"历史长,战斗锻炼多,有内战时期红军作风与传统,英勇顽强,执行命令坚决,战斗经验丰富,猛打猛冲的精神很好,不怕牺牲,经得起伤亡,有连续战斗反复冲锋的精神,有顽强性,战斗士气旺盛,防御、进攻、野战、攻坚均备,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2师:抗战后期山东军区2师的基础。1945年11月进入东北时全师7500人,长枪4000支。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当时山海关形势紧张,2师末经休整即投入锦州、北镇战斗,部队很疲劳,生活甚苦。1946年改称东北民主联军2师,归总部直接指挥,陆续得到补充,发展到12000人。罗华生调松江军区后,由贺东生任师长。2师"富有朗气,执行命令坚决,战斗性顽强,但次于1师。有突击力,对于攻坚突破较有经验,善于野战进攻,为东北之头等主力师。"
       3师:1942年原东北军新编lll师的两个团,在中共地下党员、师长万毅带领下于山东起义,被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l 945年9月最先进入东北,全支队3500人,长枪干余支,后扩建为东北民主联军七纵19旅。四平保卫战中伤亡很大,经过补充后,l 946年与20旅一起划归一纵,编为3师。师长彭景文,政委刘贤权。该师作战基础好,能担任防御战斗任务。
 
图片
刘震
 
       第二纵队

       是原华中新四军3师的8、10旅及独立旅等部队为基础编成。1945年9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副师长刘震、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率全师四个旅、三个直属特务团共32000人从苏北进军东北。后黄克诚带领师直属部队开辟西满工作,其所辖4个旅归总部直接指挥。l 946年初以8、10和独立旅组成西满纵队,1946年8月改编为第二纵队。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下辖4、5、6三个师。二纵历史较老,战斗力有基础,攻击力强,各部队均善于野战。是东北部队中之主力军。
       4师:红军时期鄂豫皖苏区红二十五军部队的老基础,抗战时编为344旅,属115师建制。皖南事变后南下华中,扩编为新四军3师8旅,进入东北时全旅7200人,装备比山东部队稍好些。二纵成立后改编为4师,师长陈金玉,政委李雪三。该师历史基础较老,战斗积极性好,执行任务坚决,战斗作风还勇猛。
       5师:红军时期陕北红二十六军的老基础,抗战后编入344旅。南下后扩建为新四军3师10旅。进入东北时全旅8900人,二纵成立后改编为5师。师长钟伟,政委王凤梧。二人后均调出,由吴国章任师长,贺大增任政委。5师"系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能猛打、猛冲、猛迫,三猛著称。善于运动野战,攻击力亦很顽强,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6师:原为新四军3师独立旅,进入东北时全旅6278人,后改编为二纵6师。扩展到12000多人,与4、5师相等。原师长兼政委吴信泉。吴调出后由张天云任师长,石瑛任政委。该师历史较短,老骨干少,战斗作风很稳,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好,善于防守。
 
 图片
韩先楚
 
       第三纵队
 
       1945年底,原山东军区鲁中军区地方部队编为山东军区3师和警备3旅,在鲁中军区政委罗舜初率领下进入辽东半岛,1946年初在本溪与冀东十六分区曾克林部队会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受辽东军区指挥。本溪保卫战后,奉命增援四平。四平撤退后退守通化,与辽宁军区合并,坚持南满斗争。三纵组建之初,司令员程世才,政委罗舜初。后以曾克林为司令员。l 948年初曾克林调出,由四纵副司令员韩先楚接任司令员。三纵部队历史不算老,但战斗力却很顽强,在南满困难艰苦环境下坚持斗争,进步甚快。作风勇猛,能攻能守。为东北部队中之主力军。下辖7、8、9三个师。
       7师:原为山东军区3师,进入东北后与曾克林部两个团合编,改为东北民主联军7旅。当时全旅6000人,长枪2000支。旅长曾国华。曾调出后,1946年8月改编为7师,归三纵建制。师长邓岳,政委李伯秋。在四保临江作战中部队伤亡甚大,先后补入新兵9286人。夏季攻势中北满部队南下收复广大地区,才与北满主力会合。"该师战斗力顽强,作风勇猛,战斗积极性高,有朝气;善于夜战及爆破,兼备野战运动与城市攻坚,为东北部队中头等主力师。"
       8师:原山东军区3师9团的基础,进入东北时不到2000人,后与曾克林部两个团及新编地方部队一个团组建为东北民主联军8师,师长左叶,政委刘光涛。后与三纵其他两个师一样,扩展到12000多人。关内老战士仅占11%,东北参军者占57%,俘虏占32%。干部多数是抗战时被日本人从关内抓来的劳工,抗战后参军者。8师"战斗作风稳,工作中贯彻性强,老基础少,但战斗力进步很快。攻防兼备,最善于阻击战斗。战斗的顽强性稍次于7师,为东北部队中之主力师。"
       9师:原山东军区鲁中军区由地方部队编成的独立旅,进入东北时共3000人,编制装备均不健全。后与曾克林部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9师,归三纵建制。师长徐国夫,政委谭开云。部队中山东参军老成分占10%,东北参军及俘虏成分各占45%。"该部队原系山东地方武装的基础,作战力较弱;来东北后在长期战斗中锻炼进步甚快,战斗力有很大提高,顽强性较强,有攻坚之经验。"
 
图片
吴克华
 
       第四纵队

       1945年lo月,原山东军区胶东军区副司令吴克华、政治部主任彭嘉庆率领胶东军区直属机关及五分区地方部队六个独立团组成山东6师,进入东北。当时共有8942人,长枪2250支。该部队在南满一带扩大发展,l 946年初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吴克华,政委彭嘉庆。下辖10、11、l 2师。四纵与三纵一起坚持南满斗争,战斗作风勇敢,"过去战役中参加进攻及攻坚战斗较少,担任阻击、打援、防御之艰苦的战斗任务较多。参战次数最多,干部战士伤亡很大;部队作战决心很顽强,不怕伤亡不叫苦,执行命令坚决,善于打阵地战,也能打运动战,在防御战斗中有顽强的战斗力。特别是塔山阻击战斗,很有成果,为东北部队中之主力军。"
       10师:原山东6师中两个团的基础,进入东北时共3829人,在营口地区扩军后,编为东北民主联军10师。原师长杜光华在四保临江战役中牺牲,由蔡正国任师长。政委葛燕璋。该部队"质量成分好,战斗作风猛,动作快,能打运动战,有突击精神。防御战斗中有顽强的战斗力,曾参加解放锦州担任锦州以南塔山地区之有名的阻击战斗,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11师:原山东胶东军区两个独立团的基础,进入东北时约2000人,在辽南地区发展。1946年初编为独立第二支队,受吴克华指挥。四纵成立后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11师,师长周光,政委李丙令。该师在南满坚持敌后斗争,伤亡过大,长时期员额不充实。部队质量成分好,战斗作风稳,过去打攻坚战斗少,有防御战斗经验,参加过塔山阻击战。
       12师:原山东6师一个团的基础,进入东北时共l900人,以后在辽南地区发展,扩编为独立第三支队,受吴克华指挥。四纵成立时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12师,师长江燮元,政委潘寿才。后潘寿才调出,由张秀川任政委。12师战斗作风有朝气,战斗力之顽强性次于10师,有防御战斗经验,在塔山阻击战中表现稳而又猛。
 
图片
黄永胜
 
       第六纵队

       抗战结束后,山东军区将原渤海军区部队三个团编成山东7师,由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任师长;另外三个团的地方部队编为山东8师,刘其人任师长兼政委;1945年9月从陆路开往东北。两个师共l 2000人,长枪5000支。7师参加山海关保卫战,8师参加热河战斗。1946年2月,两个师先后到达北满,由冀东来的19旅也随7师到达北满。4月三支部队合并编为东北民主联军7师,下辖三个旅。10月7师又与新四军3师7旅合并,编为第六纵队。最初以陈光为司令员,杨国夫为副司令,刘其人为副政委。l947年3月陈光调任松江军区司令,由洪学智任司令员。1948年3月洪学智、刘其人调出,黄永胜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委。六纵是个比较老的部队,战斗基础巩固,战斗经验较多,为东北部队中之野战主力军。下辖l 6、17、18师。
       16师: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老部队,红军时期一方面军红一军团2师的基础。抗战时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的685团。皖南事变后南下华中,改编为新四军3师7旅。进入东北时共9000人,长枪2000支。旅长彭明治,政委郭成柱。1946年10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16师,梁兴初任师长,张池明任政委。后梁兴初调十纵,王东保任师长。部队干部历史很老,文化较低。该部队在我军历史上参加战斗最多,经验丰富,战斗作风勇猛,能攻能守,不怕牺牲。装备好,行军能力强,能打硬拼仗。有朝气,雷厉风行,但也存在简单化、对新战术研究与掌握不够。是东北各野战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17师:原为山东渤海军区地方部队,由军区直属因、鲁北民兵和收编的土匪武装编成三个团,组建山东7师。到东北参加山海关战斗损失很大,退到北满休整扩大到5199人,编为20旅。旅长刘子奇。六纵成立时改编为17师,师长龙书金,政委徐斌洲。全师7237人。"该部队历史不算很老,战斗作风顽强,进步快。善于夜战及村落战斗,战士很勇猛,长于使用爆破,攻坚力最顽强。1947年夏季攻势之四平攻坚战斗中,参加主攻,纵深战斗13昼夜,在战术上颇有成果。为东北各野战部队中攻坚力最顽强之部队,为头等主力师。"
       18师:原山东8师的老基础。一部分为渤海军区警卫部队,一部分为冀鲁豫边区回民支队。回民支队是1940年冀鲁边津南支队抽出18个回民战士出去扩军,及收编一部分回民武装约400人,编成回民大队;1942年发展为四个大队,编成回民支队;抗战胜利后回民支队1540人编入8师,到达热河,参加保卫热河战斗。1946年1月进入东北,与7师合并,9月改编为18师。全师入东北时共12302人,长枪4331支。师长王兆相,政委陈德。后由阎捷三任师长,袁克服任政委。18师战斗作风有突击性,善于村落战斗及爆破技术,具有攻坚战斗经验。
 
图片
邓华
 
        第七纵队

       1947年8月夏季攻势结束后,以西满辽吉军区保安1、2旅及西满独立师组建的新纵队。司令员邓华,政委由辽吉省委书记陶铸兼任,后由吴富善任政委。下辖19、20、2l师。七纵是由地方部队编成,游击习气较多。编成纵队后经过各次战斗锻炼,战斗力和顽强性大大提高。在四平攻坚战中部队元气受到损失,不久即恢复。该部队善于攻坚,不善于野战。
       19师:原为晋绥军区教导团一个营和冀东军区五个连的基础。两支部队到达沈阳后扩建成东北保安l旅。主要兵源来自东北翻身农民,先后三批补充部队。特别是四平攻坚战后伤亡很大,一次即补入2000人。原旅长马仁兴,在四平攻坚战中牺牲。1947年8月保安1旅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19师,徐绍华任师长,邓东哲为政委。19师战斗积极性高,攻坚力顽强,最善于爆破。执行命令坚决,不怕伤亡,进步甚快,为东北部队中之主力师。
       20师:我军进入东北后,新四军3师侦察队、陕甘宁边区教导旅2团、延安来的一批干部带领冀东部队一个连分头扩充部队,经过合编调整,1947年1月成立保安2旅,归辽吉军区建制。8月编入七纵,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20师。师长刘述刚,政委刘永源。全师关内老骨干仅占10%,其余均为关外新参军的农民及俘虏成分。20师参加攻坚战较多,善于攻坚不善于野战。战斗作风积极,执行命令坚决。
       21师:1947年3月以新四军3师两个特务团为基础,加上嫩江军区警卫团组建西满军区独立师,直属西满军区建制。8月编入七纵,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21师。师长李化民,政委朱民亲。21师攻击精神旺盛,能猛冲猛打。
 
图片
段苏权
 
       第八纵队

       1947年4月冀察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指挥,8月以军区直属队干部为基础,抽调军区所属各部队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司令员黄永胜,政委刘道生。1948年1月后二人调出,由段苏权任司令员,邱会作任政委。下辖22、23、24三个师。八纵除23师有原红九军团一个团和八路军总部警卫营的老基础外,都是新部队。过去处于独立分散的游击作战环境,斗争艰苦,部队装备很差。参加大规模战斗少,但很能吃苦,行军能力强,保持了红军时代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成立纵队后经过几次较大的作战锻炼,战斗力提高了一步。
       22师:原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13旅,是由冀东、冀中和晋察冀军区调到热河的部队合编组建的。1947年8月编入八纵,改为东北民主联军22师。12月补充新兵2676人,解放战士3719人。部队中党员占35%。师长吴烈,政委陈仁麒。
       23师:是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原红九军团老部队)为基础,加上热河军区警卫团等部队组建成冀察热辽军区独立l 6旅,编入八纵后改为23师。师长张德发,政委谢家祥。
       24师:原冀察热辽军区27旅的基础,是由晋察冀和冀中军区到热河的部队组建的。一部分被日本人抓到东北作苦工的华北抗日战士,被解放后在沈阳扩军,组成一个团带到锦州,被编入27旅。八纵成立后改编为23师,师长丁盛,政委韦祖珍。24师过去参加游击战多,部队能吃苦,有朝气,进步很快,夜战动作快,能担任攻坚。
 
图片
詹才芳
 
       第九纵队

       1947年夏季攻势结束后,冀东军区主力与地方部队分开。8月以冀东三个独立旅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下辖25、26、27三个师。
       25师:由冀东独立10旅改编组成。是冀东四个军分区的基于部队在抗战结束后合编组建的。九纵成立后改编为25师,师长曾雍雅,政委徐光华。该师战士77%是抗战后参军的,党员占24%。该师战斗力有突击性,行军力强,能吃苦,出关参战后进步很快。
       26师:由冀东独立ll旅改编组成。抗战后期冀东县区游击队的基础,后进行合编,组建为独立11旅。九纵成立后改编为26师,师长萧全夫,政委李振声。该师没有老骨干部队,干部绝大多数是青年。部队富有朝气,战斗情绪高,作风勇猛,执行命令坚决。
       27师:由冀东军区独立9旅改编组成。抗战结束后,冀东军区将县区游击队扩编为所属三个分区的誓卫团,组建独立9旅,配合主力部队参加保卫热河战斗。九纵成立后改编为27师,师长任昌辉,政委王文。
 
图片
梁兴初
       第十纵队

       1947年9月在敦化组建。以北满、东满军区部队为主,从一、六纵队抽调部分人员充实编成。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周赤萍。下辖28、29、30师。
       28师:红军时期红二方面军六军团的老基础,抗战时改编为359旅,在延安保卫党中央。1944年夏王震旅长带三个团南下华中,1945年6月刘转连、县福生带领留延安的359旅余部南下途中奉命开往东北。在鞍山、辽阳扩建两个团后,1946年初到达北满合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1师,担任剿匪任务。后参加三下江南作战,十纵成立后改编为28师,师长贺庆积,政委曼福生。该师为东北各部队中历史基础最老的部队之一,其中有不少为土地革命及抗日战争之骨干成分,连以上干部绝大多数为关内参军之老干部",但部队作风甚疲塌,缺乏朝气,保守性大,进步慢,战斗作风被动,战斗力未能充分发挥,其部队历史应列入东北各部队中之主力师,但战斗力还不如一般老部队及赶不上进步较快之新部队。
       29师:原东满独立3师改编。1947年2月以吉北军分区的三个县保安团加上长春县公安大队为基础,扩编成三个团,组建独立3师。师长曹里槐,政委伍晋南。经过配合主力作战和剿匪战斗,十纵成立后改编为29师。师长刘转连,政委卓雄。该师大部分为东北参军战士,朝鲜人占15%,俘虏占30%。该师有朝气,战斗力进步快,能打运动战。
       30师:原东满军区独立师改编。东满独立师是1946年初由延边朝鲜群众和吉林东边几个县武装扩建而成的,师长由东满军区副司令赖传珠兼任,政委由东满军区政治部主任唐天际兼任。十纵成立后改编为30师,师长方强,政委孔石泉。该师朝鲜族、翻身农民、解放战士各占1/3。部队年轻有朝气,吃苦精神很好,接受新事物快,战斗情绪高。
 
图片
万毅
 
       第五纵队

       1948年2月以南满的三个独立师改编组建。司令员万毅,政委刘兴元。下辖13、14、15师。
       13师:原南满独立l师的基础。1945年11月山东军区胶东部队进入东北,在安东地区扩军,编成安东保安总队。后与辽南军分区合编为辽南独立师,1947年8月改为南满独立1师,五纵成立后改编为13师。师长徐国夫,政委丁国任。全师老骨干很少,70%为东北参军成分,25%为解放战士,共1万人。该师作战有突击性,有朝气,作战动作猛,有游击战经验。
       14师:原南满独立2师的基础。1945年底冀东部队一批干部到通化发展,建起一个独立团。尔后胶东军区一个团进驻通化,与独立团合并成立通化支队,坚持敌后斗争。后改名为杨靖字支队,发展到1万人,1946年7月改称独立2师,归辽宁军区指挥。五纵成立后改为14师,师长彭龙飞,政委谭文邦。游击战经验多,有朝气,有猛冲精神。
       15师:原南满独立3师的基础。原安东军区的保安部队,1947年lo月编为辽东独立3师,归安东军区建制。五纵成立后编为15师,共9000多人。师长胡继成,政委何善远。该部队原系地方武装,战斗历史不长,善于行军和游击战。
 
图片
贺晋年
       第十一纵队

       1948年3月以冀察热辽军区三个独立师改编组建。司令员贺晋年,政委陈仁麒。下辖3l、32、33师。
       31师:原冀察热辽独立1师的基础。抗战胜利后晋察冀分区一个团、冀东一个团进入东北,在锦州、北票地区发展一批工人参军,回到热河后组建独立17旅,1947年8月改编为独立1师,十一纵成立后改为31师。师长欧致富,政委谢镗忠。该师战士大部分为热河人,作战顽强,有朝气。
       32师:原冀察热辽独立2师的基础。原属晋察冀部队,经过调整和补充新兵后归入冀察热辽军区建制,l 947年10月组建为独立2师。十一纵成立后改为32师。师长李光辉,政委刘禄长。32师长期在当地坚持斗争,游击战、山地战均富有经验。
       33师:原冀察热辽独立3师的基础。1947年10月以军区下属分区地方兵团组成独立3师,十一纵成立后改编为33师。师长周仁杰,政委钟文法。该师连以下干部战士绝大多数为抗战后入伍,在热河地区坚持斗争。部队战斗情绪高,能吃苦。
 
图片
钟伟
 
       第十二纵队

       1948年3月以北满三个独立师及松江军区机关抽调一部分人员组成。司令员钟伟,政委袁升平。下辖34、35、36师。
       34师:原东北民主联军独立2师的基础。1945年底,温玉成率华中两个团(班以上)的干部来东北,编入松江军区,扩编为三个团,1946年底组成独立2师,配合主力参加三下江南战斗。成立十二纵后,改编为34师。师长温玉成,政委谭友林。该师有朝气,战斗力进步很快,战斗作风顽强。
       35师:原东北民主联军独立4师的基础。1945年底山东北海军分区的一个团来东北,在安东组建辽东军区第二支队。后转入北满归松江军区建制。1946年10月编为独立4师,参加三下江南战斗。成立十二纵后,改编为35师。师长王奎先,政委粟在山。该师战斗顽强,进步快。
       36师:原东北民主联军独立5师的基础。l 945年底,进驻哈尔滨的部队撤到西满,扩编为嫩江军区武装。1947年9月军区以两个警卫团、一个保安团加上1700名龙江新兵,组建独立5师。十二纵成立后改为36师。师长沈启贤,政委王建中
 
图片
 

附录

 

资料主要是刘统在《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一书中转引的,但该书中将这份49年的材料排在辽沈战役前了,所以改动甚多。

东北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对部队的历史、战斗表现及由此体现出来的战斗力有综合客观的评价,对于部队的使用上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这些评价基本上是当时形成的较一致的看法,拿到各部队去也不会有多大的异议。而且当时比较好的是有什么说什么,缺点照样指出,不说客气话。

这种评价工作一直都在做,比如1947319日东总编制的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兵团发展简历表中,就有对各师战斗力与特点的评价,抄录如下,作为楼主转贴的补充,可以看出各支部队的发展情况:

一师:在北满部队中是最强的师,最有突击力量,善于运动战

二师:在北满部队中是占有朝气的部队,有突击力量,战斗力仅次于一师

三师:在北满部队中是进步较差的部队,缺乏突击精神,对防御战斗较有经验

四师:在北满部队中是基础较老的部队,战斗力尚未充分发扬,战斗作风尚勇猛

五师:在北满部队中是很有朝气的师,,进步较快,战斗力坚强

六师:在北满部队中是战斗力尚未充分发扬,战斗作风尚好,吃苦耐劳精神很好

七师:在南满部队中最强的师,战斗力强,善攻坚、炸破[爆破]和夜战,战斗作风勇猛

八师:在南满部队中战斗作风好,战斗力较前有很大提高

九师:在南满部队中是基础较弱的部队,在东北作战中战力有很大的提高

十师:部队的成分质量很好,战斗作风尚好,有突击精神

十一师:同上

十二师:同上

十六师(原文翻印后字迹不清,大意):在北满部队中是历史最老的部队,很有突击力量,到东北后(此处若干字无法辨认)战斗后元气尚未恢复,仍保持有大兵团打大仗的战斗作风

十七师:在北满部队中是有夜战炸[]破攻坚战斗经验的部队,战斗力尚好

十八师:是北满部队在实战中有进步,战斗基础不强

东总直属之独立一师(原三五九旅):是北满部队中有老基础的部队,战斗力尚未充分发扬,在运动战中表现不积极

东总直属之独立二师:是北满部队中新编成部队,在战斗中表现有战斗力,有上进精神

东总直属之独立三师:是北满部队中新编成的部队,在配合作战中尚积极,能单独活动

南满军区直属之独立一师:一团有猛冲猛打的作风,二、三团尚可

南满军区直属之独立二师:战斗力尚可

南满军区直属之独立三师:战斗积极性还好

西满军区直属之独立师:新组成,有老基础

西满军区直属之保一旅:一团、三团较强,在防守中表现顽强

西满军区直属之保二旅:新组成,能担任敌后活动

东满独立师:四团游击战较好,攻胜于守,七团是二十四旅较强之团

该简历表后有一附记,特别说明在北满主力部队中最强的是一师、二师、十六师、五师,其次是四师、六师、独一师、三师

刘统在转引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时,对有些师的评价删去了部分内容,这里也补充一下:

一一二师(一师):在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后,尚有但存有骄傲自满情绪一句。

一一四师(三师):原文是该部队战斗基础较好,进步较慢,缺乏突击精神,能担任防御战斗任务,在三十八军之三个师中为较弱的一个师

一一五师(四师):在战斗作风还勇猛后,尚有但顽强性不足,战术程度较弱,有些莽撞,赶不上一一六师

一一七师(六师):在战斗作风很稳后,删去了战斗力尚未充分发扬一句。

一二一师(十师):在有突击精神后,删去了过去打攻坚战斗较少一句。

一二二师(十一师):字句和原文稍有不同,但意思基本一致。

一二四师(十三师):原文是该部队战斗作风尚好,有突击性,有朝气,战斗动作猛,由于过去处于长期敌后斗争,有游击战争经验,亦有运动战锻炼,地方性较大,缺乏野战及攻坚锻炼,战术技术不够熟练

一二五师(十四师):原文是该部队对游击战争经验较多,正规野战经验较少,但存有游击习气,有朝气,坚决、积极,战斗顽强性差,有猛冲精神,战术质量较低

一二六师(十五师):原文是该部队原系地方武装,战斗历史不长,积极性高,行军力强,有游击战争经验

一二七师(十六师):在能打硬拼仗之后,有战斗力强一句;在对新的战术研究与掌握不够之后,有因之进步较慢一句;在该部队为东北各野战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之后,有但存在高傲自满情绪一句。

一二九师(十八师):在具有攻坚战斗经验,尚有战斗力次于十七师一句。

一三零师(十九师):在战斗积极性高之前,有一三零师长于爆破一句;在执行命令坚决,不怕伤亡之后,有运动战较差一句。

一三一师(二十师):原文是一三一师在作战中参加攻坚战较多,已摸索出一些攻坚的经验,部队也习惯于攻坚,不善于野战,战斗作风积极,执行命令坚决,但战斗指挥上还未养成一套正规化的作风

一三二师(二十一师):原文是一三二师战斗作风上攻击精神旺盛,能猛冲猛打,战斗力次于十九师,过去领导上较弱,存有家长作风,部队纪律差,现已有转变进步

一三三师(二十二师):评价为一三三师基础老强,战斗作风还好,执行命令坚决,有顽强性,能担任攻坚及野战任务,不善防御,为四十五军中较均匀的一个师

一三四师(二十三师):评价为一三四师部队老骨干成分多,但缺乏朝气,战斗指挥上顽强性差,攻坚经验少

一三五师(二十四师):在夜战动作快之后,删去了有游击战斗经验,但游击习气也较大一句。

一三六师(二十五师):在能吃苦之后,原文为:自出关以来参加几次大规模作战中,部队战斗力进步甚快

一三七师(二十六师):在该师没有老骨干部队之前,有一三七师部队原是冀东地区之地方兵团,抗日战争末期的县区游击武装基础一句;在执行命令坚决之后,有善于野战,攻坚力不行一句。

一三八师(二十七师):评价为一三八师系地方游击部队基础,有游击战争锻炼,正规野战及阵地战还锻炼不够

一三九师:即三五九旅。对于该部队的评价刘统的书中也删去了。

一四零师(二十九师):在有朝气之后,有战斗情绪高涨一句。

一四一师(三十师):原文是一四一师部队年轻,有朝气,执行命令及吃苦精神很好,接受新事物快,战斗情绪高涨,作战经验较少,可参加运动战及小规模之攻坚战

一四三师(三十二师):原文是:该部队为东北人民解放军之新编成野战正规师,为参加大规模作战,但游击战、山地战均富有经验

一四四师(三十三师):原文是:该部队有朝气,战斗情绪高涨,能吃苦,部队未经过严格的战斗考验,正规作战经验甚缺

一四七师(三十六师):评价为该部队对进攻战情绪高,但顽强性较差,不善于打防御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